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爱中的 “化学反应”, 你了解多少

2021-01-26 01:23许红
祝您健康 2021年2期
关键词:化学反应首因效应攻击性

许红

专家介绍

许红 

许  红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神志病科主任医师,全国名老中医王翘楚教授学术继承人。擅长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失眠症、抑郁症、焦虑症、更年期综合征等疾病。

门诊时间:周五上午、周日上午

〇 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越禁忌越要爱

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就是指出现干扰恋爱双方爱情关系的外在力量时,恋爱双方的情感反而更加牢固。心理学认为,如果个人的选择是自愿的,那么他会增加对所选择对象的喜爱程度;如果个人的选择是被迫的,他则会降低对选择对象的好感。

〇 吊桥效应——是心跳的感觉

吊桥效应指的是人们在危险的环境中会感受到一些生理信號,比如发抖、发热、心跳加速,接着,他们会竭力在周边的环境中寻找可以解释自身反应的原因。到底是因为环境危险,还是因为对方太有魅力?这是很难确定的,所以极易产生错误的推论。

〇 黑暗效应——光线越暗越安全吗

黑暗效应与吊桥效应是孪生兄弟。黑暗效应指的是相对于光线较亮的地方,约会双方在光线较暗的地方亲近的可能性更高。心理学研究者在一项实验中,将志愿者分为两组,第一组置身于光线亮的房间,第二组置身于光线暗的房间,并让两组人同时观看一部广告片,广告中的人处在上班迟到的情境中。结果发现,第一组志愿者认为广告主人公的攻击性更强。这是因为,光线太亮容易让人觉察到对方的攻击性,并且夸大这种攻击性;而在光线暗的场所,看不清对方的表情,戒备更少,于是便产生了更多的亲近感。

黑夜中,人总会变得更加敏感和脆弱,如果身边有个人陪伴,自然而然会表露真心。但是,爱情可不仅仅存在于黑暗中,双方也需要走到阳光下,认真看一看彼此的眼睛。

〇 蔡格尼克效应——未完待续的不一定是爱情

1927年,心理学家蔡格尼克做了一个实验,他将所有的志愿者分为两组,让两组志愿者同时计算相同的数学题。在这个过程中,他让第一组志愿者正常进行,未设置任何阻碍,而在第二组志愿者计算的过程中突然叫停。然后,他让两组志愿者分别回忆刚刚计算的题目,结果发现,第二组的回忆效果明显好于第一组。这是因为第二组并未完成所有的计算,这种“未完成感”会让这些题目留存于他们的脑海中,并且挥之不去。相反,对第一组的人来说,“完成欲”获得了满足,所以题目本身已经不重要了。这个实验巧妙地解释了什么是蔡格尼克效应。

在恋爱中,这种效应也经常会发挥作用。很多人会难以忘记曾经追求过却没有追求成功的人,也会对自己曲折的初恋难以忘怀,这是因为人们容易对那些没有完成的、中断了的或者没有结果的事情记忆犹新。所以,当你沉溺于一段没有结果的关系中时,要觉察一下自己是否进入了蔡格尼克的“圈套”,而当你的恋人想起前任或初恋时,也不用特别紧张,也许只是因为“未完成”罢了。

〇 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哪个更重要

首因效应指的是人们对最初记忆的事情更加牢固,近因效应则相反,指的是人们对最近记忆的事情更加牢固。恋爱也存在这两个效应。

在人与人的交往中,特别是与异性的交往中,第一印象会在双方头脑中占据主导地位,所以千万不能忽略第一印象的影响。在约会中,可以尽量展示自己优秀、美好的一面,可以是你的外表,也可以是你的修养和行为习惯,这会为你们后续的交往奠定良好的基础。

恋爱中的近因效应又是什么呢?不妨举一个例子:有一对情侣,之前一直没有发生过冲突,但前段时间,两人因为一些事情吵了两次架,从那以后,女生就一直说男生脾气不好,而男生觉得非常委屈,这就是近因效应。虽说在交往初期,双方更多会受到首因效应的影响,但在交往的过程中,近因效应才是占据主体地位的,近期的行为很可能会影响到对他人过往的评价。所以遇到这种情况时,双方可以重温一下过去的美好瞬间。

〇 米开朗琪罗效应——爱让我们成为更好的人

在恋爱中,米开朗琪罗效应就是指情侣双方互相雕琢,从而让双方更接近理想的自己。在这样的关系中,两人都是在成长和进步的。当然,这一效应并不是说要按照自己的想法改变对方,因为雕琢的前提是了解对方想要变成什么样的人,而不是自己希望对方变成什么样的人,而这其中的内涵,就要慢慢领悟了。

当我们尽自己所能帮助对方后,对方会感受到体贴、满意,而自己也会体会到成就感和价值感。正如人们所说的“跟你在一起,我变成了一个更好的人”。

(编辑    王    幸)

(投稿邮箱:wx0208@126.com)

猜你喜欢
化学反应首因效应攻击性
3-6岁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现状及对策
重视首因效应,引导支教初见
重视首因效应,引导支教初见
首因效应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浅谈语义与语境之间的微妙关系和化学反应
基于学生生活经验的课堂练习设计
简论新闻采访中的“首因效应”
非攻击性话语引发的冲突回应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