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艳艳,夏淑文,高金花
(1.河北省承德市中医院,河北 承德 067000 2.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针灸科,北京 100010)
下肢静脉曲张作为临床上出现频次较高的周围血管性疾病,从中医病因病机可将其下归属于“脉痹”范畴,若有湿疹可称作“湿疮”,若有溃疡则为“臁疮”,为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受损、股隐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所致[1,2]。因瓣膜功能退行性缺失,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多出现下肢浅静脉迂曲扩张,形似蜈蚣状蜿蜒屈曲,且伴有不同程度的酸胀疼痛感,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3]。在本次研究中,探讨了火针、水针联合中药补阳还五汤在临床应用中所产生的效果,具体如下。
1.1研究对象:将因患有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并于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到我院针灸科及中医科接受治疗的60例患者作为主要观察对象,借助随机数据表法完成分组,对照组30例,男性11例,女性19例,年龄分布区间为45~71岁,平均年龄为(58.39±6.49)岁,病程分布为1~17年,平均病程为(6.48±1.99)年。观察组30例,男性14例,女性16例,年龄分布区间为44~70岁,平均年龄为(59.11±7.88)岁,病程分布为2~18年,平均病程为(6.98±2.24)年。研究对象均符下肢静脉曲张的诊断标准,且具有明显的体征和影像学表现[4]。所有患者年龄在18~65岁之间,病程在3个月以上,皮肤活动性溃疡者的溃疡面积要在5cm以内,无严重并发症,无相关的禁忌症。排除患有严重心脑血管、肝、肾、血液系统疾病患者,排除合并严重感染、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精神疾病患者,排除对研究方案不配合的患者。两组患者的相关资料指标差异微小(P>0.05),具备对比价值。
1.2治疗方法
1.2.1对照组:以水针治疗为主,选择穴位(足三里、阴陵泉、地机、承山)注入泼尼松注射液、维生素B1注射液、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的混合液体(泼尼松注射液1mg/穴、维生素B1注射液50mg/穴、利多卡因注射液1mL/穴),注射回抽时若有回血则应及时拔出针头,进行按压止血后再次注射,但每位患者仅有一次注射机会。
1.2.2观察组:采用火针、水针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水针的方法同对照组,火针的治疗方法为:取坐位,取静脉曲张部位为阿是穴,将直径0.5mm、长5cm的钼合金火针的前中段烧红,对准穴位,以极快的速度点刺疾出,刺破曲张的静脉,顺序从下向上,待一两分钟后血流自止,用75%酒精棉球擦拭血迹。点刺放血的次日再接受毫针治疗,选取血海、三阴交、足三里等穴,进针后捻转或平补平泻,得气后留针20分钟。每三天火针治疗1次与毫针治疗2次交替进行,10次为一个疗程。火针治疗患处24h不要接触水,保护好针孔,以防针孔感染。配合内服中药汤剂:具体方剂组成为生黄芪30g、当归尾10g、赤芍15g、地龙10g、川芎15g、红花10g、伸筋草15g、升麻10g、柴胡10g、丝瓜络15g、木瓜30g、鸡血藤15g、牛膝30g、桃仁10g,甘草6g,对于伴有浮肿的患者,加用附片10g,对于伴有疼痛的患者,加用乳香和没药,各8g,对于腰痛的患者,加用杜仲和川续断、鲜茅根,各10g,水煎服,每天1剂早晚分两次服用。
1.3观察指标:对比两组患者临床获益情况、VCSS评分情况以及远期情况。临床获益情况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三个等级。显效代表皮肤红肿胀痛问题完全消失,静脉结节消失,有效代表皮肤红肿胀痛问题基本消失,静脉结节大幅度消失。无效代表皮肤红肿胀痛无明显改善,静脉结节未见明显改善。临床获益率为显效率+有效率。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VCSS评分需依据VCSS量表来完成:该量表主要是通过疼痛、溃疡情况、水肿、硬皮病、色素沉着情况以及跛行等内容对患者的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级别进行判定,分为0~2分,分数越高,表示病情越严重。远期情况的对比则是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1年,对比两组的复发情况。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数据进行分析,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两组患者临床获益情况对比:观察组以96.67%的优势显著高于对照组,经检验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获益对比n(%)
2.2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对比:在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VCSS评分无差异(P>0.05),在治疗后,观察组VC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远期疗效对比:随访1年发现,对照组复发例数为6例,复发率为20.00%,观察组复发例数和复发率为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根据中医的观点,下肢静脉曲张或被称作“筋瘤”,依据《灵枢·刺节真邪》“筋曲不得伸,邪气居其间而不返,发为筋瘤”,可判定该病被引发的根本病因为气虚无力下形成的血气运行不畅,并发症因疾病所处阶段不同而展现差异性。西医依据病情评估方案进行治疗,轻度及中度静脉曲张患者多使用弹力袜,若情况得不到缓解则建议开展手术,但手术花费较高,且易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不建议进行广泛推广[4]。
水针主要是一种穴位刺激疗法,其在经络、腧穴、压痛点、皮下反应物上,注射适量的药液,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其也被称为“腧穴注射疗法”、“穴位注射疗法”,由于其应用的剂量较小,远远小于常规用药剂量。因此,也被称为小剂量药物穴位注射。其在临床疗效的提升过程中效果显著。水针治疗常用药液包括中草药制剂、维生素类制剂、其他常用药物等,在具体操作中,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有效的主治穴位,选穴要走到精练,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在本次研究中,水针的治疗主要是对患者的足三里、阴陵泉、地机、承山等穴位注射泼尼松、维生素B1、盐酸利多卡因的混合液,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
火针(燔针)可强化机体阳气补给,局部经络受到刺激,以贺氏行火针手法对曲张静脉施针,促使肢体淤血及时排出体外,可产生“祛瘀生新”之效。除此之外,火针所具有的温通经脉之效主要是借助火针的温热性促使曲张血管壁张力提升,对静脉瓣膜形成刺激,在提升瓣膜功能性的同时有效缓解下肢气血运行不畅[5]。在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干预中,火针可让病邪去除得更加彻底。
正是由于外邪侵入人体,阳气不足,气血运行不畅,该病最终被引发,以病因为基础研制出的补阳还五汤方具有活血化瘀之效,可大大提升机体阳气[6]。通过药理分析,黄芪在机体免疫功能强化以及血管壁通畅性的提升中有奇效,可有效改善正气虚弱所致血瘀症状,在方中的用量应以患者病情为依据,剂量加重可达扶阳补虚之效,剂量减轻则活血祛瘀。除此之外,当归、川芎等均可有效改善血液循环,在炎症组织的生长过程中有积极影响。诸药配伍,可使气旺血行,瘀祛络通,终至阳气足,病自愈。
在本次研究中,将水针、火针联合补阳还五汤应用于静脉曲张患者,观察组患者在临床获益、VCSS评分、远期疗效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该方案不仅能扶正补虚、祛邪固本,还能强化局部血液循环,静脉所受压力伴随着血流速度的提升而大大下降,有效缓解曲张程度;静脉血管壁在接受刺激的过程中可强化血管壁弹性以及皮细胞修复,进而促使静脉血管自身的舒缩性特征得以恢复,将下肢静脉曲张的关键性引发因素彻底消除,同时又增强疗效、缩短疗程、降低复发率、减轻患者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