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冰,王华东
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是指个人理解掌握中医药学科思想、中医药学科方法、家庭常用中医药养生保健技能、中医药学科精神与文化、中医药学科与社会关系等内容的程度,并运用这些信息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提高文化素质的能力[1]。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启动中医养生保健素养调查[2]以来,安徽省一直在连续开展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调查工作。为了解安徽省居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变化情况,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估,为下一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以连续监测的两年数据(2016年、2017年)为基础,进行了安徽省居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相关数据的比较分析。
安徽省12个监测点15~69岁常住居民。2016年分别为庐阳区、庐江县、蚌山区、当涂县、杜集区、阜南县、金寨县、南谯区、祁门县、谯城区、涡阳县、埇桥区;2017年分别为巢湖市、肥东县、龙子湖区、贵池区、界首市、蒙城县、潘集区、全椒县、铜陵县、屯溪区、雨山区、无为县。
1.2.1 抽样方法
抽样先随机抽取3个街道或乡镇,再选取2个居委会或行政村。在每个居委会或行政村中,抽取55个家庭户。用KISH表法,每户抽取1名15~69岁常住人口作为调查对象,实际完成45份调查问卷。每个监测点调查270人。
1.2.2 调查方法
调查问卷是采用全国统一的问卷,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42条)》[4]基础上编制的《中国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调查问卷》[3],主要内容包括中医药学科思想等五个方面。
1.2.3 判定标准
依据统一标准[4],调查问卷共37个题目,满分100分。判断题、单选题回答正确计1分,错误计0分;多选题回答选项与正确答案完全一致计2分,错选、漏选计0分;情景题判分标准与单选题、多选题一致。问卷得分达到70分及以上,则判定为具备基本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判定具备某维度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的标准:以考察某维度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所有题目的分值之和为总分,实际得分达到该总分70%及以上者,被判定具备该维度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知晓率为居民正确回答的总题数除以(每人应回答题数×被调查总人数)[5]。
数据录用采用Epi Data软件,以SPSS 11.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率的比较采取χ2检验,双侧P<0.05有统计学意义。影响因素分析使用logistic回归法,以OR值(95%CI)为评价指标。
2016年调查3267人,有效问卷3235份,有效回收率为99.02%;2017年调查3309人,有效问卷3242份,有效回收率为97.98%。调查居民的平均年龄分别为(47.79±12.78)岁和(50.06±12.26)岁,男女比例分别为0.96∶1和0.82∶1。见表1。
表1 2016年和2017年调查对象人口学特征比较
2016年调查人群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比例为7.45%,2017年调查人群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比例为19.46%,有显著提高(P<0.05)。标化率分别为9.54%和25.30%,2017年较2016年明显提高。中医药基本理念、中医药公众适宜方法、中医药健康生活方式、中医药文化常识和中医药信息理解能力等五个维度,2017年较2016年均有明显提高。见表2。
表2 2016年与2017年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比较
调查对象不同人口学特征(城乡、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的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比较见表3。与2016年相比,2017年不同人口学特征组的居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均显著提高(P<0.05)。在不同年龄组,随年龄增高增幅变小,15~24岁组提升了21.32个百分点,55~69提升了8.79个百分点;在不同文化程度组,随文化程度提高增幅变大,不识字或少识字组提升了2.98个百分点,大专及以上组提升了58.69个百分点;城市和农村之间、男性和女性之间提升差值不大;非农民群体和农民群体提升差值较大,分别为34.62和7.97个百分点。
表3 不同人口学特征的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比较
问卷的题目共有37项,各知识点项目的知晓率水平比较情况见表4。2016年总知晓率为38.91%,2017年总知晓率为54.88%,提升了15.97个百分点。除“中医情志养生保健观念”这一项之外,2017年各知识点项目均有显著提高(P<0.05)。
根据2017年是否具有总体中医健康文化素养为因变量(无=0,有=1),将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作为自变量(单因素分析结果略),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见表5。
文化程度和职业是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的重要影响因素,与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相比,初中(OR=4.338)、高中(OR=8.561)和大专及以上(OR=22.625)的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较高;与农民群体比较,非农民群体的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较高(OR=2.089)。
表4 调查对象各知识点知晓率比较情况
表5 调查对象2017年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影响因素分析
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是反映人群中医药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指标。为提高全省居民的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两年来,安徽省在全省范围内,以《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42条核心信息为基础开展干预活动:一是将中医养生保健核心信息放入宣传栏模板制作,并下发到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机构;二是在省、市、县各级遴选中医药健康巡讲专家,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中医药健康巡讲活动,普及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知识; 三是通过政府、医疗机构双重渠道,借助报纸、电视、微信等媒体宣传,动员居民参与中医药保健养生的学习;四是通过健康促进县区和健康促进医院等创建,营造中医药健康文化氛围,提高居民的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
比较两年的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发现整体上有了显著提升。2016年安徽省居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为9.45%,低于全国发布的2016年监测结果(12.8%)[6];而2017年为19.46%,高于全国发布的2017年监测结果(13.39%)[7]。这充分肯定了这两年来一系列宣传及创建活动对安徽省居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提高的促进效果。
与2016年相比,2017年安徽省居民在五个维度的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信息理解能力素养提高幅度最大,中医药公众适宜方法略有提高,幅度较小,这对各知识点知晓率调查结果也是一致的。说明公众辨别中医药健康文化信息的能力不断提升,而中医药公众适宜方法这些内容专业性较强,不易于被广大群众所接受,应开发出一些浅显易懂的材料,便于老百姓进行了解[8]。
在不同人口学特征居民中,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的提升效果存在不均衡性。尤其是在低文化程度、年龄较大和农民群体中,水平提升缓慢。影响因素分析结果也表明,文化程度和职业是影响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的重要因素,文化程度较低的农民群体的水平较低,这与其他地区[9-11]的研究结果一致。分析原因可能有两点:一是现有的干预措施难以被以上人群所采纳,这提示对于以上人群需要设计更有针对性的方法来加强干预[12];二是现有的健康促进县区创建、健康促进医院创建等对以上人群的覆盖较少,目前的工作更多地是在城市地区开展,下一步需要扩大干预的覆盖面,重点是在乡镇和村级别,结合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等基层公共卫生服务阵地,相关政策和措施要向农村地区的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农民群体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