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学森,张俊仕
(1.河南省驻马店市中心医院心内科,河南驻马店 463000;2.新疆医科大学,新疆乌鲁木齐 830011)
心房颤动简称为房颤[1],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主要特征为快速性心律失常。房颤容易诱发脑中风、血栓、心力衰竭等疾病,情况严重者会危及生命。现今,我国房颤患者高达1 000多万,随着居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房颤患者出现了明显的年轻化趋势,引起医学领域的极大关注[2]。
依据房颤发作持续时间,可以将其划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与永久性房颤。由于阵发性房颤具有发作持续时间短、复发率高、心电图难捕捉等特点,随着患者病程的延长,会逐步演化成持续性房颤或永久性房颤,威胁患者的生命[3]。故如何检测阵发性房颤被称为医学领域重点研究课题之一。心电图是常用的心血管疾病检测手段,主要是记录患者心脏活动发生电位变化曲线,以此来反映患者心脏情况。由于现有阵发性房颤自动检测算法提取心电特征过于单一,无法满足患者的医学检测需求,故本研究提出基于多特征融合的阵发性房颤自动检测算法研究。
心电信号采集过程中,由于受多种背景噪声的影响难以检测较微弱的心电信号,且严重的噪声环境会掩盖大量有效的疾病信息。心电信号中噪声通常包含工频干扰、肌电尾迹、电级接触噪声、内部噪声与随机噪声等[4]。为了更加精确地检测阵发性房颤,基于小波包分解算法对心电信号进行降噪处理[5],步骤如下:
(1)
ρi表示的是能量比率,由子带信号经过计算而得。
步骤三:更新全部子带信号相应小波包系数,公式为:
(2)
(3)
α表示的是调节参数;λ表示的是固定阈值。
步骤四:以步骤三更新小波包系数为基础,重构心电信号,获得降噪后心电信号S。
以降噪后心电信号为基础,基于小波变换技术自动检测R波波峰,为下述心电信号特征提取做准备[6]。
利用宽度为T秒的滑动窗对降噪后心电信号S进行分段,心电片段记为S=(S1,S2,…,SN),N表示的是片段总数量。基于小波变换对心电片段Si进行离散化处理,将其分解为K个子带信号,记为Si(CK)。
依据心电信号QRS波群的频率分布范围,选取适当的子带信号作为QRS占优子带[7],记为Si(CK*),以此为基础,检测并确定候选R峰位置[8]。首先,定义Si(CK*)上转折点集合为TURi,动态阈值为THRi,在集合TURi中筛选出全部大于动态阈值的点,表达式为:
(4)
将式(4)结果在QRS占优子带Si(CK*)上相应的位置序列记为ri,即为候选R峰位置序列。
利用小波变换[9]将候选R峰位置序列ri映射到心电片段上,获取心电片段上的候选R峰位置序列,记为Ri。由于Ri存在着一定的误差,利用半径为v的加窗微调心电片段候选R峰位置序列,并仍将其记为Ri。
观察心电信号RR间期局部变化趋势,依据RR间期序列的左、右邻平均值筛查R峰,降低个体差异,避免误检情况发生,并能够避免房颤心电片段中的R峰被去除,提升阵发性房颤自动检测的精度[10]。其中,RR间期序列的左、右邻平均值计算公式为:
(5)
Mleft(p)与Mright(p)分别表示的是RR间期序列的左、右邻平均值;RRi(j)表示的是RR间期序列。
基于上述R峰自动检测结果,依据熵理念,分别在P波缺失与RR间期不规则两个角度提取心电信号特征,为下述阵发性房颤自动检测提供可靠的、多样的数据支撑。
2.3.1基于P波的特征提取 正常心电信号中,每个心动周期内均包含一个圆钝并平滑的P波[11]。但若是人体出现房颤,正常窦性P波缺失,取而代之的为f波,其具备大小不一、间隔不均、快速振荡等特性。故本研究通过能量变化指数来描述P波与f波之间的不同。
根据已有研究可知,P波频率分布范围约为0~20 Hz,故该频率范围内的子带信号对阵发性房颤检测更加有效。将0~20 Hz频率范围内的子带信号称为P波占优子带,记为Si(Cj)。以此为基础,通过短时傅里叶变换获取心电片段在子带信号Si(Cj)的频谱图,见图1。
由图1可知,阵发性房颤心电功率谱在大部分频率范围内高于正常心电功率谱。当时间t固定时,阵发性房颤心电功率谱值随着频率变化产生明显改变,而正常心电功率谱值无明显变化,并保持基本稳定[12]。
图1 心电片段频谱图
将频谱图按照时间轴方向切割为多个薄片,记为“SP切片”。则Si(Cj)能量变化指数计算公式为:
(6)
则对于K*个可用子带信号来说,心电信号相应P波特征为Fp={EVINK*}N×K*。
2.3.2基于RR间期的特征提取 通常心房率与心室率保持一致,约为60~100次/min,RR间期规则划一;当人体发生阵发性房颤时,心房率与心室率发生变化,心房率可以达到心室率的2~3倍,约为350~600次/min,RR间期呈现出绝对不规则的特征[13]。故本研究通过RR间期振荡指数来描述正常心电与阵发性房颤心电之间的不同。
图2 心电片段RR间期分布图
正常心电信号中RR间期长度几乎保持一致,而阵发性房颤心电信号中RR间期分布较为散乱,长度变化区间较大[15]。
心电信号RR间期振荡指数计算公式为:
(7)
为了提升阵发性房颤自动检测精度,利用决策级融合算法将上节提取的心电信号特征进行融合,通过支撑向量机自动检测阵发性房颤[16]。
利用决策级融合算法获得阵发性房颤心电融合特征:
F={Fp,FRR}N×(K*+4)*
(8)
支撑向量机实质上是一个二分类模型,可以总结为特征空间上的最大间隔超平面,利用数学方法对特定问题进行求解。支撑向量机最关键部分为分类决策函数,表达式为:
(9)
sign(·)表示的是分类决策函数;b*表示的是分类决策函数参量。
通过上述过程实现的阵发性房颤自动检测,不仅为阵发性房颤患者提供更加有效的诊断手段,也为患者争取到较多的治疗时间,防止病情恶化为持续性房颤或永久性房颤。
为验证本研究算法性能,选取MIT-BIH数据库作为实验数据库。本研究采用MIT-BIH数据库中房颤数据集合,该集合中包含25条心电片段,需要注意的是,其中23条为阵发性房颤心电片段,另外两条心电片段标记未完全。阵发性房颤数据参数见表1。
表1 阵发性房颤数据参数表
在房颤数据集合中,选取04015、04043、04126、04908、04936、07910、08378等记录中的30 min心电片段作为实验数据集。
由于篇幅的限制,本研究只展示记录04043的心电片段,见图3。
为了直观显示本研究算法的检测性能,选取敏感度、特异度与准确率作为算法检测性能实验评价指标,计算公式为:
(10)
图3 记录04043心电片段图
sensitivity、specificity与accuracy分别表示的是敏感度、特异度与准确率;TP表示的是真阳性,指的是阵发性房颤心电被正确检测;FN表示的是假阴性,指的是阵发性房颤心电被误检;TN表示的是真阴性,指的是正常心电被正确检测;FP表示的是假阳性,指的是正常心电被误检。
依据选取的实验数据进行数值实验,通过六次不重复实验并计算平均数值作为实验结果。通过个人独立检验与交叉检验两种方式验证该算法的检测性能。通过个人独立检验得到实验评价指标数据见表2。
表2 个人独立检验实验评价指标数据表
依据表2数据进行交叉检验,则得到实验评价指标数据见表3。
由表2可知,个人独立检验实验评价指标数据较好,表明本研究算法具备有效性。由表3可知交叉检验中,检测效果也优良,并具备普适性,说明本研究算法在临床应用中具备较高的辅助作用。两种检验方式结果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由患者间个体差异性造成,并且该影响因素无法避免。
上述数值实验结果显示,本研究算法敏感度为94.6%,特异度为93.7%,准确率为94.0%,满足现今阵发性房颤的检测需求,具有可行性。
本研究基于多特征融合技术设计了阵发性房颤自动检测算法,极大地提升了算法的敏感度、特异度与准确率,为阵发性房颤临床检测提供了更加有效的手段,为阵发性房颤医学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