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中秋
音乐是用有组织的音构成听觉意象表达人们思想感情与社会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音乐能净化心灵,使人忘却烦恼。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有自己表情达意、塑造艺术意象的表现形式:舞蹈通过肢体动作、面部表情表情达意;繪画通过线条、色彩、构图塑造艺术形象;文学通过字、词、句、篇体现艺术意象。音乐和美术一样,在小学生的审美培养中具有极为关键的作用。合唱是小学音乐课堂中常用的教学模式,能够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其中,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情感共鸣能力,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创作者描绘的景物和表达的感情。
在音乐课堂中,合唱教学能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不断提升学生的音乐水平。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识谱能力也会逐渐增强,这有利于学生之后的音乐学习。合唱教学还可培养学生的团结友爱精神。合唱要求单一声部音的高度统一,还要求声部之间旋律的和谐,是普及性最强、参与面最广的音乐演出形式之一。合唱对团队配合的要求较高,教师在音乐课堂中开展合唱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古语有云:“丝不如竹,竹不如肉。”我国自古以来就尊崇人自然发声所包含的情绪,着重强调以唱歌为基础的音乐艺术魅力。对于人来说,歌唱能表达人的内心,《冰雪奇缘》等音乐电影便是如此,当其中人物高兴、激动或悲伤时,都会歌唱,可见音乐有助于放松身心、愉悦心情、表达情感。目前,大多数音乐课堂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良好的音乐教学效果。但是,很多音乐教师的教学手法较为单调,没有充分发挥音乐课堂的趣味性特征。从小学各类音乐活动中不难看出,大多数学生能根据歌曲的情绪进行演唱,说明小学生的合唱能力良好,且参与意愿较强。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学生对一个学科充满兴趣时,其学习效率会明显提高。因此,在进行小学音乐合唱教学时,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音乐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喜好进行教学规划,以提高合唱教学的效果。音乐教师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素养,让学生感受音乐教学的魅力,逐渐喜欢上合唱。在合唱练习过程中,教师应减少反复的机械性活动,以免学生感到枯燥,降低学习效率。在合唱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歌曲内容,并利用自身知识储备改编歌曲。以《猜谜谣》为例,其歌词通过形容动物的特征,让听众对相关动物进行联想,同时带有较强的民族色彩。猜谜是我国传承已久的智力游戏,与常规师生问答相比,猜谜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实现教师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歌曲进行适当改编,如“短尾巴,爱吃草,不是兔子,是小鹿”等。之后,教师再挑选贴合实际的改编进行教学。教学时,教师可将学生分为两组,以一问一答的形式进行合唱教学,这样能有效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丰富教学模式
小学音乐教师在开展合唱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只采用一种教学模式,这样不仅不符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还容易让学生感到乏味和枯燥,导致学生注意力转移,降低教学效率和练习效果。因此,音乐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体特性和具体学习情况,做好教学规划,调整教学模式,形成多样化教学,让课堂充满新鲜感。
例如,在教学《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时,教师可先让学生不分声部进行合唱。在练习多次后,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发声习惯和嗓音特点将其分为高声部和低声部。之后,教师可带领学生鉴赏该歌曲的合唱视频,帮助学生掌握这首歌的情绪和唱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练习效果。
此外,教师还要注意对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例如,在教学《冬天的故事》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自己冬天的所见所闻,以及通过电视、动画等渠道所了解的关于冬天的知识,鼓励学生进行交流合作,让学生在交流分享的过程中加深对冬天的认知。
(三)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和乐器进行教学
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课堂教学的手段变得更加丰富,在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技术协助教学已成常态。音乐教师应适应时代的步伐,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所学习歌曲的视频和音频。例如,在教学《守株待兔的老农夫》时,教师可为学生播放守株待兔的相关动画,让学生在了解这个成语的含义后,饱含感情地演唱。教师也可通过演奏乐器的方式进行教学。一方面现场演奏乐器相较于播放音频方式来说更加灵活,能从学生合唱不理想的地方直接开始演奏;另一方面教师能与学生进行和谐的沟通和交流,缩短师生之间的差距,培养学生对乐器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还可建议学生携带乐器(如口风琴、竖笛等)上课,与教师合奏课本歌曲,为其他学生的合唱伴奏,这样可为有特长的学生提供一个展示平台,也有助于集中其他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有效提升合唱教学的效果。
(四)通过节奏练习培养学生的乐感
音乐的节奏是指音乐运动中音的长短和强弱,是每个乐曲不可或缺的部分,不同乐曲的节奏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节奏感也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教师应在合唱教学中加入节奏练习,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节奏感,促使学生在后续的合唱练习中尽快熟悉节奏,减少失误。乐感是指对音乐的感知,这是音乐教育中非常重要的内容。拥有灵敏乐感的学生接触到美的音乐作品时,在心灵上的反响更大。
小学生乐感培养的重点是认知和掌握节拍。节拍中的2/4拍是“强—弱”,3/4拍是“强—弱—弱”,4/4拍是“强—弱—次强—弱”。例如,在教学《快乐的嚓嚓嚓》时,教师要先带领学生聆听歌曲认识拍号。教师可在黑板上画出二拍子图示,让学生跟着书空画图示,接着播放音乐,让学生尝试划拍子,再次聆听音乐时,教师可在蓝色块处击掌,并让学生仔细听教师拍的是什么节奏。教师应利用系统的节拍带领学生进行节奏练习,帮助学生逐步形成一定的乐感,为学生后续的音乐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提升教师的职业修养
音乐教学对学生的审美影响极大,音乐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小学音乐教师要不断增强自身的专业能力,熟练运用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等信息化手段,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音乐课堂氛围,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提高。
合唱教学具有易操作、普及广、意义大等特点,教师开展合唱教学能增强学生对经典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精神。此外,合唱教学能充分发挥音乐的特性,培养学生的价值取向和审美能力。在实际教学时,音乐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引导,构建音乐氛围浓厚的课堂,让学生对课堂产生兴趣,从而达到合唱教学和音乐教学对学生的培养目标。
(作者单位:太仓市明德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