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维煊 章秋香
“双减”政策落地以来,社会培训机构加重中小学生学习负担问题得到很大的改善,学生睡眠时间、运动时间、阅读时间、发展兴趣爱好时间等都得到了相应提高,“双减”政策不仅深受学生的欢迎,也让很多家长为之鼓与呼。但是,由于部分家长家教能力欠缺,孩子放学回家后,不知道该如何陪伴孩子,无法跟孩子进行身心互动,无法对孩子实施生活教育,没有能力对孩子进行人生观引领,也没有能力检测孩子的作业及学业成绩。面对“双减”这一促进教育公平及改变青少年学习状态的利好政策,许多家长的态度却较为复杂。
家长对“双减”政策的态度
本学期开学初,恰逢“双减”政策落地满月,笔者对江苏省北部某市做过针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家长的调查,发放问卷1 000份,收回问卷997份。对问卷进行统计及分析后,归纳出家长对“双减”政策的态度大致有以下三种。
(一)非常支持“双减”政策
从问卷统计结果看,93.2%的家长认为“双减”是有利于学生成长的好政策。家长支持这一政策的原因主要源于:1.“双减”政策能让日趋白热化的课外培训降温;2.减少课外补习能极大减轻孩子的学习负担和家庭的经济负担;3.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后能让孩子有更多时间进行体育运动、阅读课外书、发展兴趣爱好、感悟自然、体验生活、培养生活技能。在非常支持“双减”政策的家长中,大多对“双减”后的学校教育提出了建议,有47.6%的家长对“双减”后家庭教育中自己应尽的职责做出了规划。
(二)支持“双减”但却持怀疑态度
学生减负并非新鲜话题。多年来,给学生减负的呼声一直很高,但学生的负担不但没有减下来,反而还呈现出学习负担越减越重的情形。面对此次力度空前的“双减”,部分家长在欢呼的同时也持怀疑态度。问卷调查显示,对该政策是否能够长久落地持怀疑态度的占35.6%。有些家长担心“双减”不能长期落实;有些家长认为,只要存在升学竞争,学生负担就减不下来。
(三)“双减”政策发布后焦虑倍增
调查显示,“双减”政策发布后,焦虑倍增的家长并非少数,占比19.8%。对孩子具有普惠意义的“双减”政策,为何会让家长焦虑倍增呢?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部分家长家教能力欠缺,在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把一切教育职责都推给学校,自己当甩手掌柜,当孩子没有课外补习班可上时,面对与孩子在一起时间的增加,部分家长由于陪伴能力薄弱而倍感焦虑;二是面对课外补习班停办及学校作业减少,很多家长担心孩子会落后于他人,他们开始到处打听一对一辅导的行情和师资。但一对一辅导的收费却远高于课外辅导班,会进一步加大家庭的经济负担,致使家长倍感焦虑。
家长在“双减”政策落实中的重要作用
任何教育活动,都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特别是涉及学生减负问题,没有家长的积极配合,任何形式的减负都难以有效实施。以“双减”为例,“双减”的意义并非是力度空前,而是随着很多课外补习机构停办导致的教育结构的调整,是学生在家时间增加导致的生活及学习方式的调整,是家长亲子陪伴时间增加导致的教养方式的调整,是教育向家庭回归后,对学校、家庭及社会各方教育责任的调整,是学校减少作业后教学的调整。
在以往较长时间内,放学后及星期天、节假日,孩子基本上是在各个补习班中奔波,家长更大的作用接送。“双减”后,孩子放学后大多数时间要和父母一起度过,父母的亲子陪伴能力及家教能力,对“双减”能否长久落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长在“双减”政策落实中的重要作用主要有3个方面。1.为孩子提供量身定制的亲子陪伴,陪伴并非只是在场,真正的亲子陪伴是父母基于孩子的成长需求,与孩子进行身心上的互动;2.对孩子进行生活教育,在知识教育上,学校的作用是巨大的,但在知识教育之外的其他教育,例如:劳动教育、人生观教育、生活教育等,家庭是重要的教育场域;3.用“身教”影响孩子,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不仅仅是学业的辅导,不是喋喋不休的说教,更不是把孩子的一切都看在眼皮底下的严格约束,家长的生活态度、生活品质、自律能力、敬业精神等,是对孩子无言的教育,身教对孩子的影响远大于言传。在“双减”落实过程中,如果家长能够很好地发挥以上三个作用,“双减”政策一定会长久落实好。
如何以家长的“四增”促进孩子的“双减”
从2021年7月24日“双减”政策发布,到2021年10月23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家庭教育促进法》,家庭教育不仅仅是“家事”,而是“国事”,任何教育教学内容及环节都离不开家庭教育的深度参与。要想孩子得到真正的“双减”,家长还需在“四增”上下功夫。
在“双减”过程中家长要自我加压
目前来看,随着学生作业量的减少,随着各项课外活动的增加,学生在校内的学习负担并不重,“双减”能否真正实施的关键是校外。如何让学生的校外负担减下来?其重要的责任人是家长。所以,家长一定要自我加压,深刻领会国家政策的意义,规划好孩子的课外生活,为孩子提供高质量的家庭教育,切勿在“剧场效应”的带动下,再去为孩子寻求其他形式的课外辅导。只有家长认清自己的责任,履行好自己的义务,孩子的学习负担才能真正得到“双减”。
增长知识储备让自己成为孩子称职的启蒙老师
随着国人受教育程度逐渐增加,家长的学历层次也在逐渐提高,但是,在陪伴孩子成长这条路上,家长永远都是一名学习者。家长必须要不断地增加知识储备,才能为孩子提供满足其需求的家庭教育,才能成为孩子称职的启蒙老师。家长需要增加的知识储备不仅包含学校教学中的学科知识,还包含哲学、社会学、科学、教育学、文学、管理学等综合知识。家长增长知识储备的方法包括:1.阅读,多看一些纸质的报刊及书籍,多看一些有精神营养的高品质图书,让自己成为博览群书的杂家; 2.参加文化活动,参观博物馆、到剧场观看高品质文艺演出、参加书友会研讨……让自己不落后于时代;3.坚持自学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并享受學习的快乐;4.不放弃自己的专业,坚持专业学习;5.经常与孩子的老师进行教育理念及教育方法的探讨。当家长具备实施家庭教育的知识储备时,才能避免将自己的教育责任外包给各种辅导班,才能让孩子从课外培训中走出来。
增强责任意识让自己成为孩子合格的监护人
目前,只育不养的家长不是个例,只养不教的家长也不是少数。部分家长把孩子成长的一切责任都推给学校,当孩子发生成长中的问题时,不但不反思自己,还去向学校问责。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即将实施的《家庭教育促进法》已从立法层面明确父母及其他监护人在促进未成年人全面健康成长过程中,肩负的道德品质、身体素质、生活技能、文化修养、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培育和引导的职责。家长应充分认识,孩子成长的好坏,家长才是第一责任人。孩子的品德教育、劳动教育、习惯养成教育等极大多数对人生起着奠基作用的教育,家长是重要的教育责任人。只有静下心来思考如何为孩子提供高质量的家庭教育,孩子才能从无休止的刷题及补课中走出来。
增大与孩子互动的空间让孩子感受世界的美好
“双减”后,父母与孩子如何用增多的时间实现良好的教育效果呢?家长应该思考如何增大与孩子互动的空间,丰富孩子的体验,让孩子感受世界的美好。家长与孩子互动的空间分两个方面,一是物理空间,二是精神空间。在物理空间上,经常与孩子一起走出家门,看看自然、看看环境的变化、看看四季的更迭、看看祖国的大好山河、看看社会文明的进展……通过增大与孩子互动的物理空间,让孩子看到更大的世界、看到更远的远方。在精神空间上,父母不仅要跟孩子讨论学习及成长中的问题,也要经常跟孩子讨论社会问题、哲学问题、科学问题、孩子的问题、大人的问题……通过增大与孩子互动的精神空间,拓展孩子的视野和精神格局。当家长与孩子互动的空间增大了,孩子不仅能从繁重的学业负担中走出来,还能在对世界的美好感受中增强对社会的责任感。
增加家庭的文化品位让孩子受到良好的熏陶
人是环境的产物。家庭成长环境影响孩子的一生。为了让孩子受到高质量的家庭教育,家长必须要在家庭的文化品位上下工夫。增加家庭的文化品位,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家庭干净整洁,一个乱糟糟的家庭很难培养出习惯良好的孩子;二是家庭有书香,有书香的家庭不仅仅是舍得花钱买书,重要的是家庭成员要有阅读的兴趣,将阅读当成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是家庭有墨香,家长有写日记、记读书笔记、写文章的爱好,对孩子产生的文化影响是巨大的;四是家庭人际关系和谐,每个人对家庭都有着较强的责任心;五是家长谈吐优雅、行为文明;六是家长生活乐观,无论遇到什么样的问题都能积极面对,充满正能量。一个文化品位较高的家庭,不仅会充实孩子的文化生活,也会让孩子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在良好的文化熏陶下,孩子在多元的教育中汲取营养,能有效避免把精力聚焦在分数的内卷化学习中。
通过与学校的合作提高家教能力
为孩子盲目报各种辅导班,家长的教育焦虑只是表象,其实质是家长教育理念的缺失及教育能力的不足。家长提高家教能力,不仅需要自身的学习与探索,还需要与学校及教师的合作。家长应该认真学习学校公众号、云课堂等媒体为家长提供的家教辅导课程;通过以班级为单位的家长会,家长应与老师及其他家长共同探讨家庭教育过程中面临的个性与共性问题;通过以班级为单位的家长微信群,探讨家庭教育方法;通过家长学校、家委会,深入思考和交流教育问题。
家庭,是孩子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第一任教师。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强化家长的教育职责,不仅是“双减”的需要,也是任何教育政策能否有效实施的关键,更是任何教育教学活动能否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所以,让家长增长知识储備、增强责任意识、增大与孩子互动的空间、增加家庭的文化品位,以家长的“四增”促进孩子的“双减”,是时代赋予家长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