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统州
(甘肃省静宁县仁大中学 743411)
为顺应新课改趋势与满足学生学习需求,许多初中生物教师都在不断改善与创新教学方法.新课改倡导开展素质教育,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以高涨的学习热情来投入课程学习,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参与式教学法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符合素质教育的宗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再是严厉、刻板的形象,更多的是与学生以朋友的方式而相处,不仅可有效满足教学需要,还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知识水平.
1.激趣原则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尤其在素质教育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便显得更为重要.初中生物涉及的理论知识点较多,内容也相对抽象难懂,学生学习常常感到吃力,久而久之就会丧失生物学习兴趣,课堂参与意识不强,导致课堂氛围沉闷.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遵循新课改理念,充分激发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与探究兴趣,让学生产生快乐的学习体验,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另外,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间相互合作、讨论的学习习惯,从而更好地积累知识与经验,促使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做到共同发展.
2.平等原则
在传统初中生物课堂中,教师往往处于一个绝对的领导地位,享有对学生的支配权,而学生也很少有话语权.这样一来,不仅会严重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会将学生束缚于教材内容中,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基于此,教师应致力于营造一个和谐、平等的对话环境,逐渐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鼓励他们积极发言与大胆质疑,并学会将自身的想法清晰、全面地表达出来,不要害怕说错,即使出现错误也要引导他们一起讨论,帮助他们拓展思路.在这种师生平等的对话过程中,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也能让他们在交流与思考的过程中实现对知识的有效掌握,提升初中生的生物学科素养.
1.创设情境,增强课上互动
参与式教学法的核心便是课堂互动,要求教师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实现与其他同学及教师的有效互动,增强学生课堂学习的参与兴趣.在具体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创设各种教学情境,以良好的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指导他们自主学习.如在教学“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这一节的内容时,当中涉及植物生长所需外在条件、植物的光合作用、叶片吸热与吸光原理、植物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等知识,这些内容原理性较强,学生理解起来较难,不易记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在课前向学生布置任务,要求他们将自家的盆栽带到课堂中来,在课上进行认真观察,同时充分联系教材知识,实现抽象知识的具体化,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降低知识理解与记忆难度.另外,教师在课后还可布置写观察日记的作业,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绿色植物生长过程、光合作用过程的了解,从而提升教学效率.
2.组织游戏,营造良好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组织游戏是一种十分常见的教学方法,不仅是因为其形式多样,可营造出活跃、轻松的课堂氛围,给学生以良好的学习体验,而且游戏的教学形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与喜好,可迅速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进而在同教师的高效配合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组织游戏,需要教师以拼图、竞猜、表演等形式来开展,打破以往枯燥乏味的课堂氛围.如在教学“消化与吸收”这一节内容时,教师便可让学生用小组合作的方法来进行人体器官的模拟,做好小组内的责任分工,如有的学生扮演胃、有的学生扮演肠道,要求小组内得出各器官名称及对应的功能等相关结论,之后由小组成员上台讲述自己所代表器官的相关知识.这样一来,不仅可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还可让学生更为深刻地记忆相关的知识点,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3.设计实验,鼓励学生动手操作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心理与心理发育的重要时期,普遍贪玩且有着较强的好奇心.基于学生的这些特点,教师可在充分理解与掌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设计一个与之相关的实验,让学生参与到实验操作的过程中,在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理解、掌握程度的同时,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如在教学“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一节时,当中针对“先天性行为”中的“膝跳反应”,教师可将班级学生两两分组来开展实验,其中一名学生小腿处于膝半屈或是自由下垂的状态,而另一名学生则用橡皮锤或是手掌的内侧边缘来对膝盖下韧带进行轻轻叩击,观察被测试者的小腿反应,并在各小组中评选出反应较大的学生,进行膝跳反应的现场教学.在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中,不仅可使学生做到积极参与实验操作,还能让教师及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与能力.
4.引发辩论,培养学生辩证思维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还可引导学生以分组辩论的方式来对知识内容进行理解与分析,进而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与增强竞争意识的同时,帮助他们顺利达成教学目标.同时在课堂辩论的过程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课得以充分发挥,有利于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与提升生物综合学习能力.如在教学“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一节时,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充分联系生活实际来总结相关的影响因素.首先,教师要让学生了解我国生态环境的现状,意识到生态环境这些年来的变化.其次,要依照辩论话题的两面性质分成正方、反方两个阵营,包括“人类活动是生态环境的主要影响因素”与“人类活动不是生态环境的主要影响因素”,将班级学生合理分成几个小组,由各小组成员讨论确定加入的阵营,而教师则负责小组间的调节与学生提问的解答.最后,教师鼓励各小组派代表将小组总结出的论点上讲台与其他同学展开辩论,由此调动全班学生的积极讨论与交流,做到全面、积极地发表自身看法,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并且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切实增强学生生物的学习兴趣.
5.开展活动,增强学生参与意识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只有对所学知识产生强烈的好奇与疑问,才可形成内在动力去思考与探究,由此实现课堂活动的有效参与.对此,教师可尝试组织、设计探究性的教学使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并使其不断获取新知识.如在教学“人类血型分布”一节时,教师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知识,可先向他们提出以下问题:“1.人类血型主要有哪几种?2.输血原则是什么?3.血液遗传是否会发生改变?4.……”要求学生围绕问题展开研究与思考.之后,要求教师围绕课本资源与相关数据来开展实践教学活动,让学生以询问家长或是上网查找资料的方式来调查自己的血型,并让他们在得到一定结论后对家人血型展开延伸学习,让学生通过实践来掌握自身与家人血型的同时,还可对血液凝固条件与血液互换问题建立全新了解.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活动结果进行总结,共同构建相应的知识体系,使学生对血型的相关知识做到系统掌握与认知.
总的来说,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运用参与式教学法顺应了新时代教育改革的要求,该教学方法不仅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其学习积极性,还能增强师生间、生生间的课堂互动,进而在师生的高效互动下提高教学效率.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创设情境、组织游戏、设计实验、引发辩论与开展实践活动等方法来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增强学生参与生物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由此在与教师的良好配合下构建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