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琍 于生德 周颖花
摘 要:随着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课改的日益完善以及“双新”的推进,体育教师的专业成长有了更为明确的目标和要求,作为引领体育教师成长的学校体育组建设理应求创新、重改革、创高效。但从上海高中体育专项化课程实施至今的情况分析来看,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教师们各自为战,缺乏合作教研探究的精神;教师专业特长与专项化教学不完全匹配,且专项业务能力增长速度较慢,影响教学效果;教研组教研活动模式相对单一,缺乏教研有效性;体育教师只注重专项教学而忽视教学基本功的再提高等。在海派体育文化教学实践影响下,在上海市第四期“双名工程”高峰计划体育基地主持人俞定智老师的指导下,探索了一些促進体育教师专业再发展的策略,以期能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高中体育专项化;教研组;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21)10-0069-03
为改进与完善学校体育教育教学体系,2012年初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着手实践探索高中体育专项化课程改革,在系统总结试点学校的实践经验基础上,推行了本市高中体育专项化课程改革的部分专项课程大纲。上海市七宝中学作为第三批高中体育专项化课程改革试点校,于2016年开始践行高中体育专项化课程教学。体育教研组根据《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课程大纲》的基本要求、学校体育特色、场地设备条件以及体育教师专项特长,兼顾学生的运动兴趣和技能基础等,开设了5种专项8个专项教学班,并制定了七宝中学专项化课程教学的实施方案,撰写校本课程。
一、厘清专项化课改教学实践中的若干问题
七宝中学在专项化课程大纲指导下,通过五年的教学实践,逐步探索校本化学材,同时建立了相关的专项化管理制度与评价体系,为专项化课程在我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但在实践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教研组在建立中青年教师成长激励机制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段目标不清晰,自我职业规划不明确;体育组老、中、青三代体育教师之间缺乏衔接式培养;缺乏有助于组室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相关激励机制等。
(二)教研组教师专业特长与专项化教学不完全匹配,教师的专业能力有待提高
高中专项化要求依据学校场地器材设施设备以及教师专业特长等条件进行课程设置。但因学校发展与体育课改的历史缘由,一些体育教师的专项特长并不能完全符合专项化课程实施的要求。
(三)随着专项化课程的不断推进,原来的教研组教研模式已不能适应新时代学校体育的发展
专项化课程要求同类项目(大球、小球、操武/舞等)教学的教师,应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相应的学年计划、学期计划、单元教学计划以及课时计划等,需要有能体现系统性与衔接性、整体性与局部性,并能体现一种专项运动的横向以及纵向知识技能与发展的架构。所以,改变教研组的教研形式、教研路径以及教研内容对高中体育专项化课程改革的成效有着重要的意义。
(四)专项教学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很多教师尤其是中青年骨干教师力量,在专项化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关注学生专项技能与体能的发展,忽视了体育“育人”的根本功能,以至于“专项教学”极容易变成“专项训练”,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因此,除了专项技能外,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仍然要重视,如语言表达、口令组织等常规教学基本功,还有教学设计、课堂观察与解决问题、课后反思及思维创新、形成科研等深层教学基本功。
二、基于高中体育专项化的体育教师再发展策略
面对这些问题,体育教研组将如何帮助教师的专业再发展,以更好地适应新课标的要求,进一步推进高中专项化课程的改革与实施?我们尝试了以下策略促进体育教师专业再发展。
(一)核心与制度引领,提升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源动力
1.核心引领建组风
教研组的发展离不开校领导的支持与教研组长的引领,他们作为教研组发展的核心,为体育教师的发展做顶层设计[1]。比如,对新引进教师要求狠抓基本功,全面提升专业素养,二年内组室内部考核,三年内要在全区积极开设公开教学与其他业务展示;中青年教师是教研组的核心骨干力量,要求他们积极参与市区级各项评比展示或研讨交流活动,积极参加市区级教育人才的评选;中老年教师是教研组的“瑰宝”,要求既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还要指导1~2名中青年教师,做好规划,积极培育;另外,组室教师齐心协力,共同分担各项校体育工作,形成良好的教研组发展氛围,提升组室凝聚力与影响力(图1)。
2.制度引领激动力
教研活动不应只是走过场、重形式,应形成多元的制度和多样的交流,制度可以培养教师主动的意识,指导教师参与学校体育的各项工作,激励教师的教学行为。交流可以促进教师主动的思考,创新教学方式,创造教学形式。多元的制度,譬如,职称晋升制度、公开教学制度、科研制度、校本化制定与实施制度、专项运动队带训制度等。多样的交流,譬如,青年教师之间的交流、青年和中年教师之间的交流、跨学科的教师交流、跨区域的学科交流等。由学校领导与教研组共同制定与管理,纳入每位教师的专业发展规划中,保障与激励教师主动实践、勤于交流,切实有效地成为打造团队凝聚力、激励教师的源动力[2]。
(二)多种形式的融合,提供体育教师多样的学习途径
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课程实施以来,各个学校因为种种原因,专项化执教教师并不全是专业出身。因此,学习是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建设高中专项化课程背景下的学习型体育教研组,是当务之急且是必要的发展方向。学习型教研组的落脚点是体育教师个体,根据课程实施目标的要求,在积极参加市区各级各类专业培训之外,注重校内团队学习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图2)。
(三)改变教研形式与内容,促进体育教师专业再成长
随着高中体育专项化课程的全面实施,以年级为单位的备课组教研活动的形式已经不能满足教学需要。因此,成立各专项备课小组,既体现了专项化课程的实际需要,也有利于教师系统地开展课堂教学,从而有助于学生高中三年系统地接受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
1.改变备课组备课形式,促进体育教师备课教研的针对性
为保证高中体育专项化课程的有序有效开展,学校将原有的以年级组为单位的备课组形式调整为以同类型专项运动为单位的备课组形式展开活动,并设立大球类、小球类和操武/舞类三个备课组长。这样形式的备课活动,便于对同类型专项运动项目从学段、学年、學期、单元与课时进行整体规划,进而贯彻“纵向保持系统、横向保持统一”的基本原则以实施课堂教学的任务。因为同一类项目,也有利于教师相互观课与交流研讨,不断提高教学效果,切实提高备课组活动的针对性。
2.聚焦结构化,促进体育教师教学能力再提高
结构化教学是当下教学的主流思想,它是对教育教学的一次重要改革,也是对教学现状问题提出改进的一个重要举措和要求。比如,在大球类专项备课组活动中应关注学习结构化教学的基本要素,梳理个人技术与战术之间的联系、运球与传球技术的结构组合在实际比赛中的运用等,重构出一套基于结构化的单元教学设计的内容,以促进学生的学习有效性,进而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各专项备课组当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开展基于“结构化”的单元教学设计的研究,并将备课组的教研活动变成系统、完整的教研活动,即这一次备课组活动是上一次备课组活动的延续,每一次的备课组活动内容构成了整个学期完整且富有紧密联系的框架。形式上呈现“递进式”,内容上体现“结构化”。这种备课组活动改进的方式对改变传统教研带来的滞后和不足有积极作用,对“双新”推进过程中教师开展深度学习、促进教研活动成效有着深远的意义。
(四)夯实体育教师基本素养,提升专项化教学实效
随着高中专项化课改的推进,体育教师不仅要在专项技术领域不断成长,同时也应在教学基本素养方面全面发展,主要表现在口令示范、语言交流、教学设计、问题解决、创新思维和教学研究等六个方面。在教研组活动中组织体育教师开展教学基本素养的学练对有效开展专项教学、助力专项课程高效落实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1.口令示范能力
教研组活动中应关注体育教师口令与动作示范能力的培养,这是一名体育教师应有的最基本的能力。然而,在专项化教学过程中,很多体育教师在这些方面存在着不小的问题,学生对教师口令反应迟钝,教师动作示范不到位不规范以至于学生依样“画瓢”。所以,提高这方面能力,可以有效改善体育教师教学形象、教学魅力和教学效果。在教研活动中,可以请在这两个方面能力突出的教师带领大家进行每次20分钟的集体操练,以帮助教师们提高改进意识,夯实体育教师基本素养。
2.语言交流能力
良好的语言交流能力能使学生控制心理情绪,激发学习兴趣,促进主动学习与有效学习。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主导,沟通交流能更好地体现师生平等以及“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所以,培养体育教师的语言交流能力尤为重要,可在日常教研组活动中,通过教师轮流主持教学情景的实践活动进行模拟上课,然后教师们共同交流提出意见,以此切实提高体育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
3.教学设计能力
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没有预先设计的教学将会问题重重。教学设计的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通过长期的实践才能逐渐提高。在教研组活动中培养教师的设计能力,可以按专项化项目有计划地组织教师轮值主持教学实践研讨,改变以往单元教学设计的简单化思路,注重结构化的单元教学内容设计,强调有情境有创意、有组织有教案、有思考有交流,逐步提升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
4.问题解决能力
主要产生于课前设计和课堂教学过程,这就对教师课后反思的能力提出了要求,既要能发现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又要有解决问题的策略,这需要体育教师具备较好的专业知识能力以及良好的教学观察力与逻辑思维能力。首先,通过观课、评课的教研组交流研讨活动,提升教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能在不同项目间,为彼此间的取长补短、开拓思路、发现与创新提供条件。其次,要求每位教师就发现的问题,结合自身专项教学与实践体验,撰写教学案例,提升对问题理解的深度,为进一步解决问题提供帮助。再次,开展同课异构的教学研讨活动,深度挖掘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实现学生发展学科核心素养提供重要的保障。
5.创新思维能力
体育教师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样需要不断的实践才能提高。创新首先是意识,然后才是积极主动地实践与尝试。创新是课程得以良好发展和延续的动力,创新的根本是积极思维、勇于探索与实践。在教研组活动上培养教师的创新思维能力,可以以“情境式教学”为条件,组织进行“教学片段设计大赛”的评比活动。每个专项化教师根据自身的教学实际,选择一个教学内容或教学单元参加。比赛要求体现教学内容的结构性、场景设计的新颖性、教学组织的严谨性、运动负荷的适宜性。每次活动后,组织教师们进行点评打分,以此激励教师积极开拓思路,主动开发教学资源,积极创新与追求高效的教研精神。
6.教学研究能力
教学研究是体育教师从事课堂教学改进的重要手段。首先,组织开展教研活动是提高体育教师教学研究能力的重要途径。首先,可以通过组织教师说课、集体备课、上课、教学案例研讨、评课以及教学理论培训来养成和提高教师教学研究的习惯和能力。其次,每月要求组室体育教师进行1~2篇教育教学论文的阅读与理解,是促进教师思维开拓、研习技法的有效手段。再次,关注时事与教育教学的态势,深度学习新课标新教材,挖掘新时代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必要及核心问题来拟定教育教学研究的相关领域,促进体育教师养成教学研究的习惯,提高教学研究的能力。
教研组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提升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体育教师不仅可以从每次的教研活动中获取更多的体育教育理论知识,知晓更多更新的教育发展态势,教研活动更是体育教师更新观念、提高技能、磨炼意志、健全师德的培育基地。
(1.上海市七宝中学 201101)
(2.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大境中学 200011)
(3.上海市高行中学 20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