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数学线上教学有效性的探索

2021-01-28 09:02:29陈阿环
考试周刊 2021年102期
关键词:小数教研微信

摘 要:疫情来临,“停课不停学”促使线上教学模式的产生。面对新的教学模式又该如何实施,而后又能让这实施的过程有效,这是需要进行探索的。

关键词:探索;实施;有效

由于疫情的原因,线下教学转为线上教学,“停课不停学”,如何在线上指导帮助与学生居家自主学习,限时限量合理安排学习,同时做好复学后教学与居家学习的衔接?教师和学生足不出户,如何仅凭一根网线、一部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一副耳麦,穿梭于虚拟的网络教室,进行教与学的智慧碰撞?作为亲历这场变化的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一些看法。

一、 集思广益 加强学习

当线下教学转为线上教学时,很多教师是茫然的,因为从没有经历过,所以无从下手。在这种环境下,应运而生出“线上集体备课”。这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合作探究的一个平台,有利于发挥教师团体的智慧,弥补了教师个人备课中的许多不足之处。

最近疫情中,网络上教学资源丰富了很多,很多地方的教育平台开发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并共享、开放资源,

为线上教学研究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而且针对线上教学的特殊情况,纷纷搭建了钉钉直播、微信平台等线上研修平台,在研修过程中积极探索线上集体备课新模式。按照集体备课“五部曲”开展,也就是从资源推荐、个人备课、集体研讨、课后交流、成果共享五个步骤进行。不断筛选网上资源,进行线上课程开发,并共同开发、整合、共享优势教育资源。

教研资源是教师培训、研究的重要学习资源。现如今各个名师课堂开放空间、名师教研的网络平台,比如“千课万人”这个微信公众号会定期推送出特级教师网络教研的公益大教研、公益直播课、公益课堂回放,还有公众号“明师之道”等名师专线,为广大一线教师提供教学资源,并集体研讨答疑解惑。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名师资源,如张齐华、华应龙等名师的经典课例,从中进行自主听评课、并反思与分享,在名师微信群里大胆研修讨论,让学习的触角在网络空间延伸,从而实现与名师同体在线研修。

二、 搭建平台 创建学习群

微信是目前大众化的交流平台,所以线上教学首选微信平台。微信平台让学生使用方便,学生把想说的话用语音或是文字表达出来,这样可以给孩子提供说的空间,同时也便于再次翻阅;钉钉平台主要用于直播。虽然疫情期间有较多的网络学习平台,但各个平台只是老师的讲而无学生的答。直播可以在任何时间提问孩子,实现生生互动,它的回放功能也解决了一些孩子由于父母上班他们无法参与的问题;班级小管家方便作业提交的统计,同时也可以提醒家长检查孩子的作业是否完成,让家长起到监督的作用,家校合作也为教学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三、 过程实施 细化指导

(一)课前准备 做足功夫

课前的准备有家长的准备、孩子的准备、老师的准备。

首先,教师在课前发一个通知,让家长与孩子都知道什么时候要上课,把利弊告知家长与孩子,说明线上学习的严肃性和重要性。这些学习内容都是真实有效的,等疫情过后复学是不可能像新授课一样事无巨细地再讲一遍,只能是查缺补漏。自觉与不自觉、重视与不重视复学后就能见分晓。通过这样的解释引起家长与孩子重视。

其次,提前告知孩子上课的内容,让孩子做好预习的准备及学习工具的准备。同时提醒孩子不是只是把钉钉直播开着,老师会随时提问。孩子会不会担心被提问到?应该说大部分孩子是会担心的,这也和教师平时在孩子心中的形象有关,正所谓“信其师而亲其道”。通过这样的课前交流、提醒拉近教师与孩子的距离,也是孩子专注学习的

保证。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俗话说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教师每次上课前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写一张略稿,让自己知道在上课的过程中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什么时间点提问?问哪些问题?都在手写稿上标注,这些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生每节课要设计预习的学习单。在线下学习时要强调预习的重要性,让学生在预习时写上所了解的知识,做完预习后,有什么问题?但到了线上学习这样的预习会比较粗糙,没有对知识点细化,对核心问题的提出也较宽泛。因此在线上教学时笔者把预习单设计得更仔细,遵循先学后教的原则,如在教学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时这样设计学习单的。

1. 读:阅读教材第24页例1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2. 试:尝试完成第24页“做一做”。

3. 思:你认为本节课有什么关键词?为什么?

4. 疑:你觉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有哪些值得研究的问题?

给学生这样的细化指导,学生能有序地学习,初步了解所学的内容,也能通过自觉寻找新旧知识的联结点,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通过“思”与“疑”把握学习的重难点,丰富学习经验。

(二)课中学习 注重实效

由于线上学习的时间限制,不能实现像线下学习一样让孩子一个个提出问题而后再分析与解决。有了学习单,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在前测中出现的问题,在教学时对学生出现的较集中的问题进行讲解,就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如在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性质》一课中,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教学的重点,而根据小数的性质对小数进行化简是学习的难点。学生在比较0.1米、0.10米0.100米的大小时,很多同学虽有预习,知道小数末尾的0可以去掉,从而3个数的大小相等,但没有讲出为什么。罗鸣亮老师说过数学是讲道理的,要让孩子想得明白,说得清楚,就要还原知识的本来面目。所以当有一个同学从位数上的数来比较大小时,笔者采取的方法是再等一等,等学生愿意表达,因而就有了接下来运用所学的小数的意义的知识,从计数单位的角度来分析,从它们分别表示多少个计数单位,实际大小是多少来说明三个数的大小是一样的。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体会,笔者展示了一根尺子,在动态演示中学生观察到1dm=10cm=100mm。这把尺子的出现,让孩子从“眼中有图”到“脑中有图”,对语言的表达做了强而有力的补充。紧接着引导学生观察规律,有觀察,有参与,有思考,进一步渗透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是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的知识点,从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虽是线上教学,老师看不到孩子,但在直播中可以给孩子们表现的机会,让孩子在表达中提升参与度,也能给孩子更多的真实感。

激发学生的内驱力对学习显得特别重要。直播中也尽量给学生的“说”留有时间。当有学生积极发言时,抓住机会及时表扬,给予评价,如此激起学生“说”的欲望,形成“赶比超”的氛围,真正促进学生学习内驱力的提升。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注重实效。线上教学中灵活运用信息技术也能促进教学的实效性。比如在教学《位置》时,教师可以直接使用希沃中的尺规工具,选用量角器,演示如何选择起始边,如何与量角器0刻度线的重合,角度的大小是如何确定……通过这样的直播让教学更直观,让知识看得见。

作业的设计除了符合大纲的要求,还要考虑孩子居家学习的特点。因此教师在作业设计时要根据内容适时做出调整

:①贴近生活,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如,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②注重实践,培养学生操作与运用能力。如,教学《观察物体》时让学生与家长共同制作小正方体,再进行拼摆,最后再说说从不同角度看到的形状分别是什么?

③鼓励说理,渗透核心素养。让学生说说分数乘分数为什么要分子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相乘的积做分母?

④寓教于乐,促进亲子关系。与父母一起玩数学游戏,如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猜一猜家中的物品。在游戏中培养孩子数感与估算能力,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三)课后反馈 落在实处

1. 微信交流

每天以抽查的形式检查学生的作业,并对作业及时批改、做出点评。对一些较典型的作业,可以先抛出题目,让学生以微信聊天的形式说说自己对这道题的看法,这样的方式能给孩子创设一个较宽松的环境,孩子敢说乐说,会表达自己的观点。老师及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赞与引导,一方面实现师生的互动,另一方面真正体现数学的“讲道理”。

2. 班级小管家及作业盒子

学生在家久了会有厌烦的情绪,作业会不按时完成,这时的抽查只能是关注到个别学生,因此,班级小管家及作业盒子应运而生。每个学生都必须把书面作业中做错的题目订正拍照上传至小管家,这样既能督促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又能杜绝学生抄袭学习群中先拍照上传的作业。

3. 电话随访

线上教学,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今天的作业是独立完成的吗?家长参与度是多少?为什么今天某某同学没到位?……这些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因而教师有时得放慢脚步,及时与家长沟通,电话随访了解情况。这样到开学时才不会有些学生全部学会了,而有些学生却知之甚少,要减少这种情况的产生的机率。

4. 课后梳理

老师结合重难点引导学生探究思考,结合直播讲解新课后,学生可根据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再次进行学习,并对所学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做好思维导图。

5. 学困不等于落后,避免两极分化

对于学困生,教师要多与他们交流,学生有不明白的地方让他们主动提出并对此进行解释之外,对学生的学习进行针对性的评价,让学生知道自己好在哪,不好在哪,并对个别学生进行激励性的表扬。另外笔者要多和家长沟通,

希望他们配合教师的工作共同教育好孩子,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不落下每一个孩子。让线上课堂将不再是教师一人的独角戏。

四、 及时反思 促进交流

反思是对自己教学的认识与思考,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反思自己的教学准备是否充分、教学过程是否符合学情、教学手段是否得法;反思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习的目的性、学习创新力。由于线上教学是依托信息技术,因此教学中语音、文字、课件、视频等都有留痕,教师可以把这些教研成果、资源上传到空间,方便随时查阅,反复研究。通过“反刍”,有效地自我反思,形成教师个人资源,为进一步开展教学研究提供实证性资料。“教然后知困”,当教师能对一节课进行正确的分析与评价后,则能在困惑中得到顿悟,在反思中积累经验,为下一步教学助力,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对后续的教学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

线上教学实施了一个阶段也发现了不少问题:学生的主动性不及线下教学;由于网络延时的原因,线上教学的时间往往不够;学生的两极分化严重……这些问题的存在也将促使笔者遵循学习——实践——反思——再学习——再实践的过程,在前进中不断探索,寻找更有效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张敬.一場“停课不停学”撬动教研工作转型升级[J].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2020(9):47-49.

作者简介:陈阿环,福建省漳州市,闽南师范大学龙文附属小学。

猜你喜欢
小数教研微信
小数加减“四不忘”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今日农业(2021年16期)2021-11-26 06:05:34
我国古代的小数
小数的认识
小数的认识
微信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学术界(2016年10期)2016-11-10 07:29:28
微信
微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