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共振与CT对急性颅脑损伤的临床诊断价值

2021-01-22 05:15杜雪峰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24期
关键词:颅脑血肿检出率

杜雪峰

(睢宁县人民医院放疗科 江苏 徐州 221200)

作为急诊科常见的急重症,急性颅脑损伤主要是指由于暴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头部而产生的颅脑组织损伤,其病情凶险、进展速度快,患者预后差,病死率高达30%~50%[1],患者多表现为恶心呕吐、意识障碍等,部分患者合并其他部位骨折及脑组织血肿,若治疗不及时,将会引发脑疝,给予患者早期诊断对于明确损伤位置、提高治疗针对性、增强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2]。CT、MRI是临床诊断急性颅脑损伤的常见手段,两者均能够对患者病情做出相应判断,但在不同部位检出以及不同大小病灶检出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为探究两者诊断急性颅脑损伤的价值,收集急性颅脑损伤病例60例,对比了不同诊断方式的价值,将结果做出如下汇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照纳入标准,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2月急性颅脑损伤病例共60例,其中男患者34例,女患者26例,年龄最大为78岁,最小为26岁,年龄均值为(53.63±4.72)岁,致伤原因:24例为交通事故伤,15例为摔到伤,11例为击打伤,8例高空坠落伤,其他2例。病理诊断结果显示急性颅脑损伤部位:颞叶21例、枕叶15例、顶叶16例、额叶8例。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患者经手术探查、病理学诊断均确诊为急性颅脑损伤[3];(2)患者及家属签订知情同意书,征得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3)患者年龄≥18岁;(4)于损伤后72h内入院,患者预计生存期≥6个月。排除标准:(1)临床诊断确诊为心肝肾功能疾病患者;(2)精神科疾病患者或存在精神障碍;(3)合并恶性肿瘤疾病或重要脏器官疾病患者;(4)存在语言交流沟通障碍、听力障碍以及无法配合研究者;(5)无法配合影像学诊断患者;(6)既往存在急性颅脑外伤史患者;(7)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

1.3 方法

CT诊断:采用东芝Activion16 TSX-031A CT(东芝医疗系统株式会社),将电压、电流参数分别设置为125kV、125mAs,窗位30~55。层厚、层距均以10mm为宜。矩阵参数为512×512,扫描3~4s。将颅底作为基线,行轴位扫描,然后实施颅脑周围平面扫描。针对可疑病变实施薄层扫描,调整层距、层厚为5mm。MRI诊断:CT扫描与MRI扫描至少间隔2h。采用安科OPENMARK3000磁共振成像系统(深圳安科高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采用SE标准序列,T1W1:TE、TR分别设置为20ms、500ms,层厚以6mm为宜,层距设置为1.0,矩阵为224×224,T2W1:设置TE为100ms,TR参数为2000ms,层厚及层距分别设置为3mm、1.0,矩阵为224×224。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涉及数据均在SPSS22.0版本软件包上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频数、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检出不同部位损伤情况比较

MRI组对颞叶、枕叶、顶叶、额叶部位急性颅脑损伤检出率分别为33.33%、23.33%、25.00%、13.33%,总检出率为95.00%,与CT组的75.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检出不同部位损伤情况比较[n(%)]

2.2 两组检出不同血肿厚度情况比较

病理诊断结果显示,60例患者中血肿厚度<1.5mm 23例,1.5~5.0mm 16例,5.1~8.0mm 14例,>8.0mm 7例。MRI组与CT组诊断>8.0mm血肿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MRI组检出<1.5mm、1.5~5.0mm、5.1~8mm血肿厚度显著高于C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检出不同血肿厚度情况比较[n(%)]

3 讨论

急性颅脑损伤在全身损伤中占15%左右,多伴随颅骨骨折,其创伤范围大、机体损害严重,容易导致患者颅内压升高、颅内血肿,部分合并脑水肿,尽管随着现代医疗卫生技术的发展,颅脑损伤致死率明显降低,然而其发病率、致残率仍居高不下。若治疗不及时或处理不当,将会造成患者死亡。CT是临床诊断急性颅脑损伤的常见方式,具有空间分辨率高、密度分辨率高等优越性,能够将颅脑及周围组织情况予以清晰的显示,成像速度快,但其在伴随少量积血、积液诊断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4-5],容易出现漏诊。MRI则是借助人体水分中的氢原子,激发强磁场脉冲并形成磁共振现象后,结合电磁波相关质子密度、流动效应等参数,通过计算机技术处理,获得图像,从而对病灶予以准确诊断[6]。MRI具有较高的组织分辨率与空间分辨率,能够对任意切层进行直接扫描,清晰显示出后位置病灶,对不同位置病灶具有较高检出率。尤其是DWI序列,其成像特点与TSE-T2WI有所不同,对组织中水运动扩散敏感性高,可检出组织微小变化及微观结构。以往有学者在研究中发现颅脑外伤应用 MRI 检查可以发现硬膜下微量的出血积液,外伤所致的深部脑实质、皮层及皮层下病灶数目的显示 MRI明显优于CT且显示范围大,且能检出CT难以发现的弥漫性轴索损伤病灶[7]。MRI对于等密度的硬膜下血肿、轻度脑挫裂伤、小灶性出血、外伤性脑梗塞等状况均有着较高检出率,整个检查过程具有无创性。需要注意的是该方法不适合躁动、不配合患者使用。此次研究MRI组对不同位置急性颅脑损伤总检出率达到95.00%,高于CT诊断,且对<1.5mm、1.5~5.0mm血肿厚度检出率明显高于CT诊断,体现了其诊断优越性。综上所述,核磁共振诊断技术具有无创性,对急性颅脑损伤检出率高,有利于实现对损伤部位及血肿程度的精准识别,为临床治疗提供借鉴,可予以推广。

猜你喜欢
颅脑血肿检出率
优化急诊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QCT与DXA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检出率的对比
安宁市老年人高血压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
硬脑膜外和硬脑膜下血肿相关知识,你应了解吗?
多脑池沟通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进展
长程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分析
PDCA护理模式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下呼吸道感染防治中的应用研究
护理多发性颅内血肿患者时需要注意哪些情况
脑出血患者急性期血肿扩大的危险因素临床分析
山东产品抽查:文胸婴幼儿服装不合格率居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