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寒梅 朱光远
(1.广州华夏职业学院卫生健康学院,广东 广州 510935;2.暨南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广东 广州 510632)
药剂学是一门研究药物制剂的处方设计、基本理论、质量控制、制备工艺和合理应用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学科,其内容涉及化学、生物学、制药设备、数学、医学、材料学、物理学等多门基础学科,具有知识点分散、难点多、抽象等特点。 在传统教学中,通常对于课程所涉及的抽象知识点,普遍是通过PPT 等方式进行讲授,由于没有实物的印象,学生基本依靠想象进行理解,学习兴趣不高,往往是到期末为了应付考试死记硬背老师要求掌握的重点,考完即忘,无法融会贯通。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被应用到各行各业。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文件中提倡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强化信息技术应用,积极改进教法,提升教学效果[1]。微课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凭借其针对性强,短小精悍,可视化,可突破教学重点、难点等优势受到许多高校教育工作者的青睐。该优势与药剂学课程知识点分散、抽象、难点多的特点不谋而合。 因此,本文将从课的定义及特点、内容的选择、设计与制作探讨高职药剂学课程的改革。
微课,即微型视频课程,也可译为Minicourse(迷你课程)、Microlesson(微型课程)、Microlecture(微课程)等,2008年,微课这一概念首先由美国高级教学设计师戴维·彭罗斯提出。其核心内容是以教学视频为主,教师可针对课程中的某个重点、难点而开展的各种教学资源有机组合,使学生能集中掌握某一知识点。 微课充分利用了数字化、 智能化手段来诠释教学理念,非常适用于药剂学课程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效率[2-3]。
有别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微课具有短小精悍、重点突出、制作成本低、符合现代化教学等特点。 第一,短小精悍。 通常一个微视频只讲述一个知识点,时长控制在10min 左右。抓住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的黄金时间,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第二,突出教学重点、难点。 教师选取教学中的重点、难点进行微课制作,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的放矢,同时对于课上没能理解的难点问题则可以反复播放观看,直至理解。第三,符合现代化教学背景。 由于微课的容量小,每个视频在几十兆左右,十分方便教师上传至学习通、QQ、雨课堂等各大网络平台,学生也不仅仅局限于传统课堂学习,随时时刻就可拿出智能手机进行观看,提高了自主学习的可能性。 第四,制作成本低廉。 微课所需要的成本不高,普通智能手机和iPad 自带的ShowMe软件都可以作为微课的录制工具[4]。此外,传播形式也是多种多样,可以使用微信、某些视频App、微博等[5]。
以广州华夏职业学院卫生健康学院为例,微课在药剂学课程中内容的选择可以在以下几个章节中初步进行应用。
在液体制剂这一章中,其中有一节是专门讲述“表面活性剂及其应用”。该节放置在真溶液型液体制剂等各类液体制剂之前,是学习液体制剂这一章的理论基础。 在这节中提出了两个专有名词,即“表面张力”与“表面活性剂”。 掌握这两者的概念是本节的学习目标,然而由于这两个概念的含义抽象,在经典教学中学生只能凭想象去理解,因此也是本节学习中的重点、难点所在。 考虑到这种情况,我们可把“表面活性剂”“表面张力”作为这一章微课的主题内容,将常见的生活现象、案例与这两个知识点相结合,深入浅出地讲解,以期帮助学生更好理解该知识点。
在半固体制剂这一章节中,其中栓剂这一节含有置换价的计算这一内容,同样由于该知识点没有实际运用为依托,内容抽象,学生往往不能够快速理解置换价的应用,一直都是本章的教学难点。 为了降低本节的教学难度,促进学生掌握该知识点,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提前录制栓剂的实验操作过程,这样既可以直观地看到置换价所用数据的来源,也可以了解热熔法制备栓剂的过程,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尽快掌握栓剂的置换价的计算内容,对于满足教学要求和提高教学效率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固体制剂中,对于片剂、颗粒剂、胶囊剂等剂型来说,最重要的步骤是制备黏度适中的软材,即“手握成团,触之即散”。 制得的颗粒坚硬,是因为软材黏性太强,制得的颗粒松散则是因为软材黏性太弱。 然而什么样的软材才是合适的,教材的描述十分抽象,学生难以理解。而传统教学中教师一般先抽象描述再在实验课中进行指导,然而这样的方式在实验课中无法顾及每一个学生,学习效率较低。因此,我们可通过微课直观地展现黏合剂过量、黏合剂适当、黏合剂不足所制得的三种“软材”的不同之处,学生便可随时轻松理解黏合剂对“软材”质量造成的影响。
我们在广泛征集一线教师、同学的意见后,选择合适的内容,细化知识点,组织相关教师以案例讲解或现场操作等方式录制微视频,教师进行全面讲解,对于现场教学中难以演示的内容或不具备的制剂设备,重点通过互联网技术进行补充,以提升学生学习效果。 最终制得6 个以上独立单元录制的微课视频。
视频制作完成后,课前教师把相关视频发放给学生,让学生提前学习相应章节的重点、难点内容,然后课堂上在教师引导下分组进行讨论,教师再辅以适当的讲解,使学生全面主动掌握该知识点。 课后学生也可反复观看微视频,深入理解学习的内容。
学生实践证明,微课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手段,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和知识范围。但如何更好地设计出高质量的微课,如何将微课和课堂教学巧妙地结合起来仍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