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意识形态理论的生成、发展及启示

2021-01-27 23:38王弄玉
社会科学动态 2021年1期
关键词:资产阶级列宁恩格斯

王弄玉

“列宁的意识形态学说乃是马克思的意识形态学说在本世纪复兴的最重要的标志。”①列宁为回应现实与理论的双重诉求,持续向前探索未知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理论空间,并在继承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活的灵魂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科学的意识形态”的概念。以上概念的出现引发了中西方的诸多思想家、理论家对意识形态的思考,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发展奠定了基石。在列宁看来,阶级性是意识形态的本质属性,摆脱“阶级”谈论意识形态是不可思议的,非阶级或超阶级的意识形态学说只能将革命斗争带入歧途。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思想史中,列宁的意识形态思想占据着重要的历史地位,成为不可或缺的环节,启迪着当下意识形态理论的创新性发展。

一、列宁意识形态理论的生成维度

犹衣服之有冠冕,木水之有本原,列宁意识形态理论的产生绝非偶然,它有着深厚的历史根柢和时代痕迹,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承续。

( 一) 理论维度

列宁意识形态思想是对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承袭与发展。马克思恩格斯通过革命实践以及对前人意识形态理论的批判吸收,形成了关于意识形态概念、意识形态功能等内容的理论学说,这构成了列宁意识形态理论最主要的思想来源。一方面,马克思恩格斯探讨了意识形态概念的双重性质。马克思在深入研读托拉西的著作《意识形态诸要素》中的重要篇章时,意识到意识形态这一概念的极端重要性,进而开始关注并研究意识形态。1837年,马克思在写给父亲的信中首次使用“意识形态”这一概念,信中他批判了拿破仑对“意识形态”的荒谬理解,此时马克思对“意识形态”的认识即是托拉西所说的“意识科学”。直到1846年,《德意志意识形态》的诞生标志着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基本形成。马克思恩格斯在书中指出意识形态是物质生活过程的倒影,认为意识形态就是假象本身的指代。在马克思看来意识形态因其阶级属性而具有虚假性,他一针见血地指出:“资产者的假仁假义的虚伪的意识形态用歪曲的形式把自己的特殊利益冒充为普遍的利益。”②将意识形态视为一个否定性概念虽然是马克思恩格斯的主导倾向,但是这并不排斥意识形态的中性内涵在马克思恩格斯论述中的使用,当然是偶然性的出现。如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提到“人们借以意识到这个冲突并力求把它克服的那些法律的、政治的、宗教的、艺术的或哲学的,简言之,意识形态的形式”③,此处的“意识形态”就是对法律、政治、宗教、艺术和哲学的概括表述,不存在肯定或否定的态度,仅仅是中性的描述。

另一方面,马克思恩格斯立足于社会现实,围绕民主制度、法律、宗教等问题,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展开周至的揭露与批判。在《1848年11 月4日通过的法兰西共和国宪法》中马克思指出:“资产阶级口头上标榜自己是民主阶级,而实际上并不如此,它承认原则的正确性,但是从来不在实践中实现这种原则。”④事实证明,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只能是虚幻的、千疮百孔的、富人的民主。相同的是,资产阶级也“忘记他们的法起源于他们的经济生活条件”⑤,而维护个别阶级利益的法律只能保障少数人的公平,最终资产阶级法律倡导的公平也不得不沦为现存资产阶级关系的神圣化的表达。不仅如此,宗教意识形式同民主制度、法律的阶级属性毫无二致,深受“工业关系和交往关系”⑥的浸染与制约,有着资产阶级特定的价值取向。

实践证明,以批判为己任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绝非无人问津的经书典籍,而是工人运动的精神滋养与理论指南。可以说,从理论的批判开始到实践的批判结束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不断深入的过程,从本质上看,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即是意识形态批判理论。列宁正是从马恩意识形态理论中汲取养分,进一步深化了意识形态概念的中性内涵和意识形态的政治论战性。列宁在继承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精神本质,掌握马克思的基本立场和方法论的基础上,建构出一套系统化的意识形态理论,最终得以比肩于时代伟人马克思和恩格斯。

( 二) 实践维度

结合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探索俄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社会实践,指摘非马克思主义者、反马克思主义者的思想观点,是列宁意识形态理论生成的实践路径。马克思主义内含着与时俱进和理论结合实践的方法论要求,是指引意识形态理论发展的原则遵循,因而列宁意识形态理论的构建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的研讨,更重要的是在当下实践中探寻,不断回应时代的需求。

一方面,列宁意识形态理论是俄国社会主义革命亟需的理论法宝。19世纪末,资本主义步入垄断统治的帝国主义阶段,各种社会矛盾、阶级矛盾、国家之间的矛盾竞相迸发。此时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相对落后,仍有大量的封建主义残余,加之其他帝国主义的插手,国内阶级、民族等矛盾的涌现,俄国在所难免地成为各种矛盾的聚焦点。同时,随着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队伍迅速壮大,直到20世纪初,无产阶级人数已逾两千万,形成一股不可小觑的政治力量,至此俄国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阶级条件日趋成熟。但工人运动中自觉因素缺乏,列宁意识形态理论应时而生,成为俄国工人运动的理论指针。

另一方面,列宁意识形态理论是批判反马克思主义、非马克思主义观点的现实需要。随着各种社会矛盾纵横交错,与之相应的错误思想应运而生,要解决错误思想暗中消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时代难题,需要剖析错误思想的理论基础,正确辨别错误思想的实质与意图,在批判与斗争中推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新发展,巩固无产阶级意识形态在社会主义运动中的指导地位。列宁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观点,先后揭露了马赫主义虚伪的无党性原则,批判了修正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篡改,否定了文化虚无主义对于历史文化的荒谬观点,与各种反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划清了界限。总言之,列宁意识形态理论正是在研判与回应俄国社会实践中,在与修正主义、虚无主义和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批判和斗争中,在推进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持续发展、不断完善中,逐步形成并巩固起来的。

二、列宁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丰富与发展

意识形态思想贯穿于列宁领导俄国革命和建设的全部实践过程,是指导俄国进行资本主义批判的精神动力和理论指南。列宁站在无产阶级革命的高度和俄国社会变革的路口,写下一系列关于意识形态的经典著作,并在指导阶级斗争的实践中证实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真理性与价值性。列宁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词性转变、“科学概念”与意识形态对立的提出。

( 一) 从侧重意识形态的虚假性到强调意识形态的中性含义

马克思恩格斯提及和探讨意识形态时,通常侧重于其“虚假性”的内涵。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写道:“如果在全部意识形态中,人们和他们的关系就像在照相机中一样是倒立呈像的,那么这种现象也是从人们生活的历史过程中产生的。”⑦同样,恩格斯在致梅林的信中写道:“意识形态是由所谓的思想家有意识地、但是以虚假的意识完成的过程。”⑧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局限性是认识的内在属性,“一句话,人们的意识,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⑨,故而从认识本质上看,意识形态必然会走向“虚假”。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家在历史唯心主义的指导下,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极其肤浅地意识到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并在自己缔造的意识形态中淋漓尽致地体现本阶级的根本利益。马克思恩格斯对虚假意识的提及往往伴随着对资产阶级的批判,他们谈论的虚假的意识往往是指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

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资本主义进入自由竞争的新的阶段,马克思主义对工人运动的影响与日俱增,此时在列宁看来,马克思主义即是指导社会主义革命的意识形态理论。随着时代背景与革命境况的转变,简单而全面地否定意识形态的科学性,同样是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科学性的否定。因此列宁不再笼统地探讨意识形态的虚假性,而是从历史唯物主义立场出发,揭示了社会存在是意识形态或直接或间接的来源,意识形态是对社会存在有差别的反映。在列宁看来,意识形态是代表不同阶级的阶级立场、政治观点的中性概念。列宁放弃对“虚假的意识”的一般使用,并不代表他摒弃了对包括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理论在内的林林总总的意识形态理论的批判。实则是,他认为资产阶级等意识形态是对社会存在的歪曲的反映,应该在同其坚决的斗争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新发展。列宁对意识形态内涵的中性化发展,无疑是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重大推进,同时也为“科学社会主义”概念的提出奠定了理论基础。

( 二) 协调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矛盾,提出 “科学的意识形态” 概念

众所周知,“科学”自诞生起就与自然、理性、真实密切相关。而在马恩看来,意识形态是对社会存在歪曲的反映,其主要特性就是虚假性。伯恩施坦也曾提出,“没有一种主义是科学的。我们用主义所表示的是观点、倾向以及思想或要求的体系,但不是科学”⑩。由此可见,意识形态因其阶级属性,与“科学”之间产生一道看似难以逾越的鸿沟。诚然,究其根本意识形态即是阶级意志、利益的体现,但科学的意识形态已然摆脱狭隘的阶级利益的缠绕,撇开阶级偏见的束缚。列宁从理想信念的高度把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从价值立场的深度体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科学论证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意识形态间的本质区别,以此判定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既具阶级性又具科学性。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中列宁阐释道:“任何思想体系都是受历史条件制约的,可是,任何科学的思想体系(例如不同于宗教的思想体系)都和客观真理、绝对自然相符合,这是无条件的。”1⑪在列宁看来,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打破了阶级利益关系的壁垒,他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与全人类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这使得他从本质上有别于以往一切阶级的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以解放全人类为己任,其价值目标与最高理想皆符合自然、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且与解放全人类的历史趋势相一致。基于此,列宁提出马克思主义等同于“科学的意识形态”,完美实现了阶级性、科学性的统一。“科学的意识形态”的提出打破了科学与意识形态的对立,并为论证马克思主义的合理性提供了既可靠又有力的理论依据。

( 三) 重申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间的互斥,强调意识形态的政治论战性

无产阶级意识形态在列宁看来无疑是科学的,但这并不代表他抛弃了意识形态的价值立场。相反,早在《怎么办?》一书中他就周详论述了建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以对抗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思想,从而反驳了机会主义摒弃革命手段作改良主义的主张,特别强调为自发的工人运动指明道路的重要意义。在《怎么办?》中,列宁指出:“那么问题只能是这样:或者是资产阶级的思想体系,或者是社会主义的思想体系。”⑫意识形态蕴含的价值立场决定了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与无产阶级意识形态大相径庭,在他看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之间的界限与冲突从未消失。在《对普列汉诺夫的第二个纲领草案的批评》中,列宁再次强调俄国的无产阶级应该在自己的纲领中明明白白、立场坚定地向俄国资本主义宣战⑬。所以,马克思主义革命家应当充分认识两种意识形态间难以调和的斗争,为工人阶级的革命斗争提供科学的思想武装。

20世纪初,面对自发性碾压自觉性的现实局面,列宁又同“憎恶一切理论上的争论、派别的分歧、广泛的政治问题”⑭的经济派坚决斗争,廓清了经济主义推崇工人运动自发性的谬论。在他看来,事实已经证明工人阶级无法独立创造出意识形态,选择放任自流就是给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以可乘之机,只有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灌输到工人中去,才不至重蹈工联主义的覆辙。实践证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正是在同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论战中不断巩固的。当年轻的社会主义运动面对发展历史悠久、具有先天优势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时,“就应当愈积极地同一切巩固非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企图作斗争”⑮。毋庸置疑,列宁关于两种意识形态对立的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学说的创造性发展,开辟了意识形态研究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的新场域。

三、列宁发展意识形态理论的当代启示

列宁意识形态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中的重要篇章,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从认识到实践的初步飞跃,已然成为社会主义背景下意识形态理论发展的借鉴典范。新时代,在风云变幻的国际环境中,认真研习、深入理解列宁意识形态理论,回顾并梳理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时期列宁意识形态理论发展的经验教训,用以指导我国意识形态理论创新发展,实乃当前学者的一个重要任务。

( 一) 积极建构和完善意识形态理论体系,筑牢理论根基

列宁意识形态理论体系是科学的、不断发展的。面对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的新情况、新问题,列宁提出了一系列理论,有效应对各种思想理论的挑战,适应了俄国社会主义发展需要,提高了苏共意识形态建设的科学化水平。列宁对意识形态理论体系的积极构建,证明只有与时偕行地进行理论创新,才能避免理论的僵化,为意识形态建设提供科学指导。十八大以来,我国高度重视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构建,习近平提出“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⑯。我们应该认识到建构和完善意识形态理论体系的现实意义。实际上,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掌握需要科学的意识形态理论体系的支撑。“理论体系是由一系列理论构成的对某一问题给予阐释或解答的有机整体”⑰,是话语体系的思想与理论内容,话语体系则是理论体系的表达形式。同时,话语权的实现在一定意义上取决于理论体系中的内容是否具有合理性,取决于话语体系的表达是否能被人民群众理解。当代中国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已经产生一定的影响,但也面临西方理论思潮的挑战。为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掌握并巩固意识形态话语权,必须不断构建和完善科学的意识形态理论体系,打造群众易懂的意识形态话语体系。总言之,现实要求加强意识形态理论体系的构建,筑牢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理论根基。

( 二)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反对脱离实践的抽象议论和脱离理论的盲目实践

“理论结合实践”是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基本命题之一,强调了理论与实践的对立统一关系,即理论与实践既相互依赖又相互排斥。理论与实践不可分割,离开实践的理论,是不切实际的空洞的理论;放弃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行之无效的实践,创新性的实践必须依托于科学的理论指引,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神也决定了实践要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作为一名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列宁以辩证的眼光看待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认识到发展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必须反对本本主义,反对脱离实践的抽象议论,要在俄国社会革命、建设的具体实践中进行理论创新。的确,意识形态理论的创新不是脱离实践的面壁虚构,而是回应现实之问的双重探索。正如习总书记所强调的,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及时回答时代之问、人民之问,廓清困扰和束缚实践发展的思想迷雾”⑱。同时,“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⑲。这就要求当代青年干部应该在学懂弄通理论上花精力、下功夫,不断以最新的理论成果武装头脑,因为“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南的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⑳。换言之,要将武装头脑落在“指导实践、推动工作”㉑上,必须将学懂弄通落在实处。同样,意识形态建设也非抛弃理论指导的盲人摸象,而是以科学的理论为实践指明方向、提供精神力量。新的历史阶段,意识形态建设面临新境况、出现新状况,习近平总书记基于此作出一系列论述,引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实现新的发展。新时代,我们要把贯彻习近平意识形态理论思想当作主题,推动意识形态建设融入乡村文化服务、融入城市文化建设,以应对国内外的意识形态挑战,保证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在习近平意识形态理论的指导下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 三) 坚决同错误意识作斗争,掌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话语权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自诞生起,就面临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追击、责难,迎接非马克思主义的冲击、挑战,因此每一次前进都是艰辛斗争的结果。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只有保持与错误意识的斗争,才能获得意识形态的话语权。可以说,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发展过程也即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斗争过程。列宁意识形态理论先后驳斥了俄国工人阶级政党内机会主义等错误思想,战胜了资本主义、民粹主义等意识形态的攻击,并在一次次政治论战中自查、自纠、发展、完善。同样在中国,马克思主义的重大胜利,也是在不停回击、战胜错误意识的挑战中取得的。当前我国主流意识正面临着国内外各种错误思潮的影响和冲击,新自由主义裹着民主的外衣,鼓吹经济自由化、财产私有化、市场万能论,否定公有制经济;民主化思潮打着平等的旗号,推行西方所谓的普世价值,影响着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享乐主义、消费主义、利己主义等价值观念不断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与生活方式。超前消费、借贷消费、过度消费已然出现在新一代年轻人的消费行为中,校园贷、美容贷、裸条贷在社会中存在不同程度的蔓延,一些人也在乐此不疲地谈论着“生活档次”,拥有奢侈品在某种程度上成为生活品质的象征,出于攀比等心理奢侈品消费群体在不断扩大,而种种这些都在不经意间侵蚀着人们艰苦奋斗、国家逐富逐强的能力,对此断不能掉以轻心。由此可见,多元的意识形态理论正在动摇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面对各种错误意识,我们应该予以正视,并用马克思主义方法剖析其实质,立场坚定地批驳和斗争,祛除错误思潮的消极影响。但科学的批判绝不是一笔抹杀,而是既否定又借鉴,否定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普遍虚伪,学习其建设的成功经验,以此推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更好更快地发展。

综上所述,列宁基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意识形态理论新论述,影响了苏联、西方和中国的一系列思想家。在此后关于意识形态理论新的研讨中,列宁的意识形态理论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在我国革命、建设与改革时期,都发挥了不容忽视的作用,为我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新时代,学习列宁关于意识形态的理论,对于理解掌握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的理论亦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注释:

①俞吾金:《意识形态论》,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03页。

②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195、162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3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0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692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11页。

⑦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2、291页。

⑧《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上),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94页。

⑩《伯恩施坦文选》,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396页。

1⑪《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96页。

⑫⑬⑭⑮《列宁全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38、222、18、40页。

⑯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5 月19 日。

⑰许奕锋:《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理论体系建构》,《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0年第1期。

⑱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第26页。

⑲习近平:《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20年版,第14页。

⑳《列宁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12页。

㉑《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年版,第244页。

猜你喜欢
资产阶级列宁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青年时代诗歌创作再评价
列宁的伟大人格及其当代意义
色彩的堆积——迈克尔·托恩格斯作品欣赏
马克思、恩格斯对中国的观察与预见
1920—1927年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对民族资产阶级的认知及影响
民意调查:列宁和斯大林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
列宁的赠言
纪念列宁
恩格斯服兵役
毛泽东对资产阶级军事思想的批判汲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