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振兴发展背景下广西构建跨境产业链的对策研究

2021-01-29 21:54李美莲张卫华
市场论坛 2021年8期
关键词:大湾产业链跨境

李美莲 张卫华

一、构建跨境产业链是广西工业振兴的重大现实需要

工业振兴是兴桂之基、富民之要,畅通产业循环既关系到当前稳增长工作,更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的关键所在。现阶段,广西工业发展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工业仍是其发展的重要支撑。因此,要充分利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通过打造上下游充分衔接的跨境产业链,构筑内联外通的现代工业产业体系。

(一)工业振兴的关键在于做大总量、寻求增量

工业创造了广西一半以上的税收、1/3以上的就业①数据来源:汪俊.坚定不移推动工业振兴发展[N].广西日报:2021-03-25.,在经济增长中的主导作用和支柱地位短期内不会改变,是高质量发展必须翻过的“山”。然而进入新常态以来,广西产业增长动能发生较大变化,一个突出特征就是工业做大做强的趋势发生了变化,工业增速持续较快下滑,工业比重下降过快过低,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弱化,2011—2020年广西规模以上工业增速由20.8%回落至1.2%,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由41.5%回落至23.6%,工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由54%回落至8.6%左右②数据来源:历年统计公报。。究其原因,主要是广西工业在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没有寻找到增量“引爆点”,导致总量盘子始终没有大的突破,没能成为支撑经济社会较快发展的中坚力量。因此,广西稳增长的首要就是稳工业,强根基的重点也是强工业,只有把工业振兴作为现阶段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全局来抓,才能从根本上扭转经济持续下行的势头,最终推动实现“加快发展、转型升级、全面提质”和“两个高于”的目标③资料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两个高于”:指“十四五”时期经济增速目标高于全国和西部平均水平。。

(二)构建跨境产业链是做大工业增量的突破方向

广西开放程度较高、区位优势明显、矿产资源丰富、消费能力较强,是很多产业循环的发起点和联结点,拥有西部陆海新通道等重大开放平台,工业延链补链的基础和潜力较好,但实际效果不如预期,钢铁、汽车、陶瓷、铝锰冶炼等产业缺乏精深加工产品、终端产品以及高端产品,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模仿生产、组装加工、贴牌生产为主的企业占比较大,以至于工业增长韧性不足、对冲经济风险的能力较弱,在疫情后的回升表现不及广东、江苏、浙江等工业大省。因此,以构建跨境产业链、供应链为抓手,牵引带动广西工业延链补链强链的优势明显,比如“三企入桂”很多企业是瞄准广西紧邻东盟、连接中南西南市场的区位优势,2020年广西“三企入桂”行动成效明显,引进落地了一批重大项目,其中制造业项目达50%、百亿级工业项目42个、500亿级工业项目7个、超千亿级工业项目2个,成为其工业做大做强做优的重要支撑④数据来源:自治区投资促进局。。

(三)广西构建跨境产业链的基础和优势得天独厚

构建跨境产业链是把广西区位优势、产业基础、市场需求等多重优势叠加融合的一项重大举措,既符合广西发展定位和产业导向,也符合全球产业发展趋势和国内企业市场需求,是发挥广西“一湾相挽十一国、良性互动东中西”独特优势的重要体现。从全球趋势看,中国—东盟区域生产网络发展空间巨大,2020年我国与东盟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7%⑤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东盟首次成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双边的贸易规模和质量都提升到更高水平,经贸合作不断走深走实,贸易潜力和韧性巨大。从国内格局看,东中西互补衔接产业格局加快构建,东部地区特别是粤港澳大湾区部分向东盟国家“外移”的产业,开始加紧调整向中西部地区“西移”,既实现了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腾笼换鸟”,也延展了西部地区产业链条,形成了产业次第开花和优势互补的区域分工格局。从广西机遇看,形成内外贸联动、上下游衔接优势明显,既与东盟国家陆海相连、地缘相近、人文相通,又与粤港澳大湾区毗邻、是大湾区的直接腹地,一头连着市场、一头连着研发,区位优势得天独厚,链接“双循环”通道的作用凸显。

(四)广西构建跨境产业链仍面临系列困难和挑战

当前,内外环境正发生深刻变化,全球产业链加速重构、中美经贸摩擦持续,东部地区发展“虹吸效应”增强、周边地区竞争激烈,加之自身产业发展基础薄弱、创新支撑乏力、市场活力不足等内在矛盾,广西构建跨境产业链仍面临一系列困难和挑战。一是跨境产业体系缺乏专业化分工。周边国家多数处于工业化初期发展阶段,市场规模相对较小,消费能力有限,对跨境产业集聚发展的拉动效应有限,而广西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不多,部分行业与周边国家的上下游垂直分工差异不明显,不容易形成规模化、有特色的跨境产业。二是多数传统行业产业链“中间塌陷”。由于广西工业体系不健全、品牌效益差,致使产业本地配套率低、配套距离较远、配套产业门类不齐全,相当部分传统企业设备升级更新选择到区外甚至国外购买工业设备及服务,例如南南铝业需从江苏、东北购买工业高温炉等铝生产设备,广西轧机、轴承等重型设备的维护维修依赖于区外企业。三是新引进的龙头企业与区内产业“上下脱节”。由于广西下游设计企业缺失,无法有效延伸产业链,产业服务企业理念落后,难以为引进企业提供产业延伸服务,同一个区域内产业上下游优势互补不足,产业集聚难度较大,结构调整和资源优化配置的矛盾依然突出。四是企业升级发展面临“路径锁定”。广西资源型、高能耗、低附加值工业比重大,引进的企业多为中低端环节,缺乏深加工产品、终端产品以及高端产品,产品附加值不高,由此导致产业长期处于价值链低端,发展水平与需要引进的产业存在较大势差。

二、广西构建跨境产业链应重点打造三类跨境链

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作为后发展欠发达地区,广西必须将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进一步转化为开放发展的新优势、新动能、新引擎,聚力打造跨区域对接、上下游完备的供应链、贸易链、服务链,形成连接大湾区、面向东盟区域循环的关键枢纽,助力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

(一)聚力打造区域性跨境供应链

粤港澳大湾区上下游供应链完备,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带来的产业链外溢效应明显,广西应抓住时机招商引资,支持国内外企业以中国和东盟为主要市场、以广西为基地,将制造业的重要环节布局在广西,打造内联外合、承上接下的区域性国际加工制造基地。一是聚焦关键环节企业招商引资。在粤港澳大湾区和东盟的产业链条上,瞄准供应弹性要求高、物流成本占比大、运输速度要求更快的中间产品供应链系统,聚焦食品、汽车、机械、医药等具有相对较强比较优势的产业,探索形成“大湾区+广西+东盟”供应链集约高效的跨境供应链新模式。二是聚焦薄弱环节补强短板。围绕核心元器件、高端芯片、关键装备与材料、基础软件等“卡脖子”环节,建立产业链重大技术攻关清单,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政产学研企联合攻关。引导广西汽车制造、中医药研究等基础较好的企业以及电子信息、节能环保、新材料等高成长性企业与大湾区企业共建区域产业链创新链,积极打造大湾区科技成果转化的承接区,研究组建广西工程机械、内燃机、汽车、高端金属新材料、电子信息等产业技术研究院。三是打造上中下游企业协同发展的产业集群。重点打造基于互联网平台的数字产业集群,推动新型信息基础设施优先布局,加快企业“上云用数赋智”,搭建面向更大区域和行业的集群虚拟化平台,把“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等经济活跃区域企业纳入跨境产业集群发展。

(二)聚力打造区域性跨境贸易链

依托强大国内市场和东盟广阔市场潜力,围绕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广西有基础有条件打造区域性跨境贸易链,有效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促进供需有效对接、循环畅通高效、产销协同并进。一是构建中国—东盟跨境物流大通道。以“物流网”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推进面向东盟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进跨境物流体系建设,推动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建设,优化物流园区布局,建设智慧物流配送中心,构建“通道+枢纽+网络”现代物流大格局。二是加快中国—东盟跨境贸易平台建设。加快提升特色平台信息化水平,建设完善双向市场信息融通渠道,提高双向贸易效率和便捷度。重点加快中国—东盟跨境人民币结算平台,建设边贸进口商品二级交易市场平台,中国—东盟经贸数字交易平台,扩大面向国内市场的汽车、工程机械等工业产品和粮食、食糖、木材、水果、茶叶、木本油料、桑蚕等特色农林产品、鲜活海产品交易。三是大力发展边境贸易商品落地加工产业。鼓励围绕跨境产业链重要环节发展加工贸易产业,提高加工贸易增值率,重点支持中越两国边境产业园区合作,依托中马关丹产业园等境外园区开展跨境贸易,探索建设中马“两国双园”跨国自由贸易试验区,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试验田。

(三)聚力打造区域性跨境服务链

2010—2019年,全球服务贸易额由7.8万亿美元增长至11.9万亿美元,占贸易总额的比重由20.3%提高至23.8%,2020年中国服务进出口总额超过4.5万亿元人民币⑥数据来源:迟福林.以服务贸易为重点建设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N].经济日报:2020-09-07.,服务贸易已经成为未来跨境贸易的主要模式。为此,广西必须大力发展面向东盟的跨境服务贸易,主要包括:一是积极引进培育多种服务业态。鼓励以跨境产业链带动跨境物流、跨境贸易、跨境金融服务、合作研发、服务外包等跨境服务链发展,引导研发、设计、检测、物流、金融等生产性服务机构和中介机构注入产品生产各环节。二是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平台优势。重点支持在广西自贸试验区内设立产业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研发中心、设计中心、检测维修中心、国家级实验室、展示营销中心、结算中心等,带动传统产业形成完整、立体、模块化的产业形态。三是加快发展数字经济贸易。重点依托中国—东盟信息港,加快形成数字服务出口新优势,强化与东盟国家数字经济合作,推动5G、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多领域应用合作,积极参与中国—东盟数字领域规则和标准制定,推动经贸、金融、通关、物流、种养殖、检验检疫、数据安全等领域信息共享、互信互认,主动参与东盟智慧城市网络建设。

三、聚焦大湾区加快推进“产业链+”深度融合

强化全产业链发展理念,围绕产业链布局供应链、塑造创新链、提升价值链,推动“四链”深度融合,以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为动力,倒逼产业配套升级发展;以强化与东盟地区产能合作为抓手,延伸布局产业链,把广西打造成为大湾区与东盟跨境产业协同发展的纽带,实现产业链向中高端迈进。

(一)推动“全产业链+全供应链”精准对接,打造集聚式产业配套

由于产业高级化和分工精细化水平持续提升,粤港澳大湾区的部分制造业呈现全产业链转移模式,广西应抓住产业转移机遇、精准研判转移产业类型、充分挖掘自身承接优势,加快引进和培育一批精准对接的供应链重点企业,全面提升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优化全产业链承接基础。全产业链承接转移的关键在于引进一批在相关产业链中具有核心地位和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进而吸引大量相关行业的企业及其配套服务项目投资落户,因此广西要以“龙头+配套”发展的全供应链转移模式带动产业集聚式发展。产业链延伸方面,以构筑设施完善、服务到位的全产业链园区为载体,围绕东融城市群、北部湾沿海等重点区域,全产业链引进粤港澳大湾区的五金水暖、日用化工、家具家装建材、照明电器等消费品产业,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先进轨道交通装备、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逐步培育形成特色鲜明、配套齐全的完整产业链。供应链配套方面,加强产业集聚区、城市新区、工业园区的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围绕制造企业供应链布局服务链,主动引进大湾区在技术、金融、物流和管理咨询等领域生产性服务业,增强产业集群园区核心竞争力、信息获得、技术创新等动态集聚经济效应。

(二)推动“产业集群+沿边价值链”协同发展,畅通“投产供销”产业链循环

对于部分与粤港澳大湾区紧密合作的制造业企业,研发在大湾区有利于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在大湾区研发的基础上,将部分主要核心零部件的生产制造基地布局在广西,并将产品的最后组装布局到以越南为代表的东盟国家,从而使企业价值链与区域资源实现最优空间布局。因此,广西要聚焦空间上高度集聚、上下游紧密协同打造“大湾区+广西+东盟”跨境产业集群,着力打通原材料、关键零部件、资金、物流等关键堵点,畅通“投产供销”产业链循环,建立稳定的产供销等协作、配套关系,促进上中下游企业集群协同发展。制造业方面,聚焦装备制造、新材料制造、电子信息等重点产业,大力引进粤港澳大湾区内世界500强企业、国企、大型民企等龙头企业入驻广西,积极参与境外产业集聚区、经济特区、工业园区、经贸合作区等合作园区的建设。服务业方面,主动对接大湾区发展成熟的交通运输、仓储、金融业、信息服务、租赁与商务服务、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企业,鼓励采取“前店后厂”等合作模式,将制造环节的工厂搬迁到广西,形成大湾区集聚生产性服务业环节的总部经济、广西集聚精深加工环节的工厂生产模式,同时将初装环节的原材料供应模式延伸至东盟,形成大湾区服务功能与东盟地区组装生产的强大支撑体系,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上下游产业链良性循环。

(三)推动“跨境产业链+本土创新链”螺旋式升级,实现产业创新能力与竞争能力“双提升”

科技创新是广西的短板,却是粤港澳大湾区的突出优势,东南沿海地区绝大多数创新成果诞生于大湾区九市,2020年大湾区拥有超过40万从事研发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世界500强企业21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约5.3万家,广东省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双双名列全国第一,创新能力强、成果质量高,构成了大湾区现代产业体系发展的核心推动力。同时,近年来广西着力建设面向东盟的创新枢纽门户,区域创新辐射和带动能力不断增强,为加快打造中国—东盟区域创新一体化打下了坚实基础。因此,可以充分发挥合作基础和互补优势,增强与大湾区和东盟的双向创新链合作,持续优化创新生态环境,打造区域创新集聚区。一方面,立足本土特色优势产业,全面提升制造环节技术和研发水平。坚持“前端聚焦、中间协同、后端转化”,携手大湾区共建本土创新链,以创新支撑全区工业振兴发展。加强与大湾区企业开展“飞地”合作,积极培育一批“蛙跳”产业,推进汽车、机械、电子信息等优势特色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先进轨道交通装备、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无人机、机器人等新兴产业,探索构建研发在湾区、制造在广西的双中心双总部模式,推进制造业生产环节向广西转移,既有利于大湾区企业在开拓市场范围的同时避免产业“空心化”,也有利于提升广西企业生产工艺和研发能力,促进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现代化,实现跨境产业创新能力与产业竞争能力的“双提升”。另一方面,瞄准东盟市场,推动跨境产业协同创新。全面链接东盟国家科技创新合作需求,健全广西与东盟的技术转移协作网络,打造集技术供需、科技金融、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培育等多种技术转移服务为一体的离岸创新合作新模式,推动跨境产业在技术、产品、市场、组织、战略等方面的创新,将广西打造成为中国—东盟国际技术转移集聚区。绘制广西与东盟地区的跨境协同创新“产业树”,加强跨境产业的技术协同研发,取长补短,实现产业技术的持续创新。进一步创新优势产能合作方式,引导装备制造、轨道交通等优势产业和骨干企业扩大对外投资和出口,推动汽车及零部件、工程机械、动力机械、钢铁、有色金属、制糖、建材、碳酸钙等产业优势产能加快“引进来”与“走出去”动态合作。◆

猜你喜欢
大湾产业链跨境
大咖论道:大湾区超级“极点”强势崛起!
大湾区城市大洗牌
筑牢产业链安全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跨境支付两大主流渠道对比谈
在跨境支付中打造银企直联
大湾区的爱情故事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关于促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的几点思考
摁下粤港澳大湾区“加速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