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伟
(江阴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江苏 无锡 214400)
神经重症的患者病症处于危重状态,其神经功能和意识容易出现严重障碍现象,由此不能实现主动进食,进而造成其所需营养供应不足,不利于其病症的愈合[1]。临床上常常借助肠内营养的方式为患者提供营养,但是与此同时重症患者往往面临着极高的感染风险,其生命安全受到很大的威胁[2]。所以,在对患者实施肠内营养时,选取安全度更高、更有效的方式十分关键。此次研究就本院所接治的需要进行肠内营养的神经重症型患者展开,对其进行合理分组,分别实施经鼻胃管行肠内营养和经鼻肠管行肠内营养的方式,对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观察、记录和研究。
此次研究对象均为需要接受肠内营养的神经重症型患者,共计62例,入组起始时间是2017年09月,截止时间是2019年12月,以随机数字表法为分组原则对其进行分组,分别是对照组31例和研究组31例。对照组中男18例,女13例;年龄范围为36-67岁;平均年龄为(48.12±3.18)岁。研究组中男17例,女14例;年龄范围为34-69岁;平均年龄为(49.07±2.21)岁。两组上述一般资料的对比结果展现出了十分良好的均衡性(P>0.05),比较价值高。
入选标准:昏迷时长超过1个月,原发疾病被控制,病情稳定;未出现肺部感染现象;无需使用气管插管、呼吸机;无代谢类病症以及消化系统疾病;没有出、凝血的功能障碍。排除标准:接受过胃部切除手术、有胃镜检查禁忌;患有鼻窦口腔炎症、AIDS和免疫抑制性病症患者。
对照组实施经鼻胃管行肠内营养。主要内容如下:首先对鼻胃管插入的长度进行初步的测量,将液体石蜡涂抹在胃管外。让患者保持侧卧姿势,使用规范的手法插入,借助注射器将胃液进行回抽、注气,在胃泡位置听气过水声,保证胃管在胃里。研究组实施经鼻肠管行肠内营养方式。主要内容如下:借助胃镜或者常规方式将鼻肠管置入,同时借助腹部X线片检测其前端是否越过十二指肠空肠的位置。两组都使用短肽型肠内营养液,借助营养液泵实现连续泵注。注入之前要对营养液进行预加热,使其和体温相近。
比较两组肺部感染发生率,肺部感染评定标准:①发热、咳嗽、咳痰;②双肺呼吸音加粗或有湿性音;③X线胸片显示肺部感染;④血白细胞以及中性粒细胞增加。
以SPSS 22.0软件为基准对其中数据做出分析整理,通过百分数(%)的形式呈现肺部感染状况并行卡方检验,P值计算结果<0.05说明研究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对两组患者实施了不同类型的肠内营养方式后,研究组的患者出现的肺部感染状况较之对照组更佳(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肺部感染对比[n(%)]
危重病人为一类具备较高特殊性的病人群体,往往其身体内部的器官的功能都发生了一定的衰竭现象,存在着较高的危险性。在器官功能的改变期间展现着很强的应激性,程度较高时会展现出机体的代谢水平的显著提升,能够造成患者的瘦体组织的快速消耗,体重急剧下降。机体的营养水平快速降低和营养不良为重症患者所具有的现象。营养物质的缺乏,导致机体的恢复得不到能量的供应,以至于对患者的病症的愈合进行阻碍。
肠内营养方式是当下为重症类型患者提供营养的主要形式,其主要包括经鼻胃管与经鼻肠管两类[3-4]。因为患者的特殊性,其肠胃往往会出现功能紊乱的现象,由此,经鼻胃管喂养会出现腹胀、反流甚至误吸的现象发生,特别是患者处于平卧姿势,会提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出现的几率。相关研究显示,重症病人出现胃食管反流的现象的几率高达78%,十二指肠胃食管出现反流几率高达48%;因为肠内营养所导致的并发症的出现会使得患者的呼吸支持以及重症监护时长被增加,患者所面临的死亡威胁和经济负担也会提升。但是借助经鼻肠管形式进行营养的供应,由于其导管是以幽门为入口,进到十二指肠以及空肠位置,会大大的减少反流和误吸现象的出现。据相关数据显示[5],使用经鼻胃管形式进行营养供应的误吸出现率是46%,经鼻肠管的误吸率仅为6%,由此可见,在对重症患者的肠胃营养供应形式上选取经鼻肠管形式具备更高的安全度。
重症患者具有高消耗代谢,低合成代谢的特点,所以对于能为身体提供能量的营养需求量较高,然而,因为其不可实现自主进食,所以就需要借助外部输入方式来提供营养。肠内营养为临床中使用较为普遍的营养供应方式,但是在为患者提供营养的同时,还使患者面临着一定程度的感染风险。由此,选取具备高安全度和有效率的肠内营养方式具有重要意义。此次研究就本院所接治的需要进行肠内营养的神经重症型患者展开,对其进行合理分组,分别实施经鼻胃管行肠内营养和经鼻肠管行肠内营养的方式,对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观察、记录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实施了经鼻肠管行肠内营养的研究组较之对照组,其肺部感染率更低,安全度更高,展现出明显优势(P<0.05)。
综上所述,在对神经重症患者进行肠内营养供应时,选取经鼻肠管行肠内营养的方式,能够很好的降低患者肺部出现感染的几率,使得患者在安全的条件下获取营养,有助于病症的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