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数学阅读教学设计与反思
——以“二项分布”为例

2021-01-28 01:18黄潇峰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20年36期
关键词:二项分布针尖例题

黄潇峰

(江苏省张家港市沙洲中学 215600)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会学习,首先要学会阅读,一个阅读能力不好的学生,就是一个潜在的‘差生’.”数学阅读是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是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渠道.但是大部分学生在解题时不会分析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数学语言缺少条理与逻辑性,缺乏对文字、符号、图表等信息进行处理的数学阅读能力.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是以对数学概念形成、数学推理、数学问题解决等数学思维过程的深入阅读和深刻理解为基础,新高考对阅读理解与分析能力以及数学文化渗透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能仅让学生机械地记忆公式,而忽视最本质的概念与思想;更不能越俎代庖,应让学生自己表述问题、理解题意,加强他们的信息提取整合能力.下面以《二项分布》新授课为例,展示基于核心素养的数学阅读课堂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教学设计及意图

情境引入: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诸葛亮解出题目的概率是0.9,三个臭皮匠各自独立解出的概率都是0.6,皮匠中至少一人解出题目即胜出比赛,诸葛亮和臭皮匠团队哪个胜出的可能性大?

设计意图: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知识的积极性,并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初步体验独立重复试验模型,为定义的提出作铺垫.

阅读提纲1:探究:以下试验有什么共同的特点?(1)投掷一枚相同的硬币3次,每次正面向上的概率为0.5; (2)射击气球游戏,有10个气球,每次射击击破气球的概率为0.6;(3)某篮球队员罚球命中率为0.7,罚球5次;(4)口袋内装有3个白球5个黑球,不放回地抽取5个球.

交流:小组讨论探究出的结论,用条理规范的数学语言表述出来

阅读:阅读教材独立重复试验的概念,用笔圈出其中的关键词.

思考:(1)把刚才归纳出的结论与概念作对比,规范自己的数学语言; (2)依次投掷四枚质地不均匀的硬币,是否为独立重复试验? (3)“不放回抽取”为什么不是独立重复试验? (4)举出几个实际生活中独立重复试验的例子.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的对比分析,学生自然得出独立重复性试验的特征,定义的提出就水到渠成.在阅读过程中,让学生圈划重点,就能分析并掌握关键的字词或符号,有助于把握关键,反复思考,深入理解,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阅读提纲2:探究:掷一枚图钉,针尖向上的概率为p,则针尖向下的概率为q=1-p,连续掷3次,恰有1次针尖向上的概率是多少?(1) 3次中恰有1次针尖向上,有几种情况?(2)它们的概率分别是多少?(3)3次中恰有1次针尖向上的概率是多少?(4)3次中恰有2次针尖向上的概率是多少?(5)3次中恰有3次针尖向上的概率是多少?(6)连续掷n次,恰有k次针尖向上的概率是多少?

交流:先计算,然后进行数据分析,最后小组讨论其中的规律.

阅读:阅读教材二项分布的概念.

思考:(1)进行n次试验,需要满足什么条件,n次试验成功的次数X才能服从二项分布? (2)二项分布的概率公式与以前学过的哪部分内容有相似之处? (3)参数n,p,k分别表示什么意义? (4)二项分布与两点分布有何关系?(5)如何区分二项分布与超几何分布?(6)尝试举一些实际生活中二项分布的例子.

设计意图:通过将问题层层分解,易于学生上手.通过计算,对结果分析,从而建构起二项分布模型,让学生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解题思路,培养学生的数学运算,数据分析,数学建模等数学核心素养.

阅读提纲3:例题:某射手每次射击击中目标的概率是0.8,求这名射手在10次射击中.(1)恰有8次击中目标的概率;(2)至少有8次击中目标的概率.

尝试:试着运用新学习的知识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并尝试着写出解题过程.

阅读:阅读教材中的解题过程.

思考:(1)与自己的过程进行解法对比,检验结果是否正确,推理是否合理,书写是否规范,过程是否完整?(2)归纳出应用二项分布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3)如果改为求“第8次击中目标的概率”呢?(4)如果改为求“前8次击中目标的概率”呢?(5)如果改为求“要保证击中目标概率大于0.99,至少应射击多少次?”

反馈:解决本课开头问题——诸葛亮和臭皮匠团队哪个胜出?

设计意图:一道紧扣目标的课本例题,帮助学生回顾概念,告诉学生如何将二项分布模型应用于实际,加深学生对本节知识的理解与掌握.通过阅读解题过程,规范了学生的数学语言、书写格式,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的数学核心素养.设置思考(3)(4)的目的是新旧知识的衔接与比较,以免混淆.

思考:已知条件有哪些?要求解什么?已知条件与要求的解有什么联系?以前是否见过类似的题目?能否用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

讨论:用条理性的数学语言说出阅读材料所提供的信息条件、解题思路、解题步骤.

解答:执行解题计划,写出解答过程.(略)

设计意图:从实际中来,到实际中去,建构出来的二项分布有什么用?什么时候用?这是学生想知道的,也是我们学习数学的目的所在.

归纳总结:学生小组交流后各自发言,然后教师补充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中的文字、图表、符号信息,读写结合,手脑并用感观认识,仔细思考,获取每节课的数学基础知识,并用条理性的数学语言概括出所获得的知识.

二、将数学阅读融入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1.教师要设计阅读提纲,让学生以问题为导向去阅读

数学阅读不是看小说,不能走马观花,而应是眼、口、手、脑等器官充分协同参与,缺少了思考的阅读就像蜻蜓点水,浮于表面,阅读就会流于形式.但学生自主阅读时往往不能抓住重难点,也不知从什么方向去思考探究,所以教师应设计阅读提纲,引导学生边阅读边思考,提高阅读的实效.另外设计的问题要兼顾课文新授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必须考虑到新旧知识的联系,并且突出重难点.

以本节课为例,设计了3个阅读提纲,分别对独立重复试验概念、二项分布模型、例题设计了问题串与阅读思考,让学生根据提纲阅读,并在教材中作出标记,理清阅读材料的结构,提高了阅读的效率.

2.合理安排学生阅读探究的时间,控制阅读进程

将数学阅读成为课堂常态,并不是让教师成为甩手掌柜,把整堂课全部交给学生自学.教师需要把控好时间,阅读时间过长,会影响教学进度,不利于知识框架的整体把握,时间过短,学生无暇思考,数学阅读就流于形式.同时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灵活安排时间与内容,高一学生理解能力较弱,可以采用阅读、讲解、练习有机结合的方式,并提供较详细的阅读提纲,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高二、三年级的学生理解能力较强,可以适当简化阅读提纲,并减少讲练,增加学生自主讨论交流.

以本节课为例,数学阅读的总时间控制在20分钟左右,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试做,运算,推理,归纳,从而锻炼他们的数学语言.

3.指导学生如何阅读概念、例题,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概念的学习贯穿于整个数学学习过程,而教材中的许多概念严谨抽象,学生自主阅读无法理解,这时要求学生采用“圈关键词”“逐字推敲”的方法细读,同时教师要给予适当的指导,并提出相关的思考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教材中的例题和习题都是具有一定代表意义的精选题,高考试题中的很多阅读理解题基本上都源自于课本例题习题,通过指导学生精读例题,来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等核心素养.

以本节课为例,先让学生尝试解决,然后阅读比对,使得学生的逻辑思维更加严谨,解题步骤更加规范;给出例题的变式训练,可以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对新旧知识的区分,从而使知识结构完整化;如果时间允许,让学生自主编题并解答,效果会更好.

4.组织学生交流,让学生学会用条理性的数学语言口头描述概念、说题、归纳

数学阅读是针对数学语言来说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是数学的三种语言,对它们的准确把握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是阅读理解能力的体现.有些学生只会做题,但是要他说出题目相关的知识点或思想方法却不会表达;有些学生对着一大段阅读材料一筹莫展,无法理解题意,都是因为三种数学语言不能灵活转换.所以在课堂上让学生多说,培养他们的数学语言交流能力,才能提高数学阅读能力.

猜你喜欢
二项分布针尖例题
适用于针尖增强拉曼的银针尖物理制备方法研究
二项分布与超几何分布的区别与联系
基于FDTD仿真的高增益拉曼镀金针尖的可重复准确制备
深度剖析超几何分布和二项分布
概率与统计(1)——二项分布与超几何分布
由一道简单例题所引发的思考
由一道简单例题所引发的思考
纳米级针尖制备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
针尖和笔尖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