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语文阅读课堂的问题设计不仅关系课堂教学效果,更对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推动小学语文学科良性发展有重要影响。但当前阅读教学的问题设计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对此,文章立足课堂,通过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问题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寻符合学情的问题设计的思路和策略,为打造高效课堂,提高问题设计的价值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问题设计;思路
一、 引言
问题设计是联动师生、文本之间对话的无形媒介,教师通过设计问题来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深入研读文本,促使其实现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沟通,提高学生对文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良好的问题设计思路能拓展学生语文学习思维,提高语文素养,使其成为学习的主体,积极主动进行阅读实践。小学语文教师应积极探寻问题设计新思路,合理利用提问技巧,为学生创造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促进教学相长。
二、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问题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问题设计思路不明,内容零碎
当前,部分教师为了拓展知识面,会进行大量关联性不大的提问,导致学生陷入思维困境,失去对目标的把握,使其难以有效聚焦问题突破口,领悟问题设计思路。以《走月亮》阅读教学为例,有位教师提出这样几个问题:一,你走过月亮吗?二,主人公笔下的走月亮和人们印象中在月亮下走有什么不同?三,文中多次出现“我和阿妈走月亮”怎么理解这句话?四,作者是带着怎样的情感写下这篇文章?这些问题看似紧扣课题,但仔细揣摩会发现,问题思路不清晰,问题之间关联不大。有的问题并无实际价值,如:你走过月亮吗?这个问题与本单元“在阅读中想象、感受自然之美”的训练要素没有紧密联系。因此,这个问题设计缺乏落脚点,没有思考的价值,容易导致学生阅读偏离语文要素訓练的轨道。
(二)问题设计难度过大,超出认知
一些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为了展现问题设计的价值,会刻意设计一些拔高问题,希望以此来提升学生的思维,增强教学实效性。教师问题设计思路常常是直奔重点、难点。实际上,这反而超出小学生的认识范围,无法切中要害,找不到理解思路。例如,一位教师在执教《夏天里的成长》时,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谈一谈你对夏天的喜爱之情”“文中提道:‘人也一样,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量地长”你对这句话有什么体会?’”该教师本想通过问题的过渡来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但却忽视了小学生的认知范围,直接跨过中低阶段,直奔高难度问题,这样一来很难让学生深入文本阅读,领悟到作者的真情实感。特别是在对文本主旨、用语把握不够深入的情况下,学生对文章的阅读体验也只能浮于表面,难以体会到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而写,自然就达不到教师预期的理想教学效果。
(三)问题设计思路层次不清,形式单一
一篇完整的阅读教学过程应包含导入课题、初读感知、精读细品、总结归纳四个环节。在设计问题过程中,教师要遵循文本逻辑顺序和教学安排设计出富有层次感的问题,引导学生不断深入探索文本、开拓思路。但部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并未做到这一点,甚至为了追赶进度会直接跨越教学,导致很多问题设计思路层次不清,形式单一。例如,在执教《将相和》时,教师常有的问题是“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什么故事?”“这个故事体现了人物什么特点”。这两个问题没有明确层次关联,虽能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但都是单一问题,没有引领学生循序渐进地训练“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人物形象”这个重点,很难形成明确价值引领。因此,学生的阅读是停留在浅层次,对人物形象感知显然是浅尝辄止,极少深入阅读探索。因此,学生的探究、思维能力也得不到有效培养,阅读课文的目标就模糊了,课堂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三、 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问题设计思路的有效策略
(一)精准把握单元训练要素,提高课堂提问的向心力
教师想要利用问题设计来打造高效课堂,首先要深入理解文本的语文单元训练要素,精准把握文本内容,有效利用文本,提高问题设计的实效性。以民间故事《猎人海力布》阅读教学为例,此类故事富有传奇色彩,充满想象力,且情节环环相扣、引人入胜。因此,开展此类教材阅读教学时,教师要紧扣完成创造性复述故事进行教学,可用这样设问来铺垫:这个故事主要由哪两个小故事组成?如果你是海力布,会怎么劝说乡亲们离开?通过问题设计来启发学生思考,创造性复述故事如何抓住主要情节,又不背离文本价值取向。另外,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不仅要把握语文训练要素,还要树立目标意识,精心设计问题击破教学难点,让教学手段的应用都服务教学目标,打造高效课堂。例如,在开展《少年中国说(节选)》教学时,教师要明确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因而,在问题设计思路分析方面,教师需融合资料来引导学生完成教学任务。
(教师先用多媒体播放张杰的歌曲《少年中国说》)
师:大家听出来我放的这首歌曲叫什么名字了吗?
生:少年中国说!
师:大家听完这首歌有什么感受呢?
生1:听完这首歌,我感觉内心热血沸腾,我为我自己身为新时代的少年而感到自豪,更为我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骄傲。(预设)
生2:这首歌曲改编自我们的课文《少年中国说(节选)》,从歌曲的演唱中能够听出一种属于少年的气势和自信。(预设)
师:那你能试着读出这种气势吗?
(生朗读)
师:读完这篇课文,你知道“中国少年”和“少年中国”分别是什么意思吗?结合资料说说这两者有何联系?
生1:作者梁启超生活在一个腐败无能的时代,当时国家软弱无能,所以,作者心中有一个少年中国梦,希望所有的少年都能富强、独立、自由,改变中国的命运,表达的是作者对祖国的赤诚热爱之情。(预设)
生2:梁启超作为中国少年,心中存有少年中国梦,希望通过少年时代的努力改变中国,虽然他后来变法失败,但却依然给当时的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和启示,越来越多的中国少年像他一样为了强国而奋斗,而中国也像少年一样在快速成长、壮大。(预设)
生3:如今,中国已经在强国之路上迈出了很大的一步,但依然需要千千万万个中国少年来。在东京奥运会上,天才射击少女杨倩、乒乓小将孙颖莎、跳水冠军全红婵等,这些人都是当之无愧的中国少年。同样的,我们也是中国少年,因为有了我们中国少年的努力,我们祖国就像是充满朝气的少年一样,明天更美好、繁荣、强盛。(预设)
师:那么,谁能说说有哪些杰出人物为了实现强国梦而做出卓越贡献?
生1:周恩来,他就说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预设)
生2:钱学森、邓稼先、袁隆平、钟南山……。(预设)
师:梁启超深深热爱着国家,即使当时国家落后软弱,依然不减爱国之心,他在文中热切号召少年们担任起振兴祖国的责任。在时代前进的步伐中,无数的少年为国争光,胸怀报国之志,所以“少年强则国强……”。
师:带着对课文理解,请同学们再次自由朗读,体会课文表达的壮志豪情。
在此次阅读教学中,教师设计的问题,始终贯穿着引导学生结合搜集的资料,理解文本表达的感情。学生从歌曲、背景、时代人物等多项资料,多个角度加深对文章主旨的理解。问题设计环环相扣,引导学生不断向学习目标靠拢,突破教学重难点,增强课堂教学实效性。这种利用聚焦资料进行问题设计,启发、引导学生的阅读教学方法,更利于学生感知、体会文本精髓。学生综合利用各种资料与作者对话,与文本对话,加深了对文本感情体会,在解决问题中完成学习任务,实现真正的视野开阔。
(二)以多元问题优化思路,提高课堂提问指向性
1. 补白型问题设计思路
小学语文教材文本中含有很多留白之处,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精准抓住这些留白来设计问题,能够唤醒学生对文本阅读的兴趣和探究欲望,使其在不知不觉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进行语文要素的训练。例如,在开展《四季之美》教学时,教师利用文本中的空白让学生边读边想象,感受景物动态变化,培养学生文学品鉴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师:作者说春天最美是黎明,那么,他是怎么描述的呢?
(生朗读课文)
生:在作者的描述中用了“一點儿一点儿”“染”“飘”这几个词,展现出春天黎明时细微变化的美,让人犹如身临其境般感同身受。
师:从这样描述中,你能想象到怎样的画面?
生1:是慢慢由少变多,逐渐变化,然后鱼肚色越来越大,最后是一片天空。
生2:鱼肚色的天空是一幅画,好像有人拿画笔在渲染上红晕,云彩特别轻地浮在上面。
生3:作者观察特别仔细,描写特别细微,一点点的变化都写清楚了。
……
师:没错,这篇文章感受十分细腻,视角独特。我们在阅读时,要边读边展开想象,才能将作者笔下的四季之景,像一幅画一般在我们面前徐徐展开,才能感受到这些普通景物的独特情趣。
在本节课的问题设计中,教师利用课文空白来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使其在有效填补文中空白的同时,激发其想象思维,让学生在发散式阅读中深入了解文本,感受作者善于捕捉景物瞬间微妙动态变化,继而提高其语文阅读素养和品鉴能力。
2. 激疑型问题设计思路
学贵有疑,在阅读课堂上,质疑可以让师生更好地解读文本,理解文本内涵,掌握其精髓,因此,质疑是教师启发学生、促使其独立思考、激活其思维的重要手段。教师在设计问题过程中要多加利用这种激疑型问题思路,以此来锻炼学生的质疑思维,增强其自主探究学习能力。例如,在阅读讲解《景阳冈》这篇课文之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武松喝酒、打虎的影视片段,并设计问题:看完了影视片段,结合课文内容你们有什么感想或疑问呢?
生1:店小二都说山上有老虎,武松为什么还要上山?
生2:武松打虎很勇敢,为什么课文一边写他要上山,一边又写他犹豫着想回去呢?他很胆小吗?
生3:可以如何借助影视内容帮助我们阅读古典名著?
……
师:同学们请你们读读课文,尝试能否解决以上问题?
生1:因为武松很有自信,他自认为武艺超群,所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武松个性豪爽、勇武。
生2:我觉得武松上山打虎还有一点是因为好面子,文中写道:“武松想:转身回酒店吧,一定会叫店家耻笑,算不得好汉,不能回去。”
生3:观看影视片段后,一下就知道“客官”“店家”的意思了
……
师:同学们敢于质疑,善于质疑,这是学习的好方法。你们善于把直观的画面感受与课文描写相联系,更好地体会人物特点,还拉近了古典名著与自己生活实际的距离。通过质疑你们学到更多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也能更好激发你们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
教师引导学生从影视入手,结合文本阅读合理质疑,又回归文本去思考、解决问题。如此,学生不仅习得了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还提高了独立思考能力。
(三)以较好角度切入提问,引导深入阅读体验
教师在设计问题过程中既要确保问题的实效性和启发性,也要保证教学的高效性,这样才能促进小学生更好地把握文章主旨和内涵。教师在提问之时要选取较好角度,以符合学生学情和学习需要的方式来增强阅读教学的实效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开展《军神》阅读教学时,教师抓住中心句“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展开思路设计问题:从刘伯承角度,哪些内容能体现他可以称为钢板和军神?文章既有刘伯承的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同时也有沃克医生的描写,如果同时品析,势必削弱学生的深入感悟。设计问题时,先集中在一个较好角度,然后各个击破,才能引导学生加深对文本的阅读和理解。同时降低了学生阅读难度,创设轻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积极投入阅读体验中去。如此一来,学生围绕这一问题阅读、品析,交流、体验,不断加深自主探究和思维交流活动,其语文素养方能得到提升。
四、 结语
问题设计思路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阅读教学课堂效率的高低,小学语文教师既要保证教学质量、效率,还要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学的难度。而教师对问题设计思路的精准把握是解决该问题,优化阅读教学效果,打造高效课堂的重要保障。因此,教师要不断更新问题设计思路,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推陈出新,继而实现立足课堂、有效提问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康飞.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提问技能探讨[J].花炮科技与市场,2020(3):235.
[2]晏琼芬.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主问题”设计与实施探究:以名师余映潮的教学课例为例[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36(8):151-152.
[3]陶忠德.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设计与优化[J].科教导刊(上旬刊),2020(16):132-133.
[4]高金梅.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提问技巧分析[J].西部素质教育,2020,6(9):239-240.
作者简介:
范谊钦,福建省南平市,福建省南平市建瓯吉阳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