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菊,邢 策,刘秀艳
(昭通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云南 昭通 657000)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学前教育是我国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奠定人终身发展的基础阶段,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自2016年正式实施“全面二孩”政策起,2016年至2018年全国新建幼儿园共42 994所,其中2016年新建幼儿园16 129所,同比增幅最大[1]。幼儿园数量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为二孩家庭提供了教育保障,随着“全面二孩”政策落地,幼儿园数量增加以保障入园率,幼儿园教育质量问题成为了许多家庭关注的问题。在国务院出台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就明确指出“普及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到2035年,中国要实现教育现代化,迈入教育强国行列,普及有质量的学前教育至关重要,而教师是教育质量的关键,关注教师专业发展是学前教育质量提升的保障。因此,本文在全面二孩背景下选取Y省某新建园优秀教师Y老师为个案,探寻新建园教师的专业成长路径,为新建园教师队伍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进而促进我国学前教育质量的提升。
本研究基于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以优秀青年教师Y老师为个案,运用叙事研究法,让研究者站在倾听的立场,通过研究者与教师的交往、亲近、对话来真切地感受、领悟与理解教师本真的教育生活世界[2]。关注教师经历的教育故事和正在发生的教育实践活动,探索Y老师由教学新手发展为优秀教师的历程,并诠释其故事的意义,以期为其他幼儿教师提供经验启示[3]。
2016年“全面二孩”政策正式实施,为解决二孩家庭后顾之忧,我国新建幼儿园16 129所,Y老师所在的S幼儿园便是其中之一,2016年是幼儿园正式成立招生、也是Y老师开启幼儿教师职业生涯的一年。“全面二孩”政策实施距今已有五年,S幼儿园建园也近五年,Y老师也从一名青涩懵懂的幼儿教师成长为技能娴熟的优秀青年教师。
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贯穿教师整个职业生涯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的不同阶段,教师表现出各种专业结构要素的差异[4]。当前具有代表性的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如下:首先,是关注阶段论,关注阶段论根据关注内容的不同,将教师由师范生到专业教师的成长过程分为任教前关注、早期生存关注、教学情境关注、关注学生四个阶段。其中任教前关注阶段因为尚未经历教学角色,没有教学经验,所以只关注自己;早期生存关注阶段关注的是作为教师自己的生存问题;教学情境关注阶段所关注的是教学情境的限制和挫折,以及对他们各种不同的教学要求;关注学生阶段在面对工作时则主要关注学生[5]。其次,是职业生涯阶段论:职业生涯阶段论根据人生理周期和发展过程来研究教师的职业生涯发展的理论。该理论的代表主要有费斯勒的“教师职业生涯发展周期模型”、休伯曼的“教师职业周期主题模式”等,是研究个体生命周期不同阶段对教师职业生涯产生影响的理论。最后,是教师社会化阶段论:教师社会化阶段论是将教师作为一个社会人角度来考察其成为专业教师的变化过程。
综上,不同学者对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的划分有所不同,本研究基于已有的研究理论并结合Y老师的教育故事将Y老师的专业发展划分为职前迷茫、职后适应、在职成长、稳定发展四个阶段。
“上大学时,对专业的选择没有过多的纠结,身边的人告诉我学前教育好就业,所以高考完填志愿就填了学前教育专业。进入大学后看到学前教育专业要学钢琴、舞蹈、简笔画这些专业时,内心对大学生活充满了期待,但没过多久我就被现实节节击退,钢琴、舞蹈零基础,画画线条也画不直,曾有过转专业的念头。直到大二去幼儿园见习,第一次对学前教育这个专业有了真切的感受,小朋友很可爱,老师们很厉害,通过一次次的见习,逐渐对幼儿教师这份职业有了向往。深知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园老师,学好这些专业课程的重要性,所以课程再难也就坚持下来了。”Y老师和许多准大学生一样,在选择专业时就业是她主要考虑的因素。进入大学后,面对繁重又困难的课业,Y老师对这个专业产生过退却的想法,但是通过学校组织的见习,让Y老师对学前教育专业有了新的审视并将其转化为自身坚持和前进的动力,最后Y老师以优异的成绩顺利毕业并入职S幼儿园。
“我上大学那会儿,实习不像现在集中实习的单位那么好,我当时的实习幼儿园是一个民办幼儿园,民办幼儿园还是要以营利为主的。为了迎合家长的需求,当时就以教小朋友识字、算术为主。实习了半年,在民办幼儿园的教学对我影响挺大的,以致于来到S幼儿园之后,就会将之前在民办幼儿园的一些不太好的经验带进幼儿园,而S幼儿园的园领导都是从市里比较优质的公办幼儿园调过来的,她们的要求和我之前实习时的经验会产生一些冲突。但是我打内心里是认可现在领导的理念的,所以在入职初期我会不断的调整自己的心态来适应现在的工作。”人生的经验总会不断地内化并通过自身行为展现出来。Y老师在民办园的工作经验对她的后续工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表现为前经验与现实要求之间的冲突。是Y老师自身的专业信念与园领导不厌其烦的纠正,帮助Y老师逐渐适应了S幼儿园的工作,并且致力于幼儿园保教工作的规范发展。
“因为我们是新建园,老师差不多都是2016年新招进来的,新建园加上新老师,工作开展起来大家都觉得很吃力,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园建立了师徒结对制度,并每周定期开展教研会。我的师傅是一位姓廖的教学副园长,大家都亲切地叫她廖姨妈。我现在都还记得我当时的教学活动都是廖姨妈一遍遍磨出来的,在一日生活活动中有什么困难廖姨妈也会帮忙解答。那时候我们每天都是早出晚归,可以说是扎根在幼儿园了。除此之外,我们还有机会参加许多园外的培训,但凡有培训机会园领导都会给我们争取,这些培训对我们新教师的成长很有帮助。为提升自己,我也在职获得了本科学历。”2016年S幼儿园成立并招生,面临着师资短缺的现状,新教师必须得独当一面,担起毕业即带班的重任。园领导努力为园内新手教师搭建发展的平台,新手教师成长的第一步便是学习。首先,建立师徒结对制度,通过老带新、一对一的方式来加速新手教师的成长;其次,制订每周教研的制度,通过新老教师之间的交流、展示,取长补短,提升自身教育教学;最后,园内与园外培训相结合,通过有针对性的专题培训,不断更新教师的教育教学视野,提升新手教师教育教学能力。Y老师通过幼儿园搭建的平台,博采众长,从“他人”身上不断学习、成长的,最终成为S幼儿园的优秀青年教师。
Y老师与幼儿园一同发展,至今已是第五个年头,S幼儿园也由刚建园时的4个教学班发展为24个教学班,教师由13人发展至112人,2021年S幼儿园即将申报省一级一等幼儿园,经过五年的发展,S幼儿园已进入稳定发展的阶段。“幼儿园在不断的发展,教师也逐渐增多,我们作为第一批进来的老师,现在也被委以重任—那就是带新老师。从徒弟到师傅角色的转换,感触很多,就想竭自己所能帮助新老师快速的成长。”从刚入职到现在,Y老师已经在教育教学中形成了自己独有的一套教学方法和教学风格,成为了幼儿园的骨干教师,并能独当一面带领新教师的发展。虽然Y老师认为自己在工作中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改进,但从整体上看,与幼儿园一起发展的Y老师至今也从成长期迈入了稳定发展期。
Y老师的专业发展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在Y老师的专业发展过程中,不同的阶段,影响Y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各不相同。个人的努力行为、学习意识,入职前大学组织的见习活动,职后领导的创造的条件以及专业发展上的“重要他人”等等这些都是影响Y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本研究将从个人学习意识和“重要他人”两个方面来分析影响Y老师发展的因素。
个人学习意识是推动Y老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首先,Y老师的学习意识来自于和幼儿园亲密接触后的自我觉醒。在大学期间,Y老师的专业基础较为薄弱,而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学好钢琴、舞蹈等专业课是必需的,正因有了对幼儿教师职业的认同,因之前民办幼儿园不好的甚至可以说是错误的工作经验,Y老师比同龄人更好学、更刻苦。其次,Y老师的自我发展意识在入职后因自身经验和现实要求的冲突得到激发。入职S幼儿园之后,Y老师对幼儿园一日生活常规的组织经验是缺乏的。为更快地适应幼儿园的日常工作、组织好教育教学活动,改变之前的教育观念及行为,Y老师会比其他老师花费更多的时间准备活动、熟悉幼儿园工作流程,虚心向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问题。最后,终身学习意识的树立推动了Y老师专业发展。Y老师入职S幼儿园后通过函授的方式提升了学历,利用寒暑假时间不断提升自身理论与技能,在工作中钻研新的、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并成为幼儿园的中坚力量。
综上,强烈的学习意识是推动Y老师成为一名优秀幼儿教师的重要动力,它贯穿于Y老师的职前、职后,激励Y老师不断努力,最终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青年教师。
在Y老师的专业发展过程中,离不开那些重要的“他人”,这些重要的“他人”包括家人、学校、幼儿园三方面。首先,家人的支持。在那些无数加班的夜晚,是家人的无条件支持让Y老师坚持了下来,家人为她解决了后顾之忧,使她心无旁骛的提升自己。其次,学校提供的机会。在《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明确提出“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要健全以师范院校为主体、高水平非师范院校参与、优质中小学(幼儿园)为实践基地的开放、协同、联动的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5]在大学期间,Y老师曾一度想放弃学前教育专业,是学校及时组织的见习活动让Y老师坚定了继续学习的信念。据Y老师介绍,S幼儿园现已成为当地高校的实践基地,定期有学生进入幼儿园见习,这些见习活动也确实能更好地帮助准幼儿园教师们更快地适应幼儿园的教育教学的理论学习。最后,幼儿园创造的条件。一是师徒结对制度,在Y老师专业发展路上师傅(廖姨妈)是对她最重要的人,是师傅在专业上不厌其烦的指导、生活上耐心细致的开解使Y老师快速适应幼儿园的工作并逐步成长。二是幼儿园搭建的学习平台,为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幼儿园领导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为教师们创造培训学习的机会,并开展每周教研以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这些重要“他人”为Y老师提供了良好地专业发展机会,从心理上给予Y老师鼓励,从实际工作中给予Y老师帮助。
教育质量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全面二孩”背景下,我国新建园逐年增加,但在数量增加背后质量提升更为重要。教育质量的提升离不开教师,关注新建园教师专业发展是保障新建园学前教育质量的关键。促进新建园教师专业发展不仅需要教师、幼儿园微观层面的努力,更需要相关教育部门从宏观层面进行顶层设计。
顶层设计是运用系统论的方法,从全局的角度,对某项任务或者某个项目的各方面、各层次、各要素统筹规划,以集中有效资源,高效快捷地实现目标。一所幼儿园的成立,涉及人力资源的配置、物质资源的规划、财务资源的统筹等方面的问题,不仅需要园领导的亲力亲为,更需要相关教育行政部门对其进行统筹规划,以使其快速步入正轨。S幼儿园成立初期,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仅仅只有三位园领导,Y老师刚入职幼儿园时,有很多问题想请教,但却因为三位老师忙碌的背影而退却,在专业发展的路上走了些许“弯路”。因此,对于新建园,相关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不断完善其顶层设计,在教师专业发展上给予更多的关注,例如,在辖区内,园所之间新老教师结对帮扶、在区域内实行老教师定期交流轮岗制度等,从制度层面保障引领新建园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
首先,教师工作背后的主体是具有自我意识的个体,其自身是否积极主动的发展影响着最终该教师达到的专业水平[6]。从Y老师的教育叙事中不难发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是主体意识的回归以及主体价值的突显,教师主体意识的回归使其将该信念内化为自我提升的动力,最终实现自身的专业成长。其次,幼儿园应当鼓励教师从“常规型教师”到“创新型教师”的转变。教师发展不是在被动接受中实现的,需要教师积极主动的提升。新建园因其特殊的现实状况,更加注重“常规型”教师的培养,但幼儿园进入稳定发展期之后,可以适当鼓励教师从“常规型”向“创新型”的转变。Y老师在总结自己的不足时说到“我现在在教育教学上的不足就是胆子不够大,创新性还不够。”因此,从幼儿园层面出发,也应当化被动为主动,创造条件以激发教师的发展动力,突破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