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学阶段的科学课程并不会教给学生很多复杂的科学知识,其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素养,让学生能够对事物和世界保持科学客观的态度。而学生只有掌握了科学表达能力,才说明他们真正拥有了科学思维。所以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同时,学生的科学表达能力也同样是教师需要关注的重点。文章简要分析了科学表达的重要性,并且以此提出了对小学生科学表达能力培养的一些具体开展途径,希望能够为小学科学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科学表达;小学生;能力培养
一、 引言
教育改革工作的不断推进为小学科学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要求,教师必须要以科学探究为核心内容开展教学活动。而在这样的科学探究当中,科学的交流和沟通也是重中之重。但是,部分教师在科学课堂教学当中都更加看重实验设计以及知识的传递,完全忽略了让学生自由沟通交流的重要性。而且,即便课本当中明确提出了实验活动过程需要让学生以小组形式交流讨论,教师也会顾及课堂时长或者课堂纪律等因素而故意忽略。这样的做法无疑违背了科学课程的教学初衷,科学表达能力同样应该被教师重视起来。
二、 科学表达的重要性
科学并不是一门闭门造车的学科,无论是研究科学还是学习科学都离不开交流和沟通。而且,学生形成想法、组织语言、进行表达的过程也正是一种科学思维的过程,学生在这样的表达之中同样能够锻炼到科学思维能力。很多学生其实都遇到过类似的问题,那就是他们脑海中本来已经构想完善的内容往往无法被完整地表达出来,以致别人无法认可和理解他们的想法。其实,这也正说明了科学表达能力的重要性。如果这些学生能够掌握科学表达能力的话,那么他们就会将脑海中复杂的构思整理成条理有序的内容,并且通过逻辑将这些内容进行链接,然后再按照内容的逻辑顺序完整地进行表达。
科学表达对科学课程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它能够帮助学生完成思想的交流与碰撞,而灵感的火花往往就来自这样的思想碰撞。学生这样交流和辩论的过程会让他们彼此之间的思维和逻辑产生对撞,这样的对撞也可以帮助他们完善自己的逻辑,使学生能够更加周密地思考问题。而且,在进行科学实验的过程中,这样的交流往往会帮助学生发现实验过程存在的问题、解决实验当中遇到的困难,从而促进实验的顺利进行。当然,如果这样的思想碰撞发生在学习讨论的过程中,还可以加速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与吸收,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入了解课堂知识背后蕴藏的科学规律,从而帮助教师更加高效地完成科学课堂教学工作。
三、 培养小学生科学表达能力的途径
(一)营造科学表达的课堂氛围与环境
1. 给予学生自由表达的权利
科学课程虽然学习的是严肃的客观规律,但是学习的过程却不应该是严肃且呆板的知识灌输。在科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给予学生自由表达的权利,让他们能够随时表达自己的想法。或者,教师也可以给学生构建一个平等交流的讨论环境,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畅所欲言、互相交流,而教师此时则可以弱化自己的身份,耐心倾听学生的表达,给予他们充分的空间去抒发自己的想法。
2. 尊重学生,充分倾听
想要让学生在科学课堂上敢于表达、敢于发言,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给予学生足够的尊重,耐心倾听学生的想法。而这样的尊重具体表现在课堂上给学生举手表达想法的机会,让学生能够在诞生奇思妙想的第一时间就和教师同学进行分享。在学生完成分享以后,教师就可以给予他们适当的鼓励和评价,引导他们完善自己的想法,或者帮助他们纠正表达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这样,学生自然就会敢于表达、乐于表达,甚至是善于表达。
(二)掌握科学表达的语言
1. 培养科学表达的口头语言习惯
科学语言表达方式与日常口头语言表达不同,其对准确程度以及逻辑严密程度的要求更高。而想要帮助学生掌握科学表达能力,教师首先自己就要在授课过程中做到语言精练、表达准确、用词谨慎。其次,教师要向学生慢慢灌输准确表达的意义,让学生了解教师所用的精准量词的概念,帮助学生掌握科学表达的词汇与方法。最后,当学生熟悉了教师的表达方式以后,教师就要对学生做出同样的要求,让学生依循教师的表达方式来回答问题或者交流讨论。
2. 提升科学表达的书面能力
科学表达最为严苛的其实是书面表达能力,科学研究过程中的记录与汇报都必须做到用词精准、语言凝练等要求。而这样的科学表达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形成,教师有必要在带领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过程中,就让学生掌握这种严谨的书面表达方式。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参与课堂实验活动过程中,尝试记录实验过程以及实验结果,经过小组共同讨论之后向教师上交实验报告。教师收集到学生上交的实验报告以后,可以对这些报告做出批注,指出其中错误,然后在课堂上进行统一讲解,从而帮助学生真正掌握科学书面表达能力。
(三)借助活动增进学生科学表达的能力
1. 科学竞赛
趣味的游戏活动可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科学知识产生探究愿望。因此,小学科学教师可以在班级内组织一次“科学知识竞赛”活动,让学生作为选手来参与此次竞赛。参与学生需要自由结成五人小组,然后抽签决定对战顺序以及对战小组。抽到同一序号的两个小组需要在序号对应的轮次共同参与科学知识抢答比拼,题目由教师提前拟定,学生答对不同难度的题目会为小组获得不同的分数。而学生在回答教师问题时也必须要做到用词规范、语言准确,如果学生的语言表达有误,即使答对也无法获得分数。另外,为了帮助学生形成科学表达的语言习惯,教师可以减少竞赛当中的选择题占比,并且增加简答题以及实验描述题的比重,从而让学生有机会锻炼科学表达能力。
2. 科学主题交流活动
只有积极交流才能互相取长补短,才能实现个人学识的增长和进步。所以,小学科学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创造交流的机会,在課堂上开展科学主题交流活动。在活动开始之前,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当前的年龄,以及学识来为学生选定合适的主题,确保学生在这次交流活动当中有内容可讲,并且可以听懂其他人所说的科学知识。而在活动开始之初,教师则要做好“主持人”的角色,帮助学生介绍此次活动的主题以及相关知识背景,并且给学生介绍此次交流活动的规则以及交流方式。具体交流方式可以采用小组共同讨论,也可以采用依次上台演讲等方式,甚至可以二者结合起来,先由小组拟定发言内容,最终由小组代表来发表演讲。这样,学生自己在拟定措辞的同时就会逐渐形成科学表达的语言习惯。
3. 科学实验活动
很多人认为,实验就是研究者沉默地按照流程分工合作,最终按照实验结果来加以记录的过程。其实真正的实验并非如此,一些语言交流沟通也是必不可少的内容。研究者不仅需要沟通实验过程的数据,更要讨论实验结果所证明的理论内容,这样才能更好地得出实验结论。所以,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表达能力,教师也可以采用开展实验活动的方式来进行。只不过与以往的科学实验不同,以培养学生科学表达能力为核心诉求的实验要更加注重实验的交流沟通环节,以及实验汇报环节,并且对学生在交流汇报过程中的遣词造句要有更加严谨的要求。这样,学生在参与实验活动的过程中就会更加严谨用词,从而确保意思传达准确,而这样的表达也更有利于实验顺利完成,可谓一举多得。
(四)丰富科学表达的形式与对象
1. 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结合,文字表达与图片、表格等结合
以科学实验为例,在科学实验当中,科学表达的过程往往是先经过研究者的口头讨论,然后再由记录员撰写成书面文稿以做记录。所以,教师也可以教给学生这样成体系的科学表达方式。教师可以在总结实验活动的结论时,先用口头表达来讲述实验过程以及实验背景,然后再用投影展示实验过程的结果图片以及数据表格,最后再将结论文档展示给学生观看。这样,学生就能直观看到实验记录的全过程,并且了解科学表达所需的各种要素,甚至掌握科学表达的完整方法。
2. 以小学生为核心,表达对象不设限
小学阶段,科学教师即使想要教给学生科学表达的方法,也要建立在小学生的认知基础上进行。所以,教师在培养学生科学表达能力时也要从学生当前的能力基础出发,构建出适合学生使用的科学表达体系。而学生进行科学表达锻炼时,表达的对象也可以不局限于教师和同学,甚至可以将自己代入到科学研究人员的身份去完成科学表达练习。这样不设限的表达练习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了解科学表达的内容与形式,并且加快学生掌握科学表达能力的速度。
(五)激发学生的探索愿望,增进学生科学表达的动力
1. 创设问题情境
科学表达并不能凭空而论,其必须要建立在某种情境或者某些内容上面。所以,在锻炼学生科学表达能力时,教师首先就要给学生提供这样的表达情境,或者给学生布置各种各样的难题和任务,让学生去进行解决,这样学生在表达时才能有物可言。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自己设想成普及科学知识的科普工作者,然后让他们面对其他学生进行科学知识普及。学生在这样的知识普及过程中会将自己掌握的这部分知识进行回顾,这样学生也能加强对这些知识的记忆,甚至是产生更加深入的思考。当然,在这样创设情境的科学表达练习过程中,学生的科学表达能力也会得到进一步锻炼和提升。
2. 激励性评价
自主学习永远是更加高效的学习方法,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则是教师的激励性评价。善用激励评价可以让学生的科学课程自信得到加强,让学生对科学产生更加浓厚的探索愿望,并且让学生更加坚定科学口头语言习惯。而这样的激励性评价最重要的就是及时且适当,教师不仅要及时对学生的表达做出肯定,也要注意鼓励的程度不能过轻或者过重。如果教师给予的鼓励过轻,学生的付出就得不到足够的认可,此时学生就容易怀疑这样的表达是否值得延续;如果教师给予的鼓励过重,那么学生则可能因此而产生骄傲自满的心态,从而松懈了科学表达练习。
四、 结语
学习科学其实就是学习世界的客观规律,而这些客观规律则可以帮助学生正确看待世界,形成科学思维。而掌握科学表达能力同样是学习科学的一种方式,将脑海中纷繁复杂的想法汇總成准确恰当的语言也是一种科学思维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表达能力,就要给予他们足够的表达空间、尊重他们的自主意愿,给他们创设特定的情境去让他们进行自由发挥,并且在学生完成表达之后给予适当的鼓励性评价。这样,学生才能逐步养成正确的科学语言表达习惯,并且将这样的习惯坚持下去,直到他们真正掌握科学思维方式,并且将这种方式应用在自己的工作与生活当中。
参考文献:
[1]吕睿.如何培养小学生科学表达的能力[J].新课程导学,2020(7):50-51.
[2]芦武林.注重科学训练,有效提高小学生口头表达能力[J].新课程(上),2015(8):185.
[3]刘玲,郭海彬.小学低年级学生科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探析[J].读写算,2019(36):202.
[4]蔡淑玲.课堂教学中深化小学生科学表达能力的策略[J].实验教学与仪器,2021,38(4):66-68.
[5]王巧玲.学会提问 善于表达:培养小学生科学自主实验能力探究[J].科普童话,2019(40):35.
作者简介:
闫文倩,江苏省南京市,南京市高淳区漆桥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