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式转换与创新:以“党史”为重点内容的思政课选择性必修课建设

2021-01-28 20:10
思想战线 2021年5期
关键词:必修课选择性党史

张 琳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思政课建设仍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和新挑战,需要进行模式转换和改革创新,推动其高质量发展。2019年,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提出,调整创新思政课课程体系,并要求各高校重点围绕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等开设选择性必修课程。(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http://www.gov.cn/zhengce/2019-08/14/content_5421252.htm,2021年1月18日。2020年,中宣部、教育部印发的《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下称《方案》)明确指出,大学阶段开设4+1门必修课程之外,要结合实际围绕“四史”开设选择性必修课。(2)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教材〔2020〕6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1-01/01/content_5576046.htm,2021年2月10日。2021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在思政课中加强以党史教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的通知》中(下称《通知》)再次指出,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至少开设1门“四史”类思政课选择性必修课,(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在思政课中加强以党史教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的通知》(教社科厅函〔2021〕8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http://www.moe.gov.cn/srcsite/A13/moe_772/202105/t20210511_530840.html,2021年6月2日。这为思政课建设和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今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先后印发关于党史学习教育、“四史”宣传教育,以及学习习近平“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的通知,均对党史学习教育提出了明确要求。高校探索开设以“党史”为重点内容的思政课选择性必修课,是落实中共中央决策部署、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要求的重大课题。

一、转换与创新前提:以“党史”为重点内容的

思政课选择性必修课建设的“四重”意义

“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富有说服力的教科书。”(4)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2页。探索开设以“党史”为重点内容的思政课选择性必修课,是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是落实党和国家关于深化思政课改革要求、推动思政课高质量发展、加强“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必然要求,是现有已经开设4+1门思政必修课程的有益补充和深入拓展,是深入推进以“党史”为重点内容的“四史”教育新途径。

(一)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应有之义

为国育才是教育的根本使命。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加强以党史教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目标要求。《中共中央关于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通知》中要求,在全社会开展以党史为重点的“四史”宣传教育,引导大家听党话、跟党走。高校开设以“党史”为重点内容的思政课选择性必修课是有效提升学生政治认同、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的重要举措,通过选择性必修课教育引导学生弄清楚当今中国所处的历史方位,弄清楚青年学生所应担负的历史责任,从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发挥课堂的主渠道教育引导作用,让学生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5)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9页。的道理,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让学生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深刻理解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强来到强起来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从而增强信仰信念信心。通过开设以“党史”为重点内容的选择性必修课,在明理增信崇德力行上下功夫,增强学生听党话、跟党走的思想自觉和行为自觉,培养和锻造拥护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努力奋斗的有用可靠之才。

(二)推动高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和教学改革创新的必然要求

“高质量发展”“改革创新”是新阶段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鲜明指向,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推动其模式转换是教育事业发展之必须。以“党史”为重点内容的思政课选择性必修课建设是思政课高质量发展和改革创新的必然要求。一方面,以“党史”为重点内容的选择性必修课切合思政课高质量发展和改革创新的原则要求。《意见》(2019)明确指出,思政课改革创新和高质量发展,一要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的原则,这就要求思政课模式转换要与党的理论创新步伐、与党的理论武装任务同频共振。以“党史”为重点内容的选择性必修课建设正是在理论创新基础上,紧抓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这一契机,与时俱进高质量完成党的理论武装任务。二是要坚持守正和创新统一、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结合的原则,这要求思政课模式转换要目标明确、问题突出,着眼于党和国家发展、教育改革创新及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以“党史”为重点内容的选择性必修课切实满足了党和国家以党史教育坚定初心使命和理想信念的发展需求,满足了抓关键时机开展思政教育的现实需求,满足了学生以史明理、学史增信的成长需要。另一方面,以“党史”为重点内容的选择性必修课建设符合思政课模式转换的方法路径。《意见》(2019)指出,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要完善课程教材体系。一是要调整创新课程体系,围绕重点内容,如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等开设选择性必修课程。以“党史”为重点内容的选择性必修课建设顺应了这一要求,开设了新的思政课课程,开拓了新的教育教学模式。二是要统筹推进课程内容建设,以政治认同、家国情怀等为重点,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等为主线。以“党史”为重点内容的选择性必修课,能让学生在“党史”的学习中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政治、思想和情感认同。

(三)现有已经开设4+1门思政必修课程的有益补充

保持现有的思政课必修课程设置相对稳定,并结合各学段、高校的特点稳步推进构建必修课加选修课的课程体系,是思政课建设发展的基本趋势。《方案》(2020)对各学段思政课课程体系及内容等都有明确要求,但更多涉及4+1门必修课程,以“党史”为重点内容的选择性必修课将在课程体系,以及内容设置方面实现对必修课程的有益补充和深入拓展。一方面,能补充拓展现有思政课的课程设置,完善课程体系。《方案》(2020)明确规定了各学段应具体开设的思政课,其中,大学本科阶段主要开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与法治”及“形势与政策”的4+1门必修课程。同时要求各高校要根据实际,围绕经典著作、“四史”等开设选择性必修课,“确保学生至少从四史中选修一门课程”。(6)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教材〔2020〕6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1-01/01/content_5576046.htm,2021年2月10日。探索以“党史”为重点内容的思政课选择性必修课,将在课程设置上为同类课程提供经验参考,拓展补充已有的思政课程。另一方面,能补充现有思政课的课程内容。《方案》(2020)对每门思政课主要讲授的内容做了详细的阐释,其中虽然涉及“党史”内容,如“中国近代史纲要”中要讲授“中国近代以来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历史”,(7)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教材〔2020〕6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1-01/01/content_5576046.htm,2021年2月10日。“思想道德与法治”中讲授的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但是,这些“党史”教育内容相对分散,也缺乏系统的阐释。探索以“党史”为重点内容的思政课选择性必修课,将“党史”作为主要内容,可以系统讲述党的历史发展,深入阐释党的精神谱系等,并可以依据各学段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地安排教育内容,与已有思政必修课内容有效衔接和相互补充。

(四)提升大学生以“党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效果的新路径

党史学习教育必须在把握其自身特点和规律基础上探索教育形式、方法与途径等的创新,增强党史学习教育实效性。《通知》(2021)明确指出,要“充分发挥思政课在进行以党史教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在思政课中加强以党史教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的通知》(教社科厅函〔2021〕8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http://www.moe.gov.cn/srcsite/A13/moe_772/202105/t20210511_530840.html,2021年2月10日。以“党史”为重点内容的思政课选择性必修课正是落实这一要求,并不断探索教育新途径的实践。一方面,以课程形式开展教育,能对当前普遍使用的党史教育形式途径形成弥合,有效提升党史学习教育效果。当前党史学习教育主要采用专题学习、专题党课、专题民主生活会、专题培训、专题讲座、宣讲团专题宣讲等方式,虽然也能有效加强党史知识传播、党的精神阐释,但是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吸引力也有待提升。以课程形式加强党史学习教育,不仅能体系化、系统化地安排教育内容,防止党史学习教育的肤浅化和碎片化,而且能够充分利用融媒体资源、本地本校教育资源,采取理论与实践结合、线上与线下结合、教师讲授与学生自学结合等形式多样、资源丰富的教育学习模式,提升党史学习教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另一方面,以课程形式开展教育,能有效扩展党史学习教育受众群体,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更广泛地落地生根。当前普遍采用的党史学习教育方法受场地、规模人数等的限制,学习教育覆盖面受到影响。以课程形式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结合普遍采用的教育方式,不仅能更广泛地落实党史学习教育任务,也能通过课程学习教育有效避免党史学习教育中“人在心不在”等现象,加深对党的历史理解和把握,加深对党的理论、党的精神的理解和认识,更有效地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落地,确保学习效果入脑入心,提高育人成效。

二、转换与创新关键:以“党史”为重点内容的

思政课选择性必修课的“四个”问题

开设以“党史”为重点内容的思政课选择性必修课要深入研究课程所涉及的教育内容、对象、环境,以及手段等具体问题,与时俱进,把握教育内容的新调整、教育对象的新特点、教学环境的新变化、教学手段的新要求。

(一)需要深研教育内容的新调整

教育“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230页。个体成长成才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教育。而教育内容是教育活动开展的重要支撑,是教育主客体互动交流的重要纽带,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深研教育内容的新调整。以“党史”为重点内容的选择性必修课内容安排与已经开设的4+1门必修课的内容安排要各有重点、突出特色、有效衔接、避免重复;而且,以“党史”为重点内容的选择性必修课的内容安排要与时俱进、有效补充已开设的4+1门必修课的内容,只有与时俱进地切合新需求并调整内容,才能有效提升教育效果。首先,要深入研究当前4+1门必修课中关于党史的内容,恰当处理必修课和选择性必修课中党史内容设置的“主”与“次”、“替”与“补”的关系,合理规划课程的重点内容。例如,以“党史”为重点内容的选择性必修课设置以了解历程与把握规律结合、熟悉史实与传扬精神结合,设置了学史悟思与实践力行为重点,在突出课程重点同时,对必修课内容进行了有效补充。其次,要深入研究党和国家教育战略任务的新转变和理论新发展,将新理论、新观点融入思政课中,恰当处理“新”与“旧”的关系,“有”与“无”的关系。

(二)需要深研教育对象的新特点

教育对象是教育活动开展的起点和基础,只有与时俱进把握教育对象的新特点,才能科学设置教育内容、合理选择教育手段、有效组织教育活动,切实提升教育效果。因为,随着社会进步与时代发展,教育对象呈现出越来越复杂的新特点,这些新特点与新变化对教育内容安排、教育手段选择等具有重要影响;而更重要的是,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特色和价值追求,要做到这些就必须立足于教育对象,把握教育对象新特点、满足教育对象新需求。一是当前的教育对象普遍具有更强的独立性与更鲜明的差异化特点,具有越来越强的独立自主分析、思考和行为活动的能力。二是当前的教育对象普遍呈现出更强的使命感和更复杂的多变性特点。三是当前的教育对象普遍呈现出更大的活力和更高的创造力。开展以“党史”为重点内容的选择性必修课要科学把握教育对象的这些新特点,只有立足实际、守正创新,才能高质量地完成党史学习教育各项任务。

(三)需要深研教学环境的新变化

马克思认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1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92页。人的思想认知在一定的环境中形成,教育作为塑造人思想的重要手段也必须在一定环境中进行。教学环境对人的思想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导向和塑造作用,“党史”学习教育要充分利用环境开展活动,以党史学习坚定信念、启迪智慧、提升思想。只有深入研究环境的新变化、把握环境变化的新规律,才能有效地利用环境、更好地优化环境。一是必须明确当前我们正处于党的百年历史新起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开启新阶段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大环境中。在这一大环境下开展党史教育,要总结历史经验、认识历史规律、掌握历史主动;要传承红色基因、牢记初心使命、坚持正确方向;要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思政课高质量发展。二是把握当前信息化和网络化趋势明显、教育场域更迭明显的教育环境。当前,互联网和信息化发展迅速,网络教学异军突起,教学场域由传统向网络的更迭明显,“党史”教育学习必须把准大势,顺应趋势,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开设以“党史”为重点内容的思政课选择性必修课。

(四)需要深研教学手段的新要求

教学手段与方法是影响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教学手段与方法得当,教育将事半功倍,反之则事倍功半。因此,要提升教学手段与方法的艺术性、吸引力和适应性,研究教学手段的新要求。当前教育环境有了新变化、教育对象有诸多新特点,需要运用科学、开放、创新、多元的方式方法与教学手段适应时代发展需求、尊重学生成长及信息接受特点,启智寓情励行。更重要的是,党史学习教育内容安排及教育目标实现具有特殊性,这就要求改革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注重融入日常、抓在经常,确保学习效果入脑入心。首先要充分利用媒体资源、组织上好网络大课,主要采取理论讲授与实践参与结合、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融合、教师讲授与学生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结合等方式开展教育教学,同时结合教育环境的新变化、教育内容的新调整、教育对象新特点,采用有针对性的教学手段。其次要借助专题讲座、理论宣讲、知识辩论、翻转课堂、混合课堂、实践研学等教育方式,充分调动教育对象对党史理论、党的精神谱系等的自主探索、成果展示、能力训练及自主参与的积极性,提升党史教育效果。

三、转换与创新路径:以“党史”为重点内容的

思政课选择性必修课“六点”要求

毛泽东指出:“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11)《毛泽东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39页。推进以“党史”为重点内容的思政课选择性必修课建设,要明确建设目标、优化课程设置、完善资源配置、强化队伍建设、规范组织实施、做好效果评价。

(一)明确课程建设目标,确保选择性必修课建设有的放矢

以“党史”为重点内容的思政课选择性必修课建设必须遵循《意见》(2019)、《方案》(2020)、《通知》(2021)及《关于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通知》等相关文件精神,明确课程建设目标。首先,必须把握其根本目标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党史教育引导学生总结历史经验、认识历史规律、掌握历史主动;教育引导学生传承红色基因、牢记初心使命、坚定信仰信念信心;教育引导学生提升政治认同、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真正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12)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求是》2021年第7期。只有把握好这一目标定位,才能调整教育内容、创新教学手段、优化教学资源,促进这一课程落地。其次,以“党史”为重点内容的选择性必修课建设就其课程本身来说,是为了调整创新思政课课程体系,与现有的4+1门必修课共同形成必修课加选修课的课程体系。在内容上与现有的4+1门必修课程有效贯通、相互补充;探索更加灵活、多元、贴合学生实际和学校实际的教学手段,提升教育效果。只有准确把握这些目标定位,才能在课程建设中抓住主要问题,推进课程建设落地。再次,以“党史”为重点内容的思政课选择性必修课建设也是推进“四史”教育的重要途径。只有明确这一目标定位,才能在课程建设中融入“四史”教育相关内容,讲清讲透“四史”的道理学理哲理。

(二)优化课程内容设置,确保选择性必修课建设有章可循

以“党史”为重点内容的思政课选择性必修课建设须立足党和国家的思想理论武装任务、各学校教学实际及学生认知特点,优化课程内容设置,确保选择性必修课建设有章可循。首先,课程内容设置必须遵循与必修课有效衔接的原则。按照《意见》(2019)、《方案》(2020)以及《通知》(2021)的要求,思政课选择性必修课建设必须确保必修课程设置的相对稳定,其中,确保必修课内容设置的稳定性至关重要,在此基础上围绕重点内容开设选择性必修课。只有遵循这一原则,以“党史”为重点内容的选择性必修课才能抓住重点,凸显特色,与必修课程内容相辅相成。其次,课程内容设置必须“遵循学生认知规律设计课程内容,体现不同学段特点”。(13)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http://www.gov.cn/zhengce/2019-08/14/content_5421252.htm,2021年1月18日。就党史教育学习而言,研究生应注重探究学习、本专科生应注重理论积淀。如此,才能纵向衔接、逐层递进,优化教育内容。再次,课程内容设置要因时而进,满足党和国家思想武装任务需要、因势而新满足社会发展需要。《意见》(2019)明确指出,思政课建设要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这就要求以“党史”为重点内容的选择性必修课内容设置必须紧跟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发展,紧跟时代进步,及时更新其内容,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

(三)完善教学资源配置,确保选择性必修课建设有料可取

推进以“党史”为重点内容的思政课选择性必修课落地,必须完善教学资源配置,主要是教材的开发应用、教育资源的整合应用、教学设施的保障配备等。首先,要解决教材开发利用问题,遵循《方案》(2020)的教材体系建设要求,结合党史教育实际情况与高校教育教学情况,组织编写以党史为主要内容的教学大纲、教材、读本读物等。同时加强以党史为主要内容的优秀教案、课件和案例等的收集整理,推进党史教育数字化资源和教学网络信息资源库建设,构建立体化的党史教育教材体系。其次,要开发、整合利用本地本校教育的优质资源,主要是本地的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领袖故居、革命遗迹、革命文物等党和国家的红色基因库,当地的党史文献、影像、歌曲、碑刻、革命精神等党史学习教育资源,将这些丰富、真实、生动的红色资源有效地整合利用,以红色资源加强党史教育。再次,要改善教学条件。依据党史学习教育的特点和基本规律、结合学生信息接受特点和学习习惯,坚持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开放与封闭相结合的方式优化完善教学设施,并在优化传统教学设施的同时建设现代化教学设施。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确保选择性必修课建设有人可用

推进以“党史”为重点内容的思政课选择性必修课落地,必须完善师资队伍建设,确保选择性必修课建设有人可用。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效果的关键。(14)张雷声,顾钰民等:《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创新》,《理论与改革》2020年第1期。要在以“党史”为重点内容的选择性必修课中承担传播党史知识、党史思想及党的精神谱系等的重任,必须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首先,完善党史教育师资队伍的数量配备。开设党史课程要立足客观实际,采用专兼组合的方式壮大党史教育师资队伍,不仅注重遴选德才兼备的思政课专任教师、党史教育专家,也要聘邀相关专业的研究人员、考古人员及党史资料管理人员等充实到党史教育队伍中,凝聚多元教育力量,解决“依靠谁”的基本问题。其次,加强党史教育师资队伍素质提升。业务精湛、道德高尚、学识渊博的党史教育师资队伍是促进课程建设的重要保障。要制订教师队伍培养规划,充分利用各级各类专题研修班、理论大讲堂、教师研修班等途径加强教师培训,不断提升党史教育者的道德素养、理论功底、知识素养及能力水平,切实解决“靠得住”的重要问题。再次,加强党史教育后备师资队伍的培养。主要是依托相关专业的硕士、博士,以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后备人才培养专项支持计划”等,培养党史教育后备师资,确实解决持久发展的问题。

(五)规范课程组织实施,确保选择性必修课建设有规可依

推进“党史”为重点内容的思政课选择性必修课落地,必须规范课程组织实施,确保选择性必修课建设有规可依,主要是形成领导规划、配套安排、组织落实与检查督导的一体化协调实施模式。首先,要建立健全政策措施,除了已经出台的《意见》(2019)、《方案》(2020)、《通知》(2021)等文件,还要完善课程开设指导纲要,对课程组织、课程要求及落实等做详细的规划指导。同时,加强对各类思政课程开展的领导,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其次,要落实地方党委对思政课建设的主体责任,在党和国家规划的基础上,地方相关部门要配套安排相关政策措施,对以“党史”为主要内容的思政课选择性必修课及同类课程建设做出细致的规划安排,结合地方特色和各地区各学校的实际情况,为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资源配置、经费支持等方面提供支持。再次,学校要制订具体的实施方案,打通课程落地落实的“最后一公里”。学校要围绕相关文件要求、结合本校实际来合理规划教育教学内容、科学选择教育教学手段、有效配置师资队伍、合理制定考核方式、提供实践教育场所等。

(六)做好教学效果评价,确保选择性必修课建设有效可评

推进以“党史”为重点内容的思政课选择性必修课最终要达到以史育人、以史铸魂等目的,就必须做好教学效果评价,确保选择性必修课建设有质有量、有形有效。要采取多种举措化虚为实,健全机制、落实责任、强化监督、完善保障机制,建立课程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优化教学效果评价机制,提高教学效果评价的客观性、科学性和专业性。首先,要提高教育者和教学管理者对思政课选择性必修课开设意义、课程设置必要性的认知,帮助一线教师克服课程建设困难和教学阻碍,提高开设课程的积极性和教育教学质量。其次,需建立和优化课程教学效果评价机制,完善评价方案和评价标准,激励教师专心授课、用心教学,帮助教师有效地发现课程建设和教学实践的不足与问题,破除形式主义、思维惯性等影响教育教学效果的因素或阻碍,力戒只注意外在形式,而不注重实际效果的情况出现。克服应付了事、不够用心、党史融入思政课教学浮于表面的现象,在评价体系设计上要体现专业化水平,真实地反映教师教育教学的付出与成效。

综上,以“党史”为重点的思政课选择性必修课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思政课教学体系之需,是推动思政课高质量发展和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是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具体体现,是现有思政4+1必修课程的有益补充和深入拓展,是对大学生进行以“党史”为重点内容的“四史”学习教育的路径延伸。思政选择性必修课课程建设和模式转换要在深研教学内容、教育对象、教学环境、教学手段的基础上,探讨建设目标、课程设置、资源配置、师资建设、组织实施以及效果评估等各环节,实现思政课的模式转换和改革创新、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猜你喜欢
必修课选择性党史
鲸宝宝的必修课
第一次学党史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党史上的今天
选择性听力
“驯龙高手 成为自己的路上,分离是必修课!”
A practical approach to (2R,3R)-2,3- dimethoxy-1,1,4,4-tetraphenyl-1,4-diol
凉山羊
选择性Bcl-2抑制剂ABT-199对乳腺癌细胞MDA-MB-231的放疗增敏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