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丽娟,王绍刚,许 梁,黄爱娜(通讯作者)
(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影像科 江苏 南通 226006)
颈动脉蹼为动脉壁的腔内突起,通常位于颈内动脉起始部。既往报道的颈动脉蹼大多数采用传统的血管造影检查[1],近年来,颈动脉蹼CT方面的相关报道逐渐增多[2-5]。国外多项临床研究发现颈动脉蹼与年轻(<60岁)女性患者反复发生的缺血性脑卒中有关[3]。目前,颈动脉蹼被证实是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危险因素。但由于颈动脉蹼罕见且结构特殊,影像科医生对其认识不足。为减少颈动脉蹼的漏诊及误诊,本研究采用256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MPR)分析颈动脉蹼的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表现,探讨256多层螺旋CT MPR对颈动脉蹼的诊断价值。
回顾性分析2013年—2020年于本院行头颈部CTA检查拟诊为颈动脉蹼的10位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10例中3例临床诊断TIA;3例脑梗死入院;1例帕金森入院;1例临床诊断脑血肿入院;1例临床诊断左侧内听动脉血栓形成;1例胆囊炎入院。4例糖尿病史。4例高血压病史。1例冠心病史。9例均无吸烟、喝酒史,1例有饮酒史。化验指标:入院时4例血糖增高,其余6例血糖正常。1例低密度脂蛋白:3.35mmol/L,3例甲状腺功能减低,其余9例血脂、7例甲状腺功能均正常。3例行颈部超声检查者,2例双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椎动脉未见异常,1例双侧颈动脉粥样硬化。9例行头颅MRI或CT检查示两侧大脑半球多发腔梗,其中1例左侧顶叶及半卵圆中心新近腔梗,1例示左侧丘脑血肿破入脑室系统及蛛网膜下腔;1例行CT及MRI检查示颅内未见明显异常。
采用飞利浦256层iCT进行扫描,使用智能跟踪触发技术。扫描范围为主动脉弓到颅底水平,扫描方向为足侧向头侧方向。于主动脉弓水平设感兴趣区(ROI),阈值为120HU。注射器使用Medrad双筒高压注射,开始经肘正中静脉团注碘比乐(370mgI/ml),流速4.0ml/s,注射剂量0.7ml/kg,然后用30 ml生理盐水注射冲管。扫描参数如下:使用120kV管电压,使用250mAs管电流,算法重建使用iDose4。
由2名有10年以上诊断经验的影像科医师在PACS工作站达成一致,共同阅片,在0.9mm层厚横轴面图像上进行图像观察。描述10例患者头颈部CTA的VR、MIP、MPR重建(包括矢状位、冠状位)以及横断位薄层CT表现,观察颈动脉球有无扩大、病灶局部有无钙化,头颈部动脉有无动脉粥样斑块及管腔狭窄。
10例颈动脉蹼患者年龄48~81岁,其中6例女性,4例男性。共有13处颈动脉蹼,8处位于右侧,5处位于左侧,其中3例位于左侧,1例位于右侧两处,2例左右两侧各一处,4例位于右侧。10例颈动脉璞的CTA MPR重建及横断位薄层CT表现详见表1及图1~图7。10例颈动脉球均未见扩大,局部均未见钙化。其中1位患者2年后CTA复查示右侧颈动脉蹼大小、形态无变化。4例患者头颈动脉未见软、硬斑块,管腔未见狭窄,5例患者颈内动脉颅内段多发钙化斑块,管腔轻度狭窄,余均未见管壁斑块及管腔狭窄。1例合并烟雾病,颅内动脉硬化。
表1 10例颈动脉璞的VR、MIP、MPR表现及横断位薄层CT表现
颈动脉蹼为颈内动脉起始部后壁颈动脉分叉处远端的薄层突出物,非常罕见,发病率仍然不明确。颈动脉蹼存在的结构异常会导致血流的紊乱,局部血液湍流,从而形成血栓巢,血栓的脱落进一步导致动脉阻塞,严重时发生缺血性卒中[3]。
颈动脉蹼多发生在年轻女性患者(年龄<60岁)[5],年龄较大者亦可发生[5],本组患者年龄偏大。颈动脉蹼多单侧发生,右侧较左侧多见,可双侧同时存在[5-6],本研究10例中共13处颈动脉蹼发生在右侧有8处。临床上,颈动脉蹼可导致原因不明的反复的短暂性脑缺血性发作(TIA)或缺血性脑卒中,而且经过正规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后仍可反复出现[3]。
国外以往报道的颈动脉蹼多采用的是传统的血管造影检查,颈动脉超声也有报道,近年来CT报道逐渐增多。颈动脉蹼由于体积小,且超声科医生也缺乏对该病的诊断意识,所以超声容易漏诊。本研究3例行颈部超声检查者均漏诊。头颈部CTA提供了颈动脉蹼突入颈内动脉腔的可靠表现,因此能作为检测颈动脉蹼的非侵入性方法。CTA目前被认为是诊断颈动脉蹼的“金标准”[3-5],定义为:CTA矢状重建上颈内动脉起始部后壁颈动脉分叉以远的向腔内突出的线状充盈缺损,横断位为腔内隔膜,诊断需同时具备上述矢状位及横断位两项影像学表现。隔膜可薄或厚[2],本研究1处颈动脉蹼较厚;颈动脉球无扩大或可扩大[2-3],局部无钙化,本研究10例病灶处颈动脉球均未见扩大,局部均无钙化;颈动脉蹼局部可合并血栓,多次CT复查血栓可表现为形态上的变化。本研究10例颈动脉蹼均未合并局部血栓,多层螺旋CT MPR的优势在于可以从不同角度对颈动脉蹼进行重建观察,确定管腔有无合并合并动脉粥样硬化以及血栓的形成,减少病变的漏诊和误诊。通过对颈动脉蹼 MPR发现,矢状位为显示其最好的重建层面,表现为位于颈内动脉起始部后壁向腔内突出的线状充盈缺损;另外于横断面看到腔内隔膜是诊断的重要标准之一,轴位薄层CT表现为可薄或厚的腔内隔膜。本研究通过联合iDose4迭代重建技术能进一步降低噪声,提高信噪比,减少漏诊及误诊。颈动脉蹼会导致局部的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局部形成血栓,从而形成动脉-动脉栓塞。研究发现,颅内大血管阻塞的急性梗塞的患者中,约有2.5%的患者可在有临床症状侧检出颈动脉蹼。国内外有研究发现颈动脉蹼的检出率缺血性卒中组均高于对照组,表明其与缺血卒中关系密切,它是缺血性卒中未被重视的危险因素[6]。
鉴别诊断:主要与颈内动脉起始部的局部小隆起、颈内动脉夹层、局灶性动脉粥样斑块、血栓相鉴别。
颈动脉蹼罕见,属于不典型肌纤维发育不良,采用256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对颈动脉蹼有明确的诊断价值,能够明确该病变的诊断,并减少误诊及漏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