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在艾滋病预防保健和控制中的作用

2021-01-27 08:31吴渊艺黄咏梅苏仁星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1年1期
关键词:艾滋病总分依从性

吴渊艺 黄咏梅 苏仁星

艾滋病主要是由于患者感染了具有高度传染性的艾滋病病毒造成。由于艾滋病病毒会对人体的免疫系统形成攻击作用,破坏人体的T 淋巴细胞,从而导致患者免疫力急速下降,严重的甚至还会造成患者各个器官衰竭,该疾病对人体有着极大危害性[1-2]。患者感染艾滋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就是持续性高烧,并且还会存在不同程度的消化道以及呼吸道和神经系统疾病。目前,临床中并没有治疗艾滋病疾病的特效药,并且该疾病无法治愈。因此,为了能够降低艾滋病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加强对艾滋病患者的预防保健工作和健康教育十分重要[3-4]。基于此,本文对本地区各医院在2014 年2 月—2019 年5 月对我疾控中心上报的32 例艾滋病患者预防保健和控制中应用健康教育的实际作用进行详细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根据本地区各医院在2014 年2 月—2019 年5 月对我疾控中心上报的的32 例艾滋病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对艾滋病患者常规护理中强化健康教育对其疾病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心理状态和护理依从性的影响。本次研究共有男性患者18 例,女性患者共有14 例,年龄范围在32 ~56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6.73±2.19)岁。

注:本次研究排除合并其他重大器官性疾病患者;排除患有认知障碍患者,且所有患者经实验室检查均确诊为艾滋病。

1.2 方法

患者在常规干预基础上行进行健康教育。(1)健康教育评估:本中心通过随访过程中让患者填写疾病知识问卷调查表,同时详细了解患者对艾滋病疾病的认知程度,查阅患者相关背景资料同时根据患者实际认知情况和文化水平制定相应的健康教育计划。(2)健康教育途径:采用线上教育和线下教育结合的方式进行健康教育。线上健康教育主要是通过微信群和QQ 交流群等方式向患者普及艾滋病疾病知识,线下教育主要是通过开办专家讲座和观看视频以及对患者发放相关宣传资料的方式进行。针对文化水平相对较高的患者来说,随访人员可鼓励患者自主查询相关疾病知识,从而增强患者疾病治疗信心,针对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的患者来说,随访人员需要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答患者提出的各个疑问。(3)健康教育内容:①心理干预:随访人员需要对已经出现抑郁或焦虑等负面情绪的患者进行指导和干预,与患者交流感兴趣的话题,从而缓解其内心不良情绪,从精神上给予患者疾病治疗支持。②饮食指导:随访人员需要为患者制定均衡的健康饮食计划,积极鼓励患者日常饮食中,多使用高热量和高蛋白以及低纤维素的食物,如若患者无法进食需为患者输液。告知患者禁烟禁酒,养成良好的进食习惯。如若患者存在口腔炎症,那么随访人员则需指导家属为患者准备流食。

1.3 观察指标

对比患者干预前后疾病知识掌握情况,包括完全掌握、部分掌握和未掌握,总掌握率=完全掌握率+部分掌握率,制作疾病知识问答表,总分在85 分以上说明为完全掌握,总分在60 ~85分说明部分掌握,总分低于60 分说明未掌握;对比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状态[5],主要从患者SAS 评分和SDS 评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情况越差;对比患者干预前后患者护理依从性,自制护理依从性问答表,最终总分在90 分以上说明为完全依从,总分在70 ~90 分说明基本依从,总分低于70 分说明不依从,总依从率=(总例数-不依从例数)/总例数×100%。

1.4 数据处理

本次实验研究使用的统计学软件为SPSS 20.0,用(±s)表示计量资料(如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状态),采用t检验;用例(%)表示计数资料(如患者干预前后疾病知识掌握情况、患者干预前后患者护理依从性),采用χ2检验/Fisher 精确概率法,P<0.05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干预前后疾病知识掌握情况对比

患者干预后疾病知识总掌握率93.75%高于对比组患者干预后疾病知识总掌握率6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状态对比

患者干预后心理状态明显好于干预前心理状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3 患者干预前后患者护理依从性对比

患者干预后护理依从性100%明显高于患者干预后护理依从性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1 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后疾病知识掌握情况 [例(%)]

表2 对比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状态(分,±s)

表2 对比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状态(分,±s)

时间 例数 SAS SDS干预前 32 75.92±3.58 76.73±3.81干预后 32 50.49±2.86 54.23±3.55 t 值 - 31.394 24.441 P 值 - 0.000 0.000

表3 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后患者护理依从性 [例(%)]

3 讨论

临床调查发现,大多数艾滋病患者都是由于对艾滋病预防知识不了解才导致患病,并且很多患者在患病后不知道如何采取有效的保健方法,导致病情不断恶化。为了能够提升患者对艾滋病的认知程度,缓解患者由于患病导致的消极情绪,有关医疗机构要不断完善医疗服务水平,通过全方位的临床健康干预提升服务质量,控制艾滋病的发病率。另外,传统观念中大众对于艾滋病的认知存在一定的误解,这不仅导致了艾滋病患者容易长期生活在自卑情绪中,同时也将严重延误患者及时的治疗,增加患者死亡风险和疾病的传染风险[6-7]。

艾滋病病毒体外层的脂蛋白包膜中存在着GP120 和P41 两种糖蛋白,GP120 与人体淋巴细胞表面的CD4 糖蛋白存在着良好的嗜亲性,能够与其进行特异性结合。艾滋病病毒侵入淋巴细胞后,在病毒逆转录酶的作用下能够合成DNA,并且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当中,整合后的病毒DNA 能够在细胞内复制和形成完整的病毒体,同时释放到细胞外。患者在初期感染病毒后会出现艾滋病病毒大量复制的现象,从而形成病毒血症,但是这一时期艾滋病病毒并未完全杀死,最后进入持续潜伏感染状态[8-9]。

艾滋病主要传播渠道包括性传播、母婴传播以及血液传播等,传播途径不包括一般的接触。由于艾滋病疾病有着高度传染性,因此传统观念中会对该疾病存在着一定的歧视性。随着当今国民群众健康意识的提升以及国民素质的提高,使得这一状况已经得到相应改善[10]。即便如此,加强对艾滋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对降低疾病感染率和患者病死率来说十分重要[11-12]。

通过对患者开展长期健康教育,加强对患者的心理宣导、生活指导以及向患者详细讲述艾滋病疾病相关知识,从而提升患者对艾滋病疾病防治知识的了解,促使患者能够掌握正确的疾病治疗技巧[13-14]。另外,通过对艾滋病疾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能够最大程度地降低疾病死亡率和传染率,对于提升患者干预满意度和有效降低医患纠纷来说意义重大[15]。

通过本文研究发现,患者干预后疾病知识总掌握率93.75%高于对比组患者干预疾病知识总掌握率6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患者干预后心理状态明显好于干预前心理状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患者干预后护理依从性100%明显高于患者干预后护理依从性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综上所述,在艾滋病预防保健和控制中应用健康教育的实际作用显著,患者经过干预后对艾滋病疾病知识掌握程度明显提升,且患者心理状态得到明显改善,护理依从性极大提升,故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猜你喜欢
艾滋病总分依从性
《 世界艾滋病日》
艾滋病能治愈吗
预防艾滋病
第59届IMO团体总分前十名的代表队及总分
品管圈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改善中的作用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依从性研究进展
一年级下册期末考试
一年级下册期末复习题
什么是手卫生依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