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丽琼
(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南区小学 744500)
小学数学是学生系统性、规范性接受数学知识传授的启蒙阶段,在此期间,教师不仅要注重基础数学知识的传授,也要关注学生数学逻辑思维、问题分析解决能力和核心素养的催生及发展.由于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逻辑性,为小学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带来了不小的学习压力和困难.以下,笔者将结合自身教学经验,从多渠道谈谈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的资源整合优化策略.
随着各地各级中小学校教学硬件设备的不断优化和完善,为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在小学数学课堂的广泛应用打下了基础.多媒体设备通过多种渠道的信息刺激,将数学教材中刻板枯燥的文本信息结合声音、图画、影像等模型进行全方位整合,再将信息传递给学生.这种模式符合小学学生好奇心强、注意力不集中、自制力和自律能力较弱的身心特点,有利于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注意力和教学效率.同时,其合理应用也能将较为抽象的数学概念和问题具体化,更为学生的心智水平和理解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教学的良好帮手.
例如,在进行“比大小”的数学知识教学时,由于数字的抽象性,低年级学生可能没有在面对两个数字时候,知道怎么写怎么读,但是不知道哪个大、哪个小、哪个多、哪个少.这时,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借助小学生喜闻乐见的讲故事形式进行教学.多媒体设备上先呈现一片绿草地,接着,画面上又出现大兔子和小兔子,鸡妈妈也带着它的孩子们出现在画面上,此时开始转入兔妈妈和鸡妈妈的对话.兔妈妈说它的小兔子更多,而鸡妈妈却对说,不对,我的小鸡比你的兔宝宝多.然后教师提问,怎样知道是兔妈妈的孩子多,还是鸡妈妈的孩子多呢?这就引发了比大小、比多少的问题,学生结合画面的数量进行数数后,就把数字的大小分出来了.这样,学生饶有兴趣地学会了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个数量的多少,同时又感受到了动画故事的乐趣.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又高于现实生活,很多小学阶段的数学概念和公式在生活中有着广泛地运用,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联系紧密,有着很好的应用价值.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可以结合教学目标和课堂容量,创设性地在课堂上构建生活化情景,为学生搭建数学思维与现实生活之间的桥梁,将学生的生活与数学教学内容进行整合联动,达到数学学习生活化的教学目的,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逻辑和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潜在能力.
例如,在学习“认识时间”这章节的数学内容时,教师就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常识进行情景构建,比如先向学生出示一幅上学的照片,照片上有钟表,钟表上面是具体的时间;还有放学的照片、出门游玩的照片,起床的照片、睡觉的照片等等,这些情景都能够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师结合这些照片进行情景创设和构建,引导学生运用教学学习的认识钟表的数学知识,准确地说出做每件事情的时间.此外,教师还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数学时间知识的进一步扩展,将钟表换成24小时计时的电子表,再让学生进行时间的识读,教师还可以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两个时间之间的跨度,从7点到14点是几个小时?上午9点这个时间有几种不同的表示方式?这样通过生活中常见的实例开展生活化教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充分感受数学概念上的时间就在身边的生活中,认识时间对生活有很大的帮助,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兴趣和能力,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当前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技能”、“合作”、“交流”、“体验”、“创造”、“经历过程”等词语的出现频率越来越高,给了当今小学数学教学导向以强烈的信息暗示,即现今数学教学再不能是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而是应该更多地让学生“动”起来,并且尽可能地让学生多“动”起来,倡导开放式合作学习,将小学数学教学内容进行科学合理地设计排布,使其充满趣味性,解放学生的思维,跳出刻板学习印象,体现问题化理念.其根本目的,就是让学生动脑想数学,动脑积极地思考数学或与之有关的问题,启迪学生的开放性思维,促进思维发散,让学生在交流互动中进一步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
例如在学习“认识图形”的相关教材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开展开放性合作学习,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设置班级成员为学习小组的组长.为每个学习小组分发不同形状(三角形、圆形、长方形、正方形、六边形、椭圆等)和不同材质、颜色的教具.然后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将手中的教具进行分类,分类标准可以由小组合作讨论自行决定.在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完成后,让学生按照小组进行成果汇报,不同学习小组的汇报结果可能有所差异,因为有的学生是按照颜色来进行分类,有的学生按照形状进行分类,有的学生按照图形有没有角来进行分类,分类方式不同造成了不同的分类结果.这样进行教学,不仅可以加深师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也能有效发散学生的分类思维,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又如在学习完成“元、角、分”的数学教材知识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领取各种面值不同的硬币,然后让学生用不同面值的硬币通过自行排列组合,凑成不同的面值(5元、3.5元、12.5元等)看看有几种不同的排列方式.这样进行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将教材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的基础上结合所学内容加深加减法运算知识,形成数学知识综合网络,加深学习印象.
依据构建主义的观点,知识的产生来源于学生的自主探究,将外部信息通过自身逻辑思维的分析和储存达到内化的结果.而以往教学模式仅仅是“填鸭式”教学,只能让学生暂时当做数学信息的“仓库”,长此以往,学生的创造性质疑思维和数学记忆水平都收录到抑制.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将传统意义上的“黑板+纸笔方式”创造性地设计成学生动手操作实践的方式,将动脑思考与动手操作并用的问题引导式教学落到实处.
以“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推导教学为例,教师可以按以下流程开展实践式问题引导教学.教师出示圆柱形水杯,在杯子里面装满水,提问,水杯里的水是什么形状的?(回答:圆柱形),继续提问,如何测算杯中水的体积?(回答:把水倒进长方体杯子中,按照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进行计算.)教师引出主题:求圆柱体积的时候,有没有像求长方体或正方体体积那样的计算公式呢?(为学生发放橡皮泥作为教具)让学生动手试试,圆柱可以转化成哪种立体图形?其体积与原来圆柱体相比较,什么发生了变化?什么没有变化?(①外形、② 表面面积、 ③高、④底面面积 、⑤体积).教师通过课件演示拼、组的过程,同时动画演示让学生明确:圆柱底面分成的扇形越多,拼成的立体图形就越接近于长方体.最后,得出并验证前期结论: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字母公式是V=sh(板书公式)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作为开启学生数学学习之门的钥匙,需要小学数学教师在此阶段夯实学生的数学学习基础,传授数学教材知识,催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数学关键能力.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思维训练为核心,以丰富的信息资源为基础,通过教师多渠道的资源及信息整合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满足学生各个方面的数学学习需要,改善小学生学习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