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性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暨纪念李达先生诞辰130 周年、陶德麟先生诞辰89 周年”高端学术论坛综述

2021-01-27 23:38田宇曦
社会科学动态 2021年1期
关键词:李达中国化哲学

田宇曦

2020年10 月24—25 日,“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暨纪念李达先生诞辰130 周年、陶德麟先生诞辰89 周年”高端学术论坛在武汉大学隆重举行。本次高端学术论坛由武汉大学主办,武汉大学哲学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武汉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编辑部承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南开大学、山东大学、吉林大学、黑龙江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中共中央党校、中央民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山西大学、河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上海大学、苏州大学、广州大学、长沙理工大学、湘潭大学、南宁师范大学、湖南工商大学、齐鲁工业大学、厦门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陕西理工大学、暨南大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湖北大学、湖北工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武汉科技大学、江汉大学、武汉工程大学、武汉音乐学院和人民出版社、光明日报社、湖北日报社、《哲学研究》杂志社、《世界哲学》杂志社、《江汉论坛》杂志社、《江海学刊》杂志社、《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杂志社等50 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一大批著名专家、知名学者出席了论坛。论坛正式代表150 多人,收到论文60 多篇。代表们就李达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陶德麟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进程、理论成就和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展开路径和发展方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等主题作了精彩的学术报告,并围绕主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一、李达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李达先生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的主要传播者之一,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作为一名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代表人物,李达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会议中,学者们对李达先生与构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体系这一主题进行了探讨。中共中央党校许全兴教授深切地肯定了李达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重要贡献,肯定了李达在中国革命时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做的系统化的研究,肯定了李达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他强调李达是一位有大功于党和人民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哲学家,为党的基础理论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武汉大学汪信砚教授认为,李达是构建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拓荒者,毕生致力于让马克思主义哲学“说中国话”。李达先生是早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者之一,为中国共产党建立提供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基础;他立志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改造中国,致力于唯物史观中国化;他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系统传播作了巨大贡献,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理论作了系统的阐述;他开拓了唯物史观中国化的经济学、历史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等多学科向度,并聚焦于对毛泽东哲学思想的阐释以及对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经验的总结。北京师范大学杨耕教授以《社会学大纲》与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建构为主题,指出以李达为代表、以历史唯物主义为主导和以瞿秋白为代表、以辩证唯物主义为主导构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两条理论进路在《社会学大纲》一书中达到了交汇。李达的《社会学大纲》以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为基本线索,以辩证法、认识论和逻辑学三者统一为基本原则,系统阐释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因此我们应该重视《社会学大纲》在构建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肯定李达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杰出贡献。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刘明诗教授也指出,李达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的有机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建设的有机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实际的有机结合。李达在介绍、传播、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过程中,实现了马、中、西哲学资源的融合与融通,从而构建了“中国人自己”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李达是坚持政治维度与学术维度“辩证统一”的典范,他坚持话语的传承与创新的“内在一致”并在此基础上成功构建了一个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是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学术立场与独立人格“互为一体”的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武汉大学李维武教授以《实践论》文本解读为依托,介绍了李达和陶德麟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工作上的重要贡献。李达对《实践论》文本的解读成为了20世纪50年代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学习文本的主要入门书。在《〈实践论〉解说》中李达以实际事例拉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民众现实生活的距离,搭建了实践与理论之间彼此往来和相互沟通的桥梁,从而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变成为人民群众手中的思想武器。

二、陶德麟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陶德麟先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重要代表人物,作为协助李达先生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工作助手,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不仅坚持了李达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传统,还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有着创新性的发展。武汉大学朱传棨教授认为,李达和陶德麟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有着共同的思想前提和思想基础,即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他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研究具有三个特点:为提高人们的理论思维能力而强调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密切关注和联系时代发展重大问题进行中国化研究;旗帜鲜明地反对和批判危害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思潮。这些都是我们需要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研究过程中加以学习和坚持的。华中科技大学王晓升教授把陶德麟先生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与韦伯对新教伦理的研究加以类比,认为陶德麟先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主要倡导者,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最富有成果的研究者。以陶德麟教授为中心的一大批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的研究为我们揭示中国现代化发展进程的奥秘提供了钥匙。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王雨辰教授指出,陶德麟先生不仅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等领域作出了具有开创性的理论贡献,也有对人道主义思想和人道情怀的研究。陶德麟先生在人道主义研究中的重要贡献在于,明确人道主义的哲学基础与两种伦理原则,明确在人学中必须坚持的原则和对“以人为本”的科学阐释,明确学术研究的目的在于解决和诠释中国问题,把研究视线投向中国现代化和民族振兴发展进程中的新领域、新问题。武汉大学何萍教授认为,陶德麟先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开启者:他对50年代马克思主义教科书和“真理标准大讨论”的阐述,对思考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建设问题是十分重要的。山西大学乔瑞金教授从研究方法入手,指出陶德麟先生的历史的分析方式的本质特征,认为以唯物史观为基础是他的基本思想点,坚持基于唯物史观的马克思主义历史主义眼光看世界是他颇具特色的哲学研究方式。武汉大学赵凯荣教授指出,陶德麟先生对辩证法的理解与李达和毛泽东同志的理解是一致的,同时也深入阐释了“否定之否定原则”的重要性。武汉大学左亚文教授全面阐述了陶德麟先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材建设和发展的杰出贡献。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现时代

如何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以及如何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在新时代的接续发展,也是本次会议重要的话题。

首先,学者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程进行了回顾和展望。北京大学杨学功教授指出,改革开放以来,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即充分反映当代特点和具有中国风格和气派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已经在孕育中日渐形成。他认为,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新形态正日益成为哲学界的一个共同诉求,它将成为中华民族在21世纪民族精神的集中表达,成为中华民族对于人类精神文明的新贡献。清华大学夏莹教授指出,纵观中国近代以来的发展历程,中国道路的进程总是包含着以革命推动建设,在建设中完成革命的双向过程,而马克思主义是构筑中国道路的助推器。武汉大学赵士发教授探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原创性问题,指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现实矛盾与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得到发展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联系中国实际创造出一些崭新内容的过程,是具有原创性的理论。毛泽东哲学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一脉相承,但又增添了新的原创性内容。中国人民大学罗骞教授指出,21世纪马克思主义需要辩证处理好如下四重重大关系:决定论与能动性之间的关系,革命性与建设性之间的关系,自由解放与人类救亡之间的关系,自发性和组织性之间的关系。他认为处理好这四重关系就能使马克思主义在坚持传统的基础上展开新的历史面貌,有效回应各种关于马克思主义的误解甚至是曲解,实现马克思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当代化。

其次,学者们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中国的实践是密切相关的,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应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复旦大学吴晓明教授强调,伴随着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在当今面临着重大的历史性转折——实践的转折。他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目标就是切中社会现实,切中现实的社会现象。南开大学王南湜教授回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历程,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进程不是一个单一的逻辑,而是一个解释世界的理论智慧和改变世界的实践智慧的双重逻辑,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综合这两方面。北京大学丰子义教授结合李达先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特点,就如何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谈了自己的一些看法。他认为所有的理论阐释都应该立足于中国的实际,解决中国现实的问题,为建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服务,并且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不是只依据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去研究中国问题,而是在总结中国经验教训下,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发展。河南大学吕世荣教授指出,马克思的科学实践观是确立和阐释实践标准问题的前提和依据,只有把握理论指导实践和实践检验真理、真理标准和价值标准的统一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才能不断推动理论和实践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最后,学者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当代热点问题进行了讨论。上海财经大学张雄教授指出,坚持唯物史观,需要理解货币史、工业史、交换史、交往史,更加需要回到马克思,回到马克思的著作中辩证地看待中国社会经济问题。清华大学夏莹教授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同马克思的资本理论,尤其是《资本论》之间的关系问题成为了紧迫的思想课题。当代中国用以理解自身的历史实践的话语体系,正是在《资本论》的经典理论同中国现实之间的参差互释当中建立起来的。山东大学刘森林教授就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这一议题,强调从新时代的角度来看,从李大钊先生的劳动本体论到后来的实践唯物主义,都具有一定的历史合理性,但是从超越传统形而上学的意义来看,劳动本体论和实践本体论都还存有传统形而上学的色彩,应引起今人的反思。上海师范大学樊志辉教授揭示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叙事主体的差异及其问题意识的相应变化,分析了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叙事的基本特点,展示了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叙事的问题意识与实践指向。苏州大学桑明旭教授指出,面对“百年变局”时代全球化发展的困境和危机,“中国方案”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建共商共享的公共性逻辑,顺应和把握了“百年变局”的本质,必将成为当代全球化发展与全球治理的历史性选择。

猜你喜欢
李达中国化哲学
再论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三个维度①
正确认识和把握藏传佛教中国化的几个问题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在武汉大学拜谒李达塑像
李达与党的基础理论建设
李达:为武大建设殚精竭虑
李达与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体系化阐释
菱的哲学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若干问题
大健康观的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