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生燕,李春红
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护国寺中医医院,北京100035
腰痛病是以自身感觉腰部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病症[1],隶属中医“痹症”的范畴,此病多因病人夏天贪凉过度或久居寒冷、潮湿之处等,致使风寒湿邪气侵袭体内,使腰部经脉受阻,气血运行不畅而致,因此寒湿痹阻型在临床中为常见的类型之一。病人长期反复的疼痛易导致焦虑、抑郁、疲乏、睡眠障碍等,严重影响了病人的生活质量[2]。笔者充分利用中医药资源,发挥中医护理的特色及优势,在擀筋棍刮痧前首先为病人进行中药泥灸热敷,此方法较单纯刮痧更能够快速缓解病人疼痛症状、缩短病人治疗时间、增加刮痧的舒适度、保证病人的安全。现报道如下。
本研究共收集本院内科病房96例寒湿痹阻型腰痛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男27例,女21例;年龄35~65(42.5±8.5)岁;病程7 d至36个月,平均10.5个月。对照组:男25例,女23例;年龄34~66(41.3±7.6)岁;病程1 d至34个月,平均9.5个月。两组病人年龄、病程及临床症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线资料均衡,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通过院内伦理学委员会批准,所有病人均签署知情同意书。详见表1。
表1 两组病人临床资料比较
参照《中医筋伤学》中腰椎骨性关节炎的诊断标准[3]:①腰部疼痛症状反复发作伴有坚硬感;②夜间及晨起时疼痛剧烈,稍活动后减轻,但活动过多或劳累后症状加重,时可有反射性疼痛症状;③X线片可显示腰椎间隙变窄、椎管和腰椎变形、椎间关节肥大,CT及磁共振成像检查(MRI)可清楚地显示椎骨、椎间盘、椎管病变。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①多见于青壮年;②有慢性腰痛、慢性劳损、腰部外伤或受寒湿史;③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部活动受限;④腰痛性质呈放射性,向臀部及下肢放射,且腹压增加时疼痛会加重;⑤下肢神经受到压迫会感觉迟钝,病程长的病人易出现肌肉萎缩,膝或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且直腿抬高试验阳性;⑥CT、MRI等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X线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消失或有相邻边缘有骨赘增生现象。中医辨证分型诊断标准:参照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试行)》[5]及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6]寒湿痹阻证:腰腿部重着,转侧不利,遇寒痛增,得热则减,伴下肢活动受限,舌质胖淡,苔白腻。
①所有病人均经CT或MRI确诊为腰痛病;②符合腰痛病寒湿痹阻型的中医诊断标准;③年龄35~75岁,意识清楚,无认知功能障碍者;④皮肤完好无破损。
伴有出血倾向的血液病病人;皮肤破溃、皮肤病及中药过敏的病人;严重的心脑血管病急性期、肝功能不全病人;韧带、肌腱急性损伤的病人;孕妇、经期妇女;重度骨质疏松者及尚不明确的急性脊柱损伤伴有脊髓症状的病人;有严重心、脑、肺疾病及有腰部滑脱的病人。
观察组: 首先为病人进行中药泥灸治疗,时间星期一~星期五,然后为病人进行擀筋棍刮痧,每周3次。对照组: 给予单纯擀筋棍刮痧护理,每周3次。干预2周。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1.5.1 中药泥灸
①操作前护理:病室温度适宜,注意保暖;向病人讲解此项操作的目的,观察病人操作部位皮肤是否完整;做好心理护理,消除病人紧张情绪;准备用物,自制中药泥灸(火山泥、玉石粉、蜂蜡、艾灸粉、红花、透骨草、砭石粉、坎离砂等)、甘油、涂药板、一次性纱布2片、PE保鲜膜、一次性手套、毛巾、LCD高精度测温仪[余姚市品益电器有限公司,产品型号:PY-SM5(LCD)]及湿润烧伤膏(汕头市美宝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00004);将基础温度为21~22 ℃的泥灸500 g放入800 W功率的微波炉大火加热90 s后(完全软化),将泥灸取出,用涂药板将其搅拌均匀后用测温仪测温,待温度下降至35~40 ℃。②操作中护理:协助病人采取坐位或俯卧位,暴露背部,遵医嘱选取腰俞(双)、大肠俞(双)、肾俞(双)、脾俞(双)、环跳(双)等穴。戴手套,将甘油少许涂抹在病人肩部,范围以大于施灸部位边缘2 cm为宜,将之前备好温度合适的泥灸均匀地涂在整个腰部穴位上,范围以35 cm×20 cm,厚度约为1 cm为宜(约为2个1元硬币的厚度),敷完后用PE保鲜膜覆盖,取舒适体位,注意保暖。实施过程中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及皮肤温度等变化,如出现不适应立即停止操作并通知医生给予相应处理。③操作后护理: 泥炙30 min后将泥灸取下,用无菌纱布轻轻擦拭施灸部位。若出现皮肤发红属正常现象不必处理,若出现烫伤水疱,用一次性无菌注射器抽吸,涂烫伤膏并敷无菌纱布。
1.5.2 擀筋棍刮痧
①操作前护理:查阅病人病历并询问病人有无心脏病及其他影响刮痧治疗的病史;病室保持温度适宜,关闭门窗,注意保暖;向病人解释操作目的,观察病人操作部位皮肤是否完整;做好心理疏导,取得病人的配合;准备用物,医院自制刮痧油、擀筋棍(专利号:ZL 2018 3 00427627)、一次性手套、一次性纱布2片。②操作中护理:开穴,协助病人采取坐位,暴露背部,用75%乙醇棉球消毒刮痧部位及擀筋棍,采用李道政先生全息经络刮痧的方法,操作者戴一次性手套,涂适量院内自制温经通络刮痧油,选用长度为36 cm的擀筋棍凸面对大椎、大杼、膏肓、神堂等穴位进行刮痧开穴。刮痧,刮拭腰部正中(脊中穴到长强穴);腰部两侧(足太阳膀胱经,重点刮肾俞穴,然后刮拭腰骶部足太阳膀胱经上髎、次髎、中髎、下髎到会阳,即从腰椎两侧刮向骶尾部;骶尾部两侧刮拭力量较正中加强,由轻逐渐加重);刮下肢后侧(从承扶穴经委中穴到承山穴);刮下肢外侧(从环跳穴经风市、阳陵泉到悬钟穴)。根据部位不同选取不同长短的擀筋棍进行刮痧,按照先左后右,由上到下的顺序进行,在痛点处着重刮痧,均匀用力,直至出现紫色痧点。在实施过程中严密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及皮肤变化,如病人出现不适,应立即停止此项操作,给予相应处理。③操作后护理:刮痧完毕后,用无菌纱布轻轻擦拭刮痧部位。饮热水1杯,补充水分,促进代谢产物的排出。刮具采用75%乙醇棉球消毒后备用。
1.5.3 注意事项
①操作前、在将泥灸敷于病人皮肤之前,操作者要进行2次测温,将泥灸摊敷在病人皮肤上时应询问病人温度是否合适,以免烫伤的发生。②泥灸加热时间应每次半分钟,若达不到预定温度应继续半分钟逐渐加热,切勿长时间加热,若药物加热至冒泡,会使药物的有效成分挥发而影响药物的效果。③在操作过程中要随时询问病人的感受,若出现烧灼、热烫等不适应立即停止治疗。④施灸后若有局部发红、发紫或发黑,此为泥灸所拔“瘀毒”溢于皮肤而致,属正常反应,不久即可消退。⑤刮痧后4 h内注意保暖,不要洗澡,冬季要将被刮部位覆盖再走出室外,避免寒邪侵入。⑥刮痧后病人刮痧部位皮肤有疼痛、灼热感觉、出现痧斑等属于正常情况,不需要特殊处理。⑦若刮痧过程中出现晕刮,首先应立即停止刮痧,协助病人平躺,注意保暖,饮温开水或糖水,为病人点按人中穴并以泻刮法刮百会穴和涌泉穴,病情会即刻好转,待被刮者冷汗冒出、腹泻或呕吐即恢复安全。⑧病人刮痧后痧痕消退越快,说明机体新陈代谢越旺盛,反之则脏腑功能差,气血不和[7]。⑨不要强求出痧,不出痧也有效果。对于实证病人刮痧后会迅速出痧,而且出痧较多;对于气血不足的虚证病人,刮痧后不容易出痧或出痧很少,这种情况不可强求出痧,只要刮到毛孔开泄、局部发热,就有治疗效果。
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1周、干预后2周,采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腰痛病中医疗效评定标准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对病人压痛及腰部疼痛进行评定。
①采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进行评定。痊愈:病人治疗后腰痛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日常生活恢复正常,疗效指数评分≥90%;显效:病人治疗后腰痛症状及日常生活有所改善,疗效指数评分≥70%,同时<90%;有效:病人治疗后腰痛症状及日常生活稍有改善,病人疗效指数评分≥30%,同时<70%;无效:治疗后腰痛症状无改善或加重,疗效指数评分小于30%。疗效指数(n)=(疗效前积分-疗效后积分)∕疗效前积分×100%。② 病人压痛及腰部疼痛评分采用VAS[8]:划一条10 cm的横线,横线的一端为0,表示无痛;另一端为10,表示剧痛;中间部分表示不同程度的疼痛,分数越高表明疼痛程度越严重。让病人在直尺上标出能代表自己疼痛程度的相应位置,护士根据病人标出的位置为其评出分数,临床评定以“0~2”分为“优”,“3~5”分为“良”,“6~8”分为“可”,>“8”分为“差”。临床干预前后使用同样的方法即可较为客观的做出评分,并对干预效果进行较为客观的评价。
观察组干预后有效率为95.83%,对照组有效率为70.8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病人干预效果比较
干预后2周,观察组病人压痛及腰部疼痛等症状评分较对照组及干预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干预前后两组病人压痛及腰部疼痛评分比较 单位:分
早在我国古代《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中就有:“感于寒,则病人关节紧固,腰脽痛,寒湿持于气交而为疾也”的记载。寒性收引,易导致腰部经脉拘挛;湿性重着黏滞,易留于筋骨,闭阻经脉;二者可致经络气血滞涩,通利不畅而导致腰痛。腰部作为人体运动的核心枢纽,是运行气血的通道,寒湿痹阻作为此病的常见证型多为腰部经络气血运行阻滞不通而导致。本研究针对此证型特点,首先为病人进行中药泥灸,利用中药泥灸的温热效应,刺激病人局部,使药物渗透效果持续增强,而达到激发经气,调理全身气血等作用,然后采用李道政老先生全息经络刮痧的开穴方法,通过缓慢平稳的刮痧手法刺激各经络腧穴,从而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功效。
3.1.1 中药泥灸在缓解寒湿痹阻所致腰痛病人护理中的作用
中药泥灸是一种在人体特定部位通过用泥药热灼和熨烫刺激,以达到治病防病的治疗方法。其起源于我国传统的中药蜡疗技术,是在蜡疗的基础上演变发展而来。本研究所用的中药泥灸药效成分蜂蜡早在《本草纲目》中就曾有记载:“……用蜡二斤,于悉罗中熔,捏作一兜鍪,势可合脑大小,搭头致额,其病立止也。于破伤风湿、暴风身冷、脚上冻疮……均有奇效。”蜂蜡是由蜂群中的工蜂腹部的四对蜡腺分泌的脂肪性物质属天然生物制品,能刺激人体上皮组织生长,有利于皮肤创伤的愈合。艾灸粉具有通经活络、散寒止痛的功效,还有一定的渗透力,陈放时间越长,渗透力越强;火山泥中含有三十多种丰富的矿物元素和多种生物活性效应的稀土元素,能够调节细胞膜的渗透性;红花和透骨草等能温中散寒有除湿止痛作用。将火山泥、蜂蜡、艾灸粉、红花、透骨草等多种天然中草药进行混合配比,在微波炉热力的作用下将皮肤的毛孔打开,将药物成分渗透到身体内部,将人体内的风、寒、湿、瘀、毒等邪气拔出,使药物长时间均匀释放药效直达病所,缓解神经、肌腱、血管、骨膜等组织所受压迫,起到疏通经络、调理气血、调整阴阳、持久镇痛的作用。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液状石蜡是从矿物质及沥青中进行提取,含有铅汞等重金属物质,长期贴敷于人体,容易产生毒性反应。因此,笔者选用甘油,甘油是从动植物中提取的,且能吸收空气中的水分,涂抹在病人的皮肤上能起到保温保湿及润滑的作用;保鲜膜的选取,目前市面上多为PE及PVC材质两种,PE材质的保鲜膜较PVC材质的保鲜膜更加环保、安全,且耐热。因此,本研究选用PE材质的保鲜膜进行保温。
3.1.2 擀筋棍刮痧在缓解寒湿痹阻所致腰痛病人护理中的作用
痧古称“砭法”,始于唐代,是中医治疗六大技法之首,具有良好的防病保健作用,是中医外治的手段之一。其是在中医经络腧穴理论指导下,使用不同材质和形状的刮痧器具,在体表进行相应的手法刮拭,以防治疾病的中医外治方法[9]。
3.1.2.1 刮痧油的作用
本研究所选用的刮痧油是由院内自制而成,主要采用川乌、草乌、松节、生胆星、生半夏、甘草、白芍、五加皮等中药,川乌和草乌味辛、苦、热,归心、肝、肾、脾经,早在《本草纲目拾遗》中就有追风活血,取根入药酒,具有祛风除湿、温经止痛的作用;松节、生胆星、生半夏等具有消痞散结、活血止痛的作用;甘草、白芍能够清热解毒、养血柔肝、缓中止痛;五加皮能够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活血脉;诸药合用,通过炮制提炼制成刮痧油作为介质,涂抹在皮肤上,使药物渗透至体内,起到活血化瘀、温经通络、强筋壮骨的作用。
3.1.2.2 刮痧的作用
本研究的刮痧方法主要采用李道政老先生全息经络刮痧的开穴方法,运用此方法有明确的理论指导依据。全息经络刮痧是根据中医经络学说和现代养生生物全息理论来进行刮拭,来提高病人的疗效,改善局部不适症状[10]。该方法扩大了刮痧疗法的临床应用。此刮痧方法不但可以用于治疗疾病,还对疾病的预防、养生有着很好的效果。将此开穴方法应用于寒湿痹阻所致腰痛病人护理中,通过缓慢平稳的刮痧手法刺激各经络腧穴,从而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功效。
本研究将中药泥灸与擀筋棍刮痧两者有机的结合,其优势在于:①缓解症状明显。通过泥灸的温热及渗透作用,将毛孔打开,使药物渗透至体内,挛缩的筋脉通过热力及药物的作用能够部分散开,这时利用擀筋棍进行刮痧,可以继续疏通挛缩的筋脉,从而有效地缓解病人的症状。②安全性高。首先,本研究所用的泥灸是将纯天然中药及艾灸粉等混合,采用微波炉加热,操作前、敷泥前均使用测温仪进行测温,保证了病人操作的安全性;其次,本刮具所选用的木质材质坚硬,质地细密,耐磨损又光泽,在干燥的时候也不易变形,只有在对抗冲击及高温蒸汽下易于弯曲,因此可以制成各种曲度的擀筋棍来刮痧。本刮具独特的深沟双槽设计,出痧快,只在体表皮肤进行刮拭治疗,不穿透皮肤,也没有感染的后顾之忧;且每根都有上下两个槽,供人体不同部位使用,使用时不容易造成皮肤破损,因此保证了病人操作的安全性。③适用范围广。对于腰痛病人来说,泥炙涂在整个腰部部穴位上,避免了针灸、推拿、点穴等穴位的局限性。此研究所采用的刮具由4根不同规格的榉木棍组成,不管是凸面还是凹面,根据人体的不同部位可以选用不同规格的擀筋棍进行刮痧。④操作便利。泥灸及刮痧用具均不需要在无菌环境下操作,因此操作非常便利。⑤方便卫生。本研究所选用的泥灸,加热后成糊状,逐渐变凉后则呈一整片,加上在泥灸下还要涂上薄薄的一层甘油,起到保温保湿的作用。本研究的刮具只需用75%乙醇棉球擦拭消毒后即可使用,棍的两端有把手可以双手握紧,省时省力、干净卫生。
本研究结果显示,病人干预后观察组有效率为95.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1周,观察组病人压痛及腰部疼痛等评分结果较对照组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中药泥灸联合擀筋棍刮痧两种疗法结合疗效高于其中一种疗法单独使用,能够更有效地缓解病人的局部不适症状。
综上所述,中药泥灸联合擀筋棍刮痧可改善寒湿痹阻所致腰痛病人的疼痛症状,此刮具受力面积大,能够缩短刮痧时间,节省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