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治理现代化与党的建设科学化相互促进的路径探索

2021-01-28 01:37立,周
思想战线 2021年2期
关键词:科学化现代化体系

徐 立,周 蕾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19cpcnc/2017-10/27/c_1121867529.htm,2020年12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2)习近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人民日报》2018年10月11日。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深入学习总书记全国教育大会讲话精神,就需要辩证思考推进教育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与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之间的关系。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前提和基础,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是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指针和动力。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全面深化改革目标的实现。

一、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意义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3)《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日报》2013年11月16日。这是新一届党中央深刻总结历史、科学分析现实之后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它必将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新境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深刻阐释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科学指南。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站在高质量发展的新发展格局高度,提出了到2035年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远景目标。唯有推进国家治理的现代化,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才能在新的历史时期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4)俞可平:《如何认识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求是》2014年第8版。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组成部分、重要组成部分、关键组成部分,新时代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性、必要性、紧迫性。

(一)新时期教育形势深刻历史性变化的现实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对教育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扎实实施教育惠民举措,人民群众获得感明显增强,促使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的人力支持和知识贡献。(5)陈宝生:《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人民日报》2018年1月8日。我国教育事业在取得历史性成就的同时,也客观地存在一些阶段性特征:其一,我国教育规模位居世界首位带来的教育质量问题。截止2017年,我国共有各级各类学校51.38万所、各级各类学历教育在校生2.7亿人和专任教师1 626.89万人。(6)《2017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中国教育报》2018年7月21日。在教育总体规模扩大的情况下,提高教育整体质量和水平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大问题,必须处理好扩大教育规模和提高教育质量之间的关系。其二,我国学校组织日趋复杂、结构多样。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以义务教育、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高中阶段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及培训、民办教育等为主体的多样化学校组织与教育体系,这对教育治理提出了新挑战和新要求,必须迅速调整教育治理体系,提高治理能力。其三,我国各地教育条件差异问题有待解决。在当前城乡一体化发展推进过程中,国家实施引导优秀人才向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和中西部地区学校流动等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与教育师资能力水平的差异仍然存在,(7)曾天山,祝新宇,万 歆:《义务教育学校信息化建设成效分析——基于全国31省2 000余所学校的调查》,《教育研究》2018年第4期。并且在一定的时间内难以迅速改变,这种状况直接影响教育的公平和效益。如何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逐步解决教育公平和效益问题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其四,我国人民群众的教育诉求不断增强。随着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广大人民对教育形式的需求逐渐形式多样化和个性化,对高质量的教育需求也不断加大,高质量发展教育将成为新时代教育发展的主线。

(二)破解改革难题的重大必要举措

改革开放40多年来,特别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实施以来,我国教育改革发展虽然取得显著成绩,但是教育热点难点问题依然不断显现。(8)柯 进,刘博智:《教育部长与中外记者的“恳谈会”》,《人民教育报》2016年3月11日。主要有:一是没有理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的关系,政府对学校和社会的管理能力不足,“不出手”“乱出手”现象存在,制约学校办学的积极性、社会参与的积极性,学校办学的主体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二是教育主管机构权责交叉,上级教育部门管理范围过宽过严,制约基层教育工作因地制宜创造性开展,使得基层教育缺乏特色,缺少活力;三是教育部门管理方式单一,以分数管学生、用升学率管教师的方式还广泛存在,并且在相当的时间和范围内发挥着作用;四是教育评价机制还不完善,评价导向不科学、评价内容不全面、评价方式单一,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难以彻底破除,这些制约了学生和教师的创造性,等等。要破解我国教育事业改革热点难点问题,一方面要从体制、机制上着手,体制要新,机制要活,只有新体制才能带来新机制,只有新的机制才能不断促进体制的创新,构建科学合理的教育治理体系,必须从源头抓起,分析综合影响因素;另一方面通过不断地改革创新,提高教育治理能力。教育的改革创新的话题离不开学生、教师、学校,家庭、政府、社会等,教育改革创新应处理好学生、教师与学校的自身问题,政府管理问题,以及教育的管理理念、体制、方式落后和管理能力落后等问题。

(三)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迫切要求

教育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基石,没有教育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现代化。(9)陈金芳,万作芳:《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几点思考》,《教育研究》2016年第10期。《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了教育现代化的“时间表”:2020年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2027年让我国教育体系整体进入现代化。《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和远景目标,勾画了全面深化教育事业改革的蓝图。这反映了新时期我们党对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规律性认识的提升,是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重大创新和历史转折。教育作为社会的一个子系统,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迫切需要我们加快实现由办教育向管教育转变,由微观管理走向宏观管理,由直接管理走向间接管理,由教育管理走向教育治理。(10)袁贵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201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教育》2014年第5期。现代社会的治理首先是教育的治理,因此,全面深化改革首先是推动教育领域的改革,这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需要,符合我党新时期历史性改革的部署和要求。为了实现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加快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势在必行。

二、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与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逻辑关系及目标选择

(一)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阐释

教育治理体系是治理教育的各种政策、法规、规章,方式、方法、途径、手段等按照一定的规则、秩序和内部、外部联系而组合成的有机整体,是一个科学、完整、规范,有机、协调、动态的治理体系,教育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就是治理体系的现代性、规范性、科学性。一般而言,一个完整的教育治理体系包含治理主体、治理机制和治理效果三大核心要素。首先,教育治理主体要多元化。只有主体的多元化才能带来教育形式的多样化,只有教育形式的多样化才能形成教育的竞争机制、激励机制,促进教育良性、有序发展,形成政府、学校和社会互动性的“集体行动”,也就是根据教育发展的自身规律和教育现代化的基本要求,以构建政府、学校、社会新型关系为核心,以推进管办评分离为基本要求,以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为“指挥棒”,以转变政府职能为突破口,建立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形成政府宏观管理、学校自主办学、社会广泛参与的格局。(11)袁贵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201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教育》2014年第5期。其次,治理机制要制度化、规范化。不能将治理简单地等同与普通的管理,治理是一种精细化的管理,治理本身就是通过建立一套有效的共同接受的权威性规则而进行的公正公开的管理,属于规则之治。(12)俞可平:《治理和善治:一种新的政治分析框架》,《南京社会科学》2001年第9期。治理既包括有权要求人们服从正式制度和规则,也包括各种人们同意或以为符合其利益的非正式的制度安排等,以便最大程度地实现教育治理主体利益,并形成有效的相互制衡关系。最后,教育治理的成果是有目共睹的实体。教育治理成效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激发教育活力和促进教育公平正义,教育主体的多元化和自主性,可以全面性、实质性、超越性地促进教育治理模式的现代转型,增强多元教育主体相互作用所生成的自我再造、自我创新的能力。

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促进教育治理体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效率化的能量和动力,是教育主体运用各种教育手段治理教育各方面事务的能力,深刻体现了民主性和现代性。传统教育体制中,“教育局办学”,“管评办”一体化,学校没有办学自主权,(13)瞿振元:《建设中国特色高等教育治理体系 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国高教研究》2014年第1期。更有甚者认为学校缺乏现代治理能力,除却素质教育的小修小补,教育治理能力提升有限,并造成不少教育难点问题。所以,只有真正推进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也就是通过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效率化的手段,才能有效解决教育发展中面临的现实矛盾和问题,实现多元教育主体的良性互动,才能最大程度增进教育公共利益最大化和人民的教育满意度。

(二)党的建设科学化的主要内涵

从党的诞生时期“党的建设理论”的提出,到建国初期党的建设理论的完善、改革开放时期党的建设的拨乱反正,再到全面深化改革时期“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命题的提出,这充分证明:党的建设是我党打牢执政基础、建设社会主义事业、保障改革开放和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达成的必然前提,是保证中国社会主义事业长远发展的强大动力。在全面深化改革时期,我党继续将党的建设置于极其重要的位置。党的十八大报告第一次明确了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基本要求与总体布局,(14)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人民日报》2012年11月18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是确保改革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15)《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日报》2013年11月16日。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中的第一条,(16)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人民日报》2017年10月28日。将党的建设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党的建设科学化是指党的建设以先进的理论为指导,以健全的制度为保障,以科学的方法为支撑,使党的建设符合规律,符合逻辑,符合时代和人民需要,科学地反映党的建设本质、目标、宗旨。具体表现为:党的建设方向明确,目标更加具体,各项制度更加完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更加合理,增强创新活力不断增强。党的建设科学化,是我党深入把握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大局要求,紧跟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潮流,按照科学的理念从思想、理论、方法、制度等各个层面指导、推动、保障党的建设的历史过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命题的提出,是对党建经验和历史的深刻总结,是对党建工作的全面深化、理论化和科学化。

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一个优秀的执政党和一支优秀的执政队伍,并具有相当的执政水平与执政能力,执政党需要用崇高的理想信念来把握方向、需要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和政治主张、需要有完善的执政制度、需要有科学合理的权力运行结构和长效化的权力运行机制,同时这支党还必须永葆创新活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等。要实现上述目标必须具备良好的政治环境、健全的法治体系、相对发达的经济实力、先进的教育水平、深厚的文化底蕴、现代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等多方面的因素,而在所有这些因素中,教育是极其重要的方面,教育是我党培养高素质、高水平、能科学执政的人才的重要途径,是党员提升综合素质、执政能力与执政水平的客观基础。

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是我党科学执政的生命线,对全面深化改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直接关系到我党的学习型、服务型和创新型政党建设,领导人民全面深化改革总体目标的达成。它具体体现为:新时期党建正确方向的树立;党的各项制度的建设;党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的建设;党的创新活力的提升。现阶段,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我党的历史使命,也是我党面临的重大考验,这就要求党的建设与时俱进,适应党所处的新时期、新环境、新条件,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教育系统党的建设科学化是党的建设科学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大会部署要求,(17)中共教育部党组:《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人民日报》2018年9月18日。以规律化、现代化、制度化、育人为本为四大向度。首先,以规律化为核心。教育系统党的建设科学化既要尊重政党建设普遍规律,按党建的客观规律推进党建新的伟大工程,又要遵循教育事业特殊规律,防止主观主义。其次,以现代化为取向。教育系统党的建设科学化要根据社会发展情势和教育现代化情态,明确党建工作的新思路,开辟党建工作的新途径,使教育系统党组织自身的思想观念、组织结构、功能机制、管理手段和方法等方面实现现代化。再次,紧抓制度化这一关键环节。教育系统党的建设科学化,既要从制度理念入手,培育制度意识,又要通过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创新,形成一套完整、严密且便于操作的党建工作制度,坚持用科学制度来保障教育系统党建工作,使其更有效能和公正性。最后,以育人为本为归宿。教育系统党的建设科学化,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目的,切实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党建工作。

(三)正确处理教育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与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关系

1.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前提和基础,是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一,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有利于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中最关键的因素——“人”的建设。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追根溯源就是“人”的建设:思想建设的目标是提升以“人”作为社会主体的思想认识;组织建设的目标是提升以“人”作为集体一员的组织性能;作风建设的目标是提升以“人”作为组织成员的行为规范;制度建设的目标就是通过规章、制度来有效地规范“人”的行为;反腐倡廉建设的目标是保障以“人”作为国家工作人员的清正廉洁政治本色;纯洁性建设的目标是加强以“人”为个体对象的自我修养,而所有这些目标的实现都是以教育为基础的。要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就必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要求,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

其二,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有利于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总要求与“八项任务”的实现。在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作用,紧紧围绕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这个总的要求展开。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推动我国由人才大国迈向人才强国。(18)本刊评论员:《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之六》,《求是》2013年第4期。“八项任务”这一重任只有通过进一步推进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才能实现,也只有现代化的教育才能培养各类社会所需人才,实现我国由人才大国向人才强国转型。

其三,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有利于体现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要求的“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是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也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本方略。(19)俞可平:《如何认识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求是》2014年第8期。这一基本方略来源于党的建设实践,根植于党的建设的成功经验,贯穿于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正是这一基本方略的最好运用。只有按照这一要求管理教育事务,才能实现教育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所以,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是贯彻落实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这一治国理政基本方略的具体体现,是推动我国治理现代化、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体现。

其四,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推动教育系统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根本。科学的教育治理理论是指导教育系统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等的基本前提,科学的教育治理制度是提高教育系统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关键所在,科学的教育治理方法是推进教育系统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有利手段,最终实现党的建设科学化。由此可见,科学的教育治理是指导、保障、推进教育系统党的建设科学化的根本,这就要求教育管理方式由管制型到服务型;由政策治校到依法治校;由单边管理到多方教育主体善治。

2.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是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指针和动力

其一,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坚持党的绝对领导。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教育的治理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但治理好中国的教育,关键在党。只有坚持党的领导,尊重党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领导核心地位,才能从根本上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要求,才能凝聚全国各族人民的意志和力量,才能领导、组织、掌握好国家权力,管理好国家事务、社会事务和各项事业。只有在党的科学领导下,才能稳妥推进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而党的科学领导是党的建设科学化的体现。因此,只有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才能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其二,只有在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正确方向指引下,才能更好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推进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只有党的领导,才能保证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方向;只有党的领导,才能保障社会主义教育现代化建设稳定的社会环境;只有党的领导,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搞好社会主义教育现代化建设。因此,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就显得格外重要,只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才能更好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所以,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是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指针。

其三,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既是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动力,又是保障。教育治理是现今教育体制中的重大政治问题,(20)褚宏启:《教育治理:以共治求善治》,《教育研究》2014年第10期。教育治理虽然倡导治理主体的多元化,治理权力的分散化,但治理必须有一个权威中心,教育目标要符合党和国家的最高利益,防止将国家利益沦为私利的角斗场。所以教育系统党的建设不可以弱化、虚化、边缘化,只有在党的权威下集中力量办大事和科学建设的基础上才可稳妥地推进教育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

其四,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既是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助推器,又是方向标。教育系统只有创新党的建设工作思路,完善科学化制度,找准党的建设科学化和教育的结合点,才能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教育系统只有创新党的建设方法、途径,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思想政治工作优势,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才有方向指南。(21)袁贵仁:《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努力做好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求是》2015年第3期。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重点在于提升党员的执政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才能确保改革取得成功,(22)《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日报》2013年11月16日。并最终确保教育体制改革成功,实现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三、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与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路径选择

教育要发展,要强大,就要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与提升党的科学化建设水平的相互促进。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在实践活动层面与党的建设科学化共同促进的路径选择主要如下。

(一)共同促进教育系统党的建设水平提升

提升教育系统党的科学化建设水平就是提升教育系统的行政能力与行政水平,提升党员的执政能力。教育系统担负着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的重要职责,直接关系到未来治国理政力量的培养,因此,教育系统党的建设在党建各领域中处于极端重要的地位。作为教育领域改革的目标——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教育系统的新要求——党的建设科学化,两者的交集直接指向教育系统党的建设。

一是加强新时期教育系统的思想建设。必须加强教育系统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必须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强化思想建设,牢记党的宗旨,保持先进性,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党员干部、教育广大师生,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二是加强新时期教育系统的组织建设。健全各级各类学校党组织,核心是教育系统干部队伍的培养,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理念贯穿于学校党组织活动始终,牢牢把准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牢牢把握党对意识形态的主导权。无论是高等学校党组织,还是中小学党组织,既要充分发挥其在学校改革发展中的领导作用,又要充分发挥其在学校工作中的政治核心作用,积极推进民办学校党组织全覆盖,发挥政治领导的核心作用。

三是加强新时期教育系统的作风建设。应着眼于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求真务实之风、艰苦奋斗之风、批评和自我批评之风。既要坚持标本兼治,又要坚持综合治理,既要注重惩治,又要注重预防的方针,构建完善的教育系统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强化党风廉政建设的责任担当,加大教育、监督、改革、制度创新力度,坚持预防腐败,坚决根治腐败。坚持从严治教的理念,严格规范管理,积极推行政务公开、校务公开,坚决纠正损害师生利益的各种不正之风。

四是加强新时期教育系统的制度建设。党在教育系统的制度建设包含学校党委领导制度、党员干部任用制度、党员人才培养制度等等。这就要求教育系统从综合治理的角度出发,以上述制度为重点,根据教育自身的规律和特点加强新时期教育系统的制度建设,首要任务是强化学校党委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关键是提高党员干部思想政治素质和办学治校能力,目的是加快推进党委领导下的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五是加强新时期教育系统的反腐倡廉建设。反腐倡廉建设是改进党的作风的重要方式之一。反腐倡廉主要是为了倡导勤俭节约、勤俭办事,做到权力为民所用,反对官僚主义,反对弄虚作假,把廉政文化建设纳入教育系统总体布局,广泛深入地开展廉政文化创建活动,反对奢侈浪费,将廉洁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将廉洁教育从教育系统抓起,使廉洁价值理念深入人心。

六是加强新时期教育系统的纯洁性建设。党的纯洁性一般包括思想上的纯洁性,政治上的纯洁性,立场上的纯洁性,作风上的纯洁性,行动上的纯洁性等几个方面。加强教育系统纯洁性建设需要教育系统坚持用先进的理论武装,严格规范管理,坚持贯彻新时期的教育方针,勤政廉教为民,坚持制度先行,以保持干部教师思想纯洁、队伍纯洁、作风纯洁,保持党的纯洁性。

(二)共同促进高水平、高素质爱党爱国人才培养

提升教育系统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目的在于“人”的建设,如果没有一批高水平、高素质爱党爱国人才,那建设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成为一句空话。因此,教育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与党的建设科学化共同促进的另一条路径就是培育我党优秀的高水平高素质爱党爱国人才。

一要重责任。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时代紧迫感推进教育改革,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学校党的建设之中,从思想上和行动上重视我党优秀的高水平、高素质爱党爱国人才培养,明确自身在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与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两方面的重大责任,从而为我党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要强宣传。加大宣传力度,让学生自觉学习和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深入理解我党的执政理念与方式,提高对我党崇高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认同感,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激发新时期有志青年的创新活力,凝聚学子爱党爱国向心力,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到我党全面深化改革的建设中去。

三要抓改革。以“抓铁有痕,踏石有印”的作风,用思想和实际行动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加快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狠抓教育体制改革,推动高校行政改革,推动内涵式发展,创新教育培养模式,创新为培养我党优秀的高水平、高素质爱党爱国人才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四要打基础。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学校党建工作上台阶,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紧紧围绕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持续深入推进教育系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推动教育改革发展奠定高水平高素质的人才基础。

总 结

推进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新时代的需要,是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应有之义,是教育形势深刻历史性变化的战略导向,是破解教育改革热点难点问题的重要举措;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是我党保持先进性,永葆青春的必然选择。为此,必须正确认识两者之间的深刻关系,明确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体现、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是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前提这两个方面的重要意义,以共同促进教育系统党的建设水平,共同促进高水平高素质爱党爱国人才培育两个路径为抓手,实现党的建设与教育事业发展的协调统一。

猜你喜欢
科学化现代化体系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流翔高钙,实现葡萄科学化管理助农增收
中国现代化何以起飞和推进
——评《中国现代化论》
透明化、科学化和可预期
以党建调度为抓手 提升国企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
园林工程植物科学化养护管理技术探讨
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发展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
“三位一体”建体系 长治久安防哮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