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立德树人问题研究

2021-01-30 01:34张亚楠
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树人立德院校

张亚楠

(山西省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山西 太原 030024)

一、新时代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的内涵及关系

(一)新时代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的内涵

在传统文化中,一直将立德树人作为两个不同的概念分别加以阐释。早在先秦时期叔孙豹提出“三不朽”,即立德、立功、立言,“立德”一词由此而来,可见古人对于个人品德的重视。而“树人”首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是管仲所讲的:“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通过了解立德树人的“前世”,才可以更好地理解其“今生”,在新时代背景下,立德树人的内涵较之以往更加丰富、明确。“立德”就是要让学生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将这些“德”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和强化,真正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树人”就是培养人,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我国技能型人才的主要场所,既要培养有德之人,又要培养有过硬本领、有创新精神与工匠精神的学生。当前我国已经进入新时代,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标准也随之提升,旨在培养真正能够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的、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接续奋斗的新时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总的来说,立德树人是高校工作的生命线,在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要将立德树人贯穿到学校教育和管理的各个环节,让学校围绕立德树人管理和服务、教师围绕立德树人教、学生围绕立德树人学。

(二)新时代高职院校立德与树人的关系

随着时代发展和教育事业的推进,人们发现立德树人可以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二者之间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立德”和“树人”不仅在时间顺序上有先后之分,而且互为前提和因果。古语有言:“成才先成人”,此处的“成人”就意味着在一个人成长的道路上,首先要把优良品德的养成、正确价值观念的形成等放在首位,立德是“根”,根深才能苗稳,因此只有先立德、再树人,未来的路才能行稳致远。高职院校的青年大学生作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未来,只有树立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能得以实现。

二、新时代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重要性

(一)捍卫高职院校意识形态的安全稳定

随着生产方式的变革和现代科技的发展,世界各国在经济发展、文化交流等各方面的相互交叉越来越多,融合发展趋势愈加明显,在和平发展的前提下,思想层面的冲突也更加激烈。意识形态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高校学生大多是“00后”,他们思维活跃、内心丰富,是与互联网和各种网络平台共同成长起来的一代。另外,高校教师在授课、科研、带学生参与实践以及在对外交流活动中也能够实现各种学术思想和观点的碰撞,所以高校本身就汇聚着各种思想,是文化潮流和价值观念相互交融的主要场所,是教学相长、交流借鉴的大平台。将立德树人的根本思想融入高校管理和服务学生的各个环节,可以有效地让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重要意义,坚定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在学生心中种下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种子,让广大青年学生在最具活力的青年时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做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者和弘扬者。这是在新时代的画卷下,高职院校履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捍卫意识形态安全的有力举措。

(二)有助于弘扬中国精神,增强文化自信

立德树人内涵非常丰富,既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囊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具有时代特点的精神内核,各个时代的榜样都是对中国精神的弘扬和发展,为中国精神注入了活力,带来了力量。新时代我国各领域涌现出一批批彰显时代精神的典范: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在我国武汉爆发,随后被评价为“国士无双”的钟南山院士以83岁高龄逆行武汉的新闻刷爆全网,从他身上我们看到的是心系人民、敬畏科学、奉献自我的精神;“燃灯校长”张桂梅创办了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女子高级中学,为了这所免费的女子高中,为了山区的贫困女学生能走出大山、拓宽视野,她将自己的青春和健康全都奉献在那里,从她的身上,我们看到的是忘我、博爱与大义。经过长期的积累,这些文化和精神已经转化为我们中国人民的“精气神儿”,成为每一个中国人心底的文化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人总是要有点精气神儿的”,此处的“精气神儿”指的就是中国精神,作为一名中国人、一名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的高职大学生,就应该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中华民族之所以历经磨难还仍然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华文化还能保存得如此完好,就是因为每一代中国学生都在为时代发展和优秀文化的传承做贡献。我国已经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每一名高职学生的共同努力,而立德树人则是让所有努力都能保持正确航向的“指南针”。当前,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已经改变了以往聚焦在经济、科技等领域的巨变,而是转向了更加宽广的领域,比如人才、文化等领域。随着网络载体及交流方式的转变,人们交流的方式早已经跨越国界,西方意识形态和文化也渗透到各高校内,在不知不觉间影响到学生的价值取向,降低学生对我国制度、文化等方面的认同感。因此高职院校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可以让广大高职院校的学生认识到我国优秀文化的价值所在,进一步弘扬中国精神,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三)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

高职院校大学生正值青春年华,他们思想活跃,但分辨力较差,容易受不良思潮的影响,从另一个角度来讲,他们的思想又是处于相对比较容易塑造的时期,青年时期的价值观会影响每一个人未来的走向。《礼记·大学》提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古人将“修身”放在首位,是其在生产、生活实践中提炼出来的智慧。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强调“修身”的重要性,从“两学一做”到“三严三实”,再到“对标对表”等朗朗上口的专业术语,每一个词语都彰显出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党员干部“修身”的重视。

新时代高职院校将落实立德树人工作纳入教学管理全过程,可以为广大学生指明发展方向,将自己的青春梦想与中国梦的实现有效结合起来,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贡献力量,也可以有效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大学校园是高职学生生活、学习和交往的主要场所,因此必须创建优良的人文环境,而高职院校坚持立德树人,可以营造出良好的校园环境。例如,在日常管理中,每月召开主题班会,并将厚德积善贯穿其中,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还可以利用“榜样效应”强化大学生的大局意识和增强自身本领的意识,如在脱贫攻坚中将生命永远留在广西百色的北京师范大学硕士毕业生黄文秀以及在2020年6月中印边境冲突中英勇献身的中国军人,虽然他们的“阵地”不同,但他们的使命感和荣誉感是一致的,他们给我们带来的震撼是难以估量的。祖国的繁荣昌盛离不开他们,也离不开千千万万的大学生们,因此新时代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工作,紧扣时代发展、创新培养方式可以有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造就一个个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三、新时代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工作的现状及原因

当前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不容忽视。一些高职院校大学生缺乏工匠精神,不能静下心来潜心钻研专业知识和技术;对于网络上一些抹黑中国的言论无法有效辨别真假,而是人云亦云、亦步亦趋;一味盲目崇拜西方国家的文化,缺乏对本民族优秀文化的认同感,缺少中国精神;部分高职院校的课程思政流于表面,没有做到深入人心。

出现以上问题的原因在于:第一,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力量不足。此处的力量不足主要是指大多数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储备量不足,对于课程思政的了解浮于表面,不能真正将落实立德树人工作与自己的课程进行结合,思想政治课程内容和形式单一,无法吸引学生认真听课,降低了课堂效果,同时教师欠缺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认识,立德树人效果打了折扣。第二,校园环境无法达到以文化人的效果。当前很多高校对于立德树人的宣传仅限于挂在学校官网上,或者在校园中悬挂横幅,没有结合动态的宣传方式,也没有检验宣传效果。第三,从当前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来看,理论课程偏多,实践课程较少,并且实践活动未与高职学生自身的特点及所学专业知识结合起来,学生无法将学习到的知识转化为自身的话语体系和行动指南。以上都是导致新时代高职院校立德树人任务无法有效落实的原因。

四、新时代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路径

(一)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强化师德师风建设

如果把学生比作“大树”,那么教师则是“养分”,要想大树长得好,养分必须充足。在高校落实立德树人工作的过程中,教师起着引导作用,要想让学生对立德树人有深刻体会,并在实践中融入自己所学到的内容,那么教师必须拥有深厚的功底。第一,新时代高职院校的教师要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无论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还是专业课教师,都应该通过不断学习充实自己的理论库。在每一位教师的头脑中,不仅要有自然科学知识,还要有社会科学知识,广大教师要牢牢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和核心,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第二,广大教师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当一名教师丰富了自己的理论库后,还要被学生吸收并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只有每一名教师都在教学实践中将自己接触到的内容转化为自己的话语体系,并且以幽默、易被学生接受的方式讲出来,才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使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更有生命力。第三,强化制度约束。高职院校要将师德师风评价机制贯穿到整个工作的全过程,并且以全方位的动态监督方式提升教师的师德师风,在年底考核中实施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进而提升教师德行水平,以此加强高职院校立德树人效果。

(二)丰富校园文化活动,达到以文化人效果

“润物细无声”,环境对于人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孟母三迁”是为让孟子拥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古人尚有环境造就人的观点,在当前纷繁复杂的世界,环境作用于人则更为明显。新时代高职院校要想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必须优化校园环境,让广大高职学生能够接收到最前沿、最具权威性和代表性的文化思潮。这就需要展示出高校党委宣传部、学生处及各个院系的力量,运用好线上、线下的途径,做到“多管齐下”,大量推广最新的理论知识、时代楷模及感动中国人物的优秀事迹。在校园内可以通过播放滚动屏、悬挂条幅等传统方式让优秀文化先入眼,再循序渐进地入心,还可以通过“快闪”等创新宣传方式,达到耳目一新的效果。学校以及各个院系还应创建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平台,并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贴近学生实际的口吻宣传与当前热点紧密结合的理论、事件和人物;还应该运用好高职院校学生活动平台,鼓励学生创建与中国精神等有关的社团,或者在社团和学生会日常活动中融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元素,使立德树人鲜活起来。

(三)完善课程体系,联结“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

进入新时代,我们所面临的环境更加复杂,意识形态工作也更为严峻,而高校作为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稳定的主要阵地,其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主要渠道就是课堂教学,而课堂则是我们此处所讲的“第一课堂”,因此新时代高职院校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应该贯穿中国精神、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事政治等多方面的内容,这会对学生未来价值观的形成、信仰的确立等起决定性作用。高职院校还应该在其他课程中开发更多的思政元素,让课程思政存在于教师的课堂教学中。例如,可以通过教研室对口支援学院或者个人对口支援教研室的方式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其他专业课教师进行集中培训,以提升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使教师把思政元素更好地融入到自己的教学体系中;另外,学校可以将课程是否具备思政元素纳入到教师的年度考核及职称评定中,激励全体教师把落实立德树人工作变成自己的分内事,实现全过程育人。

除了发挥好“第一课堂”的主要功能,实践活动作为“第二课堂”是将立德树人理论知识转化为有效成果的桥梁。要想提升立德树人的实践效果,就要利用好校内、校外两个平台。例如,在校内举办红色文化艺术节、“四史”知识问答竞赛等活动时可以加入思政元素。再如,在举办文艺晚会时,语言类节目选取可以展示脱贫攻坚期间的典型事例,或者以时代楷模为原型表演节目,更加直观地展示出更多鲜活的人物形象和精神实质。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历史节点,可以通过这个契机在校园内开展知识竞赛,在全校上下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除了校内活动,还可以将实践途径延伸到校外,如在纪念日来临之际,选择参观与纪念日相关的革命纪念馆、革命遗址等,让学生深入了解先辈们的光辉事迹,在他们心中种下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种子,使学生更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实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深度融合,更好地推动新时代高职院校立德树人效果。

猜你喜欢
树人立德院校
强基固本汇中西 立德树人铸师魂
强基固本汇中西 立德树人铸师魂
谈初中化学教育的立德树人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围绕六个“下功夫”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用关怀实现学校立德树人的使命
又是开学季,再聊“树人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