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良权,潘 巍,杨 健
南京市江宁医院 呼吸科,江苏 南京 211100
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我国肺癌发病率逐年上升,病死率已居恶性肿瘤第1位。导致肺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有病灶远处转移,其中,以骨转移最为常见,临床发生率高达30%~40%。骨转移主要临床症状包括局部疼痛、功能障碍等,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存活期[1]。放疗是治疗肺癌骨转移的手段之一,可有效缓解骨转移疼痛。唑来膦酸被证实可用于骨转移的临床治疗,疼痛缓解率可达30%~71%[2]。本研究旨在观察放疗联合唑来膦酸治疗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南京市江宁医院自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96例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骨骼增强MR、胸部增强CT及肺部穿刺病理组织活检均符合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诊断标准[3];骨转移瘤均为单个病灶;入组前未进行特殊治疗。排除标准:处于妊娠或哺乳期;合并重度心、肝、肾等重要器官器质性病变;合并精神疾病及沟通障碍;中途失访。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入A组和B组,每组各48例。A组中,男性29例,女性19例;平均年龄(68.96±7.05)岁;鳞癌19例,腺癌20例,其他9例;骨转移CT示成骨性21例,溶骨性11例,混合性9例,无改变7例;放疗部位中轴骨26例,四肢骨12例,扁骨10例。B组中,男性28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59.52±4.22)岁;鳞癌18例,腺癌20例,其他10例;骨转移CT示成骨性22例,溶骨性10例,混合性10例,无改变6例;放疗部位中轴骨25例,四肢骨13例,扁骨1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治疗方法 A组接受放疗,第1~8天给予长春瑞滨、第1~3天给予顺铂,1个化疗周期为21 d,持续2个周期[4]。B组在A组基础上加用唑来膦酸,4 mg唑来膦酸钠+100 ml 0.9%氯化钠溶液静脉滴注,滴注时间>15 min,每4周用药1次,共用药2次。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疼痛分级、血清碱性磷酸酶水平、钙离子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及1年后存活率。疼痛分级[5]:0级,无疼痛;Ⅰ级,轻度疼痛,可耐受,不需药物止痛;Ⅱ级,中度疼痛,影响患者睡眠及日常生活,基本不能忍受,需镇痛药物进行止痛;Ⅲ级,重度疼痛,患者自主神经发生紊乱,需麻醉药物进行止痛。治疗效果评价[6]:完全缓解,患者骨痛症状基本消失,X线、CT、MRI及ECT检查表明病灶基本消失,钙离子水平恢复到正常范围;部分缓解,患者疼痛程度降低2级,溶骨性病灶体积明显缩减,钙离子水平逐渐恢复正常;进展,患者骨痛情况加重,病灶增大,或出现明显的新病灶,钙离子水平异常。
有效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例数/总例数×100%
2.1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 A组完全缓解19例、部分缓解20例、进展9例,有效率为81.3%(39/48);B组完全缓解26例、部分缓解20例、进展2例,有效率为95.8%(46/48)。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疼痛分级比较 B组疼痛分级0级、Ⅰ级比例分别为16.7%(8/48)、41.7%(20/48),高于A组的0(0)、12.5%(6/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疼痛分级Ⅱ级、Ⅲ级比例分别为35.4%(17/48)、6.2%(3/48),低于A组的62.5%(30/48)、25.0%(12/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血清碱性磷酸酶和钙离子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碱性磷酸酶和钙离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血清碱性磷酸酶和钙离子水平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血清碱性磷酸酶和钙离子水平比较
2.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和1年后存活率比较 A组出现发热2例、肌痛3例、血象异常2例、心肝肾功能异常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7%(9/48);B组出现发热1例、肌痛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2/48)。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1年后存活率分别为66.7%(32/48)、85.4%(41/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骨转移是肺癌患者的常见并发症,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全身骨骼剧烈疼痛,严重影响日常活动,且易发生病理性骨折、继发性神经功能不全、强制性固定性异位等[7-8]。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的止痛治疗包括放疗、三阶梯药物止痛及双磷酸盐治疗等[9]。放疗止痛原理为通过杀死肿瘤细胞等,使胶原蛋白合成增加,导致血管纤维基质大量释放,增加成骨细胞活性的同时形成新骨,骨组织细胞自身具有一定的毒作用,对疼痛信号传导进行干扰,对缓激肽、前列腺素等疼痛介质分泌进行抑制,进而缓减疼痛[10]。唑来膦酸是第3代异环型双磷酸盐药物,可抑制破骨细胞成熟、聚集及成熟破骨细胞功能,有效阻断破骨细胞对矿化骨及软骨的吸收,进而抑制肿瘤新生血管形成,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直接或间接抗肿瘤。唑来膦酸自身效价强度较高,作用时间也相对较长,给药后可在短时间内产生一定的顺应性,是理想的治疗药物[11]。还有研究显示,双磷酸盐药物对于骨转移造成的过度骨溶解型骨质破坏、骨痛、高钙血症、骨质疏松及病理性骨折的预防均具有积极意义[12]。
综上所述,放疗联合唑来膦酸治疗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安全有效,可缓解疼痛,改善血清碱性磷酸酶和钙离子水平,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提高1年后存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