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显
(山东钢铁集团日照有限公司,山东 日照276800)
某轧钢厂3500炉卷产线轧机前后各有1台卷取炉,当生产薄规格产品(4~25 mm)时需要卷取炉参与轧制,其主要功能是保温且减少钢板温差,保证钢板的性能均匀性。因设计存在缺陷,当炉门处于高位时,卷取炉炉壳与炉门之间仍然存在高度约450 mm的间隙(卷取炉正常工作时炉内温度约为950~1050℃),通过该处间隙散发的热量导致温度异常升高,可达400℃。活套辊在平轧时正位于炉门间隙处,高温直接影响活套辊上辊的正常工作。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上辊发生多次故障。活套辊损坏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密封损坏造成内冷却水直接进入轴承,导致轴承损坏,进而活套辊上辊成死辊;二是活套辊设计位置不合理,活套辊上辊单侧受高温影响,平轧时活套辊不转动,易发生变形损坏。
在活套辊投用的2 a时间,轴承损坏次数多达8次,辊体变形次数多达3次,累计影响卷轧时间超过40000 min。针对活套辊上辊频繁出现故障的问题,针对活套辊上辊本体的设计提出优化思路。
使用卷取炉时,卷取炉的1#炉门下降到一定位置引导钢板进入卷取炉,卷取炉的卷筒槽对1#炉门,夹送辊对齐卷筒槽,准备穿板。卷取炉卷筒槽开始加速,进行卷取。卷取炉加速时,2#炉门和3#炉门降下来。在道次末尾,轧机和卷取炉降速,出口夹送辊降下来,钢板末端停止在出口夹送辊。炉卷轧机的出入口侧导板用来引导钢板。反转道次重复这个过程。卷取轧制通过交替前进和反转道次进行,直到最后一道次在前进方向。其中活套辊布置在卷取炉和轧机出入口侧之间,卷轧时上辊起助卷辊作用,活套在夹送辊和卷筒之间稳定和抑制张紧力激增。
活套辊主要由摇臂、上辊、液压缸等原件组成,上辊设计为空心辊,里面有一内胆通冷却水,辊体单侧壁厚仅为25 mm。上辊无驱动装置为自由辊,靠螺栓把合在摇臂机架上,液压缸的上下动作带动摇臂和上辊的位置调整。卷取炉炉门由3个独立动作的炉门组成,其中1#和2#炉门有销轴连接,存在连锁控制,即1#炉门落到底位2#炉门才可上下动作,2#炉门处于高位时1#炉门才可上下动作。平轧时炉门靠液压缸带动处在高位,钢板可顺利从炉底经过。
针对活套辊上辊频繁出现故障的问题,现场首先针对炉门与炉壳之间的间隙进行优化。根据现场环境重新设计隔热装置,材质为耐热不锈钢,在隔热装置内侧焊接锚固钩固定陶瓷纤维模块,防止隔热装置变形。将隔热装置焊接固定在炉壳上方,阻断高温对上辊辊体的不利影响,进而避免上辊出现故障。使用半个月后,又暴露出新的问题:一是在卷轧过程中因为隔热装置的存在,导致钢板极易碰到该装置,影响钢板上表面质量;二是虽然有陶瓷纤维模块对装置进行高温保护,但高温下还是出现了变形;三是隔热装置为焊接固定,高温工况下必须定期检查补焊,但频繁停炉会对卷取炉耐材及卷筒造成不可逆的损伤,降低两者使用寿命,难以实现。
针对活套辊上辊本体的设计提出优化思路。初始设计操作侧轴承座共有6件水封,2个干油润滑点。水封损坏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润滑不足,高温下橡胶产品易发生变形甚至碳化。优化水封数量和装配位置,将水封数量从6个增加到8个,密封重新选型,密封性好且耐高温氟橡胶为首选。最后一道密封的唇口方向向外,一旦密封出现损坏,可防止冷却水大量进入。同时增加干油润滑点数量,由2个增加到4个,保证润滑充足,也可减轻密封的磨损。二是增长操作侧内杆,在水封边缘处增加Φ30引水孔,一旦水封出现损坏,冷却水可沿引水孔排出,避免进入轴承。三是彻底解决上辊辊体变形的问题,辊体变形的根本原因是受热不均,当活套辊不工作时,活套辊单侧靠近炉门间隙,一侧温度过高,长时间容易发生变形。在上辊传动侧增加气动马达,马达固定在摇臂上,以缓慢均匀的速度带动活套辊上辊,使其未卷轧时也可以均匀受热,避免发生变形。
通过优化,解决了活套辊频繁发生故障的问题。通过密封数量,型号以及安装位置等优化,解决了轴承因进水导致的损坏,保证了润滑和冷却的良好运行,有效提高了其稳定性。通过对活套辊上辊动作方式由被动改为主动的优化,保证了辊体的均匀受热,结合冷却水的良好运行,辊体因受热不均导致的变形问题得到根治。截止到2021年5月份,活套辊损坏次数仅为1次,对比2020年同期的4次,其稳定性大幅提高,设备使用寿命大幅延长,减少了备件更换数量及频次,降低了吨钢成本,提高了产线卷轧比,效益同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