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惠萍
鼻窦炎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耳鼻喉科疾病,主要是因为鼻窦黏膜或者鼻腔处有突出肿块,演变为鼻息肉,主要以脓性鼻涕以及嗅觉不灵敏等为症状表现,甚至会产生呼吸系统感染与眼球病变[1]。鼻内镜手术是一种微创手术,术中对鼻腔生理功能不会造成影响,复发率也比较低,对鼻腔的内部组织也没有较大损伤,临床效果显著。而鼻内镜手术极易出现肿胀与疼痛等表现,导致患者出现一定的不良情绪,因此,在鼻内镜治疗过程中配合科学的护理干预措施十分必要[2]。为了探究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治疗患者采用全程护理模式的效果,研究选取2018 年7 月—2019 年10 月本院收治的90 例慢性鼻窦炎患者,都接受鼻内镜手术治疗,分为两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与全程护理,并对护理模式实施效果予以总结。
2018 年7 月—2019 年10 月选取本院收治的90 例慢性鼻窦炎患者,都接受鼻内镜手术治疗;并将精神障碍者、多器官功能衰竭者等充分排除;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5 例患者中,男女比23:22,年龄23 ~73 岁,平均年龄(48.53±25.74)岁;病程6 ~72 个月,平均病程(39.42±33.45)个月。试验组45 例患者中,男女比26:19,年龄24 ~74 岁,平均年龄(49.47±25.65)岁;病程7 ~73 个月,平均病程(40.52±33.87)个月。统计两组病程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本研究经患者同意,且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实施全面护理模式,措施如下:首先,术前干预:患者睡眠时需用湿纱布覆盖口部,确保空气湿度在79%左右;对患者心电图以及血常规等检查结果有效观察,对其病情充分掌握,确保手术顺利[3];患者入院时进行健康宣教,将疾病知识与注意事项等向患者介绍,并介绍治疗成功案例,使患者治疗信心显著增强;其次,术中干预:护理人员充分掌握手术程序,实施无菌操作,主动配合医师开展操作,使患者维持仰卧位,构建静脉通路[4];对患者生命体征密切观察,如果产生异常情况需马上处理;对鼻腔通气情况认真检查,对鼻腔出血量充分注意;最后,术后干预:患者维持半卧位,确保其呼吸的顺畅,使面部肿胀与充血症状明显减少,加快头部与面部的血液回流[5];患者取出纱布后维持平卧位,改善疼痛与水肿,使鼻出血情况明显减少;术后告知患者注意事项,不能拔出鼻内填塞物;鼻腔填塞物需在24 ~48 h 取出,并于内镜下清理鼻内等残留积血与干痂,确保通气顺畅[6]。
(1)抑郁与焦虑评分:根据抑郁自评量表与焦虑自评量表对两组心理状态进行评定,重度焦虑、中度焦虑、轻度焦虑、没有焦虑分别表示评分超过70 分、60 ~69 分、50 ~59 分、低于49 分;重度抑郁、中度抑郁、轻度抑郁、没有抑郁分别表示评分超过73 分、63 ~72 分、53 ~62 分、低于52 分;分数越大,说明不良情绪越重[7];(2)并发症:创面感染、鼻腔粘连以及眶周淤血等[8];(3)护理满意度:根据医院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表评定,总分100 分,十分满意、一般满意与不满意分别表示评分超过90 分、80 ~89 分、低于79 分[9]。
试验组抑郁与焦虑评分比对照组低(P <0.05)。见表1。
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4.44%,与对照组的24.44%相比较低(P<0.05)。见表2。
试验组护理满意度为97.78%,与对照组的73.33%相比更高(P<0.05)。见表3。
慢性鼻窦炎通常采用鼻内镜治疗,治疗效果较好,可维持正常鼻腔功能,使术后组织损伤明显减轻,受到患者的认可[10]。但此种方法术后需在患者鼻腔填塞明胶海绵进行止血,对患者的正常呼吸造成影响,也会增加不适感,患者极易产生不良情绪,或拔除填塞物,对治疗效果造成不利影响[11]。为了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加强有效的护理干预十分必要。传统常用常规护理,但不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与并发症。所以,临床急需探究一种科学的护理方案,促使患者的康复时间有效缩短[12-13]。
全程护理作为一种具有系统性与针对性的护理模式,坚持以患者为核心,能够确保护理措施的安全与可行。本研究结果:试验组抑郁与焦虑评分比对照组小,是因为借助手术准备与术前宣教,将手术知识与治疗效果等向患者介绍,使患者的心中疑虑充分改善,介绍治疗成功案例,促使患者的治疗信心显著增强;借助不同方式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研究显示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4.44%,低于对照组的24.44%,认为是术前有效的准备工作,可使术中应激反应有效降低,使患者配合度显著提高;术后借助生命体征等的观察,及时发现与处理异常情况;术后予指导患者正确的口腔呼吸方法,促使并发症的出现明显减少。研究还显示试验组护理满意度97.78%,高于对照组的73.33%,认为是出院指导患者科学饮食与合理运动,定期复诊,使患者感受到关心与关爱,进而使护理满意度显著提升。
综上所述,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治疗患者采用全程护理,可改善不良情绪,降低并发症产生,提高护理满意度。
表1 抑郁与焦虑评分(分,±s)
表1 抑郁与焦虑评分(分,±s)
分组 例数 抑郁 焦虑对照组 45 52.13±5.59 50.34±5.11试验组 45 41.33±5.72 40.33±5.76 t 值 - 9.058 8.721 P 值 - 0.000 0.000
表2 两组并发症比较[例(%)]
表3 护理满意度比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