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共建、共治、共享”理念的教育教学一体化平台实践研究

2021-01-31 09:49尤明珍胡新岗朱明苑
沙洲职业工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信息化课程教师

尤明珍 胡新岗 朱明苑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江苏 泰州 225300)

引言

教育部、财政部2019年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简称“双高计划”)明确提出“加快智慧校园建设,促进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深度融入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全过程,改进教学、优化管理、提升绩效”[1]。教育部等九部门2020年印发的《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中提到要“实施职业教育信息化2.0 建设行动”,要求“统筹建设一体化智能化教学、管理与服务平台,推动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深度融入学校管理全过程,大幅提高决策和管理的精准化科学化水平”[2]。教育教学一体化平台(以下简称“平台”)的开发与应用对于高职院校提升治理水平有着重要意义。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3],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共建共治共享”也是其高质量发展的要义,需要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院校治理共同体。江苏M学院以“共建、共治、共享”为理念,以诊改试点复核为契机,围绕解决5G 时代高职院校“怎么教、怎么学、怎么考”的核心问题,高标准建设教育教学一体化信息平台,以“能学辅教”为基本定位,依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融入职业资格标准,集成行业企业优质资源,建设“一平台四中心”的集成式、交互式、共享型信息化平台,对其他高职院校开发相关平台、提升数据治理能力等有借鉴意义。

1 平台建设目的

1.1 实现数据融通

实现学校目标任务管理、专业课程管理、教师教学、学生学习、考务考试、岗位绩效考核、师生发展服务等学校实际工作业务相互融通,保证管理中心、教学中心、学习中心、考试中心数据互通,消除教育教学信息孤岛,做到“资源可共享、过程可监测、评价更客观”。

1.2 实现“教学考评管”综合应用

将全校教学领域的应用系统集成到教育教学一体化平台的4 个中心(管理中心、教学中心、学习中心、考试中心),覆盖管理、教学、学习、考试全过程,通过业务梳理和流程优化,实现“教学考评管”综合应用,方便师生灵活教学活动,方便各部门高效快捷管理。发挥信息技术在日常管理、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师生发展中的支撑作用,提高工作效率、服务师生发展、提升师生幸福感与满意度,提高学校内部治理的信息化水平和数据治理能力。

1.3 助航教育教学管理与评价改革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及时掌握和分析人才培养工作状况,设计匹配行业企业用人标准的诊断项目,通过反馈诊断报告、大数据分析等方式,自我革新和改进。理顺工作机制,依托平台落实“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持续改进”的常态化周期性诊断与改进机制,构建校内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保证制度体系[4],促进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高。改革信息化教学环境下教学质量及学习质量评价模式,提高教学质量评价的系统性、全面性与客观性,为纵深推进教育教学信息化提供保障。

2 平台功能设计

经过前期功能需求分析、新型交互形态设计、融合业务场景设计、数据对接方案设计后,各部门主体责任明确,以“共建、共治、共享”为基本原则协同参与开发,2020年底学校将核心业务系统的架构、关系、数据链路图进行梳理与顶层设计,上线基本功能,2021年9月在全校推广使用教育教学一体化平台。

2.1 管理中心

管理中心实现了全校大数据共享与应用,校领导可以根据需要多维度查看学校各种实时状态数据;部门可以按权限查看、分析、应用业务数据。办公室实现党政年度目标任务在线分解、管理与进度监控,进行年度目标任务完成情况汇总分析;实现全校管理制度的信息化管理,促进信息公开和制度查找的便捷度。组织人事处实现对全校内设机构、部门职能、岗位职责及工作标准的信息化管理;全面采集教师业绩信息,实现教职工岗位绩效线上考核,考核结果可以自动生成,并可以全校性分层分类排名。教师发展中心实现对教师个人年度发展情况的监测管理。学工处和团委实现对学生学业成绩和综合素质等个人综合发展情况监测管理。教务处可实现对专业、课程的信息化管理、监测。质控办可实现课堂教学质量、教学进度的全程监控、网上评教评学。任务分解自上而下,上下贯通,保证任务衔接。绩效汇报自下而上,逐级审核,保证工作进度和质量。各部门自动生成部门年度自诊报告及学校、专业、课程、师资、学生五层面年度自诊报告,形成五层面画像。

2.2 教学中心

所有专业运行的教学文件上传平台,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实现结构化管理,方便在线制(修)订、审批、应用。授课计划结构化,并进行线上制订、提交、审核、审批、应用。教师可以在课程平台进行在线课程建设;可以查看课表,直接进入课程平台开展信息化教学和评学;可以利用平台手机APP 辅助教学;可以在线提交业绩成果,作为绩效考核等的依据。实现全校性课程教学(课前、课中、课后教与学行为)的监控与分析。

2.3 学习中心

学生可以利用平台手机APP在平台上浏览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授课计划、课表、教学进程表、校历等教学文件在内的专业课程信息;利用平台手机APP进入课程平台进行在线学习活动(课前、课中、课后全环节),包括签到、在线学习、互动、考试、作业、评教、自评等,帮助学生进行自主自助、形式多样的跨时空学习,助力学习模式改革[5]。

2.4 考试中心

教师可以在线命题、组卷、阅卷,每道题都可以明确对应知识点或技能点,赋予相应分值,组织课后、期中、期末、阶段等多时段及多题型(含权重)考查、考试,多维度分析学生成绩,掌握不同学生学习状况,可针对个人、小组、班级布置作业,开展针对性考查、考核,实现过程性考核。学生可以通过PC 端或手机APP 根据教师的测验考试设置,按要求进行线上作业、测验、考试,客观题可以机器自动评分、显示结果,主观题需要教师评阅后显示结果。教务处或二级学院可以通过考试中心后台,组织安排期中、期末的多班级、多课程及全校性在线考试,可以实施多次机考,考试成绩可以接入教务系统,减少教师出卷、阅卷、统分等工作量,减轻教师负担。

3 平台建设成效

3.1 实现教与学精细化服务,促进教师教学与学生深度学习

构建基于工作过程化的“平台+方向+拓展”专业群课程体系,在专业群立体化教学资源全覆盖的基础上,通过平台在线搭建课程,部署教学资源,形成“自助餐式”和“套餐式”专业群课程资源包,着力提升课程资源和在线课程建设水平,推动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有效推动教师模块化教学实施和学生深度泛在学习。开展课程教学设计,在线命题、组卷、阅卷,每道题都关联相应知识点或技能点,通过组织多形式及多题型测验考试,实现因材施教,促进人人成才。学生通过在线查询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授课计划、课表、教学进程表、校历等教学文件,可提高专业认识,掌握学习进度,增强学习主动性。测验、考试等根据系统评分,针对未掌握的知识点进行自我反复练习,促进自我学习。教务部门通过平台组织安排期中、期末的多班级多课程在线考试,改变“一考定终身”弊端,考试成绩接入教务系统,减少教师阅卷、统分等工作量,切实减轻教师负担。

3.2 实现课程教学全程留迹,促进课程质量保证主体责任落实

通过平台开展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标准的结构化、信息化管理,为后续课务安排、授课计划制定、教学实施及课后习题知识点关联奠定了信息化基础。专业教学文件在师生主页及时准确推送,方便教师查看各种教学文件,提高工作效率。学生可以掌握专业学习的目标、任务和要求,开展针对性学习。课程教学的课前、课中、课后教学活动与安排以及学生学习活动全程全面在系统留下运行轨迹,变传统课堂教学不利于质量监控的“灰箱”模式为有利于在线质量监控的混合式教学“白箱”模式,极大地促进课程层面质量保证主体责任落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3.3 推动课程“教学考评管”机制创新,促进学习质量管理常态化

利用在线课程平台改革课程考核频次、考核形式、考核内容、考核载体、考核主体,通过实施日常性、过程性、系统性考核,促使学生自主学、反复学、自主测、反复测、自我评、自我改,最终实现考核由学习效果检测向以测促学、以考促教功能转变。通过对学生实施针对每个知识点、技能点的过程性考核,促使学生开展针对每个知识点、技能点的反复自测学习,提高了优质教学资源的使用率。实现了课程“教学考评管”的一体化与信息化,通过大数据分析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和学习效果,客观、全面、系统评价其学习质量,创新了学生学习成绩监测机制,促进了学习质量管理的全环节常态化。

3.4 显著提升评教信息化水平,促进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有效落实

借助教育教学一体化信息平台,可达成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课程运行数据、师生日常行为数据的即时与源头采集以及各类数据在不同系统与层面的开放共享,实现了对教师教学、学生学习、考试考核、师生评价及教学管理工作全过程的跟踪、监控、预警及分析。遵循SMART 原则,由传统的年初制定工作计划年底总结的模式转变为周期性工作汇报诊改,缩短了反馈与改进的时间,实现了常态化管理水平的提升。通过对教学质量评价由阶段性、脉冲式评价向过程性、发展性评价转变,师生在线评教、督导在线监控与质控办大数据分析相结合,可显著提高教学质量评价的系统性、全面性与客观性,实现高效、便捷的过程性教学质量评价与反馈,有力促进全校教师参与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的积极性与自觉性。

4 智慧化育人环境建设

学校为适应“三教改革”新需求,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核心,实施学校教学及实训场所的信息化升级改造,优化校园网络环境,打造基于学习过程的全时域全空域智慧化学习环境。重点打造具有录播直播和远程示教功能的智慧教室,为高水平专业群、国际农牧业高等职业教育联盟、中国现代畜牧业职教集团成员单位及中西部地区高职院校提供网络教育服务,实现教育服务方式转型升级。建设具有专业特色的虚拟仿真工厂(实训中心),利用头戴式AI 计算机、AR/VR 终端等先进的设备开展虚拟仿真实训,解决实训教学中“进不去、看不了、动不了、难再现”的难题。全新智能化的教学、实训场所配合基于学习过程的教育教学一体化平台,实现教学环境集中运维,教学过程实时质控,教学效果精准反馈,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全新教学育人生态场景。

5 结语

教育教学一体化平台功能强大,涉及到的层面众多,在实施和运行的过程中尚有不少难点需要攻克。一是如何处理好数据源头还是数据“汇聚池”的问题;二是如何处理好本地部署的教学平台与省级以上开放课程认证指定教学平台的关系;三是如何科学采集实践课课堂数据从而符合职业教育特征和需求的问题;四是如何合理开放权限,方便用人单位、家长等登陆平台及时了解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并提出有意义的建议。在开发优化平台的同时,还需组织全体师生加强学习,从根本上提高思想站位,涵养质量文化,提升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组建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全面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改革、教学资源开发、模块化教学设计、科技研发和信息技术应用等“五大能力”。信息化辅助内涵建设,推动学校信息化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真正实现学校治理能力现代化。

猜你喜欢
信息化课程教师
最美教师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教师如何说课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