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丹,苏萍,赵晓茹,王允野
(吉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 消化内科,吉林 吉林 132011)
近些年来,出现了一种非常热门的新型肿瘤标志物,即肿瘤M2型丙酮酸激酶(TUM2-PK)。相关研究报道显示,TUM2-PK浓度在肿瘤患者中会出现逐渐上升的趋势,同时还与患者肿瘤的生长情况和侵袭有一定关系,在细胞癌、肺癌、胰腺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非常显著[1-2]。基于此,本文通过检测患者中的TUM2-PK,全面评估TUM2-PK在结肠息肉和结肠癌患者检测中的应用效果。
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6月经病理诊断确诊的50例结肠癌患者和126例结肠息肉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选取90例健康者。以上研究对象均未接受任何放化治疗、免疫治疗,结肠息肉患者在内镜治疗前接受了相关的检测。结肠癌组:男22例,女28例,年龄37-79岁,平均(58.21±6.31)岁;结肠息肉组:男60例,女66例,年龄36-76岁,平均(55.02±4.98)岁;健康组:男45例,女55例,年龄37-77岁,平均(56.21±5.03)岁。三组基线资料同质化(P>0.05),具有对比性。
(1)样本采集。对研究对象进行空腹静脉抽血,血量为4mL,加入到乙二胺四乙酸(EDTA)抗凝管中,将其全部均匀混合,3000r/min离心,十分钟之后,将血浆收集起来,并将其保存在零下70℃的冰箱里,在合适的时间进行检测[3]。对结肠癌患者术后的肿瘤大小、侵犯深度以及淋巴结转移进行记录。
(2)TUM2-PK的测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TUM2-PK的浓度进行测定,试剂盒选用由德国ScheBo'Biotech公司所生产的,主要是由一对抗肿瘤TUM2-PK的单克隆抗体和亲和素生物素放大系统组合而成[4]。取各组冻存已经分离好的血浆采用缓冲液将其进行解离,解离之后严格按照1:100的比例进行稀释,按照绘制的标准曲线对样品血浆的TUM2-PK浓度进行全面的检测,TUM2-PK参考值为0-15U/mL[5-6]。同时结肠癌患者严格按照常规的化学发光法对外周血的CEA水平进行测定,CEA水平的正常范围为CEA<5ng/ml。
采用SPSS 20.0软件处理此次研究中数据和指标,对于此次研究中的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分别采用χ2、t进行检验,检验结果P<0.05,提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肠癌组的TUM2-PK的含量明显高于结肠息肉组、健康组(P<0.05);结肠癌组的CEA水平均明显高于结肠息肉组、健康组(P<0.05),见表1。
表1 三组血浆TUM2-PK和CEA的检测水平(±s)
表1 三组血浆TUM2-PK和CEA的检测水平(±s)
注:*为与健康组比较,P<0.05;●为与结肠息肉组比较,P<0.05。
TUM2-PK、CEA的敏感度分别为83.3%、72.7%,数据对比(P<0.05);TUM2-PK、CEA的特异度分别为94.4%、90.1%,数据对比(P>0.05),见表2。
表2 TUM2-PK与CEA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情况的对比[n(%)]
结肠癌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其主要的发病处为直肠与乙状结肠交界的位置上,及早诊断、及时治疗对于患者病情恢复至关重要,所以要及时采用有效的检测方法进行检测,确定病情,为及早治疗提供有力的依据[7-8]。目前TUM2-PK检测属于一种非侵入性,又经济、方便并且可以快速完成检测的方法,由于丙酮酸激酶的四聚体形式与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具有非常强得亲和力,但是二聚体形式与后者的亲和力相对比较低,进而导致磷酸代谢产物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9]。有研究认为TUM2-PK在肿瘤坏死或者肿瘤转移过程中可以全部被释放出来,可以在体液中直接检测到[10]。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结肠癌组的TUM2-PK的含量明显高于结肠息肉组、健康组,且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肠癌组的CEA水平均明显高于结肠息肉组、健康组,三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UM2-PK的敏感度高于CEA,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提示,TUM2-PK在诊断结肠癌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提高诊断的敏感性,为患者争取更多的治疗时间。综上所述,将TUM2-PK应用在结肠癌患者诊断中其诊断敏感性较高,可以作为早期诊断中一项有效的检测途径,及时对疾病进行审查,为治疗方式提供有力的依据,基于此,TUM2-PK应该得到临床上的应用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