薛雨
(商洛学院人文学院,陕西商洛 726000)
教学模式是一种范式或计划,涵盖课程和作业、教材甄选、教学活动设置等基本架构。乔伊斯等认为根据人类自身如何学习,将教学模式分为信息加工类、社会类、个体类、行为系统类[1]。陈坚林等提出教学模式是在相关语言教学理论的指导下,设置明确的教学目标,构建各种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活动、教学效果评价的综合体[2]。教学环境、教学资源、教学手段等要素的变化驱动教学模式发生变革。教育信息化指在教育领域全面运用多媒体、大数据、人工智能、网络通讯等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过程,其核心是教学信息化,具有协作、交互、开放、共享等特征。本世纪以来,教育部相继印发《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要求将新技术与教育教学进行深度融合,推动教育观念改变及教学模式变革,开启了我国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新征程[3-4]。大学英语作为量大面广的公共基础课和核心通识课,其教学模式的改革也因此备受关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都对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怎么改、如何实施提出了具体要求[5-6]。本研究旨在钩沉信息化背景下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发展历程,为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发展创新提供启示和借鉴。
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本研究认为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主要经历了信息化手段与大学英语整合、信息化手段与大学英语深度融合两个阶段。信息化手段与大学英语课程整合阶段(2001—2010年)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为支撑,以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为原则,构建个性化、自主式的新教学模式,改变了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充分调动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此阶段关于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探索,以网络技术教学模式与多媒体技术教学模式为主。
网络技术指互联分布在不同地点的多个多媒体计算机,依据某种协议相互通信,共享软、硬件及其网络文化的系统技术,网络教学模式是在网络教学环境下,形成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稳定关系,构建个性化、多元化、综合化的教学活动。第一,关于网络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王晓军、李迟等以大学英语教学平台、网络自主学习平台为依托,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等语言教育理论为支撑,构建了基于角色、场景、信息知识的大学英语网络教学模式[7-8],并对网络教学模式实施综合评价,发现该模式有助于听力水平的提升[9]。第二,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学理念、目标、形式、评价的研究。郭爽、张岚基于分级教学理念,探讨了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学目标、教学形式、教学评价等问题,并对PBL教学模式中教师角色、学生角色、教学评价进行论述[10-11],高德新等提出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四体系”教学模式,包括课堂教学、网络学习平台、网络测试系统、学生档案袋,为学习者提供交叉训练体系[12],该模式的优势在于搭建师生交流平台,大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英语课堂教学效果明显改观[13]。第三,基于网络技术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构建研究。张肖莹构建立体化、多样化的“自学+辅导”课堂教学模式,开设有助于语用能力提升的选修课,引导学生进行协作式自主学习[14];熊惠构建大班教学模式,其以培养具有专业知识、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为目标,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教学理念,借助网络教学平台,实施网络大班课+网络自主学习模式[15];在学习共同体理论指导下,于志浩等提出基于网络学习共同体的自主教学模式,加强学习者策略培训,营造自主、互动、合作的学习氛围,动态评价教学效果[16]。章黉等在对比网络与传统教学模式研究中,发现学生的满意率分别为60%、85%,认为网络教学模式仍有许多改进之处[17]。
多媒体是文本、声音、图像等多种信息形式的综合体及其所提供的互动功能,多媒体技术指通过计算机对多媒体信息进行处理,实现多感官人机交互目的的技术。第一,多媒体课堂教学模式以建构主义理论为依据,将合作学习原则、学习策略培训等相结合,对传统课堂教学的理念、结构及评价体系进行改革。王海贞等探讨多媒体辅助大学英语教学的具体方法[18],卜爱萍构建“2+1+1+X无缝隙”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模式,涵盖2节大班课、1节小班讨论课、1节小班网络自主学习课、X节课后多元化网络学习,实施系统的监控测评模式,提升学习者的英语思辨能力及语用综合水平[19]。第二,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交叉结合,为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在研究初期,罗耀光认为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MCALL)包括课堂教学模式、个性化学习教学模式、探索学习教学模式、交流/讨论学习教学模式、协作学习教学模式五大类[20],莫锦国认为机助语言教学(CALL)模式包括多媒体辅助教学、网络辅助教学模式两大类,可细分为多媒体投影教学模式、局域网教学模式、大小班结合的多媒体教学模式等,通过问卷回答、座谈会的方式收集教学效果反馈信息[21]。随着研究的深入,刘爱军探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听说教学模式、综合课程研究性课堂教学模式、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研究及其他应用研究等,通过声音、图片等多媒体将大量语言信息传递给学习者,为学习者创建交流语境,降低语言焦虑,激发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认为该模式是一种集知识性、趣味性的新型教学模式[22],研究性课堂教学模式包括情景创设、重点点拨、主题确定、分工合作、意义构建等环节,体现合作性、探究性、交互性等特点,提升学习者自主学习、探究、思维、交流等综合能力[23],蔡基刚等引进多媒体网络技术,构建基于多媒体网络的人机结合教学模式,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模式,提倡个性化学习,引发教学手段、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发生变革[24]。
信息化手段与大学英语课程深度融合阶段(2011—2020年)对传统教学模式产生巨大冲击,其充分运用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等现代信息技术,跨越时空限制,构建交互、共享、协作等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思辨能力、创新能力有着深远意义,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混合式教学模式、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为代表。
翻转课堂是教育信息化的产物,借助教育信息技术,将课内、课外时间进行重新调整。学生掌握学习的决定权,利用课外时间自主获取知识,课堂教学用于实现知识的内化,是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彻底颠覆。第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基于在线课堂、移动教学手段、二语教育理论等创建“SPOC+小课堂”、慕课、APP、微课、POA理论等的大学英语英语翻转课堂模式。王娜等通过线上自主学习、线下社团实践、移动微学习等环节,创建“SPOC+小课堂”翻转课堂模式[25];窦菊花等将APP功能分为咨询区、学习区、交流区等,在课前、课中、课后教学环节,教师、学生通过APP实现教与学的有效衔接,形成学习-反馈-巩固-扩展的闭环[26];高频依据POA教学理论,以微视频为载体,课前设置产出任务,促成任务实施主体完成各项活动,以师生互评、生生互评的方式完成教学效果评价,形成驱动-促成-评价的听说翻转课堂教学模式[27];王素敏、孙彦彬通过教学内容等前端分析,设计在线活动、课堂活动、多元评价模块,教师与学生充分利用、开发慕课课程功能,对教学效果、学习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实施基于慕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学者也对基于任务、微课、游戏化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深入研究[28-29]。第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用于听力[30]、阅读[31]等大学英语教学中,该模式的优势在于采用“先学后教”的教学新范式,实现“知识传递”向“知识内化”的反转,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机,促进听说能力协同发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个性化学习,实现师生、生生的即时互动,降低学生英语学习焦虑,实现教育向综合素质本位的转变,对学生身心健康、高阶思维能力、价值观培养等起着积极作用,有助于实现教育公平及教学资源的重新整合[32]。
混合式教学是网络化泛在学习新模式,充分发挥在线教学与课堂教学的优势,形成线上课程+线下课程的有机结合,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混合教学模式相关研究主要分为两个方面,第一,基于计算机技术与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依托互联网[33]、计算机学习平台[34]、多媒体技术[35]、移动教学手段[36-37]等,刘金侠、侯建军、云红等构建视听说、口头报告、基础英语等混合式教学模式,以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自主学习等理论为依据,通过Blackboard教学平台、XMind思维导图软件、蓝墨云班课、自主语言学习中心、网络学习平台、Adobe Connect平台等发布教学资源、教学任务,输入相关语言文化知识,课堂教学中进行面对面话题讨论、知识点质疑、角色扮演等活动,课后巩固拓展相关知识点,保持学生、教师、技术三者的动态平衡,实施有效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的优势在于灵活多样的互动形式、丰富优质的学习资源以及个性化、高效性的教学方式。第二,基于微课、MOOC、SPOC、翻转课堂[38-40]等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在后MOOC时代,陈争峰等以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础,开展微课主体讲解、翻转任务设定、课堂分组讨论等线下教学活动,设置师生互评、平台交流等线上教学活动,构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O2O教学模式)[41];杨雪飞构建基于SPOC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该模式包括线上自主学习、线下知识强化的教学过程,采用多元化考核评价方式,利用TTF、TAM对英语学习行为进行分析,实现在线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的优势互补,充分发挥教师主导性、学生主体性作用,形成获取知识、建构知识、转化知识的实践共同体[42]。
信息技术将计算机科学、通信技术用于信息系统及应用软件的设计、开发、安装和应用,是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第一,以因材施教、心理语言学、最近发展区等语言理论为支撑,周文德、果笑非、朱政贤等创建大学英语ABC词汇教学模式、动态分层教学模式、协同式教学模式,ABC词汇教学模式即Activation+Brainstorming+Construction模式,借助音频、录音设备、BBS平台等信息手段,调动英语词汇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自主学习的能力[43];动态分层教学模式充分运用多媒体、网络教学与自主学习平台,根据学生知识能力水平及潜力倾向将教学分为走班式分层、班内分层,以此形成同一层次的合成班级教学或班级内个性化教学模式,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使每个学生得到最优化发展[44];协同式教学借助博客、播客等信息化平台,设计课前预习、课堂教学、课后复习等教学环节,形成自然和谐的英语教学生态环境,提高英语教学成效[45]。第二,基于语料库,戈玲玲等开发Web教学平台软件,包括教学语料库、自主测试语料库,研发建立大学英语教学平台,实施新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对“双主”理念、教学任务、课外自主学习进行探讨,用于提升语言综合运用能力[46];刘彬等构建基于语料库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模式(“3+1”模式),紧密结合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优势,分为学生交流平台、语料库平台、师生交流平台,外加课堂教学,学生在各平台进行自主独立学习,提升大学英语写作水平[47]。第三,周云、刘红梅、薛红果等创建基于微博、微信、Wiki、Moodle平台、新型手机实验平台[48-53]等移动教学手段的大学英语口语、听力、写作等新型教学模式,以知识迁移理论、交互式教学法为理论依据,利用移动教学手段的灵活性、实时性、交互性等特性,建立微博工具平台、微信交互平台、流媒体服务器、以Moodle为核心的大学英语教学平台等,完善优化课前、课中、课后教学环节设置,学生可即时查看移动学习资源,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由此为学生营造较好的语言学习环境。第四,多模态教学模式是多媒体、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相互融合的教学形式,以图片、语篇、音频、字体等多模态符号及语篇为载体,设计课前热身、篇章阅读与欣赏、学生活动等教学步骤,激起学习者多种感官之间的协作交际,刺激学生产生联想,增强学习者内在动机及知识记忆能力[54],李宝宏等对多模态语境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进行实证研究,发现该模式对学生语言技能、跨文化交流、人文素养等能力均有所提升,是一种个性化、多元化、网络化的英语教学模式[55]。第五,大数据时代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创新。杨延龙[56]认为大数据引发教材、师生角色、教学效果评价等发生变化,如提供海量教学资源、实现“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助力多元评价等。陈庆斌立足大数据时代,从教学目标、教学资源、师生关系、评价体系等要素重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模式,培养复合型、应用型英语人才,为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改革提供新视角[57]。第六,在人工智能时代,洪常春利用数据技术分析学习者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学习内容,形成英语学习者的基础建模,借助技术手段探究智慧课堂,使语言学习成为不断演进、融合、提升的开环过程,形成生态位和谐发展的大学英语生态教学模式,该模式成为大学英语教学的新常态,人工智能和高校教学的深度创新融合已成为一种必然[58-59]。
二十多年来,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成效斐然,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涌现出大量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但现阶段研究也存在不足之处。第一,研究理念与实际教学出现脱节现象,且不够透彻纵深[60],教学模式的相关研究处于模式构建—效果检验的层面,具体实施、操作过程较为缺乏,学生成绩成为考量教学模式优劣的主要标准,忽视多元化教学实践及学习成果展示。第二,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处于割裂、失衡状态。纵观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研究,不难发现有不少研究是“为用所用”,一味追求教育信息技术的应用,忽视了课堂教学的本质,最终本末倒置。
上述两个问题,本研究认为需从以下两个方面改进:第一,注重教学理念与教学实际在管理层面上的落地执行研究,调研高校教学管理部门在制定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时是否充分考虑广大师生的利益诉求,在教学大纲编制中是否强调教学理念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重要性,研究各教务管理部门加强教学过程管理、教学质量管理的具体举措,从制度层面保障理念研究与实际教学的有效衔接,提供教学模式创新的考量依据[61];第二,坚持横向、纵向上大学英语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的研究,《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Models of Teaching对教学管理、教师发展、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论述,为大学英语的横向、纵向研究提供参照和借鉴,只有从大学英语教学实际出发,深入持续跟踪研究,才能解决现阶段教育失衡现象,学者也应理性看待各阶段教学模式的优势及不足,对于现代教育技术应坚持适度、理性原则,让教育信息化服务于教学,而不是主宰教学。
教育信息化对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教学模式变革创新的内生变量,引发了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重大变革。从整合阶段到深度融合阶段,大学英语教学研究经历了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信息技术、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嬗变,体现出较强的时代感、创新性、引领性,对提升英语教师信息化素养、学生学习能力、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等起到了极大地促进作用,大学英语教师应主动深化改革创新意识,增强信息化教学能力,推进大学英语信息化教学模式进入融合创新阶段[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