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共赢模式初探

2021-01-26 05:44许清
科技风 2021年2期
关键词: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现代化

摘 要:历经几十年的发展,高职教育已经在校企合作的道路上积累了一定的宝贵经验,形成了一系列合作方法。然而,实践中,高职教育发展却表现出合作层次浅、合作模式固化等阻碍进一步发展的现状。本文拟通过分析校企合作的几种主要模式的运行现状,探索现代化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共赢模式。

关键词:高职教育;现代化;校企合作

1993年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初步提出产教融合概念,后于1996年颁布《职业教育法》初步设立职业教育体系,自此奠定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这一高职教育发展的主要方向和必由之路。

实践中,经过全国各地职业院校的积极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发展模式已积累了一定的宝贵经验,形成了一系列合作方法、合作途径。然而,伴随着不断地发展和推进,校企合作却面临诸多困境,例如“院校热,企业冷”、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院校受传统教育理念束缚、合作能力不高,政府主导力度不够、企业与院校唱“独角戏”。为了帮助解决目前产教融合困境,本文通过对当前校企合作模式展开分析和对比,提出现代化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共赢模式构想。

一、校企合作主要模式

(一)国外主要合作模式

校企合作概念最早于19世纪起源于德国,发展至今日,根据合作中的侧重主体不同大致可以分为企业主导型与高校主导型。

1.企业主导型校企合作模式

企业主导型指合作过程中的学生技能培养方式、教学地点与时间分配等以企业为主、学校为辅。在德国的双元制教育模式以企业培训为主,学生具有学生和企业员工双重身份并且生在企业实习过程中接受实训师傅的技能指导,企业与院校共同参与制定、调整教学计划。英国的职业教育以“三明治”工读结合模式为主,具体是采用理论知识学习、技能操作实训两个教学阶段交替进行的方式,突出理论知识实践应用能力的锻炼。日本的产学合作模式则主要将教学时间与场所设置在企业内,理论学习压缩到工余时间完成。

2.院校主导型校企合作模式

区别于企业主导型,这类合作模式以理论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辅助以企业实训来加强学生的技能训练。例如美国的合作教育计划中,院校与企业开展联合办学、技术合作,大致可分为半工半读、攻读轮换等培养模式。新加坡的“教学工厂模式”则是将工厂生产环境、企业氛围移植到学校内部,在企业生产环境内开展理论教学。

(二)国内主流合作模式

订单培养模式是企业根据自身用人需要,与学校签订针对性较强的人才技能培养合约,企业全程参与到培养计划、专业建设、师资培养的过程中,学校根据企业的订单和委托组织教学、培养学生,此种培养模式下的毕业生可直接进入企业工作。“2+1”模式中,学生在校内完成理论课程后进入企业顶岗实习,依据在校学习时间与定岗实习时间的比例不同区分为“2+0.5”“2+1”等不同模式。工学交替模式则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力的培养,学校借交替安排校内理论知识学习与企业技术实践两个教学阶段,是对现代学徒制的一种探索。

(三)国内创新合作思路

创新创业共生型校企合作[1]主体是师生共同通过创新创业项目设立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和原所在院校,通过新定义的合作主体化解传统合作模式中多元化主体间产生的矛盾。职业教育集团平台下的校企合作中,职业教育集团是由职业院校与部分企业成立的跨行业、跨地域、多主体、多层次校企合作非法人组织,实践中通过集团模式整合校企资源、形成优势互補的良好合作环境[2][3],促进校企合作深度发展。

二、校企合作模式实践分析

为了解决当前的校企合作困境,探索校企合作的共赢模式,本文对订单式培养和“2+1”两种模式进行对比分析。

(一)订单式培养

订单式培养模式中,企业较为深度地参与培养计划的全程,包括专业课程设置、师资培训、甚至是招生阶段。对于企业来说,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技术针对性强,便于企业在短期内补充大量技术人才。由于订单式培养中学生对于技术的掌握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和高效性,因此相较于劳动密集型企业(例如服务业、零售业等),技术密集型企业更加青睐订单式培养模式。但对于企业来说,订单式培养模式中,参与师资培训、技术指导、专业设置等过程中,存在技术泄露的风险,因此采取此种合作模式的企业大多期望签订长期合约并优先选择有合作经验的院校。高校同样承担这一定的合作风险,例如由于长期合约和市场对人才要求的快速更新之间的矛盾,会给高校的人才培养方向发展造成风险和阻碍。

(二)顶岗实习培养模式

顶岗实习培养模式中,通过安排即将毕业的学生进入企业提前熟悉技术、培养应用能力,企业可以利用学生的在校期间进行技术人才储备,相较于人才市场直接招聘的员工,企业可以通过顶岗实习模式降低员工培养成本。由于顶岗实习模式中,技术熟练人才的培养成本和时间相对固定,顶岗实习时间越长、企业的获益越大,因此顶岗实习模式从“2+0.5”发展至“2+1”模式。不难发现,区别于订单式培养,顶岗实习模式对技术熟练性的要求大于专业性要求,实践中,劳动密集型企业、技术含量较低的企业通常选择顶岗实习模式参与校企合作。

三、校企合作当前困境及制约因素分析

(一)校企合作层次浅

1.高新技术企业参与热情低、校企合作行业同质化明显

技术密集型企业在与高职院校合作培养人才的过程中,相较于降低人才成本的短期目标,他们希望联合高职院校培养技术型、研究型人才并且获得技术研发等支持。而实践中,由于高职院校目前的合作能力有限,企业是不对等的资源提供方和合作风险(例如技术诀窍泄露、专用资产难以回收、学生与教师向同类企业流失等)承担方,因此,实践中校企合作主体多为劳动密集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更可能选择人才市场招聘或与线上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合作等方式进行人才储备。

2.合作模式老化、学生参与热情低

调查显示,实践中的高职院校大多以课堂教学为主,企业实习实践的课时占比较小或流于形式,学生满意度不高[4]。职业教育阶段的学生处于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相对高峰,对于新事物的接收和理解能力也较强,相对固定、缺乏创新的实践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不利于进一步培育“工匠精神”。

(二)校企合作稳定性与长期性不足

企业与高职院校这两个主体,在合作时分别带有“逐利”和“育人”两个完全不同的动力源。对于企业而言,参与校企合作是一项经济行为,企业的参与意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获收益和合作交易成本之间的差异。在合作中,企业需要承担的交易成本较大,例如提供实训场所和设备、支付学生的实习工资、生产秩序扰乱带来的效益损失等,而高职院校则希望利用企业的资源解决自身办学条件的不足。企业作为明显的“资源提供方”,一旦发生市场环境变化、人才需求锐减、高职院校履约能力不足等状況时,中止合约的概率明显增大。部分高职院校也未能意识到校企合作的重要性,只着眼于眼前的解决学生就业问题等短期利益,不能坚守“育人”本质。实践中,制度与政策规范的约束力同样存在一定不足,导致企业和院校的履约意识较差,校企合作通常缺乏稳定性和长期性。

四、校企合作共赢模式探索

作为校企合作的重要主体之一,面对当前的困境,高校应当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客观分析自身优势劣势,理性面对而不是迎合市场,从而抓住当前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技术人才缺口增大的机遇,办好校企合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一)科学研判自身优势,动态调整专业设置

校企合作中,院校的专业资源和教育环境是企业所需的,高职院校应着力于自身的优势发挥,积极推动专业发展、品牌打造。与社会需求、市场需求的对接能力是高职院校的立身之本之一,每个学校已经逐步形成了相对稳定的专业结构、办学理念、师资队伍。高职院校与当地区域产业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强化本校优势、强势专业的引领作用,只有主动适应区域产业格局的发展,增强专业的行业竞争力、与区域市场的针对性,才能发挥优势专业的辐射作用,从而进一步构建院校品牌。

(二)加强师资建设,切实提高合作能力

现在高职院校大多是由原先的成人高校、中等学校合并而来,部分教师的学历层次只停留在专科,学历层次普遍偏低。同时,由于高职院校办学资源有限,教师的待遇、工作条件等不如本科院校,因此教师队伍通常不稳定、师资流失较为严重[5]。师资队伍建设是现代化职业教育发展的基础性工程,直接关系到办学质量、院校发展能力,高职院校应当在校企合作过程中,联合企业提供教师挂职锻炼机会、为教师创造学术研究条件,鼓励教师提高自身学历层次和科研能力,在产学合作中提供技术服务,参与技术革新。

综上所述,校企合作中在实践中已发展出几种合作模式,但却表现出合作层次浅、合作模式固化等阻碍进一步发展的现状。高职院校作为合作中的既得利益者,应当从自身改革出发、刀刃向内,在困境中抓住不断提升自身合作能力这一“捷径”和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汪占熬,钱翀,叶春霜.创新创业共生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38,641(06):14-16.

[2]赵志英,马桂香.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J].化学教育(中英文),2018,039(008):56-62.

[3]曹炳志.新时代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创新模式的实践探索——以东北两省铁路“一企三校”合作发展共同体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8(1):16-18.

[4]龙艳.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教育发展的多维思考[J].职教论坛,2019,000(002):147-152.

[5]谢晓光.浅谈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J].青年时代,2016(29):162.

作者简介:许清(1993— ),女,江苏苏州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硕士,江苏省司法警官高等职业学校教师,研究方向:高等职业教育、数据分析技术应用。

猜你喜欢
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现代化
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的现代化新篇章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
我的女巫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