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润花
【摘要】新课标中对小学语文的教育工作与教育内容有了进一步明确的指向,指出在小学阶段中,语文教育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意义。小学阶段的语文教育是培养孩子阅读能力、理解能力、思辨能力等核心素养的重要环节和阶段。大量的、优质的课外读本能够有效的迅速的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阅读数量的不断积累中,能够让学生的理解能力随着阅读的持续深入而不断提高,在阅读的内容范围不断拓宽时,学生对阅读的内容开始有基本筛选和判断,思辨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本文以小学阶段的课外读物对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影响,对学生课外阅读模式发展进一步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策略研究
小学时期的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在整个教育阶段中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但语文教育成果的提高区别于常规学科的成果变化,语文教育成果的提升在需要在日常的一丝一毫的积累当中慢慢显现,厚积薄发。这也是新课改在新教育模式下的要求体现,需要我们的学生在日常的文化课的时间之外,能够投入到课外读本的阅读中去,在日常的阅读中培养阅读习惯,在阅读习惯中提高阅读能力[1]。
一、小学语文教育中课外阅读现状分析
在小学语文教育的日常课程中,由于小学阶段的孩子年龄尚小,在教育内容的传输和交互过程中,难免因为语言的障碍而导致教育质量的下降。而面对中国传统文化内容的教育方面,通常教育者们都能感受学生们接收程度的受限。然且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们面临课程中大量需要背诵以及掌握的考试内容,导致学生在校内日常课程之外,很难有单独的阅读课外读物的时间和机会,也直接导致了在这个阶段中学生们语文核心素养没有得到锻炼和提高,进而直接影响了语文教育的成效,形成不良的循环[2]。
在新课改以后,在大多学校中直接对学生进行了开放式的课外阅读时间与课外阅读机会引导,但由于在从前缺乏阅读习惯的积累和培养,导致收到的成效并不明显,学生在读本的选择上,往往不能够根据自身的年龄的语文基础选择到适合自己的读本,在对中西方经典读本中,也往往存在小学阶段的学生不能够完整的阅读、理解和赏析作品的情况,最终导致课外读物没有在语文教育背景下指导性的开放,并未使学生得到有效的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二、小學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引导策略探索
(一)通过多种教学模式的开展,提高学生接受知识的效率
在小学语文实际教学中,教材文本的本身的阅读内容,就是很好锻炼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素材。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中。教师通过单一课时文章的预习、阅读、解析、讨论等分析和鉴赏作品,每节课程安排的教材文本内容有限,而阅读能力的提高尤其需要数量和积累的长期作用,所以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教材文本对学生来说还远远不够,但如果进行开放性的课外读本阅读,学生们往往不能够在其中选择到适合的书籍并从中得到阅读能力的提高。所以,作为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可以将课外读物这一方面的教学内容引进课堂内一部分,结合教材读本来共同进行。
(二)课外阅读引进小学语文课堂模式探索
首先,教师需要实现对教材本身内容的全面性的了解和掌握,在授课前根据课时教材内容找出与教材文本内容相近的材料,或者同一作者的相近内容。在教师保证教材文本已经充分讲解和呈现以后,让学生进行教材之外的发散性阅读。在阅读后对相近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分析相同点和区别处。解析同一作者不同文字中所存在的内在差异。相互之间进行交流和讨论,让学生在彼此内容的交互之中对所阅读的素材有更宽广和深刻的理解。最终由教育工作者进行统一的总结归纳,给学生的不同心得给予适当的指引和纠正,这样就既保证了课程内教材的教学效果,又能让学生在每日的课程中收获外阅读的积累,让语文教育的教材和课外阅读效果达到协同并进,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活动,提高学生阅读兴趣
在课外阅读的开放模式与方法上,需要教育者切实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来制定合适的课外阅读方案。通过有组织,有规划的统一调度,统一组织去增强学生们的参与感与参与意愿。比如可以单独利用一个课时来开展班级的“读书分享活动”或者“班级读书会”。通过学生们自身发掘的有趣的读本去进行总结并跟大家分享,让学生们在分享中锻炼自身的总结和表达的能力,在互动中获得更多乐趣和收获。
三、结语
将课外阅读适当的融合在小学的语文日常的教育中,对这个阶段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思辨能力等核心素养的发展起到不可忽视的成效,因此,开展形式丰富的阅读活动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合理的使用教材文本以及日常课程中阅读外延的教学机会,是新课改下提升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切合落实点。
参考文献:
[1]李丽.小学高年级学生阅览室语文阅读的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
[2]徐光华.紧紧抓住教学关键着力培育核心素养: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培育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初步探索与思考[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