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性护理干预对脑血管介入术后患者并发症的影响

2021-01-27 08:32孟宪红王静张瑞敏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1年1期
关键词:脑血管针对性量表

孟宪红 王静 张瑞敏

近年来我国临床中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现显著上升趋势,脑血管疾病的致残风险较高,目前对于此类患者多通过脑血管介入术进行治疗,具有创伤小和术后恢复快等一系列优势,在降低残疾率与死亡率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然而介入术仍为侵入性手术操作,患者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一方面依赖于术者的规范操作,另一方面科学的护理干预也是预防术后并发症及促进患者康复的重要途径[1]。针对性护理干预是近年来临床中所广泛应用的科学护理模式,通过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结合患者病情和实际状况制定更具针对性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来提升患者的护理效果和康复效果。该护理模式在促进患者康复和改善护患关系等方面均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将着重探究脑血管介入术患者运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预防术后并发症的临床效果。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7 年3 月—2019 年8 月市人民医院脑科四区78例脑血管介入术患者,以其护理方案为标准分组,观察组(针对性护理干预组,39 例):性别比男女为22 ∶17,手术时年龄47 ~83 岁,平均(65.42±0.31)岁;疾病类型:脑出血患者16 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5 例,脑梗死患者18 例。对照组(常规护理组,39 例):性别比男女为20 ∶19,手术时年龄48 ~82 岁,平均(66.20±0.41)岁;疾病类型:脑出血患者15 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6 例,脑梗死患者18 例。两组线性资料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即做好术前的备皮准备、禁食禁饮,同时术中和术后密切监测生命体征指标,针对血压及排尿等情况进行密切监测和详细记录;观察组则在该基础上开展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有:(1)健康教育:患者手术前需要做好与患者间的积极沟通,同时详细搜及其临床资料对其手术情况和身体机能情况等全面评估。增加患者的巡视力度并做好脑血管疾病和介入手术相关知识的宣教工作,向患者讲解介入手术的治疗流程方法和效果,并告知其介入术治疗的周期较长且疗效进展缓慢,以便使患者能够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在此基础上,还需向其讲解介入手术治疗的安全性以及效果等,从而帮助提升患者的治疗信心。叮嘱患者围手术期的相关注意事项,防止对手术治疗效果产生影响,针对患者紧张、担忧等负性心理,还需给予针对性的心理疏导,从而缓解其术前的负性情绪,使患者能够维持良好乐观的心态来接受手术;(2)环境护理:患者围手术期内需要确保病室内的清洁和安静,防止噪声对患者的休息和睡眠产生影响。需要经常性的开窗通风,并更换床单和被褥等物品,维持室内的整洁与干燥,同时定期进行消毒,夜间尽可能减少护理操作,同时关闭灯光为患者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3)术后基础护理:患者手术后需密切监测其血压及心率等指标的波动情况,密切关注穿刺口是否存在出血现象,同时针对无缝合器穿刺口者利用盐袋进行按压。手术后还需加强科学的饮食指导,叮嘱患者食用清淡和易消化的食物,并注意营养的均衡与丰富,避免食用牛奶、豆类和甜品等容易产气的食品,防止发生腹胀和消化不良等情况。术后每天饮水量需达到1 000 mL 左右,通过多饮水来促进术后排尿,防止发生尿潴留等情况。还需对其背部与四肢等进行按摩,协助患者保持舒适体位来提高舒适度;(4)术后并发症预防性护理:术后需要结合脑血管介入术患者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以及诱发原因给予针对性的预防护理,患者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包括出血、血肿、失眠、排尿困难、腰部疼痛、尿潴留及假性动脉瘤等,因此手术后需要加强患者监护,并积极主动询问患者是否存在不适感,同时密切关注患者的身心状态,确保能够及早发现不适症状,并积极查明原因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术后需为患者营造真切且安静的病室环境,尽可能将护理操作的时间集中,以免影响患者休息,给予肢体按摩来帮助其改善舒适度,鼓励患者排尿,并做好排尿情况的监测与记录。

1.3 评估指标

(1)统计两组的术后主要并发症情况,包括尿潴留、腰背部酸痛、淤血、肿胀及假性动脉瘤等;(2)利用问卷法对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开展调查,问卷满分100 分,≥90 分非常满意,70 ~89 分满意,<70 分不满意;(3)分别应用焦虑和抑郁自评估量表(SAS、SDS)对于两组患者在入院时以及护理干预之后的焦虑、抑郁情绪严重程度进行测评,量表评分与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程度之间成正比。

1.4 统计学方法

本文数据采用SPSS17.0 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69%,对照组为28.21%,且两组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97.44%,对照组79.49%,且两组的总体护理满意度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SAS、SDS 量表测评得分对比

两组入组时SAS、SDS 量表测评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SAS、SDS 量表测评得分降幅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1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例(%)]

表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例(%)]

表3 两组SAS、SDS 量表测评得分对比(分, ±s)

表3 两组SAS、SDS 量表测评得分对比(分, ±s)

组别 例数 SAS SDS入组时 护理后 入组时 护理后观察组 39 59.98±10.26 41.05±5.37 61.69±8.57 50.26±2.37对照组 39 58.79±11.17 52.18±7.19 62.03±6.39 59.49±7.01 t 值 - 0.490 7.745 0.199 7.790 P 值 - 0.626 0.000 0.843 0.000

3 讨论

脑血管疾病患者的病情严重且进展速度快,常伴随四肢无力、偏瘫、视物模糊、语言障碍以及大小便失禁等一系列症状,且大部分患者患病后自理能力下降,也对其生活质量产生了较大影响[2-5]。介入手术是通过医疗影像设备在患者血管和皮肤处做一细小通道实现对病灶的有效治疗,同时介入手术具有创伤小、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和并发症少等优势,因此也是现阶段对于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治疗的主要措施[6-9]。然而,介入手术治疗期间仍存在一定的风险,尤其是此类患者多数属于老年人,若未能进行科学的护理干预,容易增加手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对患者的术后康复和介入手术治疗效果产生了较大影响[10-11]。通过开展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在在科学医疗理论的指导下,对患者病情进行全面评估,同时结合其实际状况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服务措施,有利于更好的提升护理效果,对加快患者身体及心理等功能恢复具有重要意义,也是预防相关术后并发症的重要措施[12-13]。本次研究中,针对观察组运用针对性护理干预,分别从术前、术中及术后三个维度结合患者的患病情况以及身心特点,为其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护理服务措施,特别是结合患者手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来给予预防性的护理干预,从而规避相关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帮助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从本次对比结果来看,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特别是该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且焦虑和抑郁的量表测评得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这提示,脑血管介入术患者开展针对性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升护理价值,能够帮助降低患者的术后并发症风险,同时也有利于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并帮助缓解其负面情绪,这对于促进患者术后康复以及提升整体的医护服务水平等均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针对脑血管介入术患者开展针对性护理干预,有利于降低及术后并发症率并改善护患关系。

猜你喜欢
脑血管针对性量表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脑血管造影中实施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临床意义
应时而著,为事而作——议论要有针对性
晓有机化学必考方向 提升备考针对性
学会“针对性”写作
有的放矢,始得鲜明——议论要有针对性
胸痹气虚证疗效评价量表探讨
三种抑郁量表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分析
慢性葡萄膜炎患者生存质量量表的验证
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的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