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2021-01-28 09:02:28何军琴
考试周刊 2021年105期
关键词:思维能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实施,小学教学阶段的教材更加注重对学生发展逻辑思考的培养。这对小学生智慧的发挥、更有效地开展数学练习活动等有着积极意义。同时,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不仅仅

有利于知识的学习,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在解题时提供清晰的解题思路。文章对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思维技能的训练情况加以详细探究,对目前小学生思维技能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加以概括与总结,并给出了相对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能力;课堂教学

一、 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在数学课程的学习中是非常重要的。不仅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加轻松地掌握数学知识,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在解题时提供清晰的解题思路。学生在数学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清晰的逻辑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为受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部分教师更多地使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来完成对数学知识的传授,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对小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这也造成了很多学生因为缺乏思维能力,在数学课程中不能很好地进行思考,进而对今后的数学学习产生了负面影响。同时,由于小学数学教学是一个思维逻辑性相对较强的课程,而小学生也处在思想发展的阶段,因此教师要对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训练予以充分的关注。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把握一切时机对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加以培养,以便不断提高学生思维逻辑能力,为今后数学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

二、 小学数学课堂中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主要问题

(一)教材设置不合理,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就目前的实际状况分析,部分小学数學课本在编排结构上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课本编排结构与小学生的认知框架不相适应。在这种情形下,必然会提高学生数学练习的难度,从而挫伤了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致。这些数学课本存在着抽象性、理论概括、知识跳跃度大等特征。由于小学阶段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还存在一定局限性,对数学课程的理解力也存在一定局限。因此,当小学数学课本编排结构不合理时,

就不能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这样,小学阶段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就变得很难,认知结构不相适应,对小学阶段学生逻辑思维的训练也无从下手。

(三)教师教学水平有待提高

就目前小学阶段数学课堂教学的状况分析,很多小学的数学教师都开始意识到思维技能的训练对学生今后数学学习的重要意义。但有的教师由于对课堂经历和学科素养有所欠缺,在课堂教学中会忽视数学知识的重复性和抽象性,甚至不能对已有的数学课程加以细化和总结,而仅仅依靠教师自身的学习经历,通过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来完成课堂学习和学生思维技能训练,这也使得小学生容易产生厌烦的心态,同时教师也感受到很疲惫。

三、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

(一)结合学生真实情况,促进学生数学知识的学习

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充分利用教学经验,把课本中的教学内容转换为自己的教学。教师要明白培养学生的能力必须从小起步,唯有从小起步训练,才有可能得到有效的提升。因此,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时,一定要对备课过程予以充分关注,并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生理发展规律、思维逻辑发展特征等实际状况,对课程内容做出合理的设计,并利用专门的教学语言把知识点生动有趣地介绍给学生。同样,教师也应该把小学阶段学生的实际生活纳入课堂教学中,激发他们进行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对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加以有目的性的训练。

例如,在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倒数的认识”的教学中,这部分的内容主要是希望学生可以理解“互为倒数”的意义,掌握数字0为什么没有倒数,从而深层次地理解互为倒数两个数字之间的关系。但在小学阶段数学教材中,对于倒数这部分知识的讲解比较简单,倒数知识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非常的抽象,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针对这一情况,教师要结合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情况来进行数学知识的传授,在开展教学时,可以结合汉字来进行倒数课程的教授,如出示“吴”和“吞”、“呆”和“杏”、“音”和“昱”让学生观察这三组字,初步体会上下交换位置的思想,从而进行倒数知识的引入,不仅易于学生理解,还加深了学生对于这部分知识的掌握。

(二)建立合理的课程架构,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建立适应小学生思维模式发展状况的课程架构,只有形成了一个符合小学生思维发展特征的知识架构,才能有效地提高他们对数学知识的掌握与运用能力。就目前的教学状况分析,有的数学教材出现了知识点安排不合理的现象。所以,在今后的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还必须要发挥自身的功能,对现行数学课程的不足点加以补充,在实施数学教育的过程中,还必须要坚持由易到难的课程顺序。同时,教师要能够设计出一些既有连续性,又具有跳跃性的基本知识点对学生加以讲解,如此一来,学生进行数学学习也就比较轻松一些,而且还能够对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加以培养。

例如,在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圆锥的体积”的教学中,这部分知识对于学生来说理解和掌握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需要建立一个合理的课程框架进行课程的授课。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直觉猜想—实验探索—合作交流—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实践运用”的发现问题和总结规律的探索过程,发现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同学们迁移类推的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思考圆柱体积的计算方式,引出圆锥体积的计算方式,让学生思考两者体积计算的关系,让学生准备相关的材料,进行验证,从根本上提升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在实际的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进行详细的教学情景设置,对小学生的思维模式加以训练,以便使每一位学生的创新能力、总结概括能力等得以最大限度的培养,取得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其次,数学教学模式的革新。教师应根据上课的重点、学生的学习问题等对教学方法加以实时的革新,并指导中小学生对那些富有启发意义的知识进行提问。身为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做到:一在课堂之前要设定好关于思考方法的基本问题,并引导学生根据要求对思考题加以思考,探究方法,并给以有效的引导;二在开展数学训练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也要根据读书、练习、探究方法等基本过程来对中小学生加以引导,以便激发他们的思维。

例如,在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位置与方向”的教学中,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可以准确表达物体所在的位置,通过学习,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知识内容引入具体的情境中,从学生熟悉的“班長的位置”提出问题:谁能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描述班长现在所在的位置?学生观察后,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自由发言。之后教师再用规范语言来确定位置。采集学生在描述班长位置的两个重要的信息,并板书:第(  )组第(  )个,第(  )列第(  )排。同时,出示教室的位置图,让学生根据板书的两个重要信息,描述图中学生所在的位置。根据板书,学生可以用规范、准确的语言描述出位置。教师在学生已经能用语言清楚描述班长、学生位置时,提出新的问题:谁还有更简洁、更巧妙的方法?面临新问题,引起学生的深入思考,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 结语

由于小学数学对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就需要格外重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使得学生可以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在小学数学教育工作中,想要更高效地锻炼小学生的逻辑思维,教师应始终以小学生为主体,并尽力给小学生营建良性的数学氛围。教师一定要清楚小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目的,并了解到目前出现的问题,进而制定针对性的处理对策,以促进小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工作的顺利开展,并进一步改善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水平,为进一步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育效果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梁燕贞.浅谈培养小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性[J].文理导航,2021(10):32.

[2]张继宗.浅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J].当代家庭教育,2021(27):135-136.

[3]王明国.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路径分析[J].知识文库,2021(18):70-72.

[4]邹欣颖.小学数学课堂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探讨[J].新课程,2021(38):110.

[5]冉光新.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策略[J].试题与研究,2021(26):61-62.

作者简介:何军琴,甘肃省庆阳市,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孟坝镇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思维能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儿童绘本(2018年19期)2018-10-31 21:02:34
培养思维能力
儿童绘本(2018年9期)2018-06-04 16:40:12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22:10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18:41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50:54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12:56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