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国际传播力 守正创新 讲好新时代的“湾区故事”

2021-01-30 15:14郑园珺
视听 2021年8期
关键词:湾区大湾舆论

郑园珺

2021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进行第三十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实施,大湾区规划纲要是习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战略,不言而喻,讲好湾区故事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代如何讲好湾区故事?讲什么?怎么讲?必须要深刻认识到讲好湾区故事是时代赋予地方新闻工作者的使命要求,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做好对港澳的宣传,共画同心圆非常重要。同时,还应通过加大对外传播话语体系建设、综合调动多种融媒体传播方式方法,讲好湾区故事,做好湾区故事的对外传播。

一、讲好湾区故事的时代背景

进入新时代的对外宣传,我们可以更加从容自信地向国际社会介绍中国共产党,更加从容自信地向国际社会介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得对、走得通、走得好,更加从容自信地向世界宣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①。向世界、向港澳释疑解惑,回答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社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道理。

然而,近年来,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可谓此起彼伏。从中美经贸摩擦、到香港修例风波、“港独”分子和激进暴力头目卖港祸港,再到所谓的“新疆问题”“新疆棉”事件等,都可以看到国际上的风云变幻都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香港的舆论场。国际和香港的两个舆论场息息相关,既有区别又有交叉重叠,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南大门,也是意识形态斗争的南大门,做好国际舆论场的舆论引导工作有利于对香港舆论场发挥作用。另一方面,做好香港舆论场的引导工作也有利于构建我国的国际传播能力。同时,讲好湾区故事更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应有之义,应千方百计争取港澳同胞,特别是争取港澳年轻人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宣介好湾区的各项利好政策,聚焦宣传大湾区建设给港澳同胞带来的实惠便利和优质生活,尤其是要对港澳青年宣传好湾区的发展、湾区支持创业的政策,以及他们在此生活工作的配套服务等。

二、加强对外传播话语体系建设,主动设置议题,抢占舆论先机

要把引导舆论的议题设置能力作为对外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抓手,提升议题设置的锐度,针对性和指向性要强,旗帜鲜明地表达我主张。

(一)把握重要时间节点,针对舆论关切热点及时发声

全国港澳研究会2021年2月22日在北京举行“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落实‘爱国者治港’根本原则”专题研讨会。广东广播电视台及时推出了《爱国者说》系列采访,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分梯度的报道,选取香港特区官员、学者、代表委员、专业人士、青年代表等不同领域的嘉宾进行深入采访,根据各嘉宾的职业属性和亲身经历设置议题,请他们系统性地阐述对“爱国者治港”原则的理解和建议。该系列通过电视端、移动端密集发声,持续性地宣传好完善香港特区选举制度、落实“爱国者治港”原则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境内外全网总阅读量1000万+,有效引导了香港舆论。

《两会“外”传》《港讲两会》等专题系列报道紧扣两会热点,围绕两会精心策划。“外传”系列通过“云采访”的创新模式,邀请外籍人士作为“两会观察员”,以外国人之口提出西方国家最为关注的中国热点,包括香港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人工智能、知识产权保护等。该系列报道以外国人视角为切入点,从他们的角度和思维来宣传两会,客观真实,成功消除了海外观众对此类题材的抵触心理,加强了主动了解中国、了解湾区的意愿。《港讲两会》以香港人为主体视角,用香港人的眼睛看两会、说两会,增强了自身代入感,报道平实客观、真实可感。

做这些主题宣传还要慎防走进误区,避免踩坑,慎防“低级红,高级黑”。在报道中把握好时、度、效,做到平实、自然,不夸张、不放大、不拔高,不生搬硬套。

另外,还可以从具体可感的民生生活入手,主动回应日常关切。如报道大湾区各地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重点关注港澳同胞和外籍人士在粤接种疫苗的情况等。

(二)结合热点时事主动设置议题,针对西方的抹黑谣言主动破题

如全国政协副主席梁振英所感慨的那样,国际媒体报道的中国新闻大多局限于政治层面,当中体现的是西方政客的议题设定,旨在为自己政府糟糕和失败的表现分散注意力。他说:“所以关于中国的新闻故事,总是关于压制人权、民主和自由这些虚假指控。与此同时,去年由于疫情而中断的国际旅行,使这类政客有了更多空间用这些虚假指控吸引人们的注意。”②近来,西方国家大打“新疆牌”,炮制虚假消息,安排所谓智库、学者和媒体制作假新闻,散播涉疆谎言。对此,要策略性展开舆论斗争,向国际社会宣介我核心价值观。

南方周末推出深度报道《BCI翻脸,H&M停用:新疆棉花遭遇“明抢”与“暗战”》及相关短视频、海报产品,通过对“新疆棉花”事件背后的真实产业状况、国际棉花话语权争夺等问题进行深度调查,有力驳斥西方对新疆棉花的不实指控,对外发声。广东广播电视台《老外进疆》中英融媒报道通过多位外籍友人在新疆真实的所见、所闻、所感,描摹出新疆各族人民和谐相处、共谋发展的美好画面,有力澄清了涉疆的事实真相,驳斥了涉疆的谣言谎言。

三、发挥岭南特色,以岭南文化为载体加强对港澳的传播

最大限度实现本土化传播,精准定位传播产品和传播对象,针对港澳受众和网民,在选题策划、生产制作、节目宣推等多方面运用好岭南的文化背景、语言习惯、生活习俗,以此为桥梁建立共情作用,加强湾区生活圈的感召力。

例如,运用好岭南非遗,强化文化纽带,加强情感共鸣。深圳卫视系列纪录片《潮流》以潮汕地区的传统工艺为切入口,讲述岭南文化的喜人发展,围绕以潮绣、潮瓷、潮雕、潮塑、潮剧和功夫茶、潮州菜为代表的潮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探寻濒临失传的传统手艺,致敬工匠能手。

再如,用好“港人港语”,尊重港澳地区的传播规律,订制与此相符合的外宣品。广东广播电视台《蛋挞TV》通过港人生活化的口吻,以对话形式探讨社会热点及生活关注点,通过幽默的言语和演绎,将硬性新闻话题以软性对话形式在境外社交平台进行发布,抢占舆论平台。

四、综合运用形式多样的方式方法,以真实生动的故事打动人

综合运用当下流行的短视频、Vlog、网络直播、情景剧等节目形式,以活泼多样的方式讲好湾区的生活故事。

广东广播电视台的短视频系列“GBA Youth Chats”(湾区青年说)、《湾区青创+》等邀请在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创业的优秀青年,分享他们的就业、创业、奋斗故事,反映中央对港澳青年的关心支持,展示大湾区给港澳青年创新创业提供的利好政策和机遇舞台。还有对香港特首林郑月娥的专访,运用Vlog形式,制作了《广东广播电视台首次专访特首林郑月娥-先导片》,真实生动又平易近人,吸引年轻受众的眼球,好评如潮。推出“走访湾区非遗”网络直播系列,通过广州箫笛、中国古琴艺术、广州戏服制作技艺、咸水歌作技艺、广州茶艺(点茶技艺)、广彩技艺、广州玉雕等非遗传统工艺项目,展现大湾区的文化风貌,向海内外网友展现大湾区非遗文化之美,引起了海外受众的共鸣和热议。

南方日报的情景剧《高矮糖不甩》,围绕港澳青年在大湾区创业就业的主题,演绎港男广女斗气又甜蜜的粤港两地恋故事,同时反映了湾区支持创业的各项利好政策以及港澳青年在湾区生活工作的各项配套服务。随着越来越多香港人到大湾区广东九市就业创业,情景剧《高矮糖不甩》通过幽默有趣的故事反映大湾区的社会面貌,在把欢乐和正能量带给粤港澳居民的同时,还隐藏了“港人北上发展”的秘诀与攻略,为大湾区融合打气。

五、着力培养本领过强的外宣队伍,打造一支学习型、专业型的人才队伍

做好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必须要有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要“不断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增强本领能力”,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干部提出的殷切期望。强化人才培养,牢固树立人才意识,外宣工作者要学会运用新的方法围绕外宣重点讲好中国故事。特别是在网络技术快速发展,新的媒体格局深刻变化的当下,舆论引导、舆论斗争的焦点聚集在网上,外宣格局向网络外宣方向转移,新闻工作者要顺应和领悟新的传播态势对新时代对外传播的要求,加强业务能力建设。在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过程中,要着力培养境外互联网社交媒体运营人才,做好全媒体宣传和运营管理,牢牢掌握境外互联网的运营方式,打好网络外宣的舆论战。

六、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曾有精辟论述:“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站在建党百年的特殊历史时刻,媒体人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下大气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讲好湾区故事,为我国改革发展稳定营造有利的舆论环境,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积极贡献。

注释:

①习近平新闻思想讲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学习出版社,2018.

②龚学鸣.梁振英:要善用香港优势,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EB/OL].大公网,2021-06-01.http://www.takun gpao.com/news/232109/2021/0601/591594.html.

猜你喜欢
湾区大湾舆论
大咖论道:大湾区超级“极点”强势崛起!
湾区一起潮:时代中国深耕湾区22载 与湾区共成长
擎动湾区制高点,耦合前海价值圈!
大湾区城市大洗牌
李万雄:湾区引擎,空港之芯
广州南拓 发现湾区新机遇
大湾区的爱情故事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摁下粤港澳大湾区“加速键”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