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小学教师专业素养

2021-01-21 22:39:29李丽萍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1年36期
关键词:专业素养小学教师素质教育

李丽萍

摘要:小学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起步阶段,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小学教师,其同时肩负着小学数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健康构建和发展,在小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小学教师需要具备哪些专业素养,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模式,成为合格优秀的小学教师呢?本文就这个问题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素质教育;小学教师;专业素养

改革开放以来,提高全民素质成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项根本任务。何为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就是以提高受教育者的综合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包括受教育者的身心健康教育、思想道德教育,能力培养和个性发展等。素质教育对教育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作为素质教育主要践行者的小学教师。那么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怎样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模式呢?我认为需要具备以下专业素养。

一、更新和转变教育理念

对于教师来说,专业的教育理念非常重要。理念引领着行动和工作方向,是教育工作的灵魂和基础。一名教师的教育观决定着教师能在这个领域走多远,站多高。教育理念包括学生观、教师观、教学观、课程观等。

素质教育的教育理念包括:素质教育倡导的是全民教育、公平教育,要求教师不能只关注部分学生的发展,而要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素质教育提倡全面发展,不能只注重文化课,而忽略了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发展;素质教育要以人的性格为基础,把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相结合;素质教育要尊重人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要将个人的培养和国家的发展相结合……

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小学教师要更新和转变自己的教育理念,多学习优秀的教育理念,善于总结教育实践的感悟。

二、提高职业道德和执业态度

职业道德是教师这个岗位需要具备的独特的道德品质,包括了教师个人的道德品质和工作的专业精神。执业态度则是教师的一种职业观,是对教育工作的发自内心的热爱程度。小学教育是一件非常冗杂的工作,小学教师要扮演很多种不同的角色,上课的时候是老师;同学们发生冲突了是警察和法官;有同学受伤了,老师是医生和护士;生活上是学生的妈妈,关心学生的衣食住行;同时还是心理医生,关心孩子的情绪和心理。“教书”只是一个工作,完成教学任务就可以了,但是“育人”不一样,要有十万分的耐心、爱心、责任心和同理心才能胜任。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一个合格的小学教师不仅要遵守学校各项教师规章制度,完成教学目标,还要具备以下素质

1、爱岗敬业,这是党和国家对教师这个岗位的基本要求。作为教师自己,要把教育当成一份终身为之努力奋斗的事业,而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要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要在教育事业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

2、以身作则,这是教师的基本“德行”,教师是学生的榜样,要让学生从教师身上学会做人,学会合作,学会做事,学会学习,要让学生不仅有知识,学问和理论,还要有文明,教养和实践。这才能成长为社会需要的人才。当然教师想让自己的学生成为什么样的人,首先自己得成为什么样的人。

3、终身学习,这是教师敬业精神的具体要求,也是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表现。当今社会知识迭代更新非常快,教师要具备终身学习的理念和习惯,要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提高认知,接受新知识和技能,提高教学水平。

终身学习的方式包括但不仅限于反思自身,通过反思总结经验;向榜样学习,小学老师可以给自己找学习的榜样和目标,比如张桂梅老师,汲取优秀教育者身上的精神和具体操作;从实践中学习,通过教育教学实践工作,不断的总结;多读书,多阅读教育前沿理论知识,提升自己的知识面,与时俱进。

三、提升教学能力

优秀教师要具备优秀的教学水平,要能培养出社会欢迎的人才。教师要向“45分钟”要成果,要给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打好基础;帮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知识意识、逻辑思维能力和信息交流能力。这是素质教育在教育教学上面的要求。

小学教师提高教学能力要注重实践,善于总结每个教学内容的课程完成情况,以期在下一轮课程时候能有所改善;要注重课题研究,学校定期的课题研究能通过同科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迅速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多观摩名师们的教学视频,学习优秀教师的教学设计和上课细节;研究教法首先研究学法,老师教学能力的强弱最终都会以学生的学习情况来呈现,所以要多和学生沟通,听取学生的意见,从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才能更有针对性的提高教学能力;当然教学能力的提高还可借助教师的语言、态度和学具、教学设施等的运用,这就要求教师要分析学生的年龄特点、性格特点,根据学生的接受度来调整自己的语言状态、表情、知识密度和教学内容的展示途径;教师要熟练操作信息设备,借此优化教学效果,这是个信息化时代,很多的工作都可以借助信息设备来完成,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作难度。比如绘画课,从前的绘画课就是孩子在画画本上进行构图、色彩的搭配,但是现在可以和绘图工具的使用结合起来,像让孩子用“金山画王”来绘图,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电脑使用能力,还有利于绘画的基础知识讲解。

四、提高组织实践活动的能力

实践活动是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内容,小学教师要增强组织开展实践活动的能力,要明确实践活动的目标,并设计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内容,增强素质教育的实效。

比如小学数学课,学习了各种图形之后老师可以组织手工竞赛,让学生利用各种已知的图形制作手工作品,有的学生做了服装秀,有的做花艺,有的做房子,有的做创意画,这样的活动不仅有趣,还增加了学生对图形的认识,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提升了体验感和成就感。

又比如《科学》课程中介绍了植物的生长过程之后,老师会要求学生回家自己寻找种子种植,然后等大家的种子发芽之后组织植物鉴赏活动,让每个同学介绍自己种植的植物是什么,能做什么,是怎么种植的,有没有更好的种植方法等,让学生学以致用。

21世纪的人才不仅要懂理论,还要能实践,素质教育要培养的就是能够适应社会的人才。所以小学教师不能把目光只局限在教材内容上了,课程的设计,作业的布置都要和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结合在一起。比如让学生完成一次专题采访、一个调查报告、一个物品的制作、一个主体绘画、一套摄影作品等,这样的活动作业,能锻炼学生设计、分析、思考、行动等诸多方面的能力。而且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获得感,能让学生为未来服务社会做准备。

五、提高理解、宽容、善待学生的能力和沟通能力

素质教育提倡以人的性格为基础,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要求能正确面临和处理所处社会环境的一切事物和现象。人的性格是多元化的,每个学生都是不一样的,问题学生不一定是坏学生。不要轻易给一个学生贴标签,免得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小学生正處于身心发展阶段,是非观念尚未成熟,很多学生中的错误,大多是心理问题,而不是道德问题,动机往往是纯真的,也许是好奇心、表现欲导致的行为过失,不要轻易或者盲目地定性为道德品质问题。孩子犯错误时,不是粗暴的批评和惩罚,而是理解和帮助,帮助孩子从错误中吸取教训而成长,学生看起来最不值得爱的时候,恰恰是学生最值得爱的时候。

如果一个老师对学生有成见,那么教育是无法开展的,惩罚只会让孩子从良心的责备中解脱出来,把孩子推向教育的另一端。要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为孩子营造宽松愉悦的成长环境,要学会“蹲下来”和孩子讲话,和孩子民主平等、亦师亦友的相处。可以学习一下《非暴力沟通》的四个步骤,做有效的沟通,相信这会对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很有帮助。

总之,素质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是为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人才。作为一名小学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明确素质教育的宗旨和理念,然后从课程设置、评价体系和教育模式上探索,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和执业能力,最后提高沟通能力,理解、宽容和善待学生,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成长环境,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我相信拥有这些专业素养的老师,一定会是一个合格的小学教师。

猜你喜欢
专业素养小学教师素质教育
小学教师非言语行为研究
新时代背景下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几点思考
甘肃教育(2020年20期)2020-04-13 08:04:24
枣强县第一小学教师书画作品
论小学美术教师的专业素养
平凡教学三十载——一名小学教师的自述
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8:03
翻转课堂背景下的高职教师专业素养提升探析
职教论坛(2016年23期)2016-11-19 09:30:28
当下如何提高中小学美术教师专业素养
浅谈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化发展
考试周刊(2016年83期)2016-10-31 12:59:23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