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辅导员深化思政工作的路径

2021-01-28 10:40陈浩宇
锦绣·下旬刊 2021年6期
关键词:专业教师协同育人辅导员

摘要:在高校教育中,各个专业的每一门课程都具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每一位专业课老师也都承担着立德树人的职责。尤其在“课程思政”背景下,各门课教师课堂上的任务也不仅仅是把这些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而要和辅导员一起形成教育合力,最大程度的优化思政教育资源,促进教育领域优势互补。

关键词:课程思政;辅导员;专业教师;协同育人

新时代赋予了思政课程新的高度,打造符合时代特色的“课程思政”格局,是树立当前思政课程的建设的必然要求。高校辅导员在课程思政推进的过程中,需要与专业教师一起,明确课程思政新理念,加强主体教师的使命与担当,加强学生学习的实效性,做到同向同行、协同育人,深入探寻课程思政的价值本源,才能更好地夯实思政课程的教学实效。

一、辅导员与专业教师协同育人的意义

高校辅导员要根据高校思政教育形势的不断变化,与时俱进地推进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和改革,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三观”问题。专业教师则通过课堂知识讲授、实习实践、科技创新等能力培养,帮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过硬本领。二者的工作同频共振,可以构建一支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来促进健康良性校园生态的培育[1]。

一方面,辅导员在大多数学生眼里,是主流思想和政策理论学习的化身。主要是通过主题教育、党团活动、理论学習、规章制度约束,开展德育工作。专业教师在大多数学生看来,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教书匠,通过课堂教学、专业知识、学科竞赛等,开展智育工作。辅导员和专业教师同心协力,工作载体和着力点不同,目标却具有高度一致性,辅导员在教师专业互补、课程资源共享的基础上深化细化各项教学内容,可以让知识的传授更有温度,培养更多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2]。

另一方面,当代高校大学生积极向上、视野宽广、好奇心强、喜欢探索,是可爱、可信、可为的一代。辅导员和专业教师同心同行,结合当前学生思想特点和社会环境特征,走进学生中去,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和示范者,对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构建輔导员与专业教师协同育人路径的模型

(一)以课堂主渠道为阵地,促进二者的教学质量与信息反馈

第一,构建平台。思政课程需要协同专业课程一起,提升二者主导课堂的教学质量。如果说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是要将思政元素隐性地表现出来,那么思政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则是要将育人元素显性地表现出来。辅导员通过丰富“第二课堂”,坚持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用真理力量感召学生,强化思政课程的吸引力,提升学科专业的核心素养。

第二,及时交流,信息共享。辅导员要深入了解学生课堂状况,包括学生出勤情况、课堂表现、作业完成、学习状态等情况,对学习困难、迟到旷课学生进行谈心谈话,便于对学生信息全面掌握,因材施教。

第三,定期沟通,辅导员要通过调整教学方案或改变教育方法,打造有效交流的平台,特别是对于重点学生和重要事件,通过集中“会诊”,达成共识,把思想政治工作自然融入各科教学全过程,这是一种生态重构,是一种精细的浸润式教育。

(二)以课外实践和创新创业为载体,加强二者的协调配合

首先,辅导员和专业教师要深挖育人元素与传统课堂的结合点,自觉用德高为师的人格,行为示范的表率感染学生。让“专业体验”与“内化践行”相结合,做学生喜爱的人、信任的人、尊敬的人,赢得了学生,感染了学生,才能从思想上、知识上为学生助航,最终实现全员思想创新。

其次,辅导员和专业教师要找准角色定位,同向同行协同育人。在课外实践和创新创业过程中,大多数时候,辅导员充当“组织员、宣传员”,专业教师充当“指导员、教练员”,围绕着不同的目标审时度势,在尊重的前提下,进行个别辅导、重点教育,组建一支跨班级、跨年级、跨专业的理想实践团队,而专业老师在课外实践和创新创业过程中,用深厚的专业功底感召学生,提高实践育人的质量。

(三)以学校协同育人机制为平台,构建“三全育人”格局。

第一,优化辅导员和专业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明确岗位职责,从学风建设情况、社会实践、创新创业、学科竞赛、任务完成程度等多方面,在政策制度上畅通内涵式发展路径,在队伍建设上强化辅导员业务能力,在技术革新上推动效能革命,让辅导员回归育人主业。

第二,工作量和育人成果的合理界定并体现纳入绩效考核。针对辅导员和专业教师深入晚自习开展学风建设、课程答疑等额外工作量和课时,工作之余指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项目并取得成果的,给予相应的绩效分配补贴[3]。

第三,多渠道搭建协同育人平台,辅助奖励激励机制。比如,建立“课程思政”专项课题,变“教案”为“学案”,鼓励二者在课堂主渠道和第二课堂相结合,把团日活动与学科竞赛相结合,变“单一授课形式”为“多种活动形式”,这样既有助于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的学生,又有助于开展思政工作与教书育人相融合的队伍建设。

参考文献

[1]陈希强.试论“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辅导员深化思政工作的路径[J].青春岁月,2020,(12):22-23.

[2]朱桃花,郑建锋,贾甚杰,等.“课程思政”背景下辅导员与专业教师协同育人路径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20,(8):18-19.

[3]何杨.基于“课程思政”的高校辅导员育人模式:创新性、立体性、实效性[J].才智,2019,(7):94.

作者简介

陈浩宇(1989—),男,汉族,广东罗定人,本科,高校专职辅导员,研究方向:思政、管理。

(罗定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 云浮 527200)

猜你喜欢
专业教师协同育人辅导员
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探究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研究
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提升中职专业教师企业实践实效性策略研究
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对策研究
专业教师担任兼职班主任的利与弊
由“依附”走向“联动”:学校与政府协同育人策略研究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
助力民办高职院校教师教学水平提升的两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