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齐哈尔大学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 161006)
明清之际绘画是中国绘画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进程中呈现与其他历史时期不同的画风特色。该时期绘画上承宋元明绘画,下启近代绘画,身处改朝换代、承上启下的特殊历史节点上,其历史地位尤为重要。在这一百多年的时间里,明清之际画风不仅完成了对传统画风的继承,经历了自身的嬗变,同时也承载了对清代画风的开启。
明清之际这一特殊历史时期,是一个由分裂到统一、由混乱到整合的时代,是异族入主的时代,是社会思潮变异、人心汹涌的时代,同时也是满汉文化、中西文化相互碰撞的时代。此时期社会本身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一定的转变,明清之际的绘画就孕育在这样的社会土壤之中。明清之际中国画坛呈现多元格局:有董其昌和“四王”对传统的集大成之画风,有“四僧”为代表的个人主义独创画风,有徐渭、陈洪绶等夸张扭曲、尚奇画风,有龚贤“白龚”“黑龚”阴阳迷离之风等等,表现出一派百花齐放、波澜壮阔的繁荣景象。作为朝代更迭的历史产物,明清之际的绘画并没有因为朝野的更替和民族的冲突而断裂画风的传承,但注定被深深刻上时代烙印,与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密切相连。时间上承载着对前代画风的传承和对清以降画风的开启,呈现紧凑的连续性,地缘空间上则显示出互相之间很强的内在联系性。
明清之际画风的“复古”与“创新”,是当时历史条件下在绘画领域呈现的两种相互依存和相互补充的对立统一的审美风尚。“复古”是传统画风的历史传承与沿袭,在绘画创作中注重稳定因素。“创新”,则是在师法古人基础上,以自然造化为师,运用个性化的审美思想和高超的笔墨抒发自身感受。
在明清之际画风的相互交流方面,画家的游历和移居,商人的外地经商以及传教士的跨国传教等,均有效地促进了明清之际地域画风的交流与传播。明清之际的画风呈现包罗万象、兼容并蓄的特点。明清之际中西绘画交流是中西文化的交融,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实现和完成了西洋画风与中国传统画风的相互融合,为西方油画在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京畿地区画风更加注重对传统画风的传承与维系、对古人笔墨加以总结和概括。他们抽象化、符号化的笔法对近现代绘画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同时推动了中国画教育在近现代时期的良好发展。
明清之际北方京畿地区画坛具有地缘政治优势,以宫廷绘画为主体,其画风主要师承中国传统院体画风,崇尚儒家思想,注重营造清新、平和、庄重的笔墨形式,在京畿地区具有一定的倡导性和引领作用。在明清易代的特殊历史环境下,绘画最突出特点是能够体现儒家审美规范,清真雅正,呈现“中和”“敦厚”之美感,符合皇家审美取向。由于受到统治者的支持与推崇,因此该宫廷画风在工整细腻、艳丽华贵的风格表达之上,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对清以后传统中国画的传承和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被尊奉为“正统派”画风,以清初山水画画家“四王”为代表,师法古人并融会贯通,画风独特,将正统画风发展到极致,其复古的艺术主张和画风迎合清初政策的需要和皇家贵族的审美口味,对近现代绘画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董其昌的“南北宗论”绘画理论和“文人画”笔墨形式对清代和之后的画家都产生深刻影响,其绘画美学与创作理念,为中国画程式化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实践,使这种具有中国画程式化的绘画特点在清初时期发展到高峰。清初“四王”为代表的正统派,是董其昌艺术理论的贯彻执行者,对董其昌画风传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明清之际的“四王”致力于摹古,传承晚明董其昌绘画理论与笔墨形式,注重绘画章法和笔墨形式。“四王”山水画到京畿地区皇家宫廷的推崇,并对清初和清中期二百年画坛影响不衰,正统地位不动摇。其画风在京畿地区以皇帝为中心的皇家画院、皇室贵族、士大夫中间广泛盛行,追随者甚多。
江南地区画风的整体特点是在中国画传统画风基础上,更加追求笔墨表现形式,以笔墨为中心,注重个性抒发和自我价值的实现,提倡对传统画风的变革与创新。对于江南地区而言,不同地区的绘画风格有所不同。江南地区画家大多宗法于“元四家”,尤其宗法于其中的黄公望、倪瓒最多,特别是倪瓒的笔墨痕迹对明清之际的野逸派代表画家“四僧”的影响最为明显,在继承前代笔墨技法的基础上,重视创造,崇尚个性,师法自然,作品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画家多为明代遗民,遗民意识强烈,更多画家脱离世俗束缚,游历和感受自然,以画寄托情感,抒发自己对美的独特追求,成为南宗绘画作品的最高典范,这一脉画风的传承对后代画家创作思想的定位和风格的建立奠定了基础。这一地区以石涛为代表的革新派画风在继承传统基础上大胆创新,为清代画坛注入了生机与活力,开辟了近代文人画的新发展,在江南地区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对于经历明清易代的画家来说,正是明清易代所带来的一系列变故对心灵产生的强烈刺激与变化,促使他们产生了借画抒情来表达内心情怀的欲望。江南地区具有人文气息的世俗化、个性化的画风特点以及绘画理论、绘画思想与风格,均对中国近当代写意画风产生重要和深刻影响。
明清之际的江南地区各画派,具有强大的绘画主力军,其著名的画家及突出绘画成就在明末清初全国范围内享有盛誉。该地区作品画风多样、个性极强、感染力明显,对清以后的金陵画派、扬州画派、海派画风以及近当代中国画坛产生重要影响。该地区所形成的与北方京畿地区宫廷画风截然不同的画风,在中外绘画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与影响。其中,松江画派的董其昌美学思想直接引导了明末至清代山水画的发展与走向;皖南地区画家石涛、渐江、梅清、查士标等画家在当时画坛享有盛誉,石涛以其洒脱豪放的画风对清代以后的绘画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江南地区各画派绘画作品中的地方乡土气息浓厚。以渐江、梅清、石涛等画家为代表描写黄山、白岳的奇松怪石,新安一带俊秀胜景等,均充分体现出地域画派强烈和鲜明的地域特点。他的绘画理论《苦瓜和尚画语录》中的美学思想对中国绘画史、尤其在山水画理论方面有重要意义,其独特的绘画理论和绘画审美意识推动了中国近代写意画风的普遍发展。波臣派画家曾鲸长期活动南京、扬州等地,其肖像画成就在于对传统肖像画风的继承和发展。他的肖像画杰作,创造了肖像画的时代性高峰,为当时及后来的肖像画创作提供了技巧、图式上的启示,具有深刻的历史价值和借鉴作用。浙江地区的画家徐渭、陈洪绶等,个性化、尚奇、怪异多变的画风对明清时期画坛做出巨大的贡献,对近现代绘画风格也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
画风是一种文化现象,明清之际的中国画坛呈现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复杂性,在地缘空间上形成南北两个绘画核心区,不同的画风与审美理念以及对传统绘画不同立场,本文分析和总结了明清之际画风的历史地位和画风特点,挖掘了明清之际画风的历史地位及对近现代画坛的深刻影响。当然,不同的历史时期,无论哪一种绘画思想和哪一种画风都有其影响力,同时,这一画风所存在的自身的局限性也是不可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