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市茶产业发展现状和对策建议

2021-01-25 02:00赖榕辉李利欢黄秀鑫黄海英肖丽红
广东茶业 2020年5期
关键词:梅州市梅州绿茶

赖榕辉 李利欢 黄秀鑫 黄海英 肖丽红

(梅州市农林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514071)

梅州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地处粤、闽、赣三省的交界处,是三省连接的重要枢纽,是客家人的主要聚集地,是著名的长寿之乡。梅州市区域内自然资源(光、温、水、气、土)等农业生产的先决条件优良,光照充足、雨水丰盈且集中,拥有优异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条件。梅州市是广东省茶叶主产区之一,茶叶种植面积占全省近25%,主要生产乌龙茶、绿茶、红茶等茶类。截至2019年,梅州全市茶叶种植面积29.71万亩,产量2.09万吨。茶叶产业已经成为梅州市农业经济发展,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

一 梅州茶叶产业发展现状

1.梅州茶叶发展历史

梅州茶区是广东重要的茶叶主产区之一,梅州市茶叶生产历史悠久,农民素有栽种茶树和制作茶叶的习惯,唐末五代以前,梅州市已经有茶叶生产的相关记载。梅州的茶叶品质独特优异,在清代已盛产梅县清凉山绿茶、兴宁官田绿茶、五华天柱山绿茶、丰顺马图绿茶、平远锅叾茶与南台绿茶、蕉岭黄坑绿茶和大埔西岩乌龙茶等八大地方历史名茶,在国内外特别是东南亚市场享有盛誉。

2.梅州茶叶发展现状

(1)茶叶种植面积和产量逐年增加

2010年到2019年梅州市茶叶种植面积和产量情况见图2.1、2.2。茶叶种植面积呈逐年递增的趋势,从2010年的16.14万亩增加至2019年的29.71万亩,增幅84.08%。茶叶年总产量也从1.13万吨,增加到了2.09万吨,增幅84.95%。

图2.1 梅州市近年茶叶种植面积变化情况

图2.2 梅州市近年茶叶总产量变化情况

(2)茶产业组织化程度提高

梅州市茶叶产业的组织化程度较高。2018年,梅州市经营茶叶种植、加工、流通的市级以上龙头企业有69家,其中省级26家,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69家。梅州市茶叶协会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已拥有会员单位60多家、个人会员100多人。蕉岭县、平远县、大埔县、丰顺县、梅江区、梅江区西阳镇、五华县绵阳镇、丰顺县谭江镇等各县及产茶大镇纷纷成立了茶叶协会、茶叶流通协会等行业协会,通过行业间的相互交流,有效沟通政府和企业,推动了茶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3)茶叶标准化生产进程加快

通过品牌管理和项目带动,引导企业规范茶园管理,优化加工工艺,引进机械设备,实现茶叶标准化生产。据统计,梅州市累计35家茶叶企业获得SC认证,21家企业获得无公害产品认证,2家企业获得绿色产品认证,17家企业获得有机产品认证。2019年,梅州市有6家茶企进入广东省生态茶园认定名单。

(4)茶企业品牌意识增强

在区域品牌的带动下,梅州市先后培育了大埔西岩乌龙茶、丰顺马图绿茶、蕉岭绿茶、梅江区清凉山茶、梅县绿茶5个县级区域品牌,且分别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品牌茶叶企业不断增多,近年,雁南飞、凯达、马山、石正云雾、阴那山等企业品牌异军突起,在省内外不断获得消费市场的肯定。2018年通过筛选和复审的广东省名牌产品(农业类)中,梅州市有15家茶叶企业及产品上榜。2019年梅州市30家茶叶企业共43个茶产品获评广东省第三届“十大名牌”系列农产品。2018——2019年共有9个产品获评广东省十大好春茶。

(5)产业定位逐渐明晰,产品种类趋向多元化

茶叶产品种类多元化,以生产绿茶、乌龙茶为主,还有少量的红茶等其他茶类。绿茶在发挥客家炒青绿茶传统优势的同时,不断开展品种创新和工艺创新。乌龙茶在单丛茶加工的基础上,也不断学习福建、台湾等地的单丛茶加工工艺和品种,开发闽北乌龙、台湾东方美人等产品。在市场需求多元化引导下,梅州市茶企还纷纷利用英红九号、白叶单丛等品种试制红茶、黄茶等茶类,丰富了梅州市茶叶品类,产品更趋多元化。

二 梅州茶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产业发展不平衡

梅州茶叶呈现多茶类生产的现状,其中以炒青绿茶及广东乌龙为主。区域内客家炒绿与河源、揭阳、闽西等地的产品具有同质性,乌龙茶的市场知名度受潮州等地影响而被淡化,红茶等其他茶类在国内外产销市场没有优势。各茶区发展不平衡,如大埔县和丰顺县茶叶种植已达到一定水平,并且有多家大型企业;五华县地域辽阔,宜茶山地多,茶叶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企业发展较快;兴宁市、梅江区、平远县和蕉岭县所产茶叶曾经盛极一时,但因各种原因,生产规模萎缩或扩展缓慢,产业发展相对滞后。

2.标准化程度低

梅州茶园大多“山高林密”,茶园开垦、茶园管理等难度大,劳动力成本高,进而导致茶园失管严重,生产标准化和机械化程度低。在茶树品种方面存在品种结构相对单一的问题,无本地的优势品种,市场竞争力较弱,早年种植本地群体种和老品种多,伴随着茶园老化的问题也比较突出,茶叶种植效益不能充分体现。劳动力成本的提高增加了茶叶的生产成本,大宗茶性价比较低,影响茶农收入的同时,还严重影响了梅州茶叶产品的市场推广。

梅州市茶叶的加工设备和工艺相对传统,较难实现标准化加工。以绿茶为例,上规模的生产企业比较少,多数生产者依靠传统加工设备和技术,产品虽具一定特色,但品质不稳定,中端产品较多,生产者大部分缺乏创新意识和标准化意识,没有具有明显优势的名优产品作为梅州客家炒青绿茶的核心产品。

3.市场影响力低

梅州市茶叶生产企业数量较少且弱。部分较大规模茶企具有自身销售渠道,不主动参与市场竞争,缺乏市场推广、品牌推介等举措。小规模茶企茶叶以传统加工形式为主,生产技术较为落后,以生产大宗茶为主,产品质量不一,市场竞争力不足,主要销往本市及外地的客家人群体。在全国范围内,梅州茶叶的市场占领份额较低,消费群体相对固定,市场知名度和影响力较低。

4.区域品牌定位和竞争能力不足

梅州发展“嘉应茶”区域品牌,但没有对品牌进行详细的文化分析和定位,没有制定详细的品牌发展规划,品牌内涵不够丰富。“嘉应茶”包含红茶、绿茶、乌龙茶等多种茶类,没有筛选出代表性的核心产品,在市场推介中呈现比较混乱的局面。

梅州茶叶品牌基础尚薄弱,没有知名的产品品牌。在产业集群方面,茶叶企业规模较小且散,缺乏有规模、有实力的龙头企业带动,区域品牌呈现一定程度的“空心化”。另外,梅州市政府对茶产业的发展支持力度较小、专业协会的聚合力和服务能力不足,科技部门的创新能力较弱。梅州市茶叶区域品牌缺乏强有力的产业支撑,竞争能力不足。

三 梅州市茶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1.坚持品牌带动

(1)完善区域品牌定位

梅州茶产业呈现产品品类多、生产单位规模小等特点,在区域品牌的定位中,应充分结合茶产业特色,同时发挥“长寿之乡”、“革命老区”、“世界客都”等生态、文化等优势,提炼出“嘉应茶”品牌的文化印象,例如以生态、休闲、旅游、客家、红色等为主题形成品牌定位。在品牌定位的基础上设计好品牌的形象,包括标识与图记、颜色、字体、包装等品牌形象系统,给消费者直观的感官体验。

(2)制定品牌和产业发展规划

根据梅州市茶产业特色和基础,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制定行之有效的短期、中期、长期规划,有步骤、有目标地开展区域品牌的创建和推广工作。绿茶是国内主要的产销茶类,产量占据国内茶叶生产的65%,消费市场潜力巨大,梅州茶叶可以依靠具有一定生产历史、技术特征和品质特点的客家炒青绿茶,开展工艺改革和创新,制定相关生产标准,打造核心产品,开拓梅州茶叶的对外市场。同时,按照各茶区的特征,建立各具特色的茶叶产业模式,对已具有一定品牌优势的茶区和企业,例如清凉山绿茶产区,要积极扩大生产规模、建立标准,充分发挥品牌带动效应;对其他小、散茶区,特别是具有历史基础,却未充分发挥其优势的产区,如锅叾绿茶、黄坑绿茶等,要进行整合规范,把品牌和地域紧密结合。

2.夯实产业基础

(1)培育建设产业集群

政府应在财政税收、金融制度、技术支撑等方面扶持梅州市各茶区有基础、有特色的茶叶龙头企业的发展,培育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发挥茶叶龙头企业在标准化管理、技术开发、品牌建设、产品营销等方面的区域带动作用。鼓励以合作社的形式组合小规模经营主体,集中力量在标准化、品牌建设等方面加大投入,整合资源。扶持市、县、乡镇各级茶叶行业协会组织化建设,发挥协会的行业服务和交流功能。政府需要主导建立以职能部门、科研院校、协会、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各相关主体等组成的茶叶产业集群,加强各主体之间的协作,优化产业组织结构,支撑和促进茶产业的发展。

(2)推进茶叶产业标准化进程

实施茶叶标准化生产对提高茶叶品质、保证食品安全、增强市场竞争力有重要意义。一是要制定相关生产标准和产品标准,全面推行茶叶种植、加工良好操作规范,确保梅州市茶叶发展有规可行。二是要加强技术培训和推广,提升生产技术水平和机械化程度,提高茶叶生产效率,保障和稳定茶叶品质。三是开展地理标志产品认证申报工作,提高品牌美誉度。

(3)提高梅州市茶产业科技实力

科技的支撑是提高农产品的质量、效益的关键。结合梅州的茶叶的生产习惯和消费市场,在“甜韵花香型”客家炒青绿茶基础上,充分利用现有地方历史名茶种质资源,加快特色品种的选育和推广。积极开展客家炒青绿茶品质提升技术、黄茶加工技术、柚花茶加工技术等加工技术创新研究。研发和引进适合山区茶园管理和茶叶加工的机械化设备,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引进和培养专业人才、职业技能人才,形成良好的人才梯队,还要充分发挥省内外科研院校与梅州的科技支撑和合作关系,引进智力,打造产、学、研平台,实现科技人才联动。

3.强化政府扶持监管

(1)制定发展规划,实施宏观调控

政府相关部门应基于梅州市农业发展规划,借鉴国际国内茶产业发展成功经验,明确茶产业的定位和发展方向,研究制定发展规划和目标。响应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等农业相关政策,借助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等平台,加大对茶产业资金、人才等公共投入,强化茶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科技创新,提供政策和制度环境,为梅州市茶产业区发展提供一个好的环境。

(2)创新建设营销新渠道

梅州作为“世界客都”,是全球最具有代表性的客家人聚居地之一,也是著名的华侨之乡,祖籍梅州的海外侨胞人数多、分布广。梅州地处闽粤赣三省交汇处,与赣南、闽西等并称闽粤赣边区客家大本营。客家炒青绿茶是客家地区的特色茶叶产品,除梅州之外,梅州周边福建龙岩、江西赣州、广东河源、广东揭阳等城市都是客家地区,也都生产大量的客家炒青绿茶。梅州市可以充分利用其人文和地理条件,建设客家炒青绿茶产销集散市场,形成规模效应,拓宽营销渠道,并以此为基础带动多茶类的销售,远销海内外客家同胞。

(3)宣传推介区域品牌

以政府为主导,加强“嘉应茶”区域品牌的宣传推介,积极创新宣传推介模式,结合梅州的文化特色和生态优势,创新利用线下、线上传播等渠道,以节庆营销、茶旅结合等方式开展宣传推进,提高“嘉应茶”区域知名度和影响力,打造良好区域形象。

(4)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

在生产管理、产品质量、产品营销宣传、区域品牌管理等方面建立一系列有效的管理制度,加强对茶叶生产、营销企业的监管,保证产品品质、保障质量安全、保护区域品牌,维护梅州茶叶的市场形象,保证茶产业健康持续的发展。

猜你喜欢
梅州市梅州绿茶
梅州咸菜“腌”出大产业
梅州咸菜 “腌”出大产业
梅州明眸
THE PRICE OF BEAUTY
The Price of Beauty
绿茶或能预防和延缓阿尔茨海默病
梅州市丰顺县汤坑镇侨思小学作品集
解决孕吐难题 让孕妈妈更安心——记梅州市早孕安科技食品有限公司
梅州茄子嫁接育苗关键技术
红樱绿茶两相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