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依托传统节日开展幼儿德育工作

2021-01-24 07:06茅丹
幸福家庭 2021年19期
关键词:传统节日德育幼儿

茅丹

德育即道德教育。蔡元培先生说:“德育实为完全人格之本。”道德是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形成与发展起来的、人民共同生活的行为准则的总和。幼儿德育是指在道德教育的起始阶段,教师对3~6岁幼儿进行的个性教育和道德情感教育等活动,是培养幼儿良好品德行为的重要途径。

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的积淀,传承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传统节日内涵丰富、形式多样,例如,元宵节、端午节、清明节、重阳节、中秋节、春节等。这些传统节日寄寓了人们的期待,具有极高的教育价值。

教师要解放思想、更新理念,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抓住生活中的教育契机,深入挖掘传统节日的教育内涵,培养幼儿爱党、爱国、爱家乡、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提高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幼儿的个性化发展。本文讨论选择传统节日的方法,分析开展幼儿德育工作的原则,探索在传统节日中融入幼儿德育的途径。

一是贴近幼儿生活。陶行知认为生活即教育。在选择传统节日时,教师要基于幼儿的实际生活,结合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深入挖掘节日的教育内容,丰富幼儿的生活体验,提高幼儿的知识储备。例如,在中秋节活动中,小班幼儿欣赏了《嫦娥奔月》动画,彼此分享了月饼;中班幼儿观察了月亮的圆缺变化,亲自动手制作了冰皮月饼;大班幼儿听了《月亮姐姐做衣裳》故事,并进行了角色扮演活动。教师可以根据月亮这一主题,结合本班幼儿的发展情况,预设并生成一系列中秋节活动,帮助幼儿不断积累节日知识,深化幼儿对中秋节的认识,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二是根据幼儿兴趣。一方面,教师要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传统节日活动,在日常活动中细致地观察幼儿的表现,敏锐地分析幼儿的需求,准确地找到幼儿感兴趣的内容。另一方面,在分析幼儿兴趣、依据幼儿发展目标的基础上,教师要灵活地调整活动内容。例如,在清明节活动中,教师预设了了解清明来历、风俗体验等活动。然而,幼儿对踏青环节中的放风筝有浓厚的兴趣,于是,教师在原定谈话活动的基础上,生成了“制作風筝”和“亲子放风筝”等活动,这进一步拓展了幼儿的视野,增长了幼儿的兴趣,帮助幼儿充分体验了传统节日的独特魅力,促进了幼儿学习能力的提升,发展了幼儿的个性。

三是符合幼儿需要。传统节日中的习俗、饮食、诗词等内容都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如春节过年的由来、端午节屈原的故事。教师要满足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帮助幼儿了解历史,培养幼儿的爱国情感。在端午节,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划龙舟、踩高跷活动,提高幼儿肢体动作的协调性,增强幼儿的身体素质;在重阳节,教师可以开展登高、踏青活动,将幼儿带入田野、感受自然之美;在中秋节,教师可以让幼儿学习简单的诗词,聊文化、猜灯谜,丰富幼儿的精神世界。

传统节日与幼儿德育密切相关,教师要选择合适的节日内容,丰富德育工作的形式。例如,中秋节饱含了人们期盼家国团圆的美好祝愿,清明节寄托了人们缅怀先烈、祖先的崇高敬意,重阳节是后辈向爷爷奶奶表达爱意的良好契机。教师合理、恰当地开展传统节日活动,可以让幼儿学会感恩、珍惜美好生活,有利于激发幼儿的爱国热情,培养幼儿关爱他人的良好品质,促进幼儿社会情感的发展,从而提高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

一是适宜性原则。我国传统节日内容丰富,种类多样。对于幼儿来说,有些传统节日并不适合作为德育的教育内容,如七夕节。因此,教师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为不同年龄段的幼儿选择不一样的传统节日教育内容,以直观、生动、形象的教育方式,让幼儿理解道德教育的实质,激发幼儿的探索欲和好奇心,充分发挥传统节日的德育功能。

二是启蒙性原则。传统节日是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既体现了地方的习俗和特色,又凝聚了民族的精神和情感。因此,在开展传统节日教育活动时,教师要选择一些意义深远、内涵丰富的传统节日,通过讲述传说、唱歌谣、体验饮食、服饰展示等方式,挖掘不同传统节日背后蕴含的文化内涵。教师要注重内容的启蒙性,选择幼儿容易理解的内容,采用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培养幼儿的民族自豪感,帮助幼儿增强自信心。

三是科学性原则。在开展传统节日教育活动前,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熟悉相应的节日知识,备好教案,预设幼儿的各种情况,科学地推动幼儿德育工作的发展。传统节日是社会、历史、生活中的一笔宝贵财富,具有丰富的教育内涵。教师要确保节日知识的准确性,尊重幼儿的认知特点和发展规律,从幼儿的兴趣入手,循序渐进地开展道德教育活动,以增强节日活动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一是将传统节日融入游戏活动。游戏是幼儿日常的基本活动,是他们最喜欢的学习方式之一。教师可以利用游戏实施德育,让幼儿体验人际关系的和谐,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例如,在中秋节,笔者组织幼儿开展了“嫦娥奔月”游戏活动。幼儿在听完故事后对奔月很感兴趣,他们自发地开始准备表演故事。笔者鼓励幼儿自由分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幼儿一起讨论海报的细节和表演中的对话内容。幼儿自行准备游戏材料,自主搭配游戏材料,自主商量角色的扮演情况,这极大地发挥了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幼儿与同伴共同商议表演方式,在合作交流中彼此尊重、学会了接纳不同的意见。这有助于幼儿形成基本的社会行为规范,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二是将传统节日融入生活活动。杜威说:“生活的过程就是道德学习的过程。”幼儿年龄小,对事物的认识比较直观。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将传统节日活动和德育有机结合,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幼儿了解传统节日、接受道德教育。例如,为了增进幼儿对端午节的了解,让幼儿知道端午节的来历,笔者开展了“端午节”系列活动。在晨间谈话时,笔者介绍了端午节的来历,向幼儿讲述了屈原的故事。在活动室,笔者挂上了艾叶菖蒲,组织幼儿一起制作龙舟、在操场上玩赛龙舟。教师要深入挖掘生活中的教育契机,鼓励幼儿自主学习、自主发现,支持幼儿自己制定活动规则,在生活点滴中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品质。

三是将传统节日融入教学活动。幼儿德育活动是教师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的道德教育活动。这种教学活动可以是集体教学形式,也可以是小组的、个别的教学形式。例如,在元宵节中,笔者设置了自由讨论好玩的元宵节、观看踩高跷视频、自由尝试踩高跷、组织踩高跷比赛等游戏环节。这让幼儿既可以共同学习、相互交流,又能独立探索、勇敢尝试,让幼儿在体验踩高跷乐趣的同时,培养他们自尊、自信、不怕困难的品质。

四是将传统节日融入家园合作。《纲要》指出:“幼儿园应加强与家庭、社区的密切合作,要积极创造条件,让家长认同、支持、参与幼儿园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教师要充分挖掘传统节日的教育意义,利用家长资源,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以笔者所在幼儿园为例,在春节期间,幼儿园邀请家长和幼儿一起参加了“迎春节期末庆典”活动,安排家长代表为幼儿讲述了有关年的传说,组织幼儿表演了精彩的节目,并鼓励幼儿将春节的祝福送给社区居民,实现了幼儿园、家庭、社区的相互融合、和谐发展。

教师要将丰富多样的传统节日活动和幼儿园德育工作有效结合,利用幼儿对节日的兴趣,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让幼儿从不同角度感受节日的意义,培养幼儿的爱国情感,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发展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引导幼儿在传统节日活动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作者单位:南通市海门区余东福兴幼儿园)

猜你喜欢
传统节日德育幼儿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