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重行葛瑞瑞
(1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 河南郑州450007;2河南省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 郑州450061)
胃溃疡主要由幽门螺杆菌(Hp)感染所致,患者以上腹部疼痛、反酸、呕吐等为主要症状,若不及时治疗,可随溃疡范围增大引起胃出血、胃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目前,临床治疗Hp阳性胃溃疡多在抗生素基础上加用质子泵抑制剂治疗,兰索拉唑属于第2代质子泵抑制剂,可有效阻断胃酸分泌,减轻胃黏膜刺激,从而改善胃部环境,促进损伤黏膜修复[2]。但单药疗效有限,难以加快胃黏膜屏障功能恢复。铝镁混悬液是由两种抗酸药组成的复方制剂,可有效中和胃酸,升高胃内pH值,破坏Hp生长环境,保护黏膜组织,从而加快临床症状消失,促进Hp根除[3]。本研究分析兰索拉唑联合铝镁混悬液治疗Hp阳性胃溃疡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3月~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150例Hp阳性胃溃疡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男42例,女33例;年龄24~65岁,平均年龄(43.69±4.28)岁;溃疡部位:胃角31例、胃窦25例、贲门19例;体质量52~67 kg,平均体质量(57.53±2.06)kg;病程2~16个月,平均病程(11.65±1.49)个月。观察组男40例,女35例;年龄23~66岁,平均年龄(43.71±4.29)岁;溃疡部位:胃角32例、胃窦24例、贲门19例;体质量50~67 kg,平均体质量(57.51±2.04)kg;病程3~16个月,平均病程(11.68±1.51)个月。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2 入组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实用内科学》[4]中胃溃疡相关诊断;经14C呼气试验显示Hp阳性;电子胃镜检查确诊;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存在精神障碍;肝肾功能严重不全;对本研究药物过敏;伴恶性肿瘤。
1.3 治疗方法 两组均予以抗Hp治疗,口服克拉霉素胶囊(国药准字H20065091)治疗,500 mg/次,2次/d;口服阿莫西林胶囊(国药准字H23020932)治疗,1 000 mg/次,2次/d。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口服兰索拉唑胶囊(国药准字H20066197)治疗,30mg/次,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铝镁混悬液(国药准字H11021894)治疗,口服,15 ml/次,3次/d。两组均治疗4周。
1.4 观察指标 (1)血清学指标: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抽取空腹血4 ml,离心获取血清,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胃泌素、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2)临床症状改善时间:记录两组反酸、上腹痛、腹胀等症状改善时间。(3)Hp清除率:治疗结束后,采用14C呼气试验判断Hp是否清除,连测2次,均阴性为清除。(4)不良反应:皮疹、便秘、恶心。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对比 观察组反酸、上腹痛和腹胀改善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对比(d,±s)
表1 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对比(d,±s)
组别 n 反酸 上腹痛 腹胀观察组对照组75 75 tP 4.39±0.75 6.01±1.24 9.681 0.000 5.13±1.05 6.54±1.49 6.699 0.000 3.37±0.45 4.91±0.82 2.08 0.02
2.2 两组血清学指标对比 两组治疗前血清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hs-CRP、胃泌素和MMP-9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清学指标对比(±s)
表2 两组血清学指标对比(±s)
MMP-9(g/L)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组别 n hs-CRP(mg/L)治疗前 治疗后胃泌素(pg/ml)治疗前 治疗后75 75 tP 5.69±1.02 5.72±1.05 0.178 0.859 2.16±0.34 2.78±0.45 9.520 0.000 196.35±18.54 197.29±18.61 0.310 0.757 121.52±12.43 136.41±13.08 7.146 0.000 153.68±15.73 155.34±15.87 0.643 0.521 76.39±7.15 84.27±7.42 6.623 0.000
2.3 两组Hp清除率对比 对照组Hp清除率为81.33%(61/75);观察组Hp清除率为93.33%(70/75)。观察组Hp清除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82,P=0.027)。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对照组出现皮疹3例、便秘1例、恶心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33%(7/75);观察组出现皮疹2例、便秘4例、恶心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00%(9/7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80,P=0.597)。
Hp是诱发胃溃疡的重要因子,属于Ⅰ类致癌因子,基因组可塑性高,具有较强高突变和自由重组能力,且不同菌株基因差异明显,进入人体后可出现多个基因组变化,导致Hp存在广泛耐药性,一旦感染后清除较为困难[5~6]。目前,抗生素是临床清除Hp的重要手段,但由于患者胃内处于高酸环境,使得抗生素药效难以充分发挥,仍需配合抑酸药物以改善胃内环境。兰索拉唑属于强效抑酸药物,其亲脂性高,口服后可迅速达到胃壁细胞,抑制H+/K+-ATP酶活性,从而阻断胃酸分泌,升高胃内pH值,为抗生素起效创造良好环境,加快Hp清除[7~8]。但单一药物抗酸效果有限,患者病情恢复较慢。
hs-CRP、胃泌素和MMP-9是监测胃溃疡病情变化的重要血清学指标,其中hs-CRP属于急性时相蛋白,可反映机体炎症水平,其水平随炎症加剧而升高;胃泌素可引起溃疡的重要因子,其水平升高可加剧胃黏膜损伤,诱发腹痛等一系列症状[9];MMP-9属于基质金属蛋白酶家族重要成员,可维持降解和重塑细胞外基质动态平衡,当Hp根除后,MMP-9水平可迅速恢复正常,利于溃疡愈合。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hs-CRP、胃泌素和MMP-9低于对照组,反酸、上腹痛和腹胀改善时间短于对照组,Hp清除率高于对照组,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表明兰索拉唑联合铝镁混悬液可增强胃溃疡患者Hp清除效果,加快局部炎症消退,促进胃黏膜修复,减轻临床症状,且不良反应少。铝镁混悬液属于胃酸中和药物,其具有独特网状结构,进入人体内可吸附胃蛋白酶和胃内胆汁酸,抑制胃蛋白酶活性,持久中和胃酸,从而减少对胃黏膜刺激,加快溃疡愈合[10]。铝镁混悬液亦属于胃黏膜保护剂,其内氢氧化铝和碳酸镁铝可直接于炎症部位形成胶体薄膜,避免受损组织与胃酸接触,进而利于胃黏膜组织修复,增强胃黏膜屏障功能,并刺激上皮细胞分泌黏液,灭杀Hp。综上所述,兰索拉唑联合铝镁混悬液可降低Hp阳性胃溃疡患者血清内hs-CRP、胃泌素和MMP-9水平,减轻机体炎症反应,加快临床症状消失,且安全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