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显婷 罗无双 薛巍 吴雅
青岛黄海学院学前教育学院
绘本,属于外来词,意思即为图画故事书。培利·诺德曼在《阅读儿童文学的乐趣》说:“一本绘本至少包含三种故事:文字讲的故事、图画暗示的故事,以及两者结合后所产生的故事。”同时绘本是幼儿的早期读物,能将具体或抽象的图画与简洁优美的文字巧妙结合,覆盖科学、数学、语言、艺术和健康等多方面内容,传递知识,是幼儿的第一节启蒙课,并且绘本朝着动静结合的形式,让幼儿通过多种感官真实体验绘本的乐趣,丰富幼儿园课程。
1.绘本帮助幼儿获得有效的知识经验
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大班幼儿多以无意注意为主。选择绘本进行教育教学,可以主动吸引幼儿,利于教育教学的开展。例如,现在高品质的多感官绘本,以立体书、语音书、翻翻书等多种多样的形式渗透在文学作品里,并且凭借独特的形式特征,发挥着传统静态绘本达不到的效果,吸引幼儿主动阅读和探索。
2.绘本促进幼儿多元智能化的发展,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性
教师尊重幼儿个体差异性,通过绘本的多感特点渗透在教学里,利于观察幼儿的兴趣,并且有针对地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观察力和探索力,使幼儿在教学中体验多感官绘本的乐趣,为幼儿多元智能的开发创造可能性。
3.绘本促进大班幼儿的全面发展,使绘本成为幼小衔接中最有价值的纽带
教师可以通过绘本显性和隐性的特点为教学方法,有效利用身边的教学资源,潜移默化地传递绘本里的知识,让幼儿在自由放松的环境中获得各方面的知识,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4.绘本帮助教师展开教育教学活动,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能力
绘本是教育教学活动中最普遍运用的工具之一。绘本的内容全面,具有启蒙作用,满足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的导入环节,使得幼儿在活动展开之前,产生兴趣,积极参与其中,同时绘本的选择,需要考虑幼儿的性别、兴趣、知识水平等,可以充分体现出教师的专业知识能力。
性别不同,绘本选择不同。根据费罗伊德的性别差异理论,男孩女孩在心理和生理的差异早在幼儿阶段就较为明显。但许多大班教师在选择有关幼小衔接的绘本中,多以成人的视角,片面的选材,内容偏向“小学化”,又因为幼儿的兴趣不高,知识水平有限,因此幼儿从阅读绘本中获得的知识减少。教师教学应该以儿童的视角出发,考虑性别差异的特点选择合适幼儿的绘本。例如,在教学里,对男孩子,教师应该偏向科学探索、思维锻炼的数学类绘本,这样利于步入小学时更快适应数学学习;女孩社会适应能力强,可以偏向语言故事类,利于更快适应小学的作息时间和融入集体。因此,我们反对幼儿园“一刀切”的选材方式,而是尊重幼儿的性别差异,合理投放多种多样题材的绘本。兴趣不同,绘本选择不同。根据杜威的“儿童兴趣观”总结出儿童的兴趣来自儿童本身,具有积极性,而不是消极地等待外部刺激。并且杜威认为兴趣是幼儿心里自发性产生的,大多数幼儿都有不同的兴趣。因此,在绘本的选择中,幼儿的兴趣也是选材的标准,例如有些幼儿好奇心极强喜欢探索,教师可以选择《科学绘本系列》的绘本,主要讲述科学探索的知识,满足幼儿好奇心的需要,吸引幼儿主动参与绘本阅读,使幼儿更加喜爱阅读,有利于幼小衔接的顺利完成。经济基础不同,绘本选择不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幼儿园的经济能力不同,选择绘本质量不同,质量高的绘本在图画配色、纸张选择、装订上做工精细,充分考虑到安全性原则和艺术性原则,促进幼儿的艺术性欣赏。并且经济允许的幼儿园还可以选择多感官绘本,更加吸引幼儿的注意,主动去阅读绘本。
绘本主要以视觉展现图文相结合的故事,符合幼儿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能增强幼儿对绘本阅读的能力和吸引探索的欲望,更好地让幼儿吸收有关幼小衔接知识。图文结合的绘本再配上听觉效果的语音书,使幼儿通过声音体会绘本情境世界,更好理解绘本内容,并且视听结合的方式能有效反映小学的校园环境和生活节奏。触觉效果展示的绘本,幼儿通过直观触摸的亲身体验,增强对绘本的记忆,使幼儿提前了解小学,例如了解在小学里课本与本子的不同、铅笔和水彩笔的不同、优秀评语与小红花的不同等,这些给幼儿带来了很强的视觉、触觉体验,为幼小衔接做好准备。
绘本资源种类多种多样,绘本阅读将成为幼小衔接“沟通”的桥梁。首先根据内容筛选符合幼小衔接的绘本,再根据人际交往、自理能力、学习能力、任务意识等进行分类。传统的绘本多以静态为主,与成人的图画书大径相庭。如今,绘本形式发生了改变,与蒙台梭利教学法中利用感官教育相似,绘本朝着动静结合的形式,让儿童通过视、听、嗅、味、触多种感官真实体验绘本的乐趣。这种以儿童视角的绘本形式更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需求,科学准备这类绘本,能充实幼小衔接相关理论,丰富幼儿园课程。最后整理好绘本,便于开展“主题绘本”活动,让幼儿亲身体验不同类型绘本带来的乐趣,使大班幼儿对绘本产生兴趣,主动去阅读。
绘本阅读活动渗透斑克街“发展-互动”模式,以儿童为中心,关注大班幼儿的兴趣和需要,鼓励他们主动活动,并且斑克街“发展-互动”模式家长参与也是其中核心之一,家长可以利用睡前时间讲故事,帮助幼儿提前了解小学,增强对小学的向往。在斑克街模式基础上,加入直接教学模式课程,以家园合作、家校合作为原则,坚持“做中学,学中做”的理念。目的是让幼儿获得学业的成就,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更好适应小学面临的考试等挑战,体验抗压能力。例如数学绘本《我的一天》,教师可以以游戏的形式带幼儿了解绘本的故事,再重新读一遍时,教师带领幼儿进行时间的计算。
五大领域的教学内容,具有启蒙性和全面性。由于幼儿的知识经验水平有限,教师可以采取支架式教学,以绘本作为载体,将有关五大领域内容由浅入深地传授给幼儿,便于幼儿一步步地吸收与理解,使幼小衔接潜移默化地进行。例如,科学领域的知识理解较为复杂,语言领域的知识理解较为简单,教师可以先教授幼儿语言领域的知识。并且教师可以采取综合的方法,整合2个或2个以上领域进行绘本教学,利于幼儿的多元智能的发展,便于教师更好地发现不同幼儿的发展偏向,有针对地进行兴趣、能力的培养。大班幼儿正处于提高阅读能力的关键期,本研究聚焦于利用绘本促进幼小衔接的设计与开发,能得出以下结论:内容上重视幼儿的全面发展,科学上选择不同主题的绘本丰富幼儿园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为大班幼儿融入小学做好充分的知识经验准备。尊重幼儿的多元智能的发展,可以采用多元教学与绘本结合的方法,了解每个幼儿的长处,以儿童为中心,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个体差异性,科学选择幼儿感兴趣的绘本,帮助幼儿获得知识经验,对小学充满向往。运用绘本独特的形式——图文结合,帮助幼儿想象力的发展和细节观察力的提高,结合支架式教学,提高幼儿的最近发展区。本研究独特之处在于利用多感官绘本,打破以往传统的静态绘本,与多感官结合培养幼儿绘本阅读的兴趣,有利于幼儿园教育教学更好地进行,促进大班幼儿做好幼小科学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