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月,刘敦俊
(1.商洛学院 学生处 陕西商洛 726000;2.商洛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商洛 726000)
西迁精神是交通大学由上海迁往西安过程中生发出来的宝贵精神财富。其核心是爱国主义,精髓是听党指挥跟党走。将西迁精神纳入思政教育的内容体系,并探究如何大力弘扬西迁精神是高等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思索的课题。而在当今网络时代下,新媒体技术正在逐步改变青少年的认知和思考方式,如何基于新时代大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思维习惯,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地开展网络思政教育已经成为高校思政教育的时代课题[1]。易班相对于微博、QQ、微信等分散性的网络社交,具有架构完整、监控严密、生动活泼、形象贴近学生实体、有规可循等独特优势,是目前开展网络思政教育最集中的有力抓手[2]。将西迁精神充分融入易班网络思政平台,搭建入脑、入心的网络思政教育阵地,构建立德树人的新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于西迁精神、高校网络思政、易班等方面的研究较多,侧重点各有不同。西迁精神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内涵特质、时代价值及家国情怀等方面;高校网络思政则集中在平台建设、必要性、问题及对策等方面;易班的研究则聚焦在功能、特点、应用现状与发展前景等方面。现有文献中,对西迁精神与易班网络思政相互融合的研究几乎没有。因此,本文主要尝试从新的角度,探讨西迁精神与网络思政相融合的问题。
西迁精神是一种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精神。然而,单就西迁精神的实体部分来说,它是上世纪50年代交通大学迁往西安过程中,由交通大学师生首创的一种精神,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知识分子奋发向上、努力拼搏的精神风貌,“高校”“知识分子”是西迁精神的标签。西迁精神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理应在高校校园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学,一直存在学生兴趣不浓、听课抬头率低的积弊。形成积弊的原因很多,但思政资源与受教育者的相关性不强,是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之一。西迁精神虽则早已成为具有普适性的精神价值,不过从实体部分看,这种精神与高校校园无疑具有更加显著的契合性。将以“高校”“知识分子”为标签的西迁精神融入高校校园,使其发端于高校校园又回归于高校校园,必将引起高校师生更加强烈的身份认同,进而形成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在现有的高校思政教育体系中,课堂教学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但由于思政课时、师资的有限性,凭借单一的课堂主渠道无疑无法充分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由此,要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必须寻找主渠道之外的辅渠道。网络思政便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辅渠道之一,也理应成为西迁精神融入高校思政体系的恰当渠道。
借助易班将西迁精神融入高校思政体系的恰当性来源于:第一,易班是西迁精神融入高校思政体系的现成渠道。所谓“现成渠道”是指无需额外投入即可在当下使用的渠道,具有成本低,几乎不需要额外投资的特点。高校已具备易班平台,便无需另行构建新的西迁精神融入高校思政体系的路径和渠道。第二,易班是高校师生早已熟悉的思想政治教育辅渠道。易班是产生于2007年的、以高校师生为服务对象的互动网络社区,已经经历了十几年的发展,其提供服务的路径以及操作技巧也早已为高校师生所熟悉。借助易班向高校师生传播西迁精神不存在任何技术障碍。第三,易班是能够将西迁精神融入高校思政体系的渠道。易班以高校师生为服务对象,具有为高校师生提供教育教学、生活、文化娱乐服务的功能,其中教育教学服务功能是易班的首要功能,也自然包括向高校师生提供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资源的功能,可见将西迁精神融入高校思政体系是易班的本有之义。
总之,西迁精神丰富的内涵实质要在高校学生群体中更好地传承和发扬,除了传统的教育模式之外,更应该与时俱进,结合新时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习惯,转变形式,运用新载体向学生传播,而易班正是一款符合青年学生网络使用习惯、贴合学生特点、吸引力强、黏合度高的网络思政教育平台,必然成为西迁精神传承与发展新的平台载体[3]。同时,易班的优势集中体现在紧密贴合学生需求、思政教育针对性强、形式灵活多样等方面[4],这与西迁精神融入易班网络思政教育的出发点和着力点不谋而合。此外,易班也是作为教育教学新方式的探索,改变传统“灌输式”教学方式,充分尊重学生在学校及教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去认可、接受,同时追求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目标,拓展和延伸教学育人的功能,占领网络思政教育新阵地,引领网络意识形态的方向[5]。因此,将易班作为西迁精神传承与发展的新平台,将两者充分融合,是新形势下网络思政教育的有益探索,更是必然趋势。
围绕认识对象,分别回答“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问题,是认识和研究活动得以展开的最主要依据与范式。利用易班的教育教学功能,将“西迁精神”融入易班网络思政教育,构建以“西迁精神”为主要内容、以易班为载体的思政网络平台,也必须以能够清楚回答“西迁精神是什么”“为什么要弘扬西迁精神”“如何弘扬西迁精神”三个问题为预设标的。否则,“西迁精神”通过易班网络实现其思政价值的目的将无法实现。
从形式逻辑的层面看,了解一个概念的定义,是运用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的前提与基础。回答“西迁精神是什么”这个问题的逻辑意义,恰好在于确认西迁精神的定义。因此,对“西迁精神是什么”问题的回答是认识和回答“为什么要弘扬西迁精神”“怎么弘扬西迁精神”的基础和前提。学生不了解“西迁精神是什么”,将无法进一步展开对“为什么要弘扬西迁精神”“怎么弘扬西迁精神”的学习,“西迁精神”通过易班网络实现其思政价值的目的将无法实现。因此,以易班为平台,以西迁精神为资源,对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首先需要帮助大学生搞清楚“西迁精神是什么”的问题。
存在决定精神,事实决定价值,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基本观点。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下,西迁精神不应该是一种绝对精神和绝对价值,它是存在与精神、事实与价值的统一体。所以,在认识和研究“西迁精神是什么”的问题时,仅局限于精神、价值层面,是不正确的。西迁精神是存在与精神的统一体,也是事实与价值的统一体。其中,西迁故事(包括历史背景、重大事件、重要人物等)构成了西迁精神的存在与事实层面;西迁精神,即“一种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精神”,构成了西迁精神的精神与价值层面。由此可见,要回答“西迁精神是什么”的问题,单凭一个合乎种属差定义格式的定义无法完成;脱离西迁故事的充实,西迁精神将显得空洞与干瘪。这就要求,在以西迁精神为资源,以易班为平台,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时,必须坚持西迁故事与西迁精神相统一的原则。
“为什么要弘扬西迁精神”的问题,其实质是西迁精神的时代价值。西迁精神产生并形成于上个世纪50年代。六十多年过去了,六十多年前形成的西迁精神,在当代还有没有必要学习并弘扬?如果无法确认西迁精神在当代的价值,学习并弘扬西迁精神也就失去了必要性,学生也会由此失去学习、践行西迁精神的动力。因此,在将西迁精神融于易班网络时,必须要回答“为什么要弘扬西迁精神”的问题。即将建构的西迁精神思政网络中,必须有相应板块,用以阐释西迁精神的时代价值。
西迁精神的时代价值首先是一个哲学问题。存在决定精神,精神对存在具有能动作用。人类精神对存在的能动性拥有多样的表现形式,其中,人类精神突破物质具体形态的禁囿,实现对某个具体时代的超越,是精神能动的主要形式之一,超越性是人类精神的基本属性。西迁精神既属于中华民族精神谱系,又是人类精神的有机构成。相对于作为“总体”和“一般”的人类精神,西迁精神则为“个体”和“个别”。通过从一般到个别的逻辑演绎,西迁精神理应拥有人类精神所拥有的超越性,即西迁精神具有突破物质具体形态的禁囿,实现对某个具体时代的超越的机能。也就是说,西迁精神一旦形成,其精神实体部分中的具体物质形态的流变幻灭,已不再影响西迁精神的存在。可见,经过思辨的推定,西迁精神理应具有时代价值。
西迁精神的时代价值也是一个现实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新时代是否拥有适合西迁精神发挥作用的特征?新时代与西迁的时代背景有无契合之处?新时代大学师生与西迁时的大学师生的精神风貌、价值取向有无变化?在阐释西迁精神的时代价值时,这些问题都必须得到有深度的回答[6]。
如何弘扬西迁精神,是“西迁精神是什么”“为什么要弘扬西迁精神”问题的最终归宿。无疑,“西迁精神是什么”“为什么要弘扬西迁精神”的问题,只关注于西迁精神本身,阐释了西迁精神的基本理论问题,属于科学研究中的基础研究部分,无法触及西迁精神的应用和实践价值,因此也就无法体现西迁精神的能动作用。可见,在回答了“西迁精神是什么”“为什么要弘扬西迁精神”问题之后,“如何弘扬西迁精神”是必须回答的一个问题。
推动西迁精神在现实中转化为物质力量,需要高校师生在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践行西迁精神。对于高校师生而言,弘扬和践行西迁精神,理应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在教、学实践中弘扬西迁精神,推进教风、学风建设。教和学是高校师生的核心义务,良好的教风、学风,是高校师生践行西迁精神的集中体现。第二,在生活实践中弘扬西迁精神,鼓励和提倡大学生积极参与校园建设和社会实践,在校园建设和社会实践中弘扬传统、奉献祖国。
“西迁精神”融入易班网络思政教育的三个标的及其实现路径,决定了“西迁精神”融入易班网络思政教育的模式选择和模块构成。
基于前文对“西迁精神”融入易班网络思政的三个标的及其实现理路的分析,构建“西迁精神”融入易班网络思政的模式,不再是一件困难的事。“西迁精神”融入易班网络思政的模式其实是构建一个由不同层次且相互支撑的认知或实践目标构成的系统,理清不同层次认知或者实践目标之间的关系,并将不同层次认知或者实践目标模块化(见图1)。
图1 “西迁精神”融入易班网络思政的模式
很明显,“西迁精神”融入易班网络思政,是“西迁精神”融入易班网络思政模式构建的总目标。总目标必须得到一级模块的支撑。支撑总目标的一级模块即是前文所述的“西迁精神是什么”“为什么要弘扬西迁精神”“如何弘扬西迁精神”三个问题。在将“西迁精神”引入易班网络时,为了节约网络资源,应对“西迁精神是什么”“为什么要弘扬西迁精神”“如何弘扬西迁精神”三个问题进行简明化改造,将其相应地设计为“西迁精神的内涵”“西迁精神的价值”“西迁精神的践行”三个模块。
为了使“西迁精神的内涵”“西迁精神的价值”“西迁精神的践行”三个一级模块得以夯实,三个一级模块中的每一个模块都必须受到充分的支撑。
一级模块“西迁精神的内涵”之下,必须有“精神与价值层”“存在与事实层”两个二级模块的支撑。“西迁精神的内涵”模块的文本意义在于回答“西迁精神是什么”的问题,通过“精神与价值层”“存在与事实层”二级模块的设置,从价值和事实层面,使“西迁精神是什么”的问题得以充分的阐释。
一级模块“西迁精神的价值”必须有“西迁精神价值的超越性”“西迁精神价值的时代性”两个二级模块的支撑。其中,“西迁精神价值的超越性”模块的设计,其意图在于从哲学角度阐发西迁精神的永恒性,西迁精神的价值不会因为时过境迁而流失;“西迁精神价值的时代性”则意在阐发西迁精神在当代的价值。
一级模块“西迁精神的践行”必须受到“在教学实践中践行西迁精神”“在生活实践中践行西迁精神”两个二级模块的支撑。教学实践和生活实践几乎涵盖了高校师生的全部实践活动,因此,这两个二级模块的设置,能够使“践行西迁精神”的一级模块受到良好的支撑。
三级模块的设计目的同样在于使得二级模块获得支撑。
“精神与价值层”“存在与事实层”是在一级模块“西迁精神的内涵”统领下的二级模块。欲使“精神与价值层”“存在与事实层”两个二级模块得到扎实的支撑,在“精神与价值层”模块之下,应设置“西迁精神溯源”“西迁精神的主旨内容”两个三级模块,以帮助学生真正搞清楚“西迁精神是什么”的问题。“存在与事实层”模块之下,应设置“西迁中的人”“西迁中的事”两个三级模块,全维度讲述好西迁故事。
“西迁精神价值的超越性”“西迁精神价值的时代性”是由一级模块“西迁精神的价值”统领的二级模块。欲使“西迁精神价值的超越性”“西迁精神价值的时代性”两个二级模块得到扎实的支撑,在“西迁精神价值的超越性”模块之下,应设置“物质与精神的关系”“精神的超越性”“西迁精神的超越性”三个三级模块,阐释西迁精神价值的超越性哲学根基和渊源;在“西迁精神价值的时代性”模块之下,设置“时代需要西迁精神”“西迁精神需要时代传承”两个三级模块,分析“时代”与“西迁精神”之间契合性。
“在教学实践中践行西迁精神”“在生活实践中践行西迁精神”是由一级模块“西迁精神的践行”统领的二级模块。欲使“在教学实践中践行西迁精神”“在生活实践中践行西迁精神”两个二级模块得到扎实的支撑,应在“在教学实践中践行西迁精神”模块下,设置“教风建设二三事”和“学风建设二三事”两个三级模块,用以呈现高校师生在教学实践中践行西迁精神过程中的先进事迹;在“在生活实践中践行西迁精神”模块之下,设置“我为校园添光彩”“我为社会做奉献”两个三级模块,以呈现高校师生在校园建设实践和社会实践中涌现的好人好事。
“西迁精神”源于高校,体现于老一辈知识分子群体身上,最适合知识分子高度集中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不可多得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者应想方设法推动“西迁精神”进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体系,充分实现“西迁精神”的思政教育的资源效用。本文仅仅是推动“西迁精神”进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体系的一次尝试,意在抛砖引玉。期待有更多更好推动“西迁精神”进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体系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