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颖 宋一一 林颢 魏旭芳 孙蓬明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二胎政策的开放,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问题得到显著关注。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咳嗽、打喷嚏等腹压突然增加时尿液不自主溢出。虽对生命不构成威胁,但却严重影响女性的身心健康以及生活质量[1]。外科手术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最有效的方式;临床中常用经阴道耻骨后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TVT)治疗SUI,以提高治疗效果,改善其生活质量。本研究对2016 年1 月—2019 年3 月我院收治的接受TVT 治疗的19例SUI 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情况进行探讨,报道如下。
选取2016 年1 月—2019 年3 月我院收治的19 例女性SUI 患者。既往均无盆底手术史。根据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及尿动力学检查确诊,且均排除急迫型和混合型尿失禁等其他原因引起的尿失禁。术前同时行足底平片、上化道造影检查。根据临床症状,19 例中重度压力性尿失禁1 例,中度压力性尿失禁18 例,诱发试验及膀胱颈抬举试验均阳性。其中有9 例合并阴道前壁I ~II 度膨出(47.37%),1 例下肢静脉曲张(5.3%),3 例扁平足(15.8%),1 例胃下垂(5.3%),2 例家族中有尿失禁病史(10.5%),2 例家族中有盆腔脏器脱垂病史(10.5%),1 例家族中有疝气病史(5.3%)。患者年龄38 ~61 岁,平均年龄为(50.2±6.7)岁;其中绝经前10 例,绝经后9 例。病程6 个月~20 年,均有阴道分娩史,产次为1 ~4 次,产次平均值为(1.9±0.8)次。尿路动力学检查提示最大尿流率11 ~42 mL/min,Valsalva 动作时膀胱截石位膀胱压49 ~98 mmHg 时出现漏尿。患者均自愿接受手术治疗,签署同意书,并由同一个手术者操作完成。详见表1。
手术均在全身麻醉下进行,麻醉完成后取患者膀胱截石位,置20 号导尿管导出尿液,测尿道长度。取阴道前壁纵切口,顶端为尿道下横沟,长约3 cm,黏膜下注射生理盐水,锐性分离切口旁黏膜。于尿道中段水平,继续向双侧分离黏膜下达双侧耻骨联合降支顶端内侧缘。于耻骨联合上缘腹中线左右旁开3 cm,分别做一0.5 cm 横行切口。导尿管内置导杆,将膀胱推向左侧,用助推器将TVT 的一端穿刺针,从尿道中段右侧旁黏膜下进针,紧贴耻骨联合后方,沿耻骨右降支后方向上,穿过盆筋膜腱弓达右下腹耻骨联合上缘右侧旁开3 cm 切口处出针。同法将膀胱推向右侧,用助推器将TVT 的另一端穿刺针,从尿道中段左侧旁黏膜下进针,紧贴耻骨联合后方,沿耻骨左降支后方向上,穿过盆筋膜腱弓达左下腹耻骨联合上缘左侧旁开3 cm 切口处出针。退出导尿管及导杆,置入膀胱镜,膀胱内注入生理盐水,检查膀胱黏膜是否完整,无损伤,双输尿管开口是否清晰,喷尿是否正常。将膀胱镜撤至尿道内,观察双侧尿道是否可随针活动,尿道壁有无损伤,退出膀胱镜。膀胱内注入300 mL 生理盐水,调整TVT 悬吊带的紧张度,拳头冲击膀胱区,未见尿液溢出。剪除多余的TVT 吊带,双下腹穿刺孔用1 号丝线缝合。0 号可吸收线锁边缝合阴道前壁切口黏膜,阴道内填塞纱布压迫止血(24 小时内取出)。留置20 号导尿管。
19 例患者中单纯行TVT 手术13 例,同时行阴道壁修补术6例(前壁修补3 例,前后壁修补3 例)。
术后预防性抗感染,会阴擦洗保持尿道口清洁,于术后5 ~7天拔除导尿管,拔尿管前24 小时夹闭尿管锻炼膀胱括约肌功能。出院后禁盆浴、性生活3 个月,避免重体力劳动,避免咳嗽、用力排便等加腹压动作。
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留置尿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术后漏尿及残余尿等情况。并于术后1 个月、3 个月及12 个月通过门诊复查及电话随访,观察有无尿路功能相关症状(尿失禁、排尿费力、排尿中断等)及吊带相关症状(包括肛门疼痛、性交疼痛、阴道疼痛及阴道排液等)。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21.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19 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27 ~107 min,中位数为45 min,术中出血量2 ~100 mL,中位数为20 mL。合并其他手术的出血量较单纯TVT 无增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手术时间较单纯TVT 增加,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均未出现脏器损伤、血肿、神经损伤及感染(切口感染、尿路感染);术后住院时间6 ~15 d,平均(8.7±2.3)d;术后拔除导尿管时间5 ~13 天,平均为(6.7±1.7)d,2 例出现尿潴留,1 例予重置尿管、1 例予药物对症处理后均治愈;残余尿0 ~44.8 mL;咳嗽时均无漏尿;19 例均康复出院。
于术后1 个月、3 个月及12 个月通过门诊复查及电话随访,均未发现复发病例,且均未出现尿路功能相关症状(尿失禁、排尿费力、排尿中断等)及吊带相关症状(包括肛门疼痛、性交疼痛、阴道疼痛及阴道排液等)。详见表2 ~3。
表1 患者一般资料
表2 手术方式、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
表3 手术并发症随访情况表(例)
压力性尿失禁(SUI)病因至今尚未明确,有调查表明肥胖、多孕多产、经阴道分娩、慢性咳嗽、糖尿病、习惯性便秘、全子宫切除术、从事重体力劳动等是压力性尿失禁的危险因素;而初产年龄晚、产后体力劳动开始时间晚是压力性尿失禁的保护因素[2-3]。我国成年女性SUI 的患病率高达18.9%,在50 ~59岁年,SUI 的患病率最高,为28.0%[4]。因受社会及文化背景的影响,SUI 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羞耻感和尴尬心理,导致其就诊率低,因此SUI 实际患病率可能高于目前所报道的患病率。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对疾病认识水平的提高,还有二胎政策的开放,SUI 患者就医需求将急剧增加,因此如何治疗SUI,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意义重大。Kegel 运动、盆底电刺激及药物治疗等非手术治疗可以避免SUI 进一步进展,但无法达到根治的目的,且多数患者无法长期坚持,或因药物副作用等因素影响被迫中断。因此目前手术治疗仍是SUI 最主要的治疗方法,其适用于中、重度患者以及非手术治疗效果不理想的轻度患者。1996 年Ulmsten率先提出应用TVT 来治疗SUI,其作用机制在于对中段尿道无张力承托,可获得在增加腹压状态下的尿道阻力,同时也能加强耻骨后尿道阴道“吊床”作用,从而起到较好的控尿效果,具有低风险、低疼痛、微创的优点[5]。膀胱穿孔、尿潴留/排尿障碍、吊带侵蚀等是TVT 常见的并发症,其中又以膀胱穿孔最常见,发生率为4.0%~6.8%[6]。因此后续又出现了由外向内(trans-obturator vaginal tape out-inside,TOT)和由内向外(tension-free suspension of middle vaginal urethra through obturator,TVT-O)两种路径的经闭孔无张力尿道吊带术。虽疗效肯定,但闭孔神经损伤发生率高,且仍有膀胱损伤的风险[6]。
本研究患者年龄38 ~61 岁,平均年龄为(50.2±6.7)岁,产次为1 ~4 次,平均产次(1.9±0.8)次,与文献报道的平均年龄(54.30±3.27)岁、平均产次(2.16±0.35)次相符[7]。研究中19 例患者TVT 术后均未出现漏尿,效果显著。术中均未出现膀胱穿孔、尿道损伤、神经损伤及血肿等并发症,术后均未发生切口感染及尿路感染,2 例出现尿潴留,考虑与尿道水肿所致,分别予重置尿管、药物对症处理后症状得到解决。术后随访期间均未出现并发症及复发病例。本研究SUI 患者接受TVT 治疗术中、术后均未发现并发症,与研究病例少有关。但一项对SUI 接受TVT治疗长达17 年的术后随访研究表明,其客观治愈率83.9%,主观治愈率78.6%,且并发症发生率很低[8]。TVT 所致膀胱损伤多在开展早期操作者技术不娴熟所致,加强技能操作,术中同时行膀胱镜检查可降低甚至避免膀胱穿孔的发生。术后早期尿潴留或排尿障碍多由于尿道水肿或术中吊带过紧所致,多可经过药物治疗、延长导尿时间及扩张尿道得到改善。鉴于TVT 操作简便、并发症少、恢复快,效果显著且长期有效。但如何控制和把握悬吊的程度,即保证有效、不复发,又不出现尿潴留/排尿障碍等,仍是值得我们去进一步研究。
目前认为SUI 和盆腔脏器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均由各种病因导致的盆底支持结构的缺陷、损伤及功能障碍所造成的疾病[9],二者密切相关;而疝气亦与组织薄弱有关。有调查显示,SUI 发病与家族史有相关性,遗传在尿失禁发生中可能扮演了重要角色[10]。静脉曲张的转变是无分化结缔组织发育不良的一种微小现象,是纤维结构和细胞外基质的异常导致的细胞壁失效,且具有遗传倾向[11-12];这与SUI 发病机制类似。胃下垂亦因膈肌悬吊力不足,肝胃、膈胃韧带松弛等所致[13]。且本研究患者中亦发现合并或家族史中有静脉曲张、胃下垂、尿失禁、盆腔脏器脱垂及疝气病史,SUI 与这些疾病是否有相关性,能否通过这些疾病的筛查早期预测或发现压力性尿失禁,早期采取盆底功能锻炼等手段,预防其发生或防止轻度症状进展为中、重度,需要进一步研究证实。
综上所述,TVT 能提高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治疗效果,改善其生活质量,有临床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