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俊萍
牙周炎口腔科的常见病,多由细菌感染所致,会导致牙周溢脓、牙齿松动以及牙齿脱落等。现阶段临床中针对牙周炎的治疗主要借助超声洁刮、手工器械等进行龈上洁治、龈下刮治、根面平整,通过治疗可以有效清除治疗以清除菌斑,但是治疗后需要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以保证治疗效果[1]。但是,大量研究发现患者在治疗后随着时间的增加治疗依从性越来越差,不利于疾病的预后[2]。为此,本研究对8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作为观察样本,观察电话回访延伸健康教育在慢性牙周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选取2017年9月—2019年3月郑州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观察组中,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龄35~76岁,平均(52.75±4.41)岁;患牙73颗;对照组中,男性27例,女性13例;年龄33~79岁,平均(53.45±5.63)岁;患牙71颗;纳入标准:①符合《口腔科学(第8版)》中关于慢性牙周炎的相关诊断标准[3];②对本研究知情,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妊娠及哺乳期女性;②合并肝肾功能障碍者;③合并血液系统、免疫系统疾病者。两组在性别、年龄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开展电话回访延伸健康教育,具体方案如下。
1.2.1 成立延伸健康教育小组
根据患者的年龄将其进行分组,每组10例。患者出院后,每周以电话随访的形式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每次15 min。
1.2.2 加强认知
向患者介绍慢性牙周炎的发生机制、临床表现与适宜的治疗,同时介绍治疗期间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指导患者掌握正确的刷牙、牙线、间隙刷的使用方法。
1.2.3 心理支持
与患者进行必要的沟通,获得其认同与支持,提高患者的护理能力。指导患者掌握发病期间的应对方式和注意事项。
1.2.4 日常生活指导
日常饮食坚持低糖、低盐、低脂原则,少量多餐;摄入适量的钾、镁、钙等微量元素,忌生冷、油腻、辛辣食物。
分别于护理前后采用我科自拟《慢性牙周炎患者认知依从表》对两组的认知依从性进行评估,并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记录两组患牙菌斑指数(PLI)、龈沟出血指数(SBI),并通过微生物培养观察菌落数量(CFU)的变化。
1.4.1 认知依从性
采用自拟《慢性牙周炎患者认知依从表》对两组的认知依从性进行评估,共有4个维度,分别为对疾病认知、自我概念、护理能力、健康知识掌握程度,每个维度各25分,得分越高,提示认知依从性越高。
1.4.2 口腔健康指标[4]
(1)PLI指数:在菌斑染色后,用肉眼目测观察,并用压周探诊辅助探测,其中0分为牙龈边缘部位无菌斑;1分为肉眼观察无菌斑,但用探针可获取菌斑;2分为牙龈边缘及相邻面可见菌斑;3分为牙龈及龈沟可见大量菌斑。
(2)SBI指数:使用牙周探针,在0.2N的力量作用下,将探针探到龈缘下约1.0 mm处,并进行转动,观察有无牙龈出血及出血情况,其中0分为牙龈正常;1分为牙龈略有水肿,无出血;2分为牙龈略有出血现象;3分为牙龈出血部位逐渐沿着牙龈散开;4分为有牙龈出血,且有少量血液溢出。
应用 SPSS20.0软件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和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法;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干预前,两组患者认知依从性得分无明显差异,干预后, 两组患者认知依从性得分均明显高于干预前, 其中观察组的认知依从性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认知依从性比较(分,±s)
表1 两组认知依从性比较(分,±s)
观察组(n=40) 56.35±7.55 88.64±6.45 20.566 0.000 0.000 t 0.418 16.948对照组(n=40)55.74±5.31 66.15±5.37 08.718 P 0.677 00.000-
干预后,两组患者的PLI指数存在显著性差异(P干预<0.05),PLI指数在治疗后时间变化趋势不同(P时间<0.05),其中观察组患者的PLI指数显著的低于对照(P交互<0.05)。干预后,两组患者SBI指数存在显著性差异(P干预<0.05),SBI指数在治疗后时间变化趋势不同(P时间<0.05),其中观察组患者的SBI指数显著的低于对照(P交互<0.05)。见表2。
慢性牙周炎是由菌斑微生物所引起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同时也是成年人失牙的最主要原因。牙周病不光会造成牙齿丧失,危害口腔健康,对全身的健康也会造成影响。因为牙周炎的致病菌可以进入血液循环引起菌血症,细菌的毒素或代谢产物也可以扩散,引起机体免疫反应,对全身健康造成影响。在慢性牙周炎治疗的同时,要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环境,以维持治疗的效果[5]。然而在临床工作中,多数患者在接受治疗后,早期的治疗依从性较高,但是随着病程的增加,患者容易忽视牙周卫生,导致病情加重,影响治疗效果[6]。
表2 两组治疗前后PLI指数、SBI指数对比(分,±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PLI指数、SBI指数对比(分,±s)
注:aP<0.01
项目分组基线时间点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球形检验(Mauchly’s W)方差分析(F)干预效应时间效应交互效应PLI指数 观察组(n=40) 1.69±0.53 0.76±0.51 0.38±0.43 16.234a 08.763a 10.218a 07.254a对照组(n=40)1.65±0.34 1.13±0.56 0.67±0.65 SBI指数 观察组(n=40) 2.85±0.64 1.13±0.64 0.42±0.13 11.428a 12.734a 15.876a 13.215’对照组(n=40)2.91±0.63 1.67±0.55 0.98±0.23
延伸护理是近年来临床中应用较为广泛的新型护理模式,常用的护理手段以电话、网络、登门访视等为主,通过延伸护理可以对患者分阶段开展持续性、开放性的护理干预,同时向患者介绍自我护理技巧与保健知识,加深患者对疾病的认知,从而保证治疗效果,养成良好的个人习惯[7]。此外,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将健康教育工作从医院带到患者家中,将优质的护理服务延伸至出院后,使患者在家中也能感受到健康支持,有效缩短了护患之间的距离,有助于进一步规范患者的生活习惯,帮助患者主动规避风险因素,增强自我管理能力,从而提高治疗依从性与治疗效果[8]。
本组研究中,护理后,观察组的认知依从性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且治疗后1个月、3个月的PLI指数与SBI指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通过电话回访明显提高了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增强口腔卫生意识,同时养成定期进行牙周检查的习惯,保证了复诊率。另外,通过电话回访可以加深护患之间的联系,提高护理满意度,进一步提高医院护理服务水平,有助于护理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在慢性牙周炎患者的护理中开展电话回访延伸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提高患者对治疗的认知依从性,并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口腔健康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