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义与语境之间的微妙关系和化学反应

2016-12-21 09:40龚耘
青春岁月 2016年20期
关键词:化学反应语义语境

龚耘

【摘要】日常生活中的作者与听者、说者与听者的互动,让我们所表达的语义在不同语境里拥有了不同的意思,然而产生了不同的关系以及作用。

【关键词】语义;语境;化学反应

当词语进入具体的语言环境后,它所具有的语义往往非常丰富,又非常复杂。有语言本身的意义,有环境给予语言的意义,如情境义、词外义、联想义等,这些丰富而复杂的语义,不能单从词汇意义或语法意义去理解,而要联系具体的语境。陈望道先生在《修辞学发凡》中说:“我们遇到积极修辞现象的时候,往往只能从情境上去领略它,用感情去感受它,又须从本意或上下文的连贯关系上去推究它,不能单看辞头,照辞直解。”

一、形象意义

通过语言描述,塑造一定形象,往往包含性格意义、心理意义、感受意义等,听读者结合语言环境,领略体味,得知含义,如:

但他终于饶放了,单是怒目而视的吐一唾沫道:“呸!”(鲁迅《阿Q正传》)

“怒目而视”伴随着阿Q的心理活动,他看见小D也把辩子盘在头顶,感到“不平”和“不快”,他“嫉妒”而“愤怒”想“揍他”一顿,但想到自己哪儿是他的对手,只好“饶过他这一会”,只是“呸”一下,这一“怒视”一“呸”表达了一系列心理意义。

二、感情意义

在字里行间,我们能感到作者的感情是喜是悲,是热烈是憎恨,作者常借景抒情,托物兴感,表达感情。如:

在我们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棵树,一颗是枣树,还有一颗也是枣树。(鲁迅,《秋夜》)

鲁迅的这句描述写客观景物呆板、乏味、无变化,正应合了当时作者苦闷、彷徨、抑郁的心情。

即使是相同事物,由于作者心境、经历不同也会有不同的言语表达,感情意义。(《艺术语言学》,52-53)

三、联想意义

作者描写事物时增加联想意义,读者阅读时也产生联想意义,语义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增加了许多内涵义,比如“家”的概念就是家庭、住所,但是提到“家”我们会联想到“温暖”、“舒适”等意义,人们在言语使用和交际过程中也随时会利用“联想意义”例如“教工之家”“旅客之家”等等。

四、意境意义

作者对客观情景经过主观加工,可以产生一种深远的意境,语义会立即丰富,有以一当十之功效。如我们见的著名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作者用了十个字,且都是普通字,却生动传神地描绘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创造了雄浑的意境,一“真”一“圆”不仅准确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深切的感受,将自己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

五、风格意义

从纵的方面说,每一时代的语言交际表达都有不同的风格,白话文推行之前,文言文占统治地位,即便是口语也有极重的文言成分,人们见面要说“久仰”,对人自谦称“鄙人”“小人”,称妻“拙荆”“贱内”,称子“犬子”。而今只有在某些特殊场合为显示庄重、典雅或表示对人尊敬才使用这些文言词,若有人在日常生活中用文言称谓,则显得酸腐、不合时宜。从横的方面看,政治家们的言语风格各有特点:毛泽东演讲及政治文章明快、放达;刘少奇的演讲及作品平实、持重。作家也各有自己的风格,老舍的语言要“洋”一些,属藻丽型;赵树理的语言要“土”一些,属平实型。作品中的人物乃至日常生活中的人都有各自的言语特点,有人性格急躁,快人快语;有人脾气温和,细声慢语。同样是运用语言,却带来不同的言语风格意义。

如:

这个丧权辱国的合同是在炼钢厂后勤处一个华丽的办公室签订的,头上缠着绷带的陈天麻跟沙经理长时间地紧紧握手,两人面带国家级的微笑,就差像中东人一样抱拥亲吻了。(陈应松,《城市渔人》)

陈天麻跟沙经理签的合同显然作了很大的让步,但也说不上“丧权辱国”,而他强颜欢笑,也用不着“国家级的微笑”,见到这些字眼,我们会觉得好笑,而在可笑的背后也多少体验到这些“城市渔人”的辛酸和苦涩,这“微笑”是“带泪的微笑”,是黑色幽默。

六、搭配意义

语义组合一般都有固定的搭配,定语和中心语之间,动词和宾语之间都有固定搭配,超越了固定搭配的属变异搭配,如“砸地基”属固定搭配,而“砸群众的心”则属变异搭配。变异搭配并不是只要“变”就是好的,而是要结合语境,语境是变异搭配生成的土壤,没有特定的环境&变异搭配则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也就是说,变异搭配的语义组合受特定的上下文制约,跟上下文语义构成一定的关系。

如:片刻之后,点点应急灯亮了,不但无法重新将城市从黑暗里打捞出来,反而像鬼火一般,显出人间稠密的荒凉。(毕淑敏,《红处方》)

“打捞”的是“城市”,而“荒凉”却用“稠密”来修饰,看似矛盾,实则形象地写出在处于黑暗中的大城市几盏应急灯不仅不能带来光明更显其黑暗和荒凉。用于这一语境中,我们更体会了作者的深意,在整个社会走向堕落的时候,即便是有简方宁这样的“救世主”,不仅拯救不了整个世界,反而可能会被邪恶所吞噬。

此境包括言语作品所依赖的“语言环境”、“副语言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语体风格环境”等客观环境。

语境是语用学研究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概念。在言语交际中语境对话语意义的恰当表达和准确理解起着重要作用。语义的时空特点明显,而语境迎合了时空方面的意义,还体现了时间和空间涵盖下的政治和生活方面的意义。正是这样,才使语言和言语产生了意义,所以语境是言语表达和理解的必要条件。

总之,语言的交际遍及生活的一切领域,只有掌握语言工具,了解语言所反应的时代或民族的文化历史背景和风俗习惯,才能深入理解字里行间所表现出来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叶蜚声, 徐通锵. 语言学纲要[M].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2] 黄伯荣, 廖序东. 现代汉语(上)[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3] 朱  跃. 语义论[M].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4] 伍谦光. 语义学导论[M]. 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7.

[5] 余荣宝, 魏  红. 语义与语境[J].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3(3).

[6] 王德春. 语言学概论[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

[7] 岑运强. 语言学基础理论[M]. 北京: 北师大出版社, 1994.

[8] 索振羽. 语用学教程[M]. 北京: 北大出版社, 2000.

猜你喜欢
化学反应语义语境
韩国语“容入-离析”关系表达及认知语义解释
语境与语境教学
主题语境八:语言学习(1)
主题语境九:个人信息(1)
与阿里签署战略协议混改在即,联通与BAT“化学反应”?
基于学生生活经验的课堂练习设计
原来配平也可以这么快
跟踪导练(三)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