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积极语用的语文教学

2021-01-23 00:54李政涛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21年1期
关键词:言语建构文本

李政涛

何为语文?这是一个本体性也是一个前提性问题。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实施语文教学的哲学基础。有了明确的认识,语文教学的目的、任务才会更清晰,实现方式才会更科学。

然而,多少年来,对这个问题的讨论各抒己见,莫衷一是。课标这样定位:“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一定位引发了新一轮语文课改。每一个有专业自觉的语文教师,都会以此为契机,加大反思力度,展开有益探索,积极建构属于自己的语文教育哲学。

魏星老师是一位有专业自觉的教师。他最近出版的《语用:语文教学的新坐标》及《魏星:言语生成律》,标志着他已经建构出了自己的语文教育哲学。他“回望历史”“回到常识”,并在新的语言学视野和多元文化背景下思考,得出“语用能力是语文素养的核心”的结论,进而给出深度教学“就是探究言语生成的过程和规律的教学”。作者进一步认识到:“言语的生成,也是‘道’的生成。语言的丰富像‘道’的繁衍一样,衍生、再生、化生、生长……言语的生长是有机的,它不停息地确认生命的存在。”正是从“生命的存在”“人的完成”这个教育原点出发,魏星以自己的话语和实践方式,回答了“何为语文”这个问题,并尝试建构基于语用的深度教学新坐标。书名中的“坐标”,这也是我所追求的独属于语文的教育价仇或育人价值,或是实施语文教学的哲学基础。

按照这样的坐标方向,魏星和他所带领的团队开始了颇为大胆的探寻,鲜明地提出了“语用教育观”,即言意共生的本体观、个体内生的生本观、活动创生的实践观、有无相生的哲学观、生生不息的生命观。这里暂且不讨论这些主张能否站住脚,但我必须要说,教师敢于运用理性反观自己的教学实践,找到原创性的、富有個性的教学主张,这在当代教师群体中是不多见的,因而是难能可贵的。教学主张不能停留在“意气用事”“自以为是”“自说自话”的层面,它必须要基于实践,充分说理,严密论证,并进行有效的建构。让我惊喜的是,魏星的理论视野比较开阔,这些主张不仅能关照现实,而且分析深入,具有一定的穿透性而理论一旦穿越实践,便显示出生命的活力和理论的力量。在“语用教育观”的范畴下,从教学理念到教学策略,从教材解读到教学设计,从课堂智慧到教师专业成长,一步步下来,建构出一系列语文教学新思维。虽然不像学术著作那样体系森严,但各个部分相互映照,相互支撑,核心观念一以贯之,显示出扎实的研究功力。作者善于在原点上思考,对好多问题的认识非常清晰,如对文本和阅读教学的认识:

“我们可以把文本当作两种不同的存在:一是已说的话语,即已经成为现实的东西、静态的东西,学习基本的字、词、句、篇知识;二是在说的话语,就像一眼喷涌着的活泉,正在成形的状态之中,跳跃着生命的活力,等待着读者与它对话时文本有不同的认识,必然套导致不同的阅读观前者是接受性阅读,后者是对话性阅读。语用教学强调把儿童看作文本意义的生产者,在对话中生成教学意义。”

又如:

“教学一篇课文,主要关注两点:一是文本言语的生成,揣摩作者是如何表现情思的,内在的言语生成规则是什么;二是儿童言语的生成,思考如何以课文为载体发展儿童的语言。要完成文本价值向教学价值的转变,就必须站在儿童视角,找到作为催化剂的‘酶’,以唤起学生的惊异感和想像力,催生言语的理解、运用。”

在《语用:语文教学的新坐标》这本书中,像这样理性、生动且富有个性的语言还有很多。魏星老师坚持以自己的视角、自己的语言方式表达对语文的理解,体现一种可贵的创新品格。

认识着的实践是美丽的。我最欣赏的部分是案例部分,作者用多个教学案例微观分析自己如何以语用思维设计与实施教学它让我认识到,这本书是在教学田野行动中自然生长出来的。个案研究涉及诗歌、散文、小说等各种谍型,是“语用教学”的最好诠释。每个课例分为四个部分来介绍:文本言语生成的解密;儿童言语生成的预设;课堂言语生成的实态;教后的言语生成从这四部分能清晰地看出教者的思维,先是分析文本的原生价值,再从学情视角思考如何转化,进而展示师生共同创作的课堂作品,最后是反思性的“后教学”。不难看出,魏星老师将每节课看成是一次语用活动,“它不是一出已经定稿的剧本,而更像是一部不能画上句号的手稿,一直处于自我校正、自我完善的动态发展之中”。相对于前面的理论表述,这一章的语言风格非常浅近、活泼。如果读者对课堂感兴趣的话,我建议可以先研习这些课例,再“瞻前顾后”进行阅读,逐步建立整体性认识。

以新的坐标实现教学转型,关键在于语文教师自身。语文教师要坚持读书、实践与写作,不断提升教学气质与实践智慧,踏上幸福的言语人生之路。“作为一项为孩子打底的工程,语文教育天然需要教师具有一种高远的精神,一种充实而圣洁的灵魂,一种虔诚而温馨的情怀和追求完美人生的信念。”其实,魏老师自己就是这样的人,他从泥巴村一路走来,孜孜追求语文教学之道,努力地在“接着说”中,“自己说”“说自己”,最终“成为我自己”书中提出的结构性独特理念和实践策略固然使人心动,而充溢全书的高远的教育理想以及热爱语文、挚爱儿童的情怀更让人感佩。

当然,魏星老师及其团队的语文理念和实践,只是语文课改大潮中的“这一个”。书中的一些观点难免有偏颇、肤浅之处,也有一些研究领域需要补充(如缺少识字、口语交际教学等),但我相信:每一个“这一个”都有其典型性与独特价值。只要认真阅读魏老师的“这本书”,我相信可以从中获得多方面的启迪当代中国的语文教育教学,也将可能因为“这本书”的出现,而有了新的风景、新的前景。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责任编辑

田晟

猜你喜欢
言语建构文本
多元建构,让研究深度发生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反”教语文 破解文本言语形式
《世说新语》中的“言语”趣味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