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娟
良好的情绪调节能力能促进幼儿记忆力、想象力的发展,对幼儿身心健康和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的发展也有着积极的影响。《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到了不同年龄段幼儿情绪发展的目标及教育建议。由此可见,培养幼儿良好的情绪调节能力在学前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此,笔者为幼儿创设了良好的环境,并充分利用幼儿园一日生活,通过制作情绪表、让幼儿阅读绘本等方式引导幼儿调节情绪,以期提升幼儿的情绪调节能力。
良好的情绪调节能力对促进幼儿身心健康、认知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对幼儿形成良好的性格也有一定的影响。
(一)满足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
心理学相关资料表明,良好的情绪调节能力对幼儿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作用,可以让幼儿尽量保持身心愉悦的状态,从而促使幼儿产生一系列积极的行为,进而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二)促进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
认知能力包括想象力、观察力、注意力、思维方式等。情绪影响着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以幼儿思维方式的培养为例,良好的情绪调节能力能让幼儿在思考问题时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勇敢面对并解决问题。
(三)提升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幼儿的情绪调节能力与其社会交往能力呈正相关。如在高兴时,幼儿与同伴的交流与互动会很和谐;而不高兴时则表现出较低的交往欲望,即良好的情绪能促使幼儿主动与他人交往,进而提升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四)有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性格
当幼儿的情绪良好时,他们会主动与人交往、帮助别人、乐于与别人分享自己心里的想法、积极思考等。而当幼儿拥有良好的情绪调节能力时,他们会积极调节自身的不良情绪,让自己保持良好的状态,从而形成乐观、积极、活泼、开朗的性格。
通过观察3~6岁幼儿在园的日常情绪表现,笔者发现幼儿的情绪主要有分离焦虑情绪、消极情绪、积极情绪等三种类型。
(一)分离焦虑情绪
分离焦虑情绪是指幼儿在与熟悉的环境和人分别时表现出来的哭闹情绪,主要出现在幼儿入园、收假等时期。这些时间段,幼儿完全适应了家庭生活,面对幼儿园的陌生环境,会表现出强烈的排斥性。产生分离焦虑情绪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第一,幼儿缺乏安全感。幼儿的安全感主要来自家庭,父母关系、家庭氛围、亲子关系等都是影响幼儿安全感的主要因素。调查显示,在父母关系融洽、家庭氛围良好、亲子关系平等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安全感更强,在入园时不容易产生分离焦虑情绪。第二,幼儿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当下,部分家长出于溺爱,会为幼儿包办日常生活中的所有事情,导致幼儿缺乏生活自理能力。然而,在进入幼儿园后,幼儿需要独立完成吃饭、穿衣、睡觉等一系列事情,这种强烈的反差会让幼儿产生分离焦虑情绪。第三,幼儿缺失同伴关系。部分幼儿从小缺少玩伴,不知道如何与同伴交往和相处,在相处过程中也缺乏耐心,导致相处不和谐,从而产生分离焦虑情绪。
(二)消极情绪
消极情绪是指幼儿在自身要求没有得到满足时产生的一些不良情绪。幼儿会通过语言或行为外化的方式发泄自身的不良情绪。幼儿产生消极情绪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两点:第一,家庭教育方式。家长在家中没有为幼儿树立榜样,采用不正确的方式发泄自身的情绪或采用指责、批评的方式教育幼儿,没有教会幼儿调节情绪的方法。第二,个人性格。由于个别家长对幼儿过于包容,使得幼儿以自我为中心,认为周围人应事事以自己为先。而当这种不合理的要求遭到其他幼儿或教师的拒绝时,幼儿便采用消极情绪表达自己的不满。
(三)积极情绪
幼儿的积极情绪主要表现为主动交流、愿意分享、积极沟通等。积极情绪能帮助幼儿更好地融入集体,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同时,在积极情绪的影响下,幼儿交往的主动性也会明显增强,在集体生活中会感染其他幼儿,进而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培养幼儿情绪调节能力的方法
(一)营造良好的环境
环境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教师应为幼儿营造温馨的生活环境和平等宽松的心理环境,家长应为幼儿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让幼儿充满安全感,通过物理环境和精神环境的双向作用,增强幼儿的情绪调节能力。
1.创设安全、温馨的生活环境。幼儿园生活环境的创设应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应在环境布置、日常采光、空间布局等方面遵循“便捷、安全、舒适”等原则。在整体环境布置方面,幼儿园应增加绿化面积,让幼儿感受到生命的活力。教师在布置教室和休息室时,要根据幼儿的身高采用合适的桌椅和床铺;在布置区角活动空间时,要合理分区,并采用材料隔断公共区域和私人区域。同时,教师可在公共区域放置毛毯、枕头等生活物品,为幼儿营造轻松的氛围,让幼儿在该区域能放松自己。除了幼儿园要创设良好的生活环境之外,家长也要重视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为幼儿树立学习的榜样。当幼儿出现不良情绪时,家长应引导幼儿正确调节情绪,让幼儿拥有积极健康的心态,进而提升幼儿的情绪调节能力。
2.创设平等宽松的心理环境。在日常教学与活动中,教师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以积极、乐观的情绪感染幼儿,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幼儿。在幼儿犯错时,教师应根据幼儿的性格特征,采取不一样的教育方式。例如,对于性格内向的幼儿,教师首先要给予肯定,然后委婉地指出幼儿的错误,并鼓励幼儿改正错误。而对于外向、调皮的幼儿,教师可明确指出错误并稍加批评,促使幼儿改正。在幼儿与同伴交往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幼儿的交往方式,及时给予指导,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并教会幼儿调节情绪的方法。
(二)充分利用一日生活
幼儿的喜、怒、哀、乐等情绪都体现在一日活动中。因此,教师在一日活动中要仔细观察,及时回应幼儿的情绪,并借助游戏、活动的形式教会幼儿调节情绪的方法。比如,在开展户外游戏时,教师可设计有关情绪调节的角色扮演游戏,让幼儿扮演游戏中的各种角色,体验角色原有的情绪状态,让幼儿学会换位思考,从而理解别人。在午餐和午休活动中,教师可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表扬用餐和午休表现良好的幼儿,并引导其他幼兒向这些幼儿学习。在课外交往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当幼儿之间发生争执时,应引导幼儿正确思考,增强幼儿调节自身情绪的能力。例如,当幼儿因玩具发生争执时,教师可引导幼儿思考对方的想法和情绪,引导幼儿换位思考,培养幼儿的共情能力,帮助幼儿调节自身的情绪。
(三)充分利用绘本故事
绘本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和丰富多彩的插画可以有效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个性特征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情感教育类绘本,并通过角色扮演、小组阅读等方式,让幼儿掌握表达情绪的正确方式,培养幼儿的情绪调节能力。例如,教师可让幼儿阅读绘本《生气汤》,帮助幼儿宣泄和排解愤怒的情绪。教师还可借助绘本《各式各样的脸》,制作幼儿园情绪表,帮助幼儿认识喜、怒、哀、乐等各种情绪,并引导幼儿调节自身的情绪。此外,教师也可借助绘本《我很害怕》,引导幼儿讨论并表达自己对不同情绪的认识和看法,分享自己调节情绪的方法。
良好的情绪表达和调节能力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前提与保障,对幼儿有重要的影响。教师可为幼儿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和交往氛围,仔细观察幼儿在一日生活中的情绪表达,并引导幼儿调节自身的情绪。教师还可借助绘本故事,让幼儿获得调节情绪的经验与方法,逐步提升幼儿的情绪调节能力,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甘肃省嘉峪关市第二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